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ISH技术检测宫颈上皮细胞hTERC基因的临床应用研究

王莹;米贤军;刘晓萍;钟守军;段立锋;肖琳;杨伟洪;陈志强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宫颈癌, hTERC基因, 宫颈上皮内瘤变
摘要:目的:探讨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120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各级宫颈病变中,CIN I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为13.3%(4/30),CIN II组为71.0%(22/31),CIN III/原位癌组及官颈癌组均为100.0%(39/39).各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时,hTERC基因有扩增,且随着病变的进展,hTERC基因异常扩增几率增加,高度病变和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病变,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喂养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儿童期单纯性肥胖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喂养行为及生活方式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关系.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把喂养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该次调查6~10岁儿童1 876名,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12.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6个月~1岁喂养方式、肉食添加时间、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每餐用餐时间短和户外活动时间少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作者:张桂玲;胡金萍;卢青军;辛燕飞;李树军;李树丽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影视阴道镜在子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其中ASC~US 30例、LSIL 192例、HSIL 58例),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明确组织学诊断,252例合并有高危HPV病毒阳性(90.0%),9例为低危HPV病毒阳性(3.2%).结果:本组阴道镜柱状上皮外移及慢性宫颈炎症64例,SPI和CIN I共116例,尖锐湿疣5例,CIN II~III共80例,宫颈浸润癌15例.所有标本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柱状上皮外移及慢性宫颈炎症61例,SPI和CIN 1109例,尖锐湿疣4例,CIN II~1973例,浸润癌14例,阴道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5.3%,93.9%、80.0%、91.3%和93.3%,阴道镜诊断符合率达93.2% (261/280).结论:影视阴道镜检查准确、可靠,对早期宫颈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提高了子宫颈病变诊断精确度.

    作者:吴丽丽;楼向明;吴小珍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0%~29%,而40~50岁发病率高达51.2%~60%[1].临床症状主要为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及痛经,另外可引起尿频、尿急、便秘等压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引起不孕症及晚期流产[2].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HIFU)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无创治疗新技术,2000年Vaezy等[3]首先报道将HIFU治疗成功用于裸鼠子宫肌瘤模型的治疗.在短短数年间,HI-FU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包括子宫肌瘤在内的多器官良、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效果,因其具有无创性、安全性、有效性、无放射性,为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作者:董世阔;李彦芳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钳刮术前海藻棒软化扩张宫颈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孕11~14周行人工流产术前安全有效的扩宫准备方法.方法:孕妇钳刮术前日置一次性宫颈扩张棒,24 h内取出后常规行钳刮加吸引术,术后肌注缩宫素10 lu,观察人工流产综合征、宫颈裂伤、子宫穿孔、漏吸(刮)、羊水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置人海藻棒后40例孕妇宫颈扩张充分,可顺利置人9号、10号金属扩张器,无需再用力扩宫;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宫颈裂伤、子宫穿孔、漏吸(刮)、羊水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钳刮吸引流产术成功率100%.结论:海藻棒用于钳刮术前软化扩张宫颈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牛玉梅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赠卵体外受精供受双方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供受双方的治疗结局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并自愿捐卵的17例供卵患者及同期接受赠卵的16例受卵患者,共19周期的临床资料.供卵组(17例)采用控制性超排卵行IVF-ET;受卵组(16例)采用自然周期或激素替代治疗准备子宫内膜,并分析供、受双方的受精率、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16例患者19周期共接受赠卵108枚,平均每周期接受卵子(5.68±0.82)枚,21个解冻移植周期,8周期妊娠,周期妊娠率为38.1%,累计妊娠率50.0%.供卵的17例患者,10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周期妊娠;19个解冻胚胎移植周期,12周期妊娠,冷冻移植周期的妊娠率为63.16%,累计妊娠率64.71%.供、受双方受精率、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受卵IVF-ET是治疗卵巢功能不良等不能生育健康后代妇女的有效方法;自然周期、激素替代周期可使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可以达到良好的结局;供卵者提供6个左右的卵子既不影响供卵者的妊娠,也能为受卵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妊娠机会.

    作者:李爱民;赵志明;崔娜;郝桂敏;曹金凤;徐素欣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分娩穴位按摩镇痛法对新生儿血气分析的研究

    目的:探讨分娩时应用穴位按摩镇痛法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分娩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应用穴位按摩镇痛法;对照组100例按常规分娩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PO,,PCO:等指标的含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H值、PO:明显增高(P<0.05),PCO:则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分娩中应用穴位按摩法的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酸中毒及窒息的发生.

    作者:白华;蒋秋燕;唐玉婷;文卉;宋琪;黄清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硫酸锌对孕鼠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锌对已孕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从而探讨硫酸锌孕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正常组和缩宫素组作为对照组,通过灌胃法和直接滴加法两种给药途径,给予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分别观察内源性和外源性硫酸锌对离体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内源性和外源性硫酸锌对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幅度和频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孕期在安全剂量下可以放心补锌,不会引起子宫强烈收缩而影响妊娠.

    作者:魏碧蓉;陈良儿;罗水花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和早期干预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8例中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A、干预组B和对照组.干预组A,B进行触、听、视觉刺激和前庭功能训练至3个月.干预组A除上述治疗,加用高压氧治疗.每疗程7次,每月1疗程,共3疗程.结果:3月龄、6月龄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 3组比较干预组A高,干预组B次之,对照组低.1岁时干预组A,B的发育商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A,B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早期于预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疗对提高患儿3月、6月时发育指数有一定协同作用,但对HIE患儿的远期智能发育的影响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评估.

    作者:许白叶;陈燕惠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拉玛泽分娩法对缓解孕妇分娩时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拉玛泽分娩法对孕妇分娩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7例).观察两组孕妇临产时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及分娩两个产程的疼痛级别.结果:观察组临产时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产时潜伏期、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的疼痛级别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拉玛泽训练能缓解孕妇临产时的焦虑抑郁情绪及l临产时的疼痛.

    作者:潘敏;雪丽霜;零恒莉;饶倩羽;余丽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上海市崇明县2004~2007年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县2004~2007年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状况,为制定崇明县流动人口母婴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03对新生儿出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流动人口新生儿性别比为118,月份出生指数起伏较大,于11月达到高峰.平均出生体重(3 326±482)g,低于户籍新生儿[(3 365±456)g](P<0.05),且男婴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女婴(P<0.05).低体重儿占3.64%,巨大儿占8.39%.低体重儿中早产儿占58.8%,明显高于足月儿(39.5%).平均出生孕周39.25周,女婴长于男婴(P<0.05).新生儿第一产仅占52.98%,第二产占42.04%,第三产及以上占4.98%,其中第一胎第一产占41.49%.母亲平均生育年龄25.9岁,明显高于户籍母亲年龄(24.6岁)(P<0.05).结论:针对性地制定人口发展政策,做好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预防和预测早产,降低早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提高围生儿生命质量,控制出生性别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韩小丽;倪益群;史爱玉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40例川崎病与微小病毒B19关系

    目的:进一步探讨微小病毒B19 (HPVB19)与小儿川崎病(K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法和ELISA法对40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及30例随机挑选门诊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B19-DNA检测和B19 VP2 IgM检测.对观察组KD患儿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的与阴性的两组中应用心脏彩超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值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B19-DNA阳性检出率为27.5% (11/40),对照组B19-DNA检测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19 VP21g M阳性检出率为27.5% (11/40),对照组均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 Bl9-DNA和B19 VP2 IgM-致率为100.0%.40例观察组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的与阴性的两组中,心脏彩超冠状动脉内径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川崎病患儿在性别、年龄、常见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无差别.结论:HPV B19与小儿川崎病发病有关,HPV B19可能是小儿川崎病病原之一;HPV B19与冠状动脉扩张或瘤形成可能相关,HPV B19感染所致冠状动脉扩张程度较重.

    作者:袁影;杜柯凝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年龄19~40岁、孕龄6~10周育龄妇女共346例,随机分成使用米索前列醇观察组、未使用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宫口松弛、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对减轻术者下腹疼痛、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松弛官颈口、减少出血、促进宫缩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洪娟;仲立娜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敦煌市2007名已婚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敦煌市35~59岁已婚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宫颈癌检查技术操作手册>中规范的宫颈痛检查个案登记表和宫颈癌防治知识问卷等统一普查表,对本市七里镇10个行政村2 007名已婚妇女进行免费临床检查和常规宫颈涂片巴氏染色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在该次普查中未见宫颈癌,宫颈涂片巴氏染色细胞异常检出率为5.73%(115/2 007),阴道炎患病率为31.19%(626/2 007);宫颈炎患病率为54.51%(1 094/2007).普查对象两种生殖道疾病感染发生率为13.35%(268/2 007),3种及以上生殖道疾病感染者发生率为4.14%(83/2007):对宫颈癌防治知识问卷的知晓率为12.66%(254/2 007),部分知晓率为49.43%(992/2 007),不知晓率为37.92%(761/2 007).结论:敦煌市农村妇女对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和宫颈癌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低.全民行动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宣传和普及妇女保健常识,以此提高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实施普查,提高普查受检率和普查质量,做好农村妇女妇科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此提高广大农村妇女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祁亚男;潘存勇;刘秀兰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宫血宁胶囊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宫血宁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2008年监测全国19个省市医疗机构的药物流产妇女,利用开放、多中心、非对照、临床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在常规药物流产同时或已行药物流产后,有异常出血时,加服宫血宁胶囊,每日3次,2粒/次,共9天,按药物流产常规进行随访,观察止血时间和转经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接纳对象43 568例.服宫血宁胶囊后,9天内止血者33 156例,按要求服药9天者占79.15%;服药不满9天者占20.85%,其中因出血停止而停药者占77.4%.服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34%,与药物相关或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仅为0.18%,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药物流产及药流后异常出血服用宫血宁胶囊,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依从性良好,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作者:范光升;庄留琪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小阴唇肥大手术的美学设计

    目的:探讨矫正小阴唇肥大常用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直线切除缝合法及单蒂组织瓣法矫正小阴唇肥大57例,术后随访时间1 -8个月.结果:57例(69侧)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小阴唇形态明显改善,外观自然,局部不适及刺激感消失,效果满意.结论:两种术式符合小阴唇生理解剖的特点,且各具优缺点,根据病例特点灵活运用.护理措施的实施可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痛苦与不适,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为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芳;刘鹤松;邵英;刘海鹏;郑春梅;赵自然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原核表达HPV16LI蛋白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

    目的: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新鲜宫颈癌组织中扩增HPV16型晚期蛋白L1基因全长,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蛋白用于ELISA检测.方法:根据基因序列设计-对特异引物,用PCR的方法从宫颈癌组织DNA中获得LI基因,以pet28a为载体构建表达质粒,IPTG诱导表达蛋白,DEAE及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目的蛋白,将蛋白包被平底96%孔板用于ELISA检测.结果:从宫颈癌临床标本克隆到HPV16型Ll蛋白编码序列,其原核表达产物纯化后可用于ELISA检测.结论:成功获得人有抗原性的HPV16 Ll蛋白,可用于ELISA检测.

    作者:赵丽晶;王学林;许多;梁作文;滕菲;郭恒;孙树民;赵淑华;赵雪俭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I7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安阳地区99对HDCP产妇及其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血样后运用PCR-RFLP和PCR技术分别对AC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检测鉴别.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病例和对照组的孕周、文化程度、职业和肥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ACT基因及ACE基因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未发现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HDCP易感性有关联.

    作者:向攀;李志卫;刘智;王利红;韩文丽;聂绍发;严薇荣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焦虑与抑郁对产程、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研究

    目的:了解产妇焦虑与抑郁与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将20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分成有陪同组与无陪同组,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孕妇心理情况,观察其产程进度、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结果:有陪同组SAS,SDS评分较无陪同组有统计学差异,有陪同组手术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结论:焦虑状态与抑郁状态是手术产率增高及产后出血量增多的一个可能因素.

    作者:赵菊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压力性尿失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地区确诊压力性尿失禁且已手术的女性患者100例,对照组100例,设计统一流行病学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体重指数(BMI)、结婚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经阴道分娩次数、初产或阴道分娩有会阴撕裂或感染史、会阴切开次数、初产后体力劳动开始时间、产褥期有尿失禁史、反复尿路感染、习惯性便秘、职业的体力劳动程度、工作时平均站立时间、被动吸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初产前有尿失禁史、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糖尿病、经常感冒、开腹全子宫(+附件)切除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BMI、会阴撕裂史、产褥期有尿失禁史、习惯性便秘、经常感冒、开腹全子宫(+附件)切除术、结婚年龄、初产后体力劳动开始时间与SUI有显著相关性(P<0.01).患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与SUI有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怀孕次数、分娩次数、经阴道分娩次数、会阴切开次数、阴道分娩或初产有会阴撕裂或感染史、初产前或产褥期有尿失禁史、患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糖尿病、反复尿路感染、习惯性便秘、经常感冒、全子宫切除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职业、工作时平均站立时间长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而结婚年龄晚、初产后体力劳动开始时间晚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保护因素.

    作者:宋昱;华克勤 刊期: 2010年第35期

  • 船营区2005~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船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为制定儿童生存、保护战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全区98例0~4岁儿童死亡情况、死亡年龄构成、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出生活产儿12 372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92%o,婴儿死亡率为7.03%o,新生儿死亡率5.58‰.船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降低,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顺位前3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应将农村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作者:彭艳华;郭英;赵艳 刊期: 2010年第3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