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靖;倪淮亮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在年轻恒牙冠折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64例年轻恒牙冠折露髓的患儿,共计90颗患牙,拍摄X片观察牙根发育情况,对牙根未发育完全的60颗患牙先用活髓切断术或Vitapex进行根尖诱导,待牙根形成后,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将其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50颗行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冠修复,B组40颗行螺纹钉树脂桩核冠修复,定期复诊观察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年后经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冠修复的50颗患牙中有48颗修复成功,成功率为96.0%.经螺纹钉树脂桩核冠修复的40颗患牙中有33颗修复成功,成功率为82.5%,两种方法修复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在年轻恒牙冠折修复中效果理想,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刘彤;姜秋;李毅;杨秀玲;金永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高危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服用低剂量戊酸雌二醇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普通人工流产120例(A组)和高危人工流产360例术后均服用相同抗生素、益母草浸膏1周.将高危人工流产受术者随机分成3组各120例:B组加服低剂量戊酸雌二醇,C组加服高剂量戊酸雌二醇,D组不加服.比较各组术后3个月宫颈、宫腔粘连情况.结果:D组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A,B,C组(P<0.05),A,B,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流B,C,D组的宫颈粘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人流手术后不必要常规行人工周期,高危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服用低剂量戊酸雌二醇,对预防宫腔粘连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鑫焱;肖青;符星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孕产妇的健康现状.方法:以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期间分娩的22 2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结合孕产妇信息保健系统和孕期保健手册对孕产妇的健康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1.09/10万,2003年~2008年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是近年来引起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原因,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常见的病因;尽管近5年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不高,但是中心城区和远城区剖宫产率却持续升高,剖宫产率从2003年的46.26%上升至2008年的65.28%.结论:应加强孕产期的系统保健,尤其有必要加强自然分娩优势的宣传,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斌;杨蓉;杨少萍;高晓晖;张丹;彭安娜;吴宇;杜玉开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调查了解贵州省8县内共82个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及服务现状,探寻改进的对策.方法:通过访谈、问卷、现场调查等方式对技术干预前后服务机构出生缺陷干预能力的比较,评价技术干预对增强技术服务能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1]贵州8县计生服务机构规模偏小,服务人员数量少,学历不高,普遍缺乏出生缺陷干预知识;各服务站均开展健康宣传教育、遗传咨询和一些优生检测工作,但大部分机构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和设备,未能广泛开展优生检测项目,总体服务能力不高,服务量较少;[2]在项目推动下,服务机构获得技术设备配置、技术指导及培训,其出生缺陷干预能力显著增强、工作状况明显改观.结论:通过科研项目开展循序推进新技术引人推广和实验室建设,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人员服务能力的培训,是当前有效提高和促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有力措施和可行途径.
作者:钟春?;周强;杨元;李蔚;喻芳;潘钦瑞;马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恢复输卵管功能的新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461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米非司酮联合自制中药消胚汤治疗,观察血-HCG下降情况及B超监测盆腔包块消失情况.对有生育要求的196例患者待血HCG恢复正常、盆腔包块消失、月经复潮干净后3~5天行输卵管通液术,第2个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观察复通情况.结果:在461例患者中,有426例成功,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成功率92.4%,有26例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后行开腹手术,9例用药后血β-HCG下降缓慢放弃保守治疗,行手术治疗.血R一HCG高25 316 mlU/ml;肝肾功能保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联合用药保守方法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较好,有效保留了妇女的生育功能.
作者:杨亚玲;钟美华;温清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剖宫产后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9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40例采用肌肉注射哌替啶,比较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对泌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初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日哺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PCEA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镇痛效果良好,同时可以减少因疼痛引起的泌乳功能下降,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
作者:胡永珍;黄永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医源性早产新生儿及产妇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医源性早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不同类型早产孕妇和新生儿的围产期临床资料,对不同组别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围产期新生儿情况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自发性早产组孕妇平均年龄(26.10±1.80)岁,胎膜早破早产组平均年龄(23.20 ±2.30)岁,医源性早产组平均年龄(30.70±2.50)岁.医源性早产孕妇中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5例(52.82%),胎盘因素40例(28.17%),妊娠合并症19例(13.38%),宫内生长受限8例(5.63%),医源性早产组与自发性早产组及胎膜早破早产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减少人工流产率、坚持孕期产检、及时发现疾病和治疗、加强监护,是减少医源性早产的必要措施.
作者:李海倩;周红银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实现优生优育.方法:对参加过健康教育的孕产妇和未参加健康教育的孕产妇妊娠情况及结局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传授的内容使孕产妇及家属掌握了一定的孕产知识和家庭护理技能,极大地促进了母婴健康,参加过健康教育的孕产妇具有更好的分娩结局.结论:健康教育是实现孕产妇保健的有效途径.
作者:聂知宜;夏轶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成都市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糖筛查(50 g GCT)和糖耐量(75g OGTT)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建卡产检的2 514例孕妇进行GCT检查,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在24周以前进行检查;无高危因素者在24~28周检查;在妊娠中晚期出现体重增长过快、胎儿发育过大、羊水过多等情况的孕妇即使之前GCT试验阴性,也应及时重复GCT检查;GCT异常者3天后行75 g OGT7,检查.结果:1.成都市GDM发生率为4.97%;不同筛查孕周GCT异常率和GD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8周检出率高;2.成都市GDM 50 g GCT 1 h血糖值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为(9.53±1.47)mmol/L,且随着孕周的增加,50 g GCT 1 h血糖值呈逐渐增高的趋势;(3)75 g OGTT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03±1.08)mmoUL,1 h血糖值为(11.56±1.36)训noVL,2 h血糖值为(10.12±1.29)mmoVL,3h血糖值为(7.33±1.15)mmoVL,空腹血糖偏低,而服糖后1 h,2 h,3h血糖值偏高.结论:1.对孕妇常规进行血糖筛查是有必要的,GCT检杳佳筛查孕周为24~28周,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宜初诊时进行检查,对首次血糖筛查结果正常而有高危因素者应在以后的孕周复查以防漏诊.2.根据成都市GDM 50 g GCT和75 g OGTT的分布特征,在制定适合我国的GDM标准时,有必要进行不同地域的多中心研究,对现有糖筛查和糖耐量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认和调整.
作者:蒲杰;李蓉;梁家智;郑淑娟;王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对孕产妇孕早期、孕中期接受艾滋病检测的影响.方法:在安徽、广东和四川6个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的县区,现场问卷调查2 270名在2011年2月27日~3月20日期间的分娩产妇,同时对其中24名产妇配偶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产妇和配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传播、PMTCT和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政策的知晓情况以及产妇艾滋病检测情况.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对早、中期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检测的影响.结果:产妇对艾滋病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的知晓分别为1 395人(61.5%)和1 288人(56.7%),而对母婴传播途径知晓水平较低,仅668人(29.4%);对PMTCT措施的了解仅有230人(10.1%).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对早、中孕期检测率影响明显(P<0.01).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知晓母婴传播途径[较不知晓,OR=1.393(95 % CI:1.120~1.733)]、知晓感染孕产妇所产新生儿可能感染艾滋病[较不知晓,OR=1.588(95 % CI:1.199~2.104)]、知晓如何检测[较不知晓,OR=1.683(95% CI:1.305~2.170)]、知晓何处检测[较不知晓,OR=1.629(95%CI:1.306~2.032)]、知晓孕产妇检测佳时期[较不知晓,OR =2.428(95 % CI:1.695~3.478)],孕早、中期接受艾滋病检测的比例较高.结论:产妇艾滋病、特别是母婴传播相关知晓水平较低,是目前孕早、中期检测比例较低的影响因素之一.应加强面向孕产妇人群的健康教育,推动艾滋病检测.
作者:王芳;方利文;王临虹;王爱玲;苏穗青;王潇滟;纪翠蓉;张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3~2008年白银市三县两区卫生主要指标年度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6年累计新生儿死亡率为14.02%,婴儿死亡率为16.8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66%,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6年中,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16‰,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9.61‰,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各年龄段各年度均高于城市.6年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幅度城市大于农村(P<0.01)e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肺炎、先天畸形.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及产儿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加强肺炎防治,避免孕期接触致畸因子等.
作者:曹文霞;赵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探讨其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海南某医院2005~2009年全部产科分娩病历为样本,分析新生儿体重变化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近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144.36 g±516.47)g,足月单胎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222.1 3 g t 411.74)g,5年间不同年份相比较,出生体重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F=1.321,P=0.26),5年低出生体重儿总数195例(8.1%),正常体重儿2 125例(87.8%),巨大胎儿99例(4.1%).5年来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保持平衡,无统计学差异(x2=13.34,P=0.10).低出生体重儿的1 min窒息率与5 min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x2=26.45,P<0.05),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之间1 min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2.79,P=0.10),5 m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2.39,P=0.15),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0.42,P=0.50).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平衡,低出生体重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着力于提高孕周,防止早产,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张宏玉;华少萍;胡春霞;凌奕;李亚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母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4~12月住院的SPE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给予解痉、降压及镇静的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DFT,使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平均动脉压(MAP)65~90 mmHg,尿量)0.5 ml/kg·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0z)≥75%.比较两组产妇产时、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B组产妇的产时、产后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水肿、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比A组显著降低(P<0.05);B组胎儿发育受限、早产儿及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A组(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的例数则显著多于A组(P<6.05).结论:个体化的GDFT能够严格控制SPE患者的液体平衡,改善患者低血容量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时、产后并发症,延长胎龄,改善新生儿结局.
作者:陈瑞玲;王晓晖;许剑;骆智宇;付清梅;梁小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分型,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方法:对121例125个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冠囊肿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进行分型.结果:121例患者共125个囊肿,单侧117例,双侧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2%,根据囊肿内部回声不同分为单纯性囊肿84例(86个囊肿)、复杂性囊肿37例(39个囊肿),两者病理结果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冠囊肿超声分型对术前定性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丽霞;吴琪;李慧敏;朱雪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孕妇的依恋类型、焦虑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间卷(RQ)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以及状态-特质量表(STAI),对776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孕妇的依恋类型分布情况是:安全型(64.57%),轻视型(17.25%)、倾注型(14.44%)、害怕型(3.74%);2.在状态焦虑得分上,安全型孕妇(34.81±8.41)分,轻视型孕妇(39.49±9.35)分,倾注型孕妇(40.87±8.51)分,害怕型孕妇(44.39±9.26)分,安全型孕妇得分显著低于其他4种类型孕妇.在特质焦虑得分上,安全型显著低于轻视型、倾注型和害怕型.3.依恋回避与状态焦虑(r=0.409,P <0.01)及特质焦虑(r=0.383,P<0.01)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4.依恋焦虑与状态焦虑(r=0.223,P<0.01)及特质焦虑(r=0.306,P<0.01)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安全型孕妇焦虑水平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李同归;韩钦维;李聪捷;刘宁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10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21例,给予静脉滴注氨甲蝶呤50ug,隔日1次,1~8日为1个疗程,并同时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ug,2次/日,共5日,每周测定血HCG值2次,B超检查1次,观察包块大小,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均未行其他治疗而治愈,血HCG下降及包块缩小明显,无内外出血倾向.保守治疗成功率为90.48%,1周血HCG下降>50.00%6例,2周血HCG下降至正常时间为(17.46±3.89)天,包块消失时间为(29.58±5.79)天.21例中,发生恶心呕吐12例,腹痛5例,肝功损伤3例,血白细胞下降1例.结论: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疗效好,成功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保留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生育功能的可靠治疗方法.
作者:杨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孕妇膳食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保证孕妇合理营养,以利于母体和胎儿的健康.方法:以浙江省萧山区425例孕妇为调查对象,对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膳食摄人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孕期妇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热能和钙、铁、锌、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人情况.结果:孕妇膳食产热营养素的热能供给比例基本合理,但钙、铁、锌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人量较低,低于或接近参考摄人量(RNI)的50%.结论:孕妇的膳食结构比较合理,但要增加钙、铁、锌及B族维生素的摄入,特别要增加孕早期的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孕中晚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及钙的摄人量,并且要重视叶酸的补充.
作者:高国娟;吴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幼儿园儿童意外损伤发生的原因,旨在加强安全教育,从而引起家长、教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方法:对市内6家大规模的幼儿园近3年来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班发生伤害比率高,其次是大班,后是小托班;②意外伤害的发生男童多于女童.结论:1.从中班开始即应实施安全教育课程,对大班儿童除加强认知能力外,还应传授幼儿自我防护、自救的知识和技能;2.通过加强安全防护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以及针对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进行预防等多种方式减少幼儿的意外伤害.
作者:但艳苹;王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18个区县适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2008~2009年对25~65岁户籍妇女进行妇科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同时对40~60岁户籍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并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及个人病史.结果:本次宫颈癌筛查728 704例,宫颈癌筛查平均年龄47.39岁.乳腺癌筛查568000例,乳腺癌筛查平均年龄49.71岁.宫颈癌筛查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CIN II,CIN III)及以上病变968例,检出率132.84/10万,其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 II,CIN III)602例,检出率为82.61/10万(602/728 704),其中宫颈癌89例,检出率为12.21/10万.乳腺癌筛查检出乳腺癌266例,乳腺癌检出率为46.83/10万.结论:适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定期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癌前病变,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韩历丽;齐庆青;王朝;张月;董翠英;王连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口服雌激素、孕激素、避孕药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医院2006年1月~2010年8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51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3组,即雌激素组(15例)、孕激素组(16例)及口服避孕药组(20例).对3组患者的快速控制出血率、快速完全止血率、完全止血成功率、控制出血时间及完全止血时间进行记录和评价.结果:在快速控制出血、快速完全止血及完全止血成功三方面比较,孕激素组及口服避孕药组明显高于雌激素组(P<0.05);孕激素组及口服避孕药组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明显低于雌激素组(P<0.01).结论:在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方面,口服孕激素和口服避孕药的效果优于口服雌激素.
作者:孙春玲;袁桂兰;章颖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