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69例临床分析

李利辉;孙中华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围产儿,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治疗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9年8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169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甘胆酸(CG)水平将ICP产妇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并随机抽取同时期的正常孕产妇169例作为正常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3组的妊娠结局.结果:ICP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早产、低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发生率高于正常组;轻度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早产、低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发生率均低于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对母婴影响较大,通过分度诊断和处理,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1999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双侧子宫动脉化疗灌注加栓塞术能快速止血,术后血β-HCC下降满意,结局良好,无1例发生大流血或切除子宫.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是保守治疗子官瘢痕部位妊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熊宙芳;周承凯;王泽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青海省2004~2008年监测地区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地区2004~2008年新生儿死亡情况.方法:对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地区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个监测点2004~2008年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3.31‰、23.63‰、18,47‰、18.42‰、15.50‰,前5位死亡原因是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其他意外、先天异常.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加强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培训,推广适宜技术、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春玲;刘学莉;杨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46例胎盘早剥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原因及其对母儿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6例孕产妇胎盘I度早剥占10.87%、Ⅱ度早剥占13.04%、Ⅲ度早剥占76.09%;胎盘早剥并发产后出血为34.78%、并发子宫卒中亦为34.78%,无孕产妇死亡;死胎率为42.55%;46例胎盘早剥患者孕周小于34周者占52.17%,孕34~37周者占34.78%,孕周大于37周者占13.05%;46例患者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41.30%、创伤占15.22%.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创伤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胎盘早剥是死胎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待霞;刘展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USA法检测13例正常对照、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31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10例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C的表达并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①宫颈癌组无淋巴结转移者血清VEGF-C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及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VECF-C水平高于宫颈癌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CINⅡ/Ⅲ组血清VEGF-C水平与正常宫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浸润深度≤1/2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C的表达较浸润深度>1/2的患者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VECF-C水平升高可能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成为推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VEGF-C与宫颈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其可能预示宫颈癌不良预后,宫颈癌患者血清VECF-C水平变化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冯珊珊;王渠源;田红雨;刘路玖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γ-synuclein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γ-synuclein的表达与C-erbB-2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γ-synucle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乳腺增生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erbB-2及临床病理指标(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γ-synuclein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组织中均无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阳性率为43.18%(19/4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y-synuclein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C-erbB-2表达阳性、临床分期均呈现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是否绝经无关(P>0.05).结论:γ-synuclein阳性表达提示为晚期肿瘤、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较强以及对某些化疗药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作为评价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γ-synuclein阳性表达可以成为良好的判断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赵静;朱海燕;刘睿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乳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乳腺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肿瘤的彩超声像图特征.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彩超声像图有其各自特点,比较两者在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与否、单发与多发、有无砂砾状钙化、肿块纵横比,是否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峰值流速(Vmin)、阻力指数(RI)等参数,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有较大帮助意义.

    作者:杨彩群;肖碧芳;楼春;葛利平;齐妹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损害5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和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58例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治疗组给予CP(唯嘉能)<1岁者0.5g/d,≥1岁者1 g/d,对照组予FDP 250 mg·kg-1·d-1,静脉滴注,10天为1疗程.两组均于治疗1疗程后复查心肌酶谱、血肌钙蛋白1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4.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对各种原因所致心肌损害的治疗均优于FDP,可作为有心肌损害患儿的首选.

    作者:程志宏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念珠菌性阴道炎菌种鉴定与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念珠菌性阴道炎菌种的鉴定结果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常规霉菌培养、分离菌株,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及YBC鉴定卡全自动检测鉴定,药敏采用生物梅里埃ATBFUNGUS试验条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6种药物进行药敏检测.结果:检出311株念珠菌,鉴定出5种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240株占77.17%,光滑球拟酵母32株占10.28%,热带念珠菌27株占8.68%,季也蒙念珠菌7株占2.25%,克柔念珠菌5株占1.6%.药敏结果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抑菌作用较强,耐药率较低,分别为6.10%和7.71%.结论:白色念珠菌是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不同的菌种对不同药物耐药性存在较大的差异,临床应该重视念珠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科学治疗.

    作者:郑海玲;王旭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FHIT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组织、50例CIN及41例宫颈浸润鳞癌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7.50%、34.00%、68.2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FHlT蛋白在CIN Ⅰ及CIN Ⅱ~Ⅲ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12.50%和44.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FHIT蛋白在官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58.82%和10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FHIT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87.50%和52.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呈明显减少趋势,提示FHIT可作为临床监测CIN转归的分子生物学指标.②FHIT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提示它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杰;朱丹;张小平;潘影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的因素.方法:选择常规在产科门诊进行糖尿病筛查的孕妇1003例,按不同迸食时间、年龄、孕周、高危因素分组,对其糖尿病筛查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不同进食时间和孕周>24周对糖尿病筛查结果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高危因素对糖尿病筛查结果有高度影响(P<0.01).结论:做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不必空腹,可随机进行;24周后行糖尿病筛查是适宜的;年龄高者,尤其是大于30岁的孕妇以及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要及早进行筛查,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对母儿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作者:张惠芳;胡淑丽;赵松枝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参与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一免疫调节网络在儿童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23例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患儿临床病例分析并进行血清及脑脊液中IL-1、TNF-a的水平检测.结果: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TNF-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参与儿童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合并胰腺炎的病理过程,为临床上早期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

    作者:秦越;张舒岩;杨立彬;张现娥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倍美力阴道用软膏在绝经妇女取环中应用的效罘

    目的:探讨绝经3年以上妇女取环前应用倍美力阴道软膏的临床疗效,在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同时,减轻绝经后妇女取环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80例绝经3年以上的妇女在取环术前7天开始应用倍美力阴道用软膏,每组用法如下:A组:1.0 g,1次/日;B组:0.5 g,2次/日;C组:0.5 g,3次/日;均于第8天来门诊在2%利多卡因宫颈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取环术.结果:对3组用法进行效果分析,A组与B组、C组在宫颈软化、术中疼痛程度及取器结果3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宫颈软化、术中痛苦程度及取器结果3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绝经3年以上要求取环的妇女,术前7天应用倍美力阴道软膏,用法:0.5 g,2次/日.此方法在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同时,减轻绝经后妇女取环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绝经妇女取环方法.

    作者:王新云;王延红;宋威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磷酸肌酸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应用CP加常规药物、对照组则用参麦注射液加常规药物规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CP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能更快更好地缓解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心肌酶、迅速恢复扩大的心脏以及明显的缩短病程.

    作者:郭松伟;高丽;曹睿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佛山市南海区2007~2009年度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2007~2009年度人群出生缺陷变化趋势,探索影响出生缺陷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卫生部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制定的<中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试行)>(2006年8月),采取以医院和以人群两条途径进行动态监测.结果:2007、2008、2009年南海区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224.63/万、280.48/万、373,79/万,三年出生缺陷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非本地居住一年以上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本地人口;男性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2008年前3位出生缺陷是一致的,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耳部畸形、多指(趾),2009年较前两年相比,G-6-PD缺乏越居为第2位,色素痣增加速度也较为明显;2007~2009年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分别为18.81%、16.31%、11.07%,产前诊断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孕前开展对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及孕早期保健;孕期要做好产前检查及产前诊断;产后对阳性患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等.

    作者:黄敏;林青梅;邝丽贞;冯虹;刘振寰;曾贞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来长春市妇产医院超声科进行常规检查的14402例孕妇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资料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胎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特点.结果:在14 402例胎儿中,共检出胎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35例.其中脉络丛囊肿24例、蛛网膜囊肿4例、Calen静脉血管瘤3例、先天性脑穿通畸形2例、颅内血肿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较B超能提供更丰富的声像图信息,提高了胎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的产前诊断率,并能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颅内囊肿,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百玲;张晓辉;张锐;王伟忠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细菌性阴道病325例为病例组,非细菌性阴道病340例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BV的影响因素.结果:阴道内灌洗者患BV的危险性是无阴道内灌洗者的3.72倍,有淋病史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淋病史者,非淋菌性尿道炎者患BV危险性高于无非淋菌性尿道炎者,有盆腔炎史者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盆腔炎史者,有宫颈糜烂者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宫颈糜烂者,使用宫内节育器者比不避孕患BV的危险性高,使用避孕套者比不避孕患BV的危险性低,月经期间使用消毒卫生巾者比不用者患BV的危险性低.结论:阴道内灌洗、淋病史、非淋菌性尿道炎、盆腔炎史、宫颈糜烂、使用IUD增加妇女患BV的危险性,使用避孕套、月经期间使用消毒卫生巾降低了妇女患BV的危险性.

    作者:黄占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6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治疗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9年8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169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甘胆酸(CG)水平将ICP产妇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并随机抽取同时期的正常孕产妇169例作为正常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3组的妊娠结局.结果:ICP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早产、低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发生率高于正常组;轻度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早产、低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发生率均低于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对母婴影响较大,通过分度诊断和处理,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李利辉;孙中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儿童MCV、SF、VitB12、F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与血清铁蛋白(SF)、维生素B12 (VitBI2)、叶酸(FA)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1DA)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MCV,采用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两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MCV、SF、VitB12、FA和VitB12/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组与ID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V、SF和VitB12/FA比值变化有助于IDA的诊断,MCV、SF、VitB12、F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IDA和MA的鉴别诊断以及IDA伴MA的诊断.

    作者:王宁;陈柳英;温英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探讨其干预对策.方法:选取32例儿童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问题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儿童心理行为、对疾病和药物的了解、家长的配合力度、社会的支持力度、对治疗的信心.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于鸿;倪艳;刘洁欣;焦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徐州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徐州市中小学学生的零食消费现状,为学生零食消费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徐州市两所初中和一所小学的学生零食消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小学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饥饿或口渴(37.6%);中小学生常吃的零食顺位前3位依次为新鲜水果或全果汁、薯片方便面以及糖果糕点.中小学生选择零食的影响因素前3位分别是个人口味、卫生和新鲜度以及营养(P<0.05).结论: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存在一定误区,需加强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如何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知识.

    作者:刘相佟;时影影;邵继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