学术投稿

待产孕妇血清中PAEs暴露水平及其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李树飞;杜美玲;王开亮;韩卓洳;刘静;石年;李涛

关键词:邻苯二甲丁苄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生长发育, 孕妇
摘要:目的:了解待产孕妇血清中两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水平,探讨血清PAEs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武汉市某三级医院待产孕妇血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检测其血清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新生儿出生后记录其体长和体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孕妇血清BBP、DBP含量与新生儿的体长、体重的相关性.结果:150例研究对象BBP检出率为62.7%,BBP大值为85.09 μg/ml,小值为1.39μg/ml,中位数为0.64μg/ml;DBP检出率为61.3%,DBP大值为60.89 μg/ml,小值为2.15 μg/ml,中位数为0.32 μg/ml.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150例胎儿的生长发育与BBP、DBP浓度具有相关性,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多数孕妇体内均可检测出BBP和/或DBP,且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关.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习惯性流产患者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习惯性流产患者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6月习惯性流产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健康教育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用社会支持量表(SSQ)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比较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社会支持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抑郁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注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习惯性流产患者抑郁的缓解及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是有效的.

    作者:张新芬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四川省少数民族高原山区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全面了解四川省少数民族集聚地普格县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状况,为贫困山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普格县某小学193名学生开展常规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对象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6.72%,视力低下检出率为11.92%,龋齿检出率为41.45%;该地区小学生的健康问题在营养不良和龋齿方面比较突出,视力普遍较好.结论:贫困山区的学生缺乏有效的保健措施和自我保健意识,学校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势在必行.

    作者:代艳;黄仕华;刘振中;周政华;代鹏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尿中巯基和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尿中巯基检测和人类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对子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236例子宫颈癌患者和300例正常对照分别做尿中巯基和HPV-DNA检测.结果:尿中巯基检测的灵敏度为91.95%,特异性为92.67%;HPV-DNA检测的灵敏度为82.16%,特异性为93.67%.结论:尿中巯基检测较HPV-DNA检测更适合作为子宫颈癌的筛查指标.

    作者:张柏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健康教育

    目的:了解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评价开展妊娠期妇女口腔维护、口腔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早期(孕期3个月以内),患有牙龈炎的孕妇60例,进行常规的口腔检查和牙周洁治,设计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口腔健康意识和卫生行为问卷调查,并开展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卫生指导,定期复诊记录牙周健康状况,观察孕妇的口腔健康意识与行为变化.结果:牙周洁治后,妊娠期牙龈炎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针深度较洁洽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口腔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后,孕妇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口腔卫生行为有良好的改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开展孕期口腔检查和健康教育及卫生指导,并实时进行牙周洁治,有助于改善孕妇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妊娠期妇女的口腔健康水平,增强孕妇的口腔保健意识,对防治妊娠期牙龈炎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昕;孔耀;周志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不同冷冻方案对人早期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开放式、封闭式玻璃化冷冻技术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对辅助生殖技术人早期胚胎冷冻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2例胚胎冷冻复苏资料,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患者第3天需要冷冻的胚胎,分别采用开放式、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冷冻,比较3组胚胎复苏率、空泡出现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结果:开放式冻存组共复苏280个周期、62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7.13%、94.89%、28.90%、52.61%,与程序化冷冻组(复苏165个周期、47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73.79%)、胚胎完整率(70.02%)、植入率(16.75%)和临床妊娠率(35.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封闭式冻存组(复苏177个周期、400个胚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冷冻组空泡出现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玻璃化冷冻法能获得同样的冷冻效率,且均优于程序化冷冻法;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能更好地保存胚胎复苏后的发育潜能,是冻存人早期胚胎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艳丽;王兴玲;郝大勇;孙丽君;管一春;武文斌;张建瑞;刘景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及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的探讨

    目的:分析儿童哮喘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内1995年1月~ 2012年1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查找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个人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一二级家族过敏史、感冒、呼吸道感染、环境因素包括异味、吸烟、吸人物等是发生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危险因素权重估计分别为个人过敏史11.15%,特应性体质14.29%,家族哮喘史19.17%,一二级家族过敏史21.44%,诱因1感冒、呼吸道感染26.22%,诱因2环境异味、吸烟、吸入物等7.73%.结论:对于特应性体质儿童提倡母乳喂养,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开常见吸人性过敏原或可预防儿童哮喘发生.

    作者:谢海瑞;胡罡;沈二霞;林宇;毛艳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预防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致产后出血的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致产后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68例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病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的不同,在肌瘤剔除前予以不同的预处理,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产后42天复诊情况,同时选择同期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个体的差异,子宫肌瘤剔除前选择不同的预处理,不增加产后出血、产褥病率的发生率、不延长住院时间、不影响产褥期子宫复旧,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付建红;高湛;翟旭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宫颈环扎术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熟悉宫颈功能不全的发病因素和发病特点,研究宫颈环扎术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18例确诊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预防性宫颈环扎组和保守观察组,预防性宫颈环扎组69例行宫颈环扎术,保守观察组49例行保守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此次的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存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宫颈产伤或宫颈锥切损伤例数等方面相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早产率、流产率、足月妊娠率和新生儿存活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扎手术在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和对于中晚期自然流产、早产的预防中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赵金华;王执勇;杨健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郑州市区学前儿童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

    目的:了解郑州市城区学前儿童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郑州市区幼儿体育舞蹈的开展状况展开调查.结果:郑州市区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学前儿童性别比例失调,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67.0%,非常喜欢体育舞蹈的幼儿占68.5%,参加学习的主要动机为提高艺术修养.教练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学习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教材.结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和谐互动的幼儿体育舞蹈,给学前儿童提供一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机会.

    作者:郑旭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OP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30例;甲组行全盆底重建术,乙组行阴式子宫全切+骶棘韧带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复发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乙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甲组复发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疾病严重程度、前壁脱垂、传统手术方式、手术开展<6月均为POP复发的高危因素(OR=3.87,P<0.05).结论:全盆底重建术疗效较好,复发率低,术后生命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源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分析

    目的:观察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导.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32例设为观察组A,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22例设为观察组B,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为正常儿童35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中IL-6的水平.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儿童血清中IL-6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儿童血清中IL-6的水平升高幅度比观察组B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中13例急性期的患儿血清中IL-6水平显著高于19例恢复期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肺炎儿童血清中IL-6水平能够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否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反映出患儿病情的发生及进展情况,为早期进行免疫干预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

    作者:吕慧;贠国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近视儿童调节幅度训练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验光仪查不同年龄段近视患儿调节幅度,经调节训练,调节幅度训练结果分布差异.方法:分析2 425眼6 ~12岁近视儿童不同年龄段分组,经过3个月调节幅度训练,综合验光仪检查分析后,调节幅度训练结果分布差异情况,其中1 906眼6~12岁近视儿童调节幅度提高至正常者近视增长情况.结果:6岁~组儿童调节幅度训练有效率高于8岁~组儿童,8岁~组儿童调节幅度训练有效率高于10岁~组儿童;近视患儿调节幅度提高至正常者,一年内近视增长<0.25 D者达80%以上.结论:近视儿童调节幅度训练总有效率达75%以上,而且年龄段越低,有效率越高,大多数近视患儿调节幅度提高至正常者一年内近视增长的幅度很小.延缓儿童近视进展,进行有效的调节幅度训练势在必行.

    作者:李岩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将7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40例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的留置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97.4%,对照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7%,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穿刺部位出血量、导管异位率、导管使用时间、液体外渗和导管相关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PICC置管评估时颞浅静脉应作为备选静脉.

    作者:顾瓅;吴宏荷;陆红英;史厚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妊娠糖尿病Calpain10基因表达与其单倍型组合的研究

    目的:对广东汉族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进行钙蛋白酶10 (Calpain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3、-19、-63),及其胎盘组织Calpain10基因产物的检测,探讨Calpainl0基因易感单倍型组合GDM罹患率增高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选择60例正常孕妇(NGT)和60例GDM患者,PCR-RFLP法检测Calpain10基因SNP-43、-19、-63位点,统计并分析其易感单倍型组合.RT-PCR法检测研究对象剖宫产后胎盘组织中Calpain10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Calpain10基因易感单倍型组合的相关性.结果:①Calpain10基因单倍型组合112/112(SNP-43、-19、-63)的广东汉族孕妇有较高的GDM罹患率(x2=4.324,P=0.037).②与其他单倍型组合个体相比较,112/112个体胎盘组织(t=2.135,P=0.035)中Calpain10 mR-NA表达明显下降.③112/112个体孕期体重指数变化(t=2.153,P=0.033)及胰岛素抵抗水平(t=2.189,P=0.031)明显增加.结论:Calpain10基因单倍型组合为112/112的妇女有较高的GDM发患率,这可能与通过增加孕期体重以及胎盘组织Calpain10表达减少,进而增加胰岛素抵抗水平相关.

    作者:罗毅平;刘国成;张温麑;黄珊;甘艳微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在儿童肺感染咳嗽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和异丙妥溴胺;治疗组额外加用孟鲁司特钠4 mg/天,7天为1个疗程.用药结束后评价疗效,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消除时间和FEV1、PEF和FEV1/PVC等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EF和FEV1/PVC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体征(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咳嗽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陆立东;黄建萍;华敏;周雪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广西地区31例DMD/BMD家系基因分析及遗传咨询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Duchenne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分布特点,建立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平台.方法:对所采家系标本应用MLPA技术进行79个基因检测分析.结果:20个家系31例标本中有22例患者,16例检测出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2.7%;5例确诊为缺失型先证者的母亲为2例,非携带者3例,占60%.结论:采用MLPA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增加了检测范围,有利于携带者的检出.

    作者:杜娟;韦波;蒙达华;陈少科;陈科;许涓涓;付华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重组人内皮抑素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灶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EM)模型,内皮抑素作用于模型大鼠,探讨内皮抑素对其治疗作用.方法:自体移植术建立SD大鼠E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达那唑组、内皮抑素组,8只行假手术.术后4周开始用药,用药14天处死各组大鼠,取异位灶电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VEGF及CD34的表达.结果:37只大鼠造模,成功32只,分组用药14天后,达那唑组及内皮抑素组电镜下见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核不规则,核膜有切迹,见线粒体内嵴结构模糊,胞浆内见自噬体.模型组囊内壁内膜上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假手术组在位内膜结构正常.模型组高表达VEGF、CD34 (MV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那唑组、内皮抑素组的VEGF、CD34 (MVD)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达那唑组与内皮抑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成模率高,内皮抑素能抑制异位移植灶的生长.

    作者:张丽雅;裴磊;朱汉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儿童手足口病中白细胞CD分子表达与异型淋巴细胞比值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手足口病患者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表达及血涂片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协助临床快速诊断手足口病.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5、CD8、CD16、CD19、CD56、HLA-DR;并用外周血推片,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结果:患者组淋巴细胞部分CD分子表达、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细胞CD表达及异型淋巴细胞比值改变,可以协助临床较快诊断手足口病,并提示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李健美;孙慧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待产孕妇血清中PAEs暴露水平及其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待产孕妇血清中两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水平,探讨血清PAEs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武汉市某三级医院待产孕妇血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检测其血清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新生儿出生后记录其体长和体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孕妇血清BBP、DBP含量与新生儿的体长、体重的相关性.结果:150例研究对象BBP检出率为62.7%,BBP大值为85.09 μg/ml,小值为1.39μg/ml,中位数为0.64μg/ml;DBP检出率为61.3%,DBP大值为60.89 μg/ml,小值为2.15 μg/ml,中位数为0.32 μg/ml.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150例胎儿的生长发育与BBP、DBP浓度具有相关性,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多数孕妇体内均可检测出BBP和/或DBP,且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关.

    作者:李树飞;杜美玲;王开亮;韩卓洳;刘静;石年;李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HDCP疾病组136例和非HDCP组136例的基本流行病学信息,如年龄、民族等;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建模.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HDCP病在农村地区、年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心理压力、产检规律性、直系亲属高血压病史、初产对HDCP存在单因素影响(P<0.05);多因素结果表明高龄(≥35)、来自农村、初产、产检不规律、心理压力大和较高的孕前BMI水平会增加妊娠期孕妇患高血压的危险.结论:强化产前保健意识、改善经济情况、制定高危人群预防措施是降低发病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红艳;刘奥博;刘馨麟;彭辉;周雪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