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早期诊断妊娠糖尿病(GDM),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的GDM患者31例及同期健康孕妇30例的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病理妊娠的发生率为58.1%,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8%,剖宫产率为77.4%;对照组病理妊娠的发生率为16.7%,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剖宫产率为20.0%.GDM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1),随血糖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GDM对母婴造成的不良影响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郭玉萍;阎晓阳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间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ET-1、NO水平.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ET-1水平与正常孕妇组比较明显升高、N0水平明显降低.②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ET-1水平较正常新生儿组均明显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NO水平较正常新生儿组明显降低.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血ET-1水平均出现异常升高、NO生成减少,提示其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对其新生儿的病理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文伟;王晨虹;李智泉;罗敏;张瑜君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舳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穴位按摩.记录两组产妇乳房硬度、疼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验组乳房疼痛程度在产后第2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产后第3、4天较对照组轻(P<0.05、P<0.01);乳房硬度在第2天时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第4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全部母乳喂养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可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
作者:段春英;陈殿红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前精神状态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78例,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LIDS)评定其产前精神状态.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及顺产组;按产后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和无产后出血组;按产后乳汁分泌不同分为纯母乳喂养组和母乳加代乳品喂养组,观察其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后乳汁分泌情况.结果:78例产妇出现焦虑26例,发生率33.33%,出现抑郁24例,发生率30.77%.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剖宫产组明显高于顺产组(P<0.05),产后出血组与无产后出血组相比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加代乳品喂养组焦虑与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组(P<0.05).结论:产前焦虑与抑郁状态是影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应对其进行相关干预.
作者:冯冰霜;刘正香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在人类自然生育状态达到妊娠时间(Time to Pregnancy,TIP).方法:对655名已婚妇女婚后孕育情况进行随访调查,计算这些妇女在夫妻同居生活、不采用避孕措施情况下达到妊娠的时间(TIP).估算半数妊娠所需时间,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计算受孕累积概率,结果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方法.结果:655名妇女中,597名发生了怀孕,其余58名妇女(8.9%)没有受孕.全部已婚妇女半数妊娠所需时间为5个月,怀孕率在1、3、6、12及24个月分别是13.1%、30.1%、62.0%、80.6%和87.6%;相对而言,597名已经妊娠妇女组,半数妊娠所需时间为5个月,妊娠率分别为14.4%、33.0%、68.0%、88.4%和96.1%.尽管两组累积妊娠数据相似,在调整年龄对TTP的影响后,已妊娠妇女组高于所有妇女组.结论:半数夫妇在5个月经周期不避孕性生活可以怀孕,1年累积妊娠概率为85.3%,TTP和累积妊娠概率与女方年龄存在显著相关.
作者:唐立新;梁志雄;王奇玲;曾苑珍;钟铭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拉玛泽分娩法对孕妇分娩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7例).观察两组孕妇临产时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及分娩两个产程的疼痛级别.结果:观察组临产时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产时潜伏期、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的疼痛级别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拉玛泽训练能缓解孕妇临产时的焦虑抑郁情绪及l临产时的疼痛.
作者:潘敏;雪丽霜;零恒莉;饶倩羽;余丽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栓素B:(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水平及6-keto-PGF1a/TXB2值在不同季节型气候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冬季型组(11~2月)、夏季型组(6~8月)及过渡季型组(3~5月及9~10月)HDCP患者各25例和同期正常孕妇各20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浆中TXB2、6-keto-PGF1a水平并计算6-keto-PGF1a/TXB2(P/T)值.结果:①3个季节型妊娠期高血压组、重度子痫前期组TXB2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P<0.001),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P<0.05);血浆6-keto-PGF1a水平及P/T值均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P<0.01),且随病情加重而降低.②冬季型对照组6-keto-PGF1a的水平低于夏季型对照组及过渡季节型对照组(P<0.001),而血浆TXB2浓度及P/T值则无组间差异.③冬季型及夏季型妊娠期高血压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TXB2水平高于过渡季节型组(P<0.01,P<0.05),而6-keto-PGF1a水平及P/T值则低于过渡季节型组(P<0.001,P<0.01).结论:HDCP患者血管内皮收缩因子TXB2合成、释放增加,血管舒张因子6-keto-PGF1a分泌减少,P/T值失调.季节性气候变化可以影响正常孕妇的6-keto-PGF1a水平,而对HDCP患者的TXB2、6-keto-PGF1a水平影响更大,可加重病情,应做好防护和监测.
作者:刘淮;程海燕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喂养行为及生活方式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关系.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把喂养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该次调查6~10岁儿童1 876名,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12.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6个月~1岁喂养方式、肉食添加时间、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每餐用餐时间短和户外活动时间少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作者:张桂玲;胡金萍;卢青军;辛燕飞;李树军;李树丽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骨龄测定在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及相关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8名5~17岁儿童进行骨龄测定、成年身高预测及遗传高度范围确定.结果:女孩骨龄提前发生率明显高于男孩,骨龄落后发生率明显低于男孩;高身材儿童骨龄大于年龄,矮身材儿童骨龄小于年龄;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是儿童矮小的首要原因,10.53%的矮身材儿童成年身高预测低于正常及遗传高度范围.结论:骨龄是反映身体发育成熟度的可靠指标,骨龄测定对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和相关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杨荣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了解船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为制定儿童生存、保护战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全区98例0~4岁儿童死亡情况、死亡年龄构成、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出生活产儿12 372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92%o,婴儿死亡率为7.03%o,新生儿死亡率5.58‰.船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降低,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顺位前3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应将农村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作者:彭艳华;郭英;赵艳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120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各级宫颈病变中,CIN I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为13.3%(4/30),CIN II组为71.0%(22/31),CIN III/原位癌组及官颈癌组均为100.0%(39/39).各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时,hTERC基因有扩增,且随着病变的进展,hTERC基因异常扩增几率增加,高度病变和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病变,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莹;米贤军;刘晓萍;钟守军;段立锋;肖琳;杨伟洪;陈志强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分娩时应用穴位按摩镇痛法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分娩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应用穴位按摩镇痛法;对照组100例按常规分娩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PO,,PCO:等指标的含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H值、PO:明显增高(P<0.05),PCO:则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分娩中应用穴位按摩法的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酸中毒及窒息的发生.
作者:白华;蒋秋燕;唐玉婷;文卉;宋琪;黄清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和研究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应用脊椎矫正健身器为主的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近视、弱视疗效.方法:将209例(40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111例((213眼),对照组98例(189眼);对照组采用传统弱视综合治疗(遮盖、弱视治疗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脊柱矫正健身器牵引、医疗体操及穴位按摩等物理治疗;连续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总疗效、不同年龄组、不同弱视程度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8.4%,对照组治愈率61.8%,两组均以7.-12岁组治愈率高(治疗组83.1%,对照组74.1%),且治疗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中弱视治愈率均高于近视,其中近视、弱视程度均以轻度治愈率高.结论:颈椎、脑眼供血不足是近视、弱视的重要根源,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应用脊椎矫正健身器为主的综合物理疗法能显著提高近视、弱视疗效.
作者:刘国家;袁毅;吕雪漫;王作霞;郑锦华;张丽杰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止哮平喘方配合中药贴敷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内服止哮平喘方配合中药贴敷,对照组服用小儿咳喘灵颗粒配合中药贴敷,临床适量应用抗生素,疗程均为7天.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5.76%,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止哮平喘方配合中药贴敷具有明显的化痰止咳平喘作用.
作者:马长春;冯晓纯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输卵管不孕的临床效果及技术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9年10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诊治输卵管不孕48例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腹腔镜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4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70 min,平均42.62 min;术中出血5~55 ml,平均 28.98 ml,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受孕率达87.50%,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腹腔镜诊治输卵管不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受孕率高,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佳术式.
作者:吴华 刊期: 2010年第35期
应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目前在基层医院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优点[1].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安全有效,但受术者常出现子宫收缩过强或不协调宫缩,此时宫颈不够成熟、宫口扩张缓慢.临床观察发现存在引产产程长、胎盘胎膜残留率高及宫颈裂伤等缺点,也易引起宫颈裂伤,给受术者带来痛苦.安定具有使宫颈平滑肌松弛作用[2],为了弥补其不足,提高引产临床效果,将肌内注射安定用于治疗不协调子宫收缩94例,结果发现效果好,并发症减少.现将其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戈戎;陈安娜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配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重度子官脱垂的有效性.方法:对4例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实施盆底康复结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进行盆底非手术治疗.结果:4例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活动后无自觉阴道脱出物,且排尿顺畅.结论:盆底康复治疗结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可有效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
作者:刘荣军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研究LEEP术用于贫困山区妇女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度宫颈糜烂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80例患者为LEEP治疗组,另一组80例患者为激光治疗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LEEP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激光治疗组,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9.8413,P<0.01).结论:LEEP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损伤小、疼痛轻、愈合快、疗效好,是目前较理想并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方法.
作者:何龙明;杨远平;唐菊红;吴春梅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对85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和260例非瘢痕子宫中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者应用依沙丫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的引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到宫缩发动时间、分娩时间、出血量、清宫情况、疼痛分级、软产道损伤、引产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的宫缩时间、排胎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分级、出血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包括产道裂伤、胎盘粘连、中期引产出血、引产感染、流产不全、羊水栓塞等瘢痕组发生率17.64%,非瘢痕组发生率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沙丫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相对于非瘢痕子宫,瘢痕子宫的引产并发症发生率更严重.
作者:秦宗霞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孕11~14周行人工流产术前安全有效的扩宫准备方法.方法:孕妇钳刮术前日置一次性宫颈扩张棒,24 h内取出后常规行钳刮加吸引术,术后肌注缩宫素10 lu,观察人工流产综合征、宫颈裂伤、子宫穿孔、漏吸(刮)、羊水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置人海藻棒后40例孕妇宫颈扩张充分,可顺利置人9号、10号金属扩张器,无需再用力扩宫;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宫颈裂伤、子宫穿孔、漏吸(刮)、羊水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钳刮吸引流产术成功率100%.结论:海藻棒用于钳刮术前软化扩张宫颈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牛玉梅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总结分析超声诊断符合率、声像特征等.结果:12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者114例,准确率为95.00%.80例患者子宫轻度增大;输卵管妊囊型36例,表现为较完整胎囊强回光环,部分见胚芽;输卵管包块型69例,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包块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时盆腔可见少或中量积液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在囊实肿块内或周边见到点状或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呈动脉样血流频谱,包络线不清楚,呈单相或双向低阻力.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具有其他检查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焕玲;梁莹莹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矫正小阴唇肥大常用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直线切除缝合法及单蒂组织瓣法矫正小阴唇肥大57例,术后随访时间1 -8个月.结果:57例(69侧)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小阴唇形态明显改善,外观自然,局部不适及刺激感消失,效果满意.结论:两种术式符合小阴唇生理解剖的特点,且各具优缺点,根据病例特点灵活运用.护理措施的实施可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痛苦与不适,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为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芳;刘鹤松;邵英;刘海鹏;郑春梅;赵自然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影视阴道镜在子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其中ASC~US 30例、LSIL 192例、HSIL 58例),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明确组织学诊断,252例合并有高危HPV病毒阳性(90.0%),9例为低危HPV病毒阳性(3.2%).结果:本组阴道镜柱状上皮外移及慢性宫颈炎症64例,SPI和CIN I共116例,尖锐湿疣5例,CIN II~III共80例,宫颈浸润癌15例.所有标本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柱状上皮外移及慢性宫颈炎症61例,SPI和CIN 1109例,尖锐湿疣4例,CIN II~1973例,浸润癌14例,阴道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5.3%,93.9%、80.0%、91.3%和93.3%,阴道镜诊断符合率达93.2% (261/280).结论:影视阴道镜检查准确、可靠,对早期宫颈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提高了子宫颈病变诊断精确度.
作者:吴丽丽;楼向明;吴小珍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和早期干预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8例中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A、干预组B和对照组.干预组A,B进行触、听、视觉刺激和前庭功能训练至3个月.干预组A除上述治疗,加用高压氧治疗.每疗程7次,每月1疗程,共3疗程.结果:3月龄、6月龄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 3组比较干预组A高,干预组B次之,对照组低.1岁时干预组A,B的发育商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A,B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早期于预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疗对提高患儿3月、6月时发育指数有一定协同作用,但对HIE患儿的远期智能发育的影响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评估.
作者:许白叶;陈燕惠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在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长春市儿童医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期间住院的120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雾化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给予雾化吸人地塞米松,除雾化吸入外,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雾化吸人布地奈德12 h,24 h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起效快,可以快速缓解喉梗阻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地塞米松.
作者:肖新波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郑州市3~5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父母关注度研究.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251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独生子女焦虑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和1978年常模比较,3~5岁组男童的学习问题和心身障碍明显高于常模.3岁组女童冲动-多动因子分高于男童,4岁组男童品行行为因子分高于女童,5岁组女童心身障碍因子分高于男童,3个年龄段Conners各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焦虑程度高;②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段行为问题需要具体分析;③父母比较关注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姚梅玲;陈静静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婴儿抚触在社区的应用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婴儿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入户调查法,设抚触组和非抚触组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抚触者占29.29%,抚触组的父母亲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有培训经历和需要等方面得分高于非抚触组,非抚触组社会支持总分的均值低于抚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儿家庭的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决定了不同的社会支持状况,同时也导致了抚触应用的不同情况.对抚触的认知、操作和应用能力是抚触在社区推广和应用的丰要影响因素.正确评估婴儿抚触在社区的应用状况,提高认识和强化健康教育,形成科学的育儿理念,强化和拓宽社会支持网络,有效利用资源,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应用水平,以实现促进婴幼儿健康的目的.
作者:靳永萍;张国增;杨凡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影响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地区确诊压力性尿失禁且已手术的女性患者100例,对照组100例,设计统一流行病学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体重指数(BMI)、结婚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经阴道分娩次数、初产或阴道分娩有会阴撕裂或感染史、会阴切开次数、初产后体力劳动开始时间、产褥期有尿失禁史、反复尿路感染、习惯性便秘、职业的体力劳动程度、工作时平均站立时间、被动吸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初产前有尿失禁史、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糖尿病、经常感冒、开腹全子宫(+附件)切除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BMI、会阴撕裂史、产褥期有尿失禁史、习惯性便秘、经常感冒、开腹全子宫(+附件)切除术、结婚年龄、初产后体力劳动开始时间与SUI有显著相关性(P<0.01).患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与SUI有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怀孕次数、分娩次数、经阴道分娩次数、会阴切开次数、阴道分娩或初产有会阴撕裂或感染史、初产前或产褥期有尿失禁史、患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糖尿病、反复尿路感染、习惯性便秘、经常感冒、全子宫切除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职业、工作时平均站立时间长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而结婚年龄晚、初产后体力劳动开始时间晚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保护因素.
作者:宋昱;华克勤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彭阳县20~60岁已婚农村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4714名调查对象按照调查方案设计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共查出各类妇科疾病15种13758例,总患病率93.50%,妇科炎症占93.57%,因妇科疾病就诊占11.03%.与妇科疾病患病相关的因素有:个人卫生习惯、家庭经济收入、疾病严重性认识、就医行为、个人文化程度、性生活、孕产次、卫生知识、避孕措施和家庭环境因素等.结论:妇科疾病患病率高,其中妇科炎症所占比例高,涉及面广、危害大、就诊率低、相关因素多.
作者:陈志斌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进行科学的膳食指导,促进母婴健康,预防妊娠合并症和胎儿畸形.方法:以在乌鲁木齐和阿图什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309名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24 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用V1.6膳食营养计算器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出孕妇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标准进行比较,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孕妇膳食中三大产热营养素的热能供给比例不平衡;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的摄入量较低;尼克酸的摄入量较高.结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为孕妇易缺乏的营养素.提示在这些地区应加强孕妇孕期的膳食营养指导,使孕妇合理膳食,必要时应补充孕妇营养食品或补充剂,以满足孕妇与胎儿的营养需要.
作者:吐尔逊江·买买提明;王艳萍;王晓军;王晓燕;曼尔哈巴·阿不力米提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54名儿童的身体自我概念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测试工具为身体自我陈述问卷,共包括70个题目、11个维度,采用6点制评分.结果:儿童的身体自我概念发展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运动能力维度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耐力维度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健康、自尊维度女生高于男生外,其他维度虽然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均为男生高于女生.男生的身体自我发展总体水平高于女生.结论:正确引导青春期前儿童形成良好的身体自我观念,可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马宏霞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县2004~2007年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状况,为制定崇明县流动人口母婴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03对新生儿出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流动人口新生儿性别比为118,月份出生指数起伏较大,于11月达到高峰.平均出生体重(3 326±482)g,低于户籍新生儿[(3 365±456)g](P<0.05),且男婴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女婴(P<0.05).低体重儿占3.64%,巨大儿占8.39%.低体重儿中早产儿占58.8%,明显高于足月儿(39.5%).平均出生孕周39.25周,女婴长于男婴(P<0.05).新生儿第一产仅占52.98%,第二产占42.04%,第三产及以上占4.98%,其中第一胎第一产占41.49%.母亲平均生育年龄25.9岁,明显高于户籍母亲年龄(24.6岁)(P<0.05).结论:针对性地制定人口发展政策,做好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预防和预测早产,降低早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提高围生儿生命质量,控制出生性别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韩小丽;倪益群;史爱玉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胚胎停育≥10周)单次口服米非司酮150 mg或200mg;B组(胚胎停育≥10周)早服米非司酮50mg,晚服25 mg或50 nag,连服2天.所有患者第3天顿服米索前列腺醇600μg,3 h后根据病情再加量,观察两组不同停育周数的流产效果.结果:①A组有效率94.12%,完全流产率80.88%;B组有效率89.58%,完全流产率82.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B组总有效率为91.92%,完全流产率为81.57%.③不同停育周数的有效率:<7周88.37%,7~10周92.59%,10~14周91.28%,>14周98.55%;完全流产率:<7周76.74%,7~10周79.26%,10~14周82.55%,>14周89.85%.结论: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具有成功率高、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等优点.②米非司酮单次服药法与多次服药法的疗效相当,但单次服药方法简单、方便、易行.③随着胚胎停育周数增大,稽留流产药流成功率有增高趋势.
作者:毛莉;石璇;李卫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宫血宁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2008年监测全国19个省市医疗机构的药物流产妇女,利用开放、多中心、非对照、临床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在常规药物流产同时或已行药物流产后,有异常出血时,加服宫血宁胶囊,每日3次,2粒/次,共9天,按药物流产常规进行随访,观察止血时间和转经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接纳对象43 568例.服宫血宁胶囊后,9天内止血者33 156例,按要求服药9天者占79.15%;服药不满9天者占20.85%,其中因出血停止而停药者占77.4%.服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34%,与药物相关或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仅为0.18%,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药物流产及药流后异常出血服用宫血宁胶囊,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依从性良好,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作者:范光升;庄留琪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对不孕症、自然流产及胎停育的影响及对其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培养法对447例妇女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查,外用复方沙棘籽油栓、乳酸菌阴道胶囊、口服阿奇霉素治疗1周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及探讨.结果:不孕症组、自然流产组及胎停育组患者的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人工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人工流产组妇女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组、自然流产组、胎停育组患者的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累积转阴率高达91.15%.结论: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不仅引起不孕,而且还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该治疗方法转阴率高,且治疗过程中应用抗生素量少,很大程度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李楷滨;蔡知天;张利群;崔英丽;潘袁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及耐药趋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药敏一体化检测试剂盒对云南省妇幼保健院5年来妇科门诊的标本进行支原体(Uu、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近5年的总感染率为62.68%,对红霉素(97.44%)、罗红霉素(87.18%)和环丙沙星(76.92%)耐药率高,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80%);Uu和Mh复合感染比单纯感染耐药率明显增高.结论: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Mh和Uu复合感染比单纯感染有较高耐药性,因此,临床诊治前应尽可能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规范用药以延缓耐药株的快速增加.
作者:王兴田;邹团标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普陀区婚前保健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2009年普陀区的婚前保健和不良妊娠结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婚前医学检查率2006~2009年分别为69.40%、96.50%、91.51%和91.48%.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婿前医学检查率明显高于2006年,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妊娠发生率2006~2009年分别为52.44%、38.96%、37.75%和36.75%,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不良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2006年,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婚检质量成负相关,提高婚前保健质量对保障母婴健康,减少出生人口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贺娜珍;戴亚君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供受双方的治疗结局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并自愿捐卵的17例供卵患者及同期接受赠卵的16例受卵患者,共19周期的临床资料.供卵组(17例)采用控制性超排卵行IVF-ET;受卵组(16例)采用自然周期或激素替代治疗准备子宫内膜,并分析供、受双方的受精率、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16例患者19周期共接受赠卵108枚,平均每周期接受卵子(5.68±0.82)枚,21个解冻移植周期,8周期妊娠,周期妊娠率为38.1%,累计妊娠率50.0%.供卵的17例患者,10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周期妊娠;19个解冻胚胎移植周期,12周期妊娠,冷冻移植周期的妊娠率为63.16%,累计妊娠率64.71%.供、受双方受精率、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受卵IVF-ET是治疗卵巢功能不良等不能生育健康后代妇女的有效方法;自然周期、激素替代周期可使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可以达到良好的结局;供卵者提供6个左右的卵子既不影响供卵者的妊娠,也能为受卵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妊娠机会.
作者:李爱民;赵志明;崔娜;郝桂敏;曹金凤;徐素欣 刊期: 2010年第35期
重复性异位妊娠(REF)是指首次异位妊娠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再次在子宫外的输卵管、卵巢或腹腔内妊娠.近年来,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异位妊娠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异位妊娠的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发生亦日渐增多.如何在抢救生命的同时,预测患者以后的生育能力及发生重复性异位妊娠的风险,如何采取好的治疗方法保护其再生殖能力,是很有临床价值的[1].妇幼保健院1999~2009年共收治重复性异位妊娠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甄学慧;王义;杨东梅;郑桂英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了解敦煌市35~59岁已婚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宫颈癌检查技术操作手册>中规范的宫颈痛检查个案登记表和宫颈癌防治知识问卷等统一普查表,对本市七里镇10个行政村2 007名已婚妇女进行免费临床检查和常规宫颈涂片巴氏染色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在该次普查中未见宫颈癌,宫颈涂片巴氏染色细胞异常检出率为5.73%(115/2 007),阴道炎患病率为31.19%(626/2 007);宫颈炎患病率为54.51%(1 094/2007).普查对象两种生殖道疾病感染发生率为13.35%(268/2 007),3种及以上生殖道疾病感染者发生率为4.14%(83/2007):对宫颈癌防治知识问卷的知晓率为12.66%(254/2 007),部分知晓率为49.43%(992/2 007),不知晓率为37.92%(761/2 007).结论:敦煌市农村妇女对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和宫颈癌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低.全民行动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宣传和普及妇女保健常识,以此提高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实施普查,提高普查受检率和普查质量,做好农村妇女妇科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此提高广大农村妇女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祁亚男;潘存勇;刘秀兰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年龄19~40岁、孕龄6~10周育龄妇女共346例,随机分成使用米索前列醇观察组、未使用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宫口松弛、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对减轻术者下腹疼痛、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松弛官颈口、减少出血、促进宫缩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洪娟;仲立娜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新鲜宫颈癌组织中扩增HPV16型晚期蛋白L1基因全长,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蛋白用于ELISA检测.方法:根据基因序列设计-对特异引物,用PCR的方法从宫颈癌组织DNA中获得LI基因,以pet28a为载体构建表达质粒,IPTG诱导表达蛋白,DEAE及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目的蛋白,将蛋白包被平底96%孔板用于ELISA检测.结果:从宫颈癌临床标本克隆到HPV16型Ll蛋白编码序列,其原核表达产物纯化后可用于ELISA检测.结论:成功获得人有抗原性的HPV16 Ll蛋白,可用于ELISA检测.
作者:赵丽晶;王学林;许多;梁作文;滕菲;郭恒;孙树民;赵淑华;赵雪俭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硫酸锌对已孕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从而探讨硫酸锌孕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正常组和缩宫素组作为对照组,通过灌胃法和直接滴加法两种给药途径,给予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分别观察内源性和外源性硫酸锌对离体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内源性和外源性硫酸锌对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幅度和频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孕期在安全剂量下可以放心补锌,不会引起子宫强烈收缩而影响妊娠.
作者:魏碧蓉;陈良儿;罗水花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RhoC在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中的表达及与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5例未恶变的葡萄胎、15例恶变倾向的葡萄胎、10例侵袭性葡萄胎及15例绒癌组织中RhoC的表达情况,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40例葡萄胎患者288次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RhoC在侵袭性葡萄胎及绒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葡萄胎(P<0.01);恶变倾向的葡萄胎中RhoC表达也明显高于未恶变的葡萄胎(P<0.01)0葡萄胎恶变与RhoC的表达、血HCG值及卵巢黄素化囊肿呈正相关(P<0.01,P<0.01,P<0.05)09例血HCG持续阳性和6例血HCG降而复升的葡萄胎患者发生恶变,且9例血HCG持续阳性的患者葡萄胎中RhoC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患者.结论:RhoC可能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过程及程度有关,RhoC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滋养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事件,检测葡萄胎组织中RhoC的蛋白表达,可能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新指标,为临床预防性化疗提供依据.
作者:陆元庆;赵纯;石中华;刘晓梅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了解产妇焦虑与抑郁与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将20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分成有陪同组与无陪同组,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孕妇心理情况,观察其产程进度、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结果:有陪同组SAS,SDS评分较无陪同组有统计学差异,有陪同组手术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结论:焦虑状态与抑郁状态是手术产率增高及产后出血量增多的一个可能因素.
作者:赵菊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类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5 -2009年临床心电监护及门诊收住的4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窒息缺氧及感染为主要病因,占55.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或无临床表现.类型以早搏为主,共32例,占68.1%;房室传导阻滞6例,占12.8%;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占8.5%.治疗以原发病治疗为主,死亡1例.结论: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不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快速性心律失常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需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作者:骆秋龙;李红妩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微小病毒B19 (HPVB19)与小儿川崎病(K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法和ELISA法对40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及30例随机挑选门诊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B19-DNA检测和B19 VP2 IgM检测.对观察组KD患儿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的与阴性的两组中应用心脏彩超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值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B19-DNA阳性检出率为27.5% (11/40),对照组B19-DNA检测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19 VP21g M阳性检出率为27.5% (11/40),对照组均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 Bl9-DNA和B19 VP2 IgM-致率为100.0%.40例观察组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的与阴性的两组中,心脏彩超冠状动脉内径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川崎病患儿在性别、年龄、常见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无差别.结论:HPV B19与小儿川崎病发病有关,HPV B19可能是小儿川崎病病原之一;HPV B19与冠状动脉扩张或瘤形成可能相关,HPV B19感染所致冠状动脉扩张程度较重.
作者:袁影;杜柯凝 刊期: 2010年第35期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病,主要为念珠菌感染[1].近年来发病率仍然很高,医疗市场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药物也应运而生,疗效不一,较大地阻碍了临床治疗工作.东昌区妇幼保健院经过几年的临床探索及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相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方法,通过中药方剂达到清热解毒、利湿、凉血之功效,西药达到抑制念珠菌生长,既有口服,又有外洗、阴道上药,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中西医结合,采用中药方剂外阴洗浴、坐浴,西药克霉唑栓、达克宁栓阴道上药,外阴涂抹皮康王,口服制霉菌素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白云岩 刊期: 2010年第35期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0%~29%,而40~50岁发病率高达51.2%~60%[1].临床症状主要为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及痛经,另外可引起尿频、尿急、便秘等压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引起不孕症及晚期流产[2].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HIFU)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无创治疗新技术,2000年Vaezy等[3]首先报道将HIFU治疗成功用于裸鼠子宫肌瘤模型的治疗.在短短数年间,HI-FU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包括子宫肌瘤在内的多器官良、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效果,因其具有无创性、安全性、有效性、无放射性,为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作者:董世阔;李彦芳 刊期: 2010年第35期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可通过培养、诱导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和改善受损肺组织局部炎性反应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肺的发育、肺损伤修复机制有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对肺损伤修复治疗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对肺组织损伤修复有关的MSc.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以细胞治疗为基础的肺损伤治疗新方法的发展.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柱;杨杰张;小庄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4内含子27bp长度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4a/bVNTR基因多态性和第7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G894T与神经管畸形的关系.方法:提取2008年1月~2009年9月间生育神经管畸形儿的30名妇女和同期生育正常儿的60名健康妇女基因组DNA,用PCR-RFLP方法测定G894T和4&/bVNTR的多态性.结果:①eNOS基因G894T位点在本次研究中有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GG、纯合突变型TT和杂合突变型GT.其基因型频率(GG,GT,TT)在病例组中的构成分别为46.67%,40.00%,13.33%,在对照组中的构成分别为73.33%,21.67%,5.0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3,P<0.05);其等位基因G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构成分别为66.7%和84.2%,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3.3%和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218,P<0.01)②eNOS基因4a/bVNTR位点在本次研究中有两种基因型,即bb型和ab型.其基因型频率(bb,ab)在病例组中的构成分别为63.33%和36.67%,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00%和20.00%,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等位基因b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构成分别为81.7%和90.0%,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8.3%和 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eNOS基因894位点G→T突变是出生神经管畸形儿的独立遗传学因素,而第4内含子27 bpVNTR基因突变不足以构成导致神经管畸形发生的独立遗传学因素.
作者:谷强;崔志利;罗小平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Turner综合征(TS)不同核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检查方法,G,C显带技术对58例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核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T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核型复杂.其核型主要有X单体型、嵌合型、X染色体结构异常、含有Y染色体等.结论:X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是导致TS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取决于核V异常的程度及异常核型和正常核型细胞系的比例.染色体检查为其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薛会丽;何德钦;吴小青;安刚;徐两蒲;王林铄;林元;刘合焜 刊期: 2010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I7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安阳地区99对HDCP产妇及其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血样后运用PCR-RFLP和PCR技术分别对AC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检测鉴别.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病例和对照组的孕周、文化程度、职业和肥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ACT基因及ACE基因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未发现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HDCP易感性有关联.
作者:向攀;李志卫;刘智;王利红;韩文丽;聂绍发;严薇荣 刊期: 2010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