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吴丽丽;楼向明;吴小珍

关键词:子宫颈病变, 阴道镜,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影视阴道镜在子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其中ASC~US 30例、LSIL 192例、HSIL 58例),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明确组织学诊断,252例合并有高危HPV病毒阳性(90.0%),9例为低危HPV病毒阳性(3.2%).结果:本组阴道镜柱状上皮外移及慢性宫颈炎症64例,SPI和CIN I共116例,尖锐湿疣5例,CIN II~III共80例,宫颈浸润癌15例.所有标本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柱状上皮外移及慢性宫颈炎症61例,SPI和CIN 1109例,尖锐湿疣4例,CIN II~1973例,浸润癌14例,阴道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5.3%,93.9%、80.0%、91.3%和93.3%,阴道镜诊断符合率达93.2% (261/280).结论:影视阴道镜检查准确、可靠,对早期宫颈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提高了子宫颈病变诊断精确度.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40例川崎病与微小病毒B19关系

    目的:进一步探讨微小病毒B19 (HPVB19)与小儿川崎病(K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法和ELISA法对40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及30例随机挑选门诊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B19-DNA检测和B19 VP2 IgM检测.对观察组KD患儿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的与阴性的两组中应用心脏彩超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值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B19-DNA阳性检出率为27.5% (11/40),对照组B19-DNA检测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19 VP21g M阳性检出率为27.5% (11/40),对照组均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 Bl9-DNA和B19 VP2 IgM-致率为100.0%.40例观察组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的与阴性的两组中,心脏彩超冠状动脉内径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川崎病患儿在性别、年龄、常见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无差别.结论:HPV B19与小儿川崎病发病有关,HPV B19可能是小儿川崎病病原之一;HPV B19与冠状动脉扩张或瘤形成可能相关,HPV B19感染所致冠状动脉扩张程度较重.

    作者:袁影;杜柯凝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总结分析超声诊断符合率、声像特征等.结果:12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者114例,准确率为95.00%.80例患者子宫轻度增大;输卵管妊囊型36例,表现为较完整胎囊强回光环,部分见胚芽;输卵管包块型69例,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包块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时盆腔可见少或中量积液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在囊实肿块内或周边见到点状或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呈动脉样血流频谱,包络线不清楚,呈单相或双向低阻力.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具有其他检查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焕玲;梁莹莹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喂养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儿童期单纯性肥胖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喂养行为及生活方式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关系.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把喂养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该次调查6~10岁儿童1 876名,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12.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6个月~1岁喂养方式、肉食添加时间、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每餐用餐时间短和户外活动时间少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作者:张桂玲;胡金萍;卢青军;辛燕飞;李树军;李树丽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依沙丫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对85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和260例非瘢痕子宫中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者应用依沙丫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的引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到宫缩发动时间、分娩时间、出血量、清宫情况、疼痛分级、软产道损伤、引产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的宫缩时间、排胎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分级、出血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包括产道裂伤、胎盘粘连、中期引产出血、引产感染、流产不全、羊水栓塞等瘢痕组发生率17.64%,非瘢痕组发生率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沙丫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相对于非瘢痕子宫,瘢痕子宫的引产并发症发生率更严重.

    作者:秦宗霞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妊娠糖尿病及母婴风险的研究

    目的:早期诊断妊娠糖尿病(GDM),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的GDM患者31例及同期健康孕妇30例的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病理妊娠的发生率为58.1%,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8%,剖宫产率为77.4%;对照组病理妊娠的发生率为16.7%,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剖宫产率为20.0%.GDM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1),随血糖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GDM对母婴造成的不良影响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郭玉萍;阎晓阳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I7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安阳地区99对HDCP产妇及其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血样后运用PCR-RFLP和PCR技术分别对AC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检测鉴别.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病例和对照组的孕周、文化程度、职业和肥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ACT基因及ACE基因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未发现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HDCP易感性有关联.

    作者:向攀;李志卫;刘智;王利红;韩文丽;聂绍发;严薇荣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解脲支原体对不孕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与治疗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对不孕症、自然流产及胎停育的影响及对其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培养法对447例妇女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查,外用复方沙棘籽油栓、乳酸菌阴道胶囊、口服阿奇霉素治疗1周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及探讨.结果:不孕症组、自然流产组及胎停育组患者的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人工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人工流产组妇女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组、自然流产组、胎停育组患者的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累积转阴率高达91.15%.结论: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不仅引起不孕,而且还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该治疗方法转阴率高,且治疗过程中应用抗生素量少,很大程度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李楷滨;蔡知天;张利群;崔英丽;潘袁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骨龄测定对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骨龄测定在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及相关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8名5~17岁儿童进行骨龄测定、成年身高预测及遗传高度范围确定.结果:女孩骨龄提前发生率明显高于男孩,骨龄落后发生率明显低于男孩;高身材儿童骨龄大于年龄,矮身材儿童骨龄小于年龄;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是儿童矮小的首要原因,10.53%的矮身材儿童成年身高预测低于正常及遗传高度范围.结论:骨龄是反映身体发育成熟度的可靠指标,骨龄测定对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和相关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杨荣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RhoC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与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RhoC在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中的表达及与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5例未恶变的葡萄胎、15例恶变倾向的葡萄胎、10例侵袭性葡萄胎及15例绒癌组织中RhoC的表达情况,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40例葡萄胎患者288次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RhoC在侵袭性葡萄胎及绒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葡萄胎(P<0.01);恶变倾向的葡萄胎中RhoC表达也明显高于未恶变的葡萄胎(P<0.01)0葡萄胎恶变与RhoC的表达、血HCG值及卵巢黄素化囊肿呈正相关(P<0.01,P<0.01,P<0.05)09例血HCG持续阳性和6例血HCG降而复升的葡萄胎患者发生恶变,且9例血HCG持续阳性的患者葡萄胎中RhoC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患者.结论:RhoC可能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过程及程度有关,RhoC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滋养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事件,检测葡萄胎组织中RhoC的蛋白表达,可能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新指标,为临床预防性化疗提供依据.

    作者:陆元庆;赵纯;石中华;刘晓梅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郑州市3~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研究

    目的:探讨郑州市3~5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父母关注度研究.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251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独生子女焦虑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和1978年常模比较,3~5岁组男童的学习问题和心身障碍明显高于常模.3岁组女童冲动-多动因子分高于男童,4岁组男童品行行为因子分高于女童,5岁组女童心身障碍因子分高于男童,3个年龄段Conners各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焦虑程度高;②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段行为问题需要具体分析;③父母比较关注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姚梅玲;陈静静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穴位按摩联合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舳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穴位按摩.记录两组产妇乳房硬度、疼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验组乳房疼痛程度在产后第2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产后第3、4天较对照组轻(P<0.05、P<0.01);乳房硬度在第2天时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第4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全部母乳喂养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可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

    作者:段春英;陈殿红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钳刮术前海藻棒软化扩张宫颈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孕11~14周行人工流产术前安全有效的扩宫准备方法.方法:孕妇钳刮术前日置一次性宫颈扩张棒,24 h内取出后常规行钳刮加吸引术,术后肌注缩宫素10 lu,观察人工流产综合征、宫颈裂伤、子宫穿孔、漏吸(刮)、羊水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置人海藻棒后40例孕妇宫颈扩张充分,可顺利置人9号、10号金属扩张器,无需再用力扩宫;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宫颈裂伤、子宫穿孔、漏吸(刮)、羊水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钳刮吸引流产术成功率100%.结论:海藻棒用于钳刮术前软化扩张宫颈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牛玉梅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婴儿家庭的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和抚触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婴儿抚触在社区的应用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婴儿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入户调查法,设抚触组和非抚触组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抚触者占29.29%,抚触组的父母亲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有培训经历和需要等方面得分高于非抚触组,非抚触组社会支持总分的均值低于抚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儿家庭的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决定了不同的社会支持状况,同时也导致了抚触应用的不同情况.对抚触的认知、操作和应用能力是抚触在社区推广和应用的丰要影响因素.正确评估婴儿抚触在社区的应用状况,提高认识和强化健康教育,形成科学的育儿理念,强化和拓宽社会支持网络,有效利用资源,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应用水平,以实现促进婴幼儿健康的目的.

    作者:靳永萍;张国增;杨凡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已婚农村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彭阳县20~60岁已婚农村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4714名调查对象按照调查方案设计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共查出各类妇科疾病15种13758例,总患病率93.50%,妇科炎症占93.57%,因妇科疾病就诊占11.03%.与妇科疾病患病相关的因素有:个人卫生习惯、家庭经济收入、疾病严重性认识、就医行为、个人文化程度、性生活、孕产次、卫生知识、避孕措施和家庭环境因素等.结论:妇科疾病患病率高,其中妇科炎症所占比例高,涉及面广、危害大、就诊率低、相关因素多.

    作者:陈志斌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血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间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ET-1、NO水平.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ET-1水平与正常孕妇组比较明显升高、N0水平明显降低.②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ET-1水平较正常新生儿组均明显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NO水平较正常新生儿组明显降低.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血ET-1水平均出现异常升高、NO生成减少,提示其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对其新生儿的病理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文伟;王晨虹;李智泉;罗敏;张瑜君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产妇产前精神状态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78例,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LIDS)评定其产前精神状态.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及顺产组;按产后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和无产后出血组;按产后乳汁分泌不同分为纯母乳喂养组和母乳加代乳品喂养组,观察其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后乳汁分泌情况.结果:78例产妇出现焦虑26例,发生率33.33%,出现抑郁24例,发生率30.77%.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剖宫产组明显高于顺产组(P<0.05),产后出血组与无产后出血组相比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加代乳品喂养组焦虑与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组(P<0.05).结论:产前焦虑与抑郁状态是影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应对其进行相关干预.

    作者:冯冰霜;刘正香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止哮平喘方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止哮平喘方配合中药贴敷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内服止哮平喘方配合中药贴敷,对照组服用小儿咳喘灵颗粒配合中药贴敷,临床适量应用抗生素,疗程均为7天.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5.76%,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止哮平喘方配合中药贴敷具有明显的化痰止咳平喘作用.

    作者:马长春;冯晓纯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宫血宁胶囊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宫血宁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2008年监测全国19个省市医疗机构的药物流产妇女,利用开放、多中心、非对照、临床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在常规药物流产同时或已行药物流产后,有异常出血时,加服宫血宁胶囊,每日3次,2粒/次,共9天,按药物流产常规进行随访,观察止血时间和转经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接纳对象43 568例.服宫血宁胶囊后,9天内止血者33 156例,按要求服药9天者占79.15%;服药不满9天者占20.85%,其中因出血停止而停药者占77.4%.服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34%,与药物相关或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仅为0.18%,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药物流产及药流后异常出血服用宫血宁胶囊,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依从性良好,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作者:范光升;庄留琪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可通过培养、诱导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和改善受损肺组织局部炎性反应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肺的发育、肺损伤修复机制有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对肺损伤修复治疗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对肺组织损伤修复有关的MSc.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以细胞治疗为基础的肺损伤治疗新方法的发展.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柱;杨杰张;小庄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LEEP术用于贫困山区妇女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LEEP术用于贫困山区妇女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度宫颈糜烂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80例患者为LEEP治疗组,另一组80例患者为激光治疗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LEEP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激光治疗组,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9.8413,P<0.01).结论:LEEP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损伤小、疼痛轻、愈合快、疗效好,是目前较理想并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方法.

    作者:何龙明;杨远平;唐菊红;吴春梅 刊期: 2010年第3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