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55名育龄妇女达到妊娠时间(TTP)的研究

唐立新;梁志雄;王奇玲;曾苑珍;钟铭

关键词:达到妊娠时间, 受孕累积概率, 生存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育龄妇女在人类自然生育状态达到妊娠时间(Time to Pregnancy,TIP).方法:对655名已婚妇女婚后孕育情况进行随访调查,计算这些妇女在夫妻同居生活、不采用避孕措施情况下达到妊娠的时间(TIP).估算半数妊娠所需时间,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计算受孕累积概率,结果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方法.结果:655名妇女中,597名发生了怀孕,其余58名妇女(8.9%)没有受孕.全部已婚妇女半数妊娠所需时间为5个月,怀孕率在1、3、6、12及24个月分别是13.1%、30.1%、62.0%、80.6%和87.6%;相对而言,597名已经妊娠妇女组,半数妊娠所需时间为5个月,妊娠率分别为14.4%、33.0%、68.0%、88.4%和96.1%.尽管两组累积妊娠数据相似,在调整年龄对TTP的影响后,已妊娠妇女组高于所有妇女组.结论:半数夫妇在5个月经周期不避孕性生活可以怀孕,1年累积妊娠概率为85.3%,TTP和累积妊娠概率与女方年龄存在显著相关.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产妇产前精神状态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78例,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LIDS)评定其产前精神状态.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及顺产组;按产后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和无产后出血组;按产后乳汁分泌不同分为纯母乳喂养组和母乳加代乳品喂养组,观察其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后乳汁分泌情况.结果:78例产妇出现焦虑26例,发生率33.33%,出现抑郁24例,发生率30.77%.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剖宫产组明显高于顺产组(P<0.05),产后出血组与无产后出血组相比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加代乳品喂养组焦虑与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组(P<0.05).结论:产前焦虑与抑郁状态是影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应对其进行相关干预.

    作者:冯冰霜;刘正香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重复性异位妊娠81例临床分析

    重复性异位妊娠(REF)是指首次异位妊娠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再次在子宫外的输卵管、卵巢或腹腔内妊娠.近年来,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异位妊娠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异位妊娠的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发生亦日渐增多.如何在抢救生命的同时,预测患者以后的生育能力及发生重复性异位妊娠的风险,如何采取好的治疗方法保护其再生殖能力,是很有临床价值的[1].妇幼保健院1999~2009年共收治重复性异位妊娠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甄学慧;王义;杨东梅;郑桂英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上海市崇明县2004~2007年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县2004~2007年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状况,为制定崇明县流动人口母婴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03对新生儿出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流动人口新生儿性别比为118,月份出生指数起伏较大,于11月达到高峰.平均出生体重(3 326±482)g,低于户籍新生儿[(3 365±456)g](P<0.05),且男婴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女婴(P<0.05).低体重儿占3.64%,巨大儿占8.39%.低体重儿中早产儿占58.8%,明显高于足月儿(39.5%).平均出生孕周39.25周,女婴长于男婴(P<0.05).新生儿第一产仅占52.98%,第二产占42.04%,第三产及以上占4.98%,其中第一胎第一产占41.49%.母亲平均生育年龄25.9岁,明显高于户籍母亲年龄(24.6岁)(P<0.05).结论:针对性地制定人口发展政策,做好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预防和预测早产,降低早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提高围生儿生命质量,控制出生性别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韩小丽;倪益群;史爱玉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依沙丫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对85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和260例非瘢痕子宫中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者应用依沙丫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的引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到宫缩发动时间、分娩时间、出血量、清宫情况、疼痛分级、软产道损伤、引产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的宫缩时间、排胎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分级、出血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包括产道裂伤、胎盘粘连、中期引产出血、引产感染、流产不全、羊水栓塞等瘢痕组发生率17.64%,非瘢痕组发生率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沙丫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相对于非瘢痕子宫,瘢痕子宫的引产并发症发生率更严重.

    作者:秦宗霞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儿童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54名儿童的身体自我概念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测试工具为身体自我陈述问卷,共包括70个题目、11个维度,采用6点制评分.结果:儿童的身体自我概念发展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运动能力维度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耐力维度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健康、自尊维度女生高于男生外,其他维度虽然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均为男生高于女生.男生的身体自我发展总体水平高于女生.结论:正确引导青春期前儿童形成良好的身体自我观念,可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马宏霞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4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类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5 -2009年临床心电监护及门诊收住的4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窒息缺氧及感染为主要病因,占55.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或无临床表现.类型以早搏为主,共32例,占68.1%;房室传导阻滞6例,占12.8%;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占8.5%.治疗以原发病治疗为主,死亡1例.结论: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不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快速性心律失常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需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作者:骆秋龙;李红妩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309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进行科学的膳食指导,促进母婴健康,预防妊娠合并症和胎儿畸形.方法:以在乌鲁木齐和阿图什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309名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24 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用V1.6膳食营养计算器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出孕妇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标准进行比较,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孕妇膳食中三大产热营养素的热能供给比例不平衡;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的摄入量较低;尼克酸的摄入量较高.结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为孕妇易缺乏的营养素.提示在这些地区应加强孕妇孕期的膳食营养指导,使孕妇合理膳食,必要时应补充孕妇营养食品或补充剂,以满足孕妇与胎儿的营养需要.

    作者:吐尔逊江·买买提明;王艳萍;王晓军;王晓燕;曼尔哈巴·阿不力米提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盆底康复配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重度子宫脱垂的研究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配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重度子官脱垂的有效性.方法:对4例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实施盆底康复结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进行盆底非手术治疗.结果:4例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活动后无自觉阴道脱出物,且排尿顺畅.结论:盆底康复治疗结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可有效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

    作者:刘荣军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4内含子27bp长度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4a/bVNTR基因多态性和第7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G894T与神经管畸形的关系.方法:提取2008年1月~2009年9月间生育神经管畸形儿的30名妇女和同期生育正常儿的60名健康妇女基因组DNA,用PCR-RFLP方法测定G894T和4&/bVNTR的多态性.结果:①eNOS基因G894T位点在本次研究中有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GG、纯合突变型TT和杂合突变型GT.其基因型频率(GG,GT,TT)在病例组中的构成分别为46.67%,40.00%,13.33%,在对照组中的构成分别为73.33%,21.67%,5.0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3,P<0.05);其等位基因G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构成分别为66.7%和84.2%,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3.3%和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218,P<0.01)②eNOS基因4a/bVNTR位点在本次研究中有两种基因型,即bb型和ab型.其基因型频率(bb,ab)在病例组中的构成分别为63.33%和36.67%,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00%和20.00%,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等位基因b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构成分别为81.7%和90.0%,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8.3%和 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eNOS基因894位点G→T突变是出生神经管畸形儿的独立遗传学因素,而第4内含子27 bpVNTR基因突变不足以构成导致神经管畸形发生的独立遗传学因素.

    作者:谷强;崔志利;罗小平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655名育龄妇女达到妊娠时间(TTP)的研究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在人类自然生育状态达到妊娠时间(Time to Pregnancy,TIP).方法:对655名已婚妇女婚后孕育情况进行随访调查,计算这些妇女在夫妻同居生活、不采用避孕措施情况下达到妊娠的时间(TIP).估算半数妊娠所需时间,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计算受孕累积概率,结果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方法.结果:655名妇女中,597名发生了怀孕,其余58名妇女(8.9%)没有受孕.全部已婚妇女半数妊娠所需时间为5个月,怀孕率在1、3、6、12及24个月分别是13.1%、30.1%、62.0%、80.6%和87.6%;相对而言,597名已经妊娠妇女组,半数妊娠所需时间为5个月,妊娠率分别为14.4%、33.0%、68.0%、88.4%和96.1%.尽管两组累积妊娠数据相似,在调整年龄对TTP的影响后,已妊娠妇女组高于所有妇女组.结论:半数夫妇在5个月经周期不避孕性生活可以怀孕,1年累积妊娠概率为85.3%,TTP和累积妊娠概率与女方年龄存在显著相关.

    作者:唐立新;梁志雄;王奇玲;曾苑珍;钟铭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腹腔镜在48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输卵管不孕的临床效果及技术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9年10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诊治输卵管不孕48例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腹腔镜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4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70 min,平均42.62 min;术中出血5~55 ml,平均 28.98 ml,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受孕率达87.50%,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腹腔镜诊治输卵管不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受孕率高,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佳术式.

    作者:吴华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已婚农村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彭阳县20~60岁已婚农村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4714名调查对象按照调查方案设计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共查出各类妇科疾病15种13758例,总患病率93.50%,妇科炎症占93.57%,因妇科疾病就诊占11.03%.与妇科疾病患病相关的因素有:个人卫生习惯、家庭经济收入、疾病严重性认识、就医行为、个人文化程度、性生活、孕产次、卫生知识、避孕措施和家庭环境因素等.结论:妇科疾病患病率高,其中妇科炎症所占比例高,涉及面广、危害大、就诊率低、相关因素多.

    作者:陈志斌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福州地区58例Turn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核型分析

    目的:探讨Turner综合征(TS)不同核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检查方法,G,C显带技术对58例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核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T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核型复杂.其核型主要有X单体型、嵌合型、X染色体结构异常、含有Y染色体等.结论:X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是导致TS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取决于核V异常的程度及异常核型和正常核型细胞系的比例.染色体检查为其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薛会丽;何德钦;吴小青;安刚;徐两蒲;王林铄;林元;刘合焜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船营区2005~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船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为制定儿童生存、保护战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全区98例0~4岁儿童死亡情况、死亡年龄构成、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出生活产儿12 372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92%o,婴儿死亡率为7.03%o,新生儿死亡率5.58‰.船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降低,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顺位前3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应将农村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作者:彭艳华;郭英;赵艳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103例疗效观察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病,主要为念珠菌感染[1].近年来发病率仍然很高,医疗市场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药物也应运而生,疗效不一,较大地阻碍了临床治疗工作.东昌区妇幼保健院经过几年的临床探索及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相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方法,通过中药方剂达到清热解毒、利湿、凉血之功效,西药达到抑制念珠菌生长,既有口服,又有外洗、阴道上药,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中西医结合,采用中药方剂外阴洗浴、坐浴,西药克霉唑栓、达克宁栓阴道上药,外阴涂抹皮康王,口服制霉菌素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白云岩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郑州市3~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研究

    目的:探讨郑州市3~5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父母关注度研究.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251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独生子女焦虑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和1978年常模比较,3~5岁组男童的学习问题和心身障碍明显高于常模.3岁组女童冲动-多动因子分高于男童,4岁组男童品行行为因子分高于女童,5岁组女童心身障碍因子分高于男童,3个年龄段Conners各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焦虑程度高;②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段行为问题需要具体分析;③父母比较关注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姚梅玲;陈静静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40例川崎病与微小病毒B19关系

    目的:进一步探讨微小病毒B19 (HPVB19)与小儿川崎病(K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法和ELISA法对40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及30例随机挑选门诊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B19-DNA检测和B19 VP2 IgM检测.对观察组KD患儿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的与阴性的两组中应用心脏彩超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值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B19-DNA阳性检出率为27.5% (11/40),对照组B19-DNA检测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19 VP21g M阳性检出率为27.5% (11/40),对照组均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 Bl9-DNA和B19 VP2 IgM-致率为100.0%.40例观察组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的与阴性的两组中,心脏彩超冠状动脉内径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川崎病患儿在性别、年龄、常见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无差别.结论:HPV B19与小儿川崎病发病有关,HPV B19可能是小儿川崎病病原之一;HPV B19与冠状动脉扩张或瘤形成可能相关,HPV B19感染所致冠状动脉扩张程度较重.

    作者:袁影;杜柯凝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0%~29%,而40~50岁发病率高达51.2%~60%[1].临床症状主要为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及痛经,另外可引起尿频、尿急、便秘等压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引起不孕症及晚期流产[2].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HIFU)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无创治疗新技术,2000年Vaezy等[3]首先报道将HIFU治疗成功用于裸鼠子宫肌瘤模型的治疗.在短短数年间,HI-FU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包括子宫肌瘤在内的多器官良、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效果,因其具有无创性、安全性、有效性、无放射性,为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作者:董世阔;李彦芳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解脲支原体对不孕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与治疗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对不孕症、自然流产及胎停育的影响及对其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培养法对447例妇女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查,外用复方沙棘籽油栓、乳酸菌阴道胶囊、口服阿奇霉素治疗1周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及探讨.结果:不孕症组、自然流产组及胎停育组患者的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人工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人工流产组妇女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组、自然流产组、胎停育组患者的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累积转阴率高达91.15%.结论: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不仅引起不孕,而且还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该治疗方法转阴率高,且治疗过程中应用抗生素量少,很大程度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李楷滨;蔡知天;张利群;崔英丽;潘袁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焦虑与抑郁对产程、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研究

    目的:了解产妇焦虑与抑郁与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将20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分成有陪同组与无陪同组,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孕妇心理情况,观察其产程进度、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结果:有陪同组SAS,SDS评分较无陪同组有统计学差异,有陪同组手术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结论:焦虑状态与抑郁状态是手术产率增高及产后出血量增多的一个可能因素.

    作者:赵菊 刊期: 2010年第3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