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对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

单鸿杰;钟秋莲;曾湘岚;罗朝霞

关键词:家庭保健, 产妇, 抑郁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对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2组产妇出院后进行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进行家庭保健服务.比较2组静息状态的心率、收缩压、空腹血糖、乳胀程度和心理状况.结果 产后7天,2组心率、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乳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1周、4周、6周EPSD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情绪有较大改善,且产后4周、6周产妇的抑郁情绪改善较产后1周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对产妇身心状况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2种三腔二囊管插管方法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索一种良好的三腔二囊管插管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方法 将在本科住院治疗的5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一种新的插管方法和常规插管方法置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观察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和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误吸、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57例病人中,改良插管法插管一次性成功率96.6%,常规插管法一次性成功率为71.4%;改良插管法不良反应发生率10.3%,常规插管法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改良插管法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病人痛苦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虞水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动脉端给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动脉端给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有轻度出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给药途径不同分为静脉组(传统静脉给药)和动脉组(动脉端一次性给药),进行自身交叉对照.观察2组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凝血等级、穿刺点人工按压止血时间(min)、继发性出血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入选,2组均能顺利完成透析,透析器凝血2级以下,抗凝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静脉组比较,动脉组压迫止血时间更短(P<0.05)、继发性出血倾向更低(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动脉端一次性给药用量较小,既达到有效抗凝,又能缩短按压止血时间、减轻继发性出血倾向.

    作者:吴华;陆秋莲;彭晋红;张志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全麻插管术后24h并发症的观察监护

    目的 了解全麻插管术后24h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对并发症的观察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意外发生.方法 对全麻插管术后24h215例患者的病情观察记录,统计循环、呼吸、神经及其它方面的情况,并根据是否急诊或择期手术进行分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24h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全麻插管术后24h发生并发症57例(26.51%),其中循环系并发症28例(13.02%);呼吸系统并发5例(2.32%);躁动的有3例(1.39%);寒颤3例(1.39%);恶心、呕吐19例(8.83%).急诊手术的较择期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急诊、择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全麻插管术后患者的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术后安全.

    作者:李关凤;汪德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肺泡灌洗术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术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误吸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和护理.方法 对38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误吸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呼吸的同时予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进行治疗,做好护理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患者术后呼吸频率较术前降低,血气分析提示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明显上升(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有利于更好地救治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误吸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并通过有效的护理能大大增加救治成功率.

    作者:田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新生儿特重度烧伤的护理

    总结了8例新生儿特重度烧伤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早期、迅速、有效的输液护理、正确使用暖箱保温和采取烧伤保护性隔离、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的烧伤创面护理、重视疼痛管理和营养支持、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疏导.认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新生儿特重度烧伤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新生儿康复.

    作者:高凤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粘稠血液患儿肝素封管液浓度的研究

    目的 比较高粘稠血液患儿行套管针留置期间3种不同封管液的再通效果,以选出适宜的肝素浓度.方法 将入选患儿根据生理盐水、肝素液浓度25u/ml、50u/ml分为3组,每组20例,每组对象接受三次同一浓度的封管实验.观察再通效果.结果 生理盐水组与25u/ml组肝素液封管后阻塞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阻塞率明显高于25u/ml组.25u/ml组与50u/ml组阻塞率无差异.25u/ml组与50u/ml组局部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u/ml组肝素液为高粘稠血液患儿封管的适宜浓度.

    作者:赵丽;闫珅;张良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目的 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125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主要存在的问题:①缺乏精神疾病相关知识;②治疗信心不足;③担心疾病药物副作用;④担心疾病再次复发;⑤经济压力较重;⑥家属自身不良心态.结论 提示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高,这不仅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支持,还应重视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施仲芬;殷玮玮;张菊;戴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管损伤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包括术前病情的观察,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术后健康教育,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上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应高度警惕术后胆道损伤的出现,术后早期严密观察有无黄疸、腹膜炎体征、腹腔引流物的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积极处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沟通,配合治疗.

    作者:苏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护理

    总结了42例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护理,包括灌注前、灌注时、灌注后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指导.认为对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以及有效的健康指导可减少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灌药的依从性,从而有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糖尿病并发乳酸性酸中毒的护理

    乳酸性酸中毒以临床上有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血中乳酸增高而确定.正常动脉血乳酸浓度<1.5mmol/L,静脉血乳酸浓度<2.0mmol/L,如果患者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浆碳酸氢根浓度降低,阴离子间隙增高,血浆乳酸浓度>4mmol/L,能可靠地诊断为乳酸性酸中毒[1].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生的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虽不多见,但误诊率高,抢救困难,死亡率高.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8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韩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睡眠障碍对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睡眠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方法 随机抽取187例外科手术患者,采取自拟调查表对其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4.5%的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2d,因为环境的改变和心理因素会出现入睡困难或失眠.术后主要由于伤口疼痛、治疗护理等因素影响睡眠.结论 应尽早发现手术前后睡眠紊乱的征兆,采取有效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高云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1例乙烯利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结21例乙烯利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要点是对乙烯利中毒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减少毒物对重要脏器组织的损害.21例患者治愈16例,好转4例,死亡1例.认为对中毒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和护理,是抢救乙烯利中毒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会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1例肌注胃复安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护理

    胃复安乃是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作用主要为阻断延髓化学催吐中枢的多巴胺D2受体,而使上消化道平滑肌加强运动促进正向排空而起止呕作用[1].本研究通过对1例肌注胃复安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慧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及防护

    目的 探讨本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情况,分析原因,为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6年1月~2010年12月91名护理人员填报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获得有效问卷91份.结果 91名护理人员共发生29人次针刺伤,发生率31.87%.针刺伤发生从高到低依次是护士16人,占55.17%,护师10人,占34.48%,主管护师3人,占10.34%.针刺伤中患者是乙型肝炎的20人,占68.97%,是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9人,占31.03%.针刺伤的主要部位是手部,占98%.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分离针头清理废物10名,拔针8名,各种穿刺5名,回套针帽4名,把针头插入瓶塞中2名.监测的29名护理人员暂未发现因针刺伤而感染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结论 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认真执行标准预防,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大限度地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王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女性神经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女性神经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女性神经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药物治疗合并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合并一般护理方法.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NOSIE-30各因子得分和GQOLI-74三个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女性神经症患者的症状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凤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自我管理卡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接受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做到自我管理,自觉服从管理并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根据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内容设计的健康教育卡,对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体化、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在实施教育前及教育后的3个月,对比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健康状况、精神状况、心理状况.结果 此卡通过对透析患者规定性的1天3次的测量和记录,观察更仔细,记录更准确,并且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接受治疗护理的依从性.结论 卡片式健康教育卡以其简要、重点、便于携带及信息传递的特点,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开展连续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并反复强调常规内容与个体结合,强调家庭的参与,使患者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保持较高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碧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个性化出院指导对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取出术患者并发再骨折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出院指导对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取出术患者并发再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4月~2009年4月98例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取出术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5月~2010年5月10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实施针对性出院指导,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2个月调查患者依从性、再骨折发生率.结果 出院后1个月和2个月时实验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出院2个月时未发生再骨折病例,对照组再骨折发生率为5.01%(P<0.05).结论 对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取出术患者进行个性化出院指导是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再骨折的有效方式之一.

    作者:李兴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新生儿病房应用微量注射泵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在新生儿病房应用的安全管理.方法 比较2010年1~6月和2010年7~12月微量注射泵护理缺陷率.针对微泵注射中的风险因素,2010年7月起采取了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建立微泵注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微泵注射中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及培训等.结果 2010年7~12月护理缺陷率低于2010年1~6月(P<0.01).结论 建立规范的微量注射泵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正确处理微量注射泵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可以有效减少微量注射泵护理缺陷的发生.

    作者:何克勤;李小华;干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垂直-层级管理在神经外科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了护理垂直-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临床带教水平中的作用及效果.认为垂直-层次管理的试行对推动护理专业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葛家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移动式护士工作站的临床开发及应用

    总结了移动式护士工作站的临床开发及应用效果,主要通过床旁无线网络系统将护士床旁操作与科室电脑系统连接到一起.认为移动式护士工作站为护士工作带来了方便快捷,为病人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服务,提高了护理管理规范化水平.

    作者:张俊;胡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