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盖叶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5年间剖宫产后再次妊娠601例分娩情况.结果:5年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在总剖宫产中的比率分别为2.05%、2.71%、4.09%、4.23%、5.32%.结论:降低首次剖宫产率,增加阴道试产机会,从而降低再次剖宫产率.
作者:徐文;赵军;卢惠卿;杨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种类及近5年顺位的变化,分析延边州出生缺陷诊断水平,为提高出生缺陷检出率,减少畸形儿的发生,提高人口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妇幼保健监测网络对2006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在延边州15所监测医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分析.结果:延边州15家监测医院共出生12910例围产儿,孕周满28周及以上的畸形儿为146例,小于28周的畸形儿为2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3.09/万.结论:延边州出生缺陷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率、发生顺位与国家出生缺陷监测结果相近;诊断水平的提高和三网监测系统的健全提高了出生缺陷的检出率;产前畸形筛查的主要手段为超声检查,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可以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
作者:朴今兰;宋锦霞;金英华;麻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盆腔康复医疗体操对中重度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SF-36生活质量测评标准对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生活质量的综合测评,并对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观察组在物理治疗基础上进行盆腔康复医疗体操治疗,3个月后测评生活质.结果:①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②盆腔医疗康复体操配合护理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单纯物理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下降,盆腔医疗康复体操配合物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蔼明;陈裔英;乔晋琳;沈红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日的:了解甘南藏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自觉感染症状及感染现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结果:75.27%的妇女平时有生殖道自觉感染症状,其中去就医的比例仅为39.71%.无症状的妇女中阴道炎的总患病率为53.38%.结论:藏区已婚育龄妇女缺乏良好的生殖卫生行为,就医意识淡漠,阴道炎的患病率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定期体检,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杜蔚云;吕阳;周妍;晋海红;柳金梅;张志强;周毛;杨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妊娠结局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常见的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妊娠高血压疾病(PIH)和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GT患者不需特殊治疗,PIH及ITP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术前血小板<50×109/L可输浓缩血小板.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治疗上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及产科相关情况,当血小板<50×109/L或合并产科情况时,可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林苑;吴曼祯;陈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调查6个月~5岁儿童早期铁缺乏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652名6个月~5岁的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5岁以下男女儿童早期铁缺乏症检出率分别为19.48%和22.66%,女童多于男童,年龄检出率以5岁组高,其次为2岁组.小儿母亲在孕期贫血的发生率为25%,母孕期贫血的婴儿,早期铁缺乏症明显增多,检出率为51.21%.结论:防治母孕期、哺乳期铁缺乏是预防婴幼儿、学龄前儿童早期铁缺乏症的重要环节.
作者:杜淑玲;王保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妇女对宫颈炎和宫颈癌知识的认知、需求情况及健康教育提高宫颈疾病防治知识正确认知的效果.方法:对参加该院妇女病普查的578例妇女,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自行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健康教育前后,研究对象对慢性宫颈炎症状的正确认知率由40.1%提高到72.3%,差异有显著性(χ2=121.6,P<0.001),并且对宫颈炎危险因素、宫颈炎治疗方法、宫颈癌发病因素等的正确认知率亦明显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认为开展宫颈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好3种形式是门诊医生介绍、广播电视、书籍杂志.结论:提高目标人群对宫颈疾病的正确认知对于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健康促进是漫长复杂的过程,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尤其是妇幼保健机构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殖健康教育,加强宫颈疾病的优质便民服务,以满足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需求,是提高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丽君;李敏清;苏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8年3月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呼衰的42例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NCPAP的疗效,观察应用NCPAP前后患儿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结果:35例应用NCPAP治疗有效者,治疗2 h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氧分压(PaO2)上升;心率(HR)、呼吸频率(P)减慢(P<0.01);PaCO2无下降或略下降,与应用NCPAP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7例治疗失败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结论:NCPAP可改善患儿肺氧合、纠正低氧血症,不加重高碳酸血症,并能显著降低对气管插管的需求.
作者:韩军;鲁继荣;靳英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低出生体重儿(LBWI)的相关围产因素、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围产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多胎妊娠、流产史(≥3次);体重<1500 g的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比体重1500 g~2000 g早产儿明显升高,而循环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硬肿症,低钙血症、酸中毒、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体重<1500 g早产儿的死亡率、窒息率明显高于体重1500 g~2 000g的早产儿.结论:提高产科技术水平和加强产科儿科的协作,对降低早产儿并发症,提高其存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殷俊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产前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降低缺陷儿出生的有效措施之一,通常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有创性产前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孕早期绒毛活检、胚胎(胎儿)镜、羊膜腔穿刺术以及经皮胎儿脐血穿刺取样等,这些操作可能对胎儿或孕妇造成一定的危害,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以其对母儿极少损伤成为广大医师努力的方向.
作者:白幼鹏;铁炜炜;周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掌握成都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观察2002~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提供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新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2~2006年成都市5岁以下儿童进行死亡监测和质量控制,及时对上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成都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与2002年比较婴儿死亡率略有上升;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有所下降.意外死亡、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异常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与2002年相比有所下降;出生窒息旱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而早产低体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讨论: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加强人群保健意识、安全意识教育;积极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作者:巫霞;冉隆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出血量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分别测定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和20例健康新生儿血浆中MMP-2、MMP-9的含量.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MMP-2、MMP-9湿著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统计学(P<0.01);MMP-2、MMP-9在轻、中、重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分别具有意义统计学(P<0.01);不同出血量组中MMP-2、MMP-9含量比较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MMP-2、MMP-9水平与出血量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都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定病情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江明荣;黄循彬;周曙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青春期功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心理指导、生理卫生指导、家庭指导和饮食指导对青春期功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使患者的止血时间缩短,消除了恐惧心理,增加了生殖保健知识.结论:对青春期功血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能够达到更好的疗效.
作者:张艳丽;李声;杨燕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延吉市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临床提高围产儿的医疗保健质量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延边妇幼保健院分娩的59例死亡围产儿和1998年1月~2008年6月在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部行围产儿死亡后尸检的1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延吉市围产儿死亡率为7.63‰.临床病例中围产儿的主要死因为畸形和发育不全,胎龄<37周时死亡率高,死亡围产儿中男婴多于女婴.在尸检病例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为主要的死因.结论:加强产前检查,防治孕期并发症、围生儿窒息、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美花;金龙;玄延花;刘树森;林贞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地区孕产妇产时保健利用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产时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2006年生育的产妇1623例,运用SAS 8.2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分娩率为92.98%,在家分娩率为6.28%.在1509例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顺产占60.38%,剖宫产占39.25%,难产占0.37%.未住院分娩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44.66%、来不及(急产)占32.04%、没必要去医院11.65%、交通不便2.91%.多因素分析影响住院分娩的因素主要有产妇年龄、是否做过产检、是否参加母婴保健保偿制(孕管卡);影响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是否有孕管卡、已有子女个数、是否做过5次以上产前检查.结论:该地区产时保健状况有待提高,应加强孕产期健康宣教,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唐晓君;汪洋;王宏;黄俊霞;龙敏;李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术中寒战是指术中病人出现的不随意肌肉收缩而导致肢体抖动.寒战发生时,肌体氧耗增加,易出现缺氧、低氧血症、乳酸性酸中毒及心肌缺血等情况.其发生率据报道在施行硬膜外麻醉病人可高达20%~50%[1].这对于采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产妇,尤其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或心肺功能不全的产妇非常不利.
作者:赵青松;徐世琴;沈晓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HIE的68例患儿进行临床分度,观察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并与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对照.结果:HIE患儿急性期PLT明显降低,MPV及PDW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IE恢复期PLT、MPV及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而MPV、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临床动态观察HIE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HIE的严重程度及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作者:杨康治;方光辉;冯思国;项素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开展腹腔镜手术初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0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子宫全切除术13例,子宫次全切除术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3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2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26例,卵巢黄体破裂修补术3例,输卵管系膜囊肿切除术2例,宫外孕切除36例.结果:101例镜下手术成功,1例宫角妊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7例:皮下气肿3例,肩背痛2例,盆腔包块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86%.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效果好、术后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开展腹腔镜手术初期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值得重视.
作者:吴淑玲;洪巧连;朱震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糖尿病的妊娠期糖尿病(GDM)[1].糖尿病患者妊娠,母儿都有极高的并发症的风险.因此,让糖尿病孕产妇在怀孕前和孕期中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至关重要.笔者对5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诊治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何健英;费小阳;徐秋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旨在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入住该院儿科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腑病患儿126例.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以足月正常体重者为主,多数有围产期窒息并伴有各种围产期高危因素,过半数有宫内窘迫表现,临床表现为抽搐、兴奋、激惹等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T/B超示缺氧、脑水肿,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的颅内出血等改变,多数病例经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足月儿有窒息、围产期高危因素、宫内窘迫者需高度警惕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能,应结合临床及头颅CT/B超综合考虑做出诊断.
作者:王盖叶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