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春丽;胡佩诚
自杀态度是指个体对自杀行为、自杀者等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倾向.
作者:唐永卿;杨宏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组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51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试,将检测出的64名有心理问题的分为两组,A组(31人)为小组心理干预.B组(33人)为对照组.在集体讲授心理卫生课的基础上,对A组采取小组心理干预.结果:经过4周小组心理干预后,A组有效率为61.29%,B组有效率为3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CL-90结果:干预后A组中除恐怖因子分没有变化外,其它各项因子得分明显下降(P<0.01).A组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精神病性因子分与B组相比较有明显低(P<0.05-0.01).TCSQ结果:A组中的消极应对得分明显降低(P<0.01),而B组消极应对得分没有变化.结论:小组心理干预在短期内不仅能有效改善新兵的躯体化、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常见心理问题,还能促进成功应对方式的形成,掌握自我调节方法,对提高新兵的心身健康水平及我军整体素质提高大有裨益,可推广试用.
作者:马晓军;卢山;刘刚;陈胜洪;姬雪松;洪炜;董轩;于振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神经衰弱治疗中的安慰剂效应及其程度.方法:符合CCMD-2-R和ICD-10神经衰弱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经过为期1-6周的药物清洗期后,首先接受1周的导入期治疗,仍然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进入正式的为期12周的安慰剂治疗.治疗中不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共纳入105例患者,平均年龄38.2±16.0岁,平均病程4.7±5.3年.安慰剂治疗显著降低汉米尔顿抑郁量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的评分,12周的治疗中无疗效的反跳现象.以17项HRSD总分在治疗12周后降低50%或者以上者为治疗有效的标准,安慰剂治疗的有效率为34.3%.结论:神经衰弱患者的治疗中存在显著的安慰剂效应.
作者:刘建成;崔玉华;孟凡强;董问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本文对就读于福建省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暑期函授本科班的中学青年教师,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解亚宁编制)[1]及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王极盛编制)[2]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85份,剔除作答不完全、有规则反应的问卷,获有效问卷250份.其中男118人,女132人,平均年龄为26±6岁.
作者:申艳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弱视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8例弱视患儿和82例正常对照组患儿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患者CBCL家长用表和学生用表的异常率以及SDS 、SAS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1). 结论:弱视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作者:王海燕;吴佩;吴云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智操作对痛阈和耐痛阈的影响.以101名大学生为被试,实验先后对被试进行两种不同条件下的痛阈和耐痛阈测定.第一为未进行心智操作的测定,第二为进行心智操作的测定.结果:未进行心智操作的痛阈和耐痛阈的均值低于进行心智操作的痛阈和耐痛阈的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未进行心智操作痛阈和耐痛阈≥5mA的百分率低于进行心智操作痛阈和耐痛阈≥5mA的百分率,差异也具有显著性.结论:心智操作是一种减轻疼痛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初步研究大学生沙游戏的主题特点以及象征符号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选择大学二年级被试36名,男生16名,女生20名.实验材料为一个大小为72×50×7.6厘米的沙盘和各种玩具.每名被试在相隔一周的时间摆两次沙盘,一个月后做一次回顾性访谈.结果:被试沙游戏的主题中户外和家这两个主题多,约占72个沙盘的78%,没有发现童年性创伤性经历这一国外研究结果;75%的沙盘中出现了栅栏,被试对栅栏这一象征符号的意义进行了解释.
作者:易春丽;胡佩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强化表面麻醉下支撑喉镜手术,患者整个手术过程清醒,手术刺激大,可出现精神紧张、恐惧及焦虑,对手术完成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采用定式问卷,对耳鼻喉科行支撑显微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手术前后及术中焦虑状态的产生作初步探讨.
作者:欧亚林;罗朝元;姜永旺;高亚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为社区中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用意外死亡问卷对全国社区居民中901例自杀死亡者的家属和周围知情者进行详细调查,并用SCID-P定式检查的结果按DSM-IV标准做出精神科诊断.结果:75例自杀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其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52/23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病程中位数为7年,68%(51例)来自乡村.39%(29例)有自杀未遂史,27%(20例)自杀当时伴有抑郁发作,31%(23例)自杀当时精神分裂症处于缓解期,55%(41例)在自杀前一个月内用过抗精神病药物.32%(24例)从未接受过精神科治疗,仅有53%(40例)住过精神病院.结论:在社区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住过院自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有所不同;预防住过院和未住过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薛德旺;费立鹏;杨功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考察父母教养因素与2岁儿童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室观察法,测查122名两岁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特征;并使用父母抚养行为问卷(CRPR),考察与儿童抑制-非抑制行为有关的父母抚养因素.结果:两岁儿童的抑制-非抑制特征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一定的相关.母亲对行为抑制儿童既关心,又采用较多的惩罚方式,对他们的独立性要求不高.父亲对抑制儿童的成就要求较高,惩罚也较多.对于非抑制儿童,母亲鼓励他们的独立精神,给予的保护较少;父亲对他们的惩罚和拒绝也少.
作者:陈会昌;张越波;陈欣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本文采用孙时进等人的同类方法[1],在全校一年级学生中招募参加者,通过个别面谈做初步的甄选.实际参加辅导为15人(男5人,女10人),分为两组,一组8人,一组7人.两组采用同样的辅导内容和方式进行辅导.辅导员有8年心理辅导工作阅历,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17年,在与学生交流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建组后,成员与辅导员共同鉴订了小组协议书.
作者:王瑶;李永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3-7岁麻烦型气质儿童的餐桌行为的作用.方法:用CTPS(China Preschool-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问卷方式对410名3-7岁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综合评定划分出5个气质类型;对其中50名麻烦型气质儿童的餐桌行为问题进行3个月的心理干预治疗,并对其餐桌行为做干预前后的偏挑食行为,改善进餐情绪,提高进餐速度有效.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纠正儿童的餐桌行为.
作者:李侠;王洪;姜树强;江逊;李小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心理治疗的范围和内容做明确的规定和定义十分困难,但是,心理治疗师不能以此作为借口来逃避和否认职业责任及其产生的影响.由于心理治疗有时会非常直接、深刻和迅速地影响来访者的生活,由于治疗师有时会无精打采、心不在焉地工作,甚至在治疗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所以,有必要设立一些专门机构来管理和监督治疗师的行为,以确保他们的治疗工作不低于起码的职业标准,避免对来访者造成不必要的医源性伤害.
作者:赵静波;季建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于2000年5月至10月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宁波市海曙区26所小学中随机抽取6所小学(区中心小学1所,普通小学5所)1-4年级每年级各一个班,同区49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4所幼儿园(公办、系统办、集体、个体幼儿园各一所)每所一个大班,共1200名6-12岁儿童进行调查,收回问卷1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47份.
作者:王晓笳;胡珍玉;徐银儿;谢曙光;胡亚芬;周晓芬;王佩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团体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22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约16小时团体的认知与行为疗法的治疗,用SAD、IAS、EPQ、ATQ、SCL-90五个量表,结合临床评估与自我报告等对干预疗效全面评估.结果:两组被试干预后在社交焦虑的主观感受、回避行为、自评症状、认知以及人格的N与E维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认知疗法对于改善被试的消极自动思维稍优于行为疗法,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两组效果改善在所有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都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由于两组都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治疗师相同以及共存认知与行为因素,故两种方法疗效差异不显著.采用团体的方式干预社交焦虑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吴文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在于观察经听觉通道输入音乐对眼底手术病人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39名择期进行眼底手术的男性病人,他们被随机地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其中实验组19人、对照组20人.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耳机给患者输入他们自己选定的音乐,观察焦虑(STAI)、抑郁(SDS)、视觉模拟焦虑(VAS)和脑电(BI)的变化.结果:实验组STAI、SDS、VAS值与对照组比明显降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有了明显改善,而脑电的变化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音乐治疗可降低择期眼底手术男性病人的焦虑、抑郁及视觉摸拟焦虑水平.
作者:杨凤池;李梅;张曼华;张炳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C2)筛选行为问题儿童,并按同性别、同年龄进行1:2配对;用津医精神运动成套测验(JPB)评价儿童精神运动功能.结果:①选择反应时、数字符号、连接数字成绩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选择反应时的标准差和JPB影响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连接数字是内向问题的保护因素.选择反应时的标准差是外向问题的危险因素,连接数字是外向问题的保护因素.选择反应时、划消数字、数字符号、JPB总T分是混合问题的保护因素,JPB影响是混合问题的危险因素.混合问题儿童的JPB影响的检出率高于单一问题儿童.②CBCL总分与JPB总T分、数字符号、连接数字的T分有显著负相关.结论: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较差,有轻微脑损伤的可能.
作者:刘爱书;武丽杰;王丽敏;陈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探讨新兵集训过程中心理状况的变化特点有重要意义,可为新兵心理卫生干预提供参考,明确干预靶症状及干预时间.目前国内对新兵心理状况调查的报道较多[1-2],且多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进行评定,但不同调查其结果不尽相同,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结论.
作者:李红政;李雪荣;雷美英;李逸鸿;宫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战前等级战备状态下军人抑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进入战前等级战备状态的某集团军作战应急分队的238名军人为实验组,平时状态的军人176人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成人Nowicki-Strickland内--外控制量表(ANSIE)、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等工具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抑郁检出率为35.29%,与对照组比较(19.31% )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军人EPQ中P分和N分高于对照组;社会支持量表实验组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控心理倾向者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者较少.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个性、控制感倾向和应对方式是影响等级战备状态下军人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结论:等级战备状态下部分军人存在有较明显的抑郁情绪.
作者:胡淑芳;王惠利;刘光雄;李栓德;刘新政;邓自和;杨来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伴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 方法: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对90例不伴学习困难ADHD儿童和45例伴学习困难ADHD儿童的α波进行分析处理,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1. 伴学习困难组8Hz优势几率明显高于不伴学习困难组,差异有显著性(t=-2.19,P=0.030);2. 伴学习困难组10Hz优势几率明显低于不伴学习困难组,差异有显著性(t=2.16, P=0.032);3. 伴学习困难组主频为9Hz,α波能量分布曲线左移、低平,而不伴学习困难组主频为10Hz,次频为9Hz;4.伴学习困难组各脑区熵值均高于不伴学习困难组,尤其在O2、T6导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伴学习困难ADHD儿童α波竞争图特点是:α波慢化、认知参量10Hz明显减少、主频左移、脑有序度低.这些特点可能为ADHD儿童出现学习困难的神经生理基础.
作者:孙黎;王玉凤;何华;陈进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