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岗职工心理卫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武浩然;蒋龙;关恒永;赵建民;高顺卿;马起民;王玉红;丛晓山;苏秀茹;马雅静;揭俊卿;刘克红;王金琴;赵小篇;董红;王志英;陈英

关键词:下岗职工心理卫生
摘要:目的:探讨下岗职工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保定市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400人和在岗职工11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SCL-90LESEPQ、社会支持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20%的下岗职工存在心理障碍,与对照组(1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躯体化。女性较男性更为突出(p<0.001)。下岗职工组LES总分、工作学习问题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EPQ的精神质、神经质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消极应对、神经质个性特点及生活事件是影响下岗职工心理卫生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部分下岗职工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应引起社会、政府、企业及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社区阿尔茨海默病(AD)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AD患者以性别、年龄(±3岁)和文化程度按1:2比例与认知功能正常老人配对,部分高龄老人因无足够正常对照,则按1:1配对,在同村或同居委会范围内寻找正常对照。患者和正常对照危险因素调查均以询问知情者为主。结果:AD患者丧偶或离异者多(OR=3.30,95%CI=1.43-7.63),出生前母亲生育子女数较少(OR=0.78,95%CI=0.62-0.98),吸烟(OR=0.52,95%CI=0.28-0.95),饮酒(OR=0.57,95%CI=0.34-0.97)者较对照组少,各项差异均显著。50岁后很少锻练身体的患者比对照组多(OR=2.56,95%CI=0.89-7.34),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丧偶或离异、出生时母亲生育子女数较少可能是AD的危险因素。50岁后锻练身体、吸烟和饮酒对AD可能有保护作用,须进一步研究。

    作者:唐牟尼;刘协和;云扬;韩海英;唐铭民;彭祖青;任会;覃林敏;罗祖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精神状况量表(GMS)及其计算机诊断系统(AGECAT)

    在精神科流行病学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原因之一是使用的测查工具不同[1]。英国利物浦大学精神病学系的Gopeland于l976年专为老年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了老年精神状况量表( Geriatric Mental State Schedule, GMS),并于1986年开发了计算机诊断系统( Automated Geriatric Examination for Computer Assisted Taxonomy, AGECAT)[2]。目前,该量表已有二十余种不同语言的版本,在世界各地正得到广泛使用,并日益成为国际交流中的通用测评工具。

    作者:刘津;李淑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母孕期经历唐山大地震的青少年认知功能远期研究

    目的:研究地震严重应激对胎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SPM)分别测评616例在胎儿期遭受地震应激但未经历地震体验的青年学生及以地震第二年同期出生的616名学生为对照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经历过地震的胎儿的RSPM评分明显低于未经历过地震的对照组,第二个三个月(孕3-6个月)和第三个三个月(孕3-6个月)的胎儿更为明显(P<0.01)。结论:提示唐山大地震对宫内胎儿的认知功能水平具有潜在的影响。

    作者:王学义;张本;张宝廷;刘晓云;姜涛;孙贺祥;马文有;张露萍;孟雪梅;Sarnoff A.Mednick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中国煤炭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联合会议纪要

    两会于2000年8月16-20日在河北承德联合召开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7篇,内容涉及老年心理特点、个性、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老年抑郁、老年期痴呆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以及精神分裂症等方面研究。还有养老中与心理卫生有关的问题,如何调适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等方面。参会代表62名,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心理学、精神病学、老年医学、老年学、流行病学、老年社会学的专家学者和老年工作者聚集一堂,共同围绕会议主题“以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迎接21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开幕式上,由中国心理卫生切、会名誉理事长、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学诗教授致开幕词。他祝贺大会胜利召开,并为近年来心理卫生工作受到重视而感欣慰,再次强调要做好干预,突出协会宗旨,为广大老年人服务。副主任委员吴振云教授受主任委员许淑莲教授委托,作了第二届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题为“调查研究和科普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其中包括基础工作:对老年人的个性、心理幸福度、记忆和认知训练改善记忆、智力等方面的研究;对老年期痴呆和抑郁症,以及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的调查研究。在老年心理卫生科普健康教育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如:编写书籍,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科普宣传,以及组织科普讲座和心理咨询等。主要内容针对离退休的心理反应和适应、如何调适情绪、处理人际关系、应对生活事件和预防老年心身疾病等。这是一条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己取得很好的效果。后展望了21世纪老年心理卫生工作的前景和目标,要继续进行有关的调查研究和科普教育,加强心身疾病的预防教育,并开展干预,将工作落到实处。 大会组织了专题报告,有湖南医科大学杨德森教授报告了“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与心理特征”,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特征,比较了东西方文化和人格特征、道德观、价值观等,并就中华民族与民族心理的现在与未来,预测21世纪中国人的社会文化与心理特征。陈学诗教授报告了“心身疾病的一级预防”,就心身疾病的概念、发病机理、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以及心身疾病的分类与表现,作了详细阐述。再次强调一级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报告内容丰富,讲述生动,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 大会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闫芳报告“北京城市社区老年抑郁障碍的随访研究”提出了男女年平均发病率和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和预后;盛建华报告障碍的随访研究”“Alzheimer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相关因素”,介绍了不同程度AD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的特点;尚祖业报告“迎接新纪元挑战,实现健康老龄化”,论述了心理保健与健康老龄化的关系,强调要重视心理健保;陶立群报告“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提出了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是养老的主要内容;姜德珍报告老年人退休后如何调适情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娟报告“情节记忆年老化及其与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焦虑是产生记忆年老化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提示采取情绪干预可改善老年记忆功能;刘津报告“老年精神状况量表社区简版计算机诊断系统在中国的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该诊断系统符合中国老年人文化背景,信度高,对老年抑郁和痴呆的诊断及筛查效度均高:傅素芬报告“心理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干预是有效的,可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还有14位代表发言,针对老年心理健康、心理幸福感、老年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情景记忆和动作记忆的年老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代表们互相学习,各有所获。 会议后围绕21世纪老年心理卫生工作的前景进行研讨,针对学科发展,今后如何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和开晨心理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何扩大专业队伍、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专业人员素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研质量;另一方面继续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把心理卫生知识教给老年人,工作做到实处,使老年人真正获益,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会创议向政府和老龄工作领导部门提出呼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全社会应共同关注老年心理卫生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建议今后可将心理卫生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后,中国煤炭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王学义主任委员作了大会总结报告,指出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宣布大会胜利闭幕。 大会期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第三届专业委员会由27人组成,主任委员吴振云,副主任委员朱昌明、郭沈昌、陶立群和马辛。初步作了分工,并安排了工作计划。 中国煤炭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也召开了委员会议,总结工作并增补丁新委员,讨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行为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消极行为的基本状况及与母亲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量表和母亲行为量表对742名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了调查。结果: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母亲支持行为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儿童消极行为多的是对父母过度要求,其次是注意分散、适应不良、消极情绪为少的是对父母缺乏强化,但其在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较多的情况下,母亲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城乡)、家庭收入、职业等因素对母亲的不支持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结论:(1)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越多,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越少,不支持行为越多;(2)在儿童消极行为特征较多的情况下,改善儿童的抚养环境、提高母亲在儿童养育方面的知识水平是改善母亲行为、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复员军人幸福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心理卫生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有关老年人幸福度报道较多[1-4]。建国前后入伍的复员军人现均已步入老年阶段,有关他们的晚年生活状况如何报道不多。

    作者:刘和祥;成爱萍;谢文阁;王以云;张继红;扬洪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对孤独症患儿的心理干预

    孤独症系一种发育障碍。多起病于三岁之前。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交往方面出现质的损害。2.言语及沟通方面出现质的损害。3.刻板、僵硬的兴趣和行为活动模式。从现有的病因学研究来看,尽管采用了各种研究手段,结论迭出,但只有一点已达成了共识,即该症不太可能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是一种“神经生物性”疾病[1]。虽然如此,在该症的治疗方面,药物不能改变其基本病程,仅限于控制某些行为症状,如刻板或强迫性行为、多动或冲动性行为、攻击或自伤性行为等[2]。临床实践中主要应用的是心理干预技术[3]。目前提倡的是综合治疗方法,即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采用各种心理干预技术,辅以药物治疗。本文仅对孤独症的心理干预作一概述。

    作者:李思特;李雪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学生学习困难综合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小学生学习困难综合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浦东新区二所小学3-5年级全部学习困难学生,分别归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教育干预、家庭干预、学校干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二年,使用有关量表在干预前后测定两组学生各项指标。结果:干预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IQ有所上升,家庭情况无显著变化。结论:综合干预是改善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是综合干预的主要作用因素。

    作者:陈美娣;瞿正万;顾立铭;古嘉琪;蔡正宜;林霞凤;姜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目的:确定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SCI)对于记忆、空间构象、逻辑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影响。方法:应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老年抑郁量表(GDS)、视觉保持测验(VRT),对61名老年SCI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改变进行了测量。结果:老年SCI组和对照组WMS测试结果记忆商(MQ)明显降低,其错误分明显提高,老年SCI组情绪抑郁人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SCI病人记忆能力、视觉空间能力、注意能力均明显下降,尤以短时记忆、视觉记忆为著。

    作者:唐勇;马洪胜;张伟强;张华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编制青少年归因风格问卷(ASQA)并探讨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参照既往编制归因风格问卷方法编制ASQA,同时应用ASQA、焦虑、抑郁和强迫问卷对534名青少年进行了评定。结果:ASQA三维度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511.69/l88,GFI=0.91,AGFI=0.89,NNFI=0.91,CFI=0.92,IFI=0.92;总问卷的Crronbach's α系数为0.82,Spearmam-Brown分半信度为0.8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稳定一不稳定、整体一局部维度分别进入抑郁、焦虑和强迫回归方程。结论:ASQA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青少年对负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稳定和整体的原因时,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作者: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银杏叶制剂对早期老年性痴呆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老年性痴呆临床前期认知功能减退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Benton视觉保持测验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临床前期人群中已存在认知功能减退,表现为正确分减少、错误分增多。错误以主图遗漏、变形、旋转和辅图的持续及遗漏为主,并与认知功能减退程度相关,服药三个月后,轻异组中正确分提高人数达60.98%与降分者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错误分下降例数达56%与增加者比较也具显著差异(p<0.05),达正常标准者由原来的7人增加至15人(p<0.05)。结论:通过信度和效度良好的视觉保持测验,显示银杏制剂对老年性痴呆临床前期人群具有防治认知功能减退作用。

    作者:严镭;杨秀塔;王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患病行为问卷》的信度、效度初步测试

    目的:引进并测定《患病行为问卷》(Illiness Behavior Questionnaire)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将《患病行为问卷》译成中文,并回译。以心内科住院病人(25例)为样本,间隔2周评定复测信度。以胸闷胸痛为确诊冠心病而住院的患者(46例)为样本,评定效标效度。对效度测评组患者进行了精神科临床诊断(ICD-10标准),同时采用的工具有:《一般健康问卷-28》(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 28)《医院内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以及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另外,在精神科门诊连续收集躯体症状类似的焦虑性精神障碍及神经衰弱(ICD-10标准)的初诊患者18例作为精神科对照组。结果:中译本回译一致率95%,复测信度82.5%。原量表共11个因子,主要分为两个维度,分别反映不良情绪和病感。以我国心内科的住院患者为样本,反映情绪的4个因子与《一般健康问卷》、《医院内焦虑抑郁量表》结果相关(r=0.5-0.6,P<0.01),与精神科医生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定的结果相关(r=0.5-0.6,p<0.01)。综合考虑《患病行为问卷》的病感因子和情绪因子,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心内科患者间有所区别,《患病行为问卷》各因子综合考虑,能够反映出内科就诊患者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者与相对健康的患者间的不同,即前者不良情绪明显,且病感强;同时也能反映出内科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者与在精神科就诊的神经症患者之间的差异:即两者在病感上类似,而到精神科就诊者不良情绪更明显。量表中译本反映的情况与临床观察一致,体现了原量表设计者的理论构想。在中国综合医院筛查的临界值与英文原本的临界值接近。结论:《患病行为问卷》中译本经初步测试信度、效度满意,建议可以扩大样本试用,进行因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

    作者:胜利;蒋宝琦;方耀奇;沈渔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奈哌齐(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 sease,AD)是一种以组织选择性损害和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进行性痴呆,其特点是记忆力损害(学习新知识或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的能力受损)和至少有一种其他认知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和行为功能障碍)。AD的神经病理学基础还不十分明确[1],但目前认为是由于大脑半球基底团及其皮层纤维突触前胆碱能神经元变性,使乙酰胆碱缺乏所致[2]。基于这种学说开发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改善本病胆碱能缺陷与症状的成功的方法,这类药物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使其在突触间隙中贮存的时间更长,以维持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作者:任建伟;衣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下岗职工心理卫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下岗职工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保定市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400人和在岗职工11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SCL-90LESEPQ、社会支持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20%的下岗职工存在心理障碍,与对照组(1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躯体化。女性较男性更为突出(p<0.001)。下岗职工组LES总分、工作学习问题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EPQ的精神质、神经质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消极应对、神经质个性特点及生活事件是影响下岗职工心理卫生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部分下岗职工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应引起社会、政府、企业及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武浩然;蒋龙;关恒永;赵建民;高顺卿;马起民;王玉红;丛晓山;苏秀茹;马雅静;揭俊卿;刘克红;王金琴;赵小篇;董红;王志英;陈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7岁儿童进食行为与气质关系的探讨

    目的为了探讨3-7岁儿童气质与进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CPTS (China preachool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问卷方式对410名3-7岁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家长填表评定( parent temperamentquestionnaire, PTQ),然后按国内常模结合评定,并对其进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其进食行为有显著差异,进食行为问题发生率以D型和I-D型气质儿童为量高,S型气质儿童次之,E型发生率低。D与I-D型偏食、加餐的发生率高;D与S型气质儿童进餐速度慢,E型快;D型气质儿童进餐情绪差,E型好。结论儿童的进食行为与气质类型有密切相关性。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进食行为表现。抚育者必须注意气质特性对儿童进食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侠;赵新;王茂贵;江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0例孤独症儿童心理推测能力的测试分析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的心理推测能力。方法:本研究使用自编的测验故事为测量工具考察了学龄孤独症儿童的心理推测能力。结果:孤独症儿童能理解他人的生理性和社会性愿望,并能依据他人的愿望预测他人的行为;基本能理解他人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情绪;但他们在理解他人的虚假信念时则表现出明显的困难,并且不能理解他人由虚假信念所导致的认知性情绪。结论:依据孤独症儿童在理解他人虚假信念上的表现,提示孤独症儿童在理解他人虚假信念的能力上只存在着量上的差异而非质上的差异。

    作者:焦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发育训练指导对婴儿智能的影响

    本研究对象为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系统化管理的要儿1500例年龄分布在3个月、6个月、9个月。婴儿来自全市5区3县。父母文化程度分别为大学及以上;大专;中专及高中;小学及以下4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1:1:1:1的比例抽取试验组900人,对照组600人,其中男女各半。

    作者:李慧娟;张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开办心理专家咨询中心

    位于北京朝内大街124号的北京心海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已正式对外服务。这是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开办的一家心理专家咨询机构,咨询专家全部由北京心理卫生协会选派。 北京心海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可以提供多方位的心理咨询、心理测查、心理培训和心理行为矫正等服务,尤其是对儿童学习困难、青春期心理卫生、老年心理健康、抑郁与焦虑、婚姻与家庭以及性心理健康等突出问题,均由卓有成就的心理专家提供咨询服务,在强迫症和儿童行为障碍的矫正方面颇具特色。咨询预约电话:65240977。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 2000年11月29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阿尔茨海默病人与正常人的反应时冉比较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为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特征[1]。根据国内有关学者近年的调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患病率为2-5%(包括血管性痴呆)[2,3]。至今AD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仍不清楚,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本研究使用持续操作测试(CPT)方法对AD病人及正常人的反应时进行比较。

    作者:何华;周东丰;陈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对会员进行重新登记

    按照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北京市科协的要求,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将对所属会员进行重新登记,更换会员证和建立会员档案库。请有关人员从速办理,登记时间为2000年12月-20001年3月31日,联系人廖亚明,电话65129911-5760;或李芊,电话65240977。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11月29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