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华;冯丽嫦;陈少君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后血清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方法 将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每组各35例.均在伤后第1天、第5天和第7天测定患者血清蛋白的水平,并且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胃液中EGF的含量.结果 伤后5d、7 d EEN组的ALB、PA、EGF和TFN的水平均高于TPN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黏膜修复.
作者:陈雪华;杨勇;杨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乌附芪术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44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3例用乌附芪术汤治疗,对照组21例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应用乌附芪术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阮辉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不同深度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佳的吸痰深度.方法 将36例行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浅部吸痰(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1 cm),对照组采用密闭式深部吸痰(临床常规方法,即吸痰管深入气道,遏阻力后退出0.5~1 cm),比较2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吸痰前后肺部痰鸣音、日吸痰次数及吸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吸痰后比较,观察组吸痰后引起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比较小,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心律失常、出现痰痂不良事件发生率低,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行密闭式浅部吸痰能有效吸痰的同时,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及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作者:刘美玲;黄松彬;袁秋影;陈赞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4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及护理体会,分别从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鼻肠管的护理、营养液滴注方法、并发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认为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易于掌握与实施,应提倡早期肠内营养.在护理认真细致的前提下,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钟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4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将患者接到手术通知时和进入手术室时的血压与脉搏的变化进行比较,术后第2天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2组比较进入手术室的血压、脉搏与接到手术通知时相比升高人数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在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达到和谐稳定,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并能促进其积极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涂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老年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策,存在的心理状态包括孤独、人格不够健全、心境不良、郁结持久、患者角色适应不良,对策措施有提供舒适环境、病情介绍、建立人际关系、尊重患者、挖掘患者心理根源等.认为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有利于老年神经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杨喜霞;刘孟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包括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定义、阴茎勃起装置植入手术过程及围手术期的护理.认为阴茎勃起装置植入术是男科领域的成功技术,通过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作者:陈秋媛;李雪梅;邓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在儿科血气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儿科入院重症患儿1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采血成功率和采血时间、误采静脉血机率、血肿和凝血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采血组与股动脉采血组比较,一次采血成功率较高、采血时间短、家属易接受、无误采静脉血机率、血肿和凝血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动脉采血技术具有直观、方便易行,节省时间,家属易接受,无误采静脉血的机率、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健;关小玲;胡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急性胰腺炎行胃肠减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2例与舒适护理组23例.舒适护理组从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舒适护理,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通过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2组治疗和护理的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舒适护理组的舒适度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使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并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健康.
作者:林明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肝内科教学查房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肝内科140名本科实习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70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查房,通过比较2组实习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以及比较2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教学查房后出科考试成绩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内科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查房可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实践思维能力和应用整体护理的能力,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的效果.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醒脑开窍式穴位按摩对脑瘫患儿、家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7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08例和对照组66例,对干预组给予经常性的心理疏导、健康知识宣教及醒脑开窍式穴位按摩,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脑瘫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采用HAD情绪自评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表),进行焦虑、抑郁程度的比较.采用自制的躯体康复量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有显著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状态经心理干预和精神疏导后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自理能力经醒脑开窍式穴位按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减轻了脑瘫患儿和家长的焦虑、抑郁、内向、盲目心理,增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大程度的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宁;柳晓梅;董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53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黄疸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化验标本的留取、蓝光照射的护理、用药期间的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认为只要护理人员精心细致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检查记录患儿各项指标、及时处理发生的异常状况,就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帮助患儿康复.
作者:熊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中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本院160名护士采用Mueller/mccloskey(MMSS)满意度量表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可能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工作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职务、倒班情况、工作参与程度、健康状况、职称以及从业前对职业了解与否是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针对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宋志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安全告知单对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入住我科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13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670例、67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风险告知,实验组则由科室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针对性地做好各种安全告知单,告知后由护患双方签字,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Ⅰ度压疮、意外拔管、意外走失人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Ⅰ度压疮人数、意外拔管人数、意外走失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告知单将安全护理的告知行为加入到安全管理流程中,避免护士告知缺失或凭经验讲述的现象,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杜绝或减少护理工作中的事故.
作者:陈玉珍;连春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Orem自护理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患者认知、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Orem自护理论综合护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2组患者12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采用MMSE、QOL、ADL、HDS量表分别评定干预前后各个数据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进行12个月的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个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rem自护理论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桂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37例先天性肺囊肿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改善患儿自身情况,加强心理护理,术后注意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引流管护理等.认为加强先天性肺囊肿患儿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罗婵娟;田甫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本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86例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盆底肌训练、膀胱功能训练、尿急控制训练、液体摄入管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和尿失禁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缩短尿失禁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潘宝环;程凤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麻醉前后护患互动安置患者体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妇产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后安置患者体位.实验组60例,在患者清醒时根据患者的感受护患互动安置患者体位.采用术后回访的方式调查患者术后并发症(肩疼、下肢麻木、腰疼)发生率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及其首次下床的平均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麻醉前,采用护患互动方式安置患者体位,可明显预防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刘雄涛;赵丽燕;孔德玲;吴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舒适护理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中的应用经验.主要包括从生理、心理、体位、环境及操作等几方面满足新生儿舒适性护理的需求.认为舒适护理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中应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史厚霞;梅云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综述了成人灌肠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因素、物理因素、体位因素、插管深度和方式等.提高清洁灌肠效果的对策有心理护理、改变体位等.认为了解清洁灌肠的影响因素并对其采取对策可以提高灌肠效果.
作者:盛靖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