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姜秋;李毅;杨秀玲;金永哲
目的:探讨并确定反复呼吸道感染幼儿铅暴露中的相关因素,为进行健康教育和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严格筛选反复呼吸道感染且血铅≥100ug/L的幼儿,按年龄和血铅水平进行分级.采用中药驱铅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铅及免疫球蛋白功能.应用研究者制定的易感因素调查表对受试患儿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在筛查的59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血铅≥00ug/L者100例,占16.7%;治疗后该100例患儿血铅水平明显下降,免疫机能得到相应改善.患儿血铅异常升高与在矿区居住、不合格装饰材料、高铅作业、烫染发职业密切相关;RRTI的发生与被动吸烟、手不良习惯、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合理使用及与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接触史密切相关.结论:引起血铅增高的环境因素及生活因素在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麻利娟;倪广林;郑慧雅;孔令霞;袁美锦;王淑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调查了解贵州省8县内共82个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及服务现状,探寻改进的对策.方法:通过访谈、问卷、现场调查等方式对技术干预前后服务机构出生缺陷干预能力的比较,评价技术干预对增强技术服务能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1]贵州8县计生服务机构规模偏小,服务人员数量少,学历不高,普遍缺乏出生缺陷干预知识;各服务站均开展健康宣传教育、遗传咨询和一些优生检测工作,但大部分机构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和设备,未能广泛开展优生检测项目,总体服务能力不高,服务量较少;[2]在项目推动下,服务机构获得技术设备配置、技术指导及培训,其出生缺陷干预能力显著增强、工作状况明显改观.结论:通过科研项目开展循序推进新技术引人推广和实验室建设,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人员服务能力的培训,是当前有效提高和促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有力措施和可行途径.
作者:钟春?;周强;杨元;李蔚;喻芳;潘钦瑞;马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分型,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方法:对121例125个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冠囊肿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进行分型.结果:121例患者共125个囊肿,单侧117例,双侧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2%,根据囊肿内部回声不同分为单纯性囊肿84例(86个囊肿)、复杂性囊肿37例(39个囊肿),两者病理结果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冠囊肿超声分型对术前定性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丽霞;吴琪;李慧敏;朱雪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恢复输卵管功能的新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461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米非司酮联合自制中药消胚汤治疗,观察血-HCG下降情况及B超监测盆腔包块消失情况.对有生育要求的196例患者待血HCG恢复正常、盆腔包块消失、月经复潮干净后3~5天行输卵管通液术,第2个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观察复通情况.结果:在461例患者中,有426例成功,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成功率92.4%,有26例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后行开腹手术,9例用药后血β-HCG下降缓慢放弃保守治疗,行手术治疗.血R一HCG高25 316 mlU/ml;肝肾功能保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联合用药保守方法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较好,有效保留了妇女的生育功能.
作者:杨亚玲;钟美华;温清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学生肥胖症的血脂、血压水平,以及体块指数、血脂与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淮安地区9 987例11~18岁中学生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体块指数,分析其与血压的关系,并将其中117例肥胖自愿者及4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肥胖自愿者分为两组,分别测量血脂水平,比较两组血压的差异.结果:肥胖中学生血脂、血压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中学生(P<0.01),男女肥胖症中学生血脂、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块指数、血脂与血压均有显著相关性,其收缩压相关性高于舒张压.结论:肥胖症中学生血脂、血压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中学生,且体块指数越高的中学生血脂、血压值越高,提示预防成人高血脂、高血压应从预防中学生肥胖症抓起.
作者:戴维靖;倪淮亮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7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氨甲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1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CSP是一种严重危害孕产妇及胎儿的并发症,早期应积极行超声及血β-HCG检查,防止误诊.一经诊断,应尽快实施药物或者手术治疗,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作者:赵颖;周思英;魏慧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10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21例,给予静脉滴注氨甲蝶呤50ug,隔日1次,1~8日为1个疗程,并同时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ug,2次/日,共5日,每周测定血HCG值2次,B超检查1次,观察包块大小,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均未行其他治疗而治愈,血HCG下降及包块缩小明显,无内外出血倾向.保守治疗成功率为90.48%,1周血HCG下降>50.00%6例,2周血HCG下降至正常时间为(17.46±3.89)天,包块消失时间为(29.58±5.79)天.21例中,发生恶心呕吐12例,腹痛5例,肝功损伤3例,血白细胞下降1例.结论: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疗效好,成功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保留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生育功能的可靠治疗方法.
作者:杨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彩色超声、X线钼靶及核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穿刺或手术得到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 201例,其中1 189例行彩色超声检查,1 175例行全视野数字化X线钼靶检查,575例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1201例乳腺癌患者共检出病灶1 260个,包括双乳癌51例,单乳双灶癌8例,所有病灶中有982个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278个病灶经粗针或细针活检证实.彩色超声、X线钼靶及核磁共振成像分别漏误诊乳腺癌182例、170例、79例.彩色超声、X线钼靶及核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超声、X线钼靶及核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各有优缺点.在考虑经济因素的前提下,超声可以成为乳腺癌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韩敏;刘红;张晟;忻晓洁;王海玲;杜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孕妇膳食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保证孕妇合理营养,以利于母体和胎儿的健康.方法:以浙江省萧山区425例孕妇为调查对象,对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膳食摄人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孕期妇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热能和钙、铁、锌、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人情况.结果:孕妇膳食产热营养素的热能供给比例基本合理,但钙、铁、锌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人量较低,低于或接近参考摄人量(RNI)的50%.结论:孕妇的膳食结构比较合理,但要增加钙、铁、锌及B族维生素的摄入,特别要增加孕早期的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孕中晚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及钙的摄人量,并且要重视叶酸的补充.
作者:高国娟;吴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正确处理头位难产,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709例头位难产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初步探讨头位难产的因素及处理方式,总结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分娩方式及对母儿影响.结果:通过对709例头位难产孕妇早期诊断,对各种异常的胎方位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其中641例难产转化为顺产经阴道分娩,68例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结论:通过对头位难产的孕妇进行早期估计、早期诊断、严密观察,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可明确降低围产期头位难产的发病率,对于减少母婴损伤,改善围产儿结局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殿红;陈秀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宫颈分泌物中高磷酸化IGFBP-1、血清中CRP、宫颈指数在早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西丽人民医院诊治的91例先兆早产孕妇检测其宫颈分泌物中IGFBP-1、血清中C-反应蛋白,同时经会阴超声检测宫颈指数.随访至分娩,分析多指标联合应用在早产预测中的价值.结果:IGFBP-1、宫颈指数的阳性组中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该两指标联合应用对早产的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P<0.01).血清CRP在早产组与足月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分泌物IGFBP-1联合宫颈指数可提高对早产预测的准确性.
作者:王欢华;陈丽;李景平;吴利玲;陈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对子痫前期(PE)患者蜕膜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和NK细胞进行相关研究,探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相关的免疫学变化.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30例(轻度13例、重度17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盘蜕膜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后计数并检测其平均灰度值.结果:1.子痛前期患者蜕膜CD4+CD25+Foxp3+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者(P均<0.05);2.子痫前期患者蜕膜NK细胞数高于正常孕妇(P均<0.05)且NK细胞CD、组化染色平均灰度值高于正常孕妇(P均<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蜕膜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均低于正常孕妇;蜕膜的NK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孕妇,这一结果造成母胎免疫耐受失衡且NK细胞呈激活状态,杀伤活性增强,导致子痫前期.
作者:王莲莲;蒋宏颉;魏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UNAIDS估计,截至2009年,全球3 330万人口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2009年,全球新发感染艾滋病230~280万人.全球超过一半的艾滋病感染者是女性,在亚撒哈拉地区女性感染者的比例甚至可高达70%.我国截至2009年,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约74万,其中患者约10.5万;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6万.尽管我国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有所减缓,但仍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虽然,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母婴途径传播者所占比例不大,但随着艾滋病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蔓延,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女性感染比例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也随之增加.
作者:王前;王临虹;方利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成都市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糖筛查(50 g GCT)和糖耐量(75g OGTT)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建卡产检的2 514例孕妇进行GCT检查,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在24周以前进行检查;无高危因素者在24~28周检查;在妊娠中晚期出现体重增长过快、胎儿发育过大、羊水过多等情况的孕妇即使之前GCT试验阴性,也应及时重复GCT检查;GCT异常者3天后行75 g OGT7,检查.结果:1.成都市GDM发生率为4.97%;不同筛查孕周GCT异常率和GD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8周检出率高;2.成都市GDM 50 g GCT 1 h血糖值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为(9.53±1.47)mmol/L,且随着孕周的增加,50 g GCT 1 h血糖值呈逐渐增高的趋势;(3)75 g OGTT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03±1.08)mmoUL,1 h血糖值为(11.56±1.36)训noVL,2 h血糖值为(10.12±1.29)mmoVL,3h血糖值为(7.33±1.15)mmoVL,空腹血糖偏低,而服糖后1 h,2 h,3h血糖值偏高.结论:1.对孕妇常规进行血糖筛查是有必要的,GCT检杳佳筛查孕周为24~28周,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宜初诊时进行检查,对首次血糖筛查结果正常而有高危因素者应在以后的孕周复查以防漏诊.2.根据成都市GDM 50 g GCT和75 g OGTT的分布特征,在制定适合我国的GDM标准时,有必要进行不同地域的多中心研究,对现有糖筛查和糖耐量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认和调整.
作者:蒲杰;李蓉;梁家智;郑淑娟;王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儿脑组织中的脑代谢物浓度,评价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健康组,22例早产儿设为早产组,采用磁共振成像(T,WI,TZWI)与2D-1 HMRS检查测定后,分析脑组织中的脑代谢物Cho,NAA,Cr,Lac浓度及NAA/Cr,NAA/Cho,Cho/Cr,Cho/NAA,Cr/NAA比值.结果:健康组与早产组Cho,NAA,Lac,Cho/Cr,Cho/NAA,Cr/NA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A/CT,NAA/Cho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S测定新生儿脑组织中的脑代姗物浓度,可为颅脑代谢异常提供参考指标,有助于HIBD的早期诊断.
作者:吴小秧;王斌;欧阳学军;黄凡衡;陈慧;陈欣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系统孕前保健对孕妇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11月曾在南京妇幼保健院孕前门诊进行系统孕前保健的孕妇与意外怀孕的孕妇各500例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跟踪其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孕妇较对照组文化程度高,多有固定职业,以往不良孕产史发生率高,本次妊娠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妊娠结局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非足月妊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前保健可有效降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提高围产保健水平.
作者:姜晓红;胡晨;吴江平;吴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剖宫产后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9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40例采用肌肉注射哌替啶,比较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对泌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初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日哺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PCEA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镇痛效果良好,同时可以减少因疼痛引起的泌乳功能下降,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
作者:胡永珍;黄永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高危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服用低剂量戊酸雌二醇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普通人工流产120例(A组)和高危人工流产360例术后均服用相同抗生素、益母草浸膏1周.将高危人工流产受术者随机分成3组各120例:B组加服低剂量戊酸雌二醇,C组加服高剂量戊酸雌二醇,D组不加服.比较各组术后3个月宫颈、宫腔粘连情况.结果:D组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A,B,C组(P<0.05),A,B,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流B,C,D组的宫颈粘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人流手术后不必要常规行人工周期,高危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服用低剂量戊酸雌二醇,对预防宫腔粘连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鑫焱;肖青;符星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幼儿园儿童意外损伤发生的原因,旨在加强安全教育,从而引起家长、教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方法:对市内6家大规模的幼儿园近3年来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班发生伤害比率高,其次是大班,后是小托班;②意外伤害的发生男童多于女童.结论:1.从中班开始即应实施安全教育课程,对大班儿童除加强认知能力外,还应传授幼儿自我防护、自救的知识和技能;2.通过加强安全防护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以及针对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进行预防等多种方式减少幼儿的意外伤害.
作者:但艳苹;王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3~2008年白银市三县两区卫生主要指标年度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6年累计新生儿死亡率为14.02%,婴儿死亡率为16.8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66%,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6年中,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16‰,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9.61‰,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各年龄段各年度均高于城市.6年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幅度城市大于农村(P<0.01)e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肺炎、先天畸形.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及产儿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加强肺炎防治,避免孕期接触致畸因子等.
作者:曹文霞;赵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