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蛋白芯片法与胶体金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闫芹;李君;王丽珩

关键词:蛋白芯片法, 胶体金法, 结核抗体检测
摘要:目的:分析蛋白芯片法与胶体金法两种方法 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单位进行检查的患者共计302例,所有患者均为肺结核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蛋白芯片法进行临床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胶体金法进行临床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胶体金法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要明显高于蛋白芯片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中,蛋白芯片法和胶体金法均能够对患者进行检查,但是胶体金法的检查效果要明显好于蛋白芯片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铜蓝蛋白在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检测价值体会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在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观察1组)与30例乙肝肝癌患者(观察2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且选择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结果:观察1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数据,而观察2组早、中、晚期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铜蓝蛋白应用于乙肝肝硬化与肝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铜蓝蛋白在肝硬化疾病中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在肝癌中呈日益上升趋势,以便于区分.

    作者:张东亮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延续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直肠癌造口术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进行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状态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大,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术后康复知识的掌握度,提高造口护理质量和康复锻炼依从性,减轻焦虑情绪,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丽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小儿慢性胃炎护理中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及康复影响

    目的 分析小儿慢性胃炎护理中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康复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儿52例,由单双病号分组,两组均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慢性胃炎护理中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较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对患儿预后康复具有显著积极作用.

    作者:胡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肾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肾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 ,并就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方法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选择我院救治的326例使用了静脉置留针治疗的肾内科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进一步分析患者的穿刺部位、穿刺方法 、穿刺成功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的326例肾内科患者中,有307例患者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4.17%,有19例患者穿刺失败,穿刺失败的患者中,有9例因为血管和留置针型号不匹配失败,7例因为护理操作和患者穿刺过程中心理障碍而导致失败,4例患者因为穿刺操作错误而导致失败,失败率为5.83%.结论 肾内科患者在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针对静脉留置针穿刺针存在的失败原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穿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郝慧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浅谈如何将医学与科技相融合

    医学与科技融合是社会发展以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高中生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正确的分析医学与科技二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认知,提升自身的医学素养,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在浅谈医学与科技的关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医学与科技的融合现状及发展趋势,旨在为后续医学与科技的融合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刘翱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县中抽取5个社区共50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个人情况、一般健康状况与自理能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0.08% 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正常,11.35% 的老年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下降的情况,8.57% 的老年患者自理能力明显下降.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患病时间长短、并发症情况与患者的自理能力呈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理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开展一定的糖尿病知识讲座,提高老年患者与家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老人对治疗的信心,增加对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当成研究的对象,以患者的年龄为依据,将其分为A(60-69岁)、B(70-79岁)、C(80岁以上)三组,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超声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心房颤动、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患者的例数也会有所增加;相对于80岁以下的患者来说,80岁以上患者梗死部位在后下壁以及前壁加下壁患者例数显著要多;三组患者的左心室内径以50毫米为节点、左心房内径以39毫米为节点、左心射血分数以50% 为节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七十岁以上的患者来说,心脏超声更具价值.

    作者:张希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扩大的血管间隙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背景: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作为脑小血管病的标志之一,与卒中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扩大写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7-2018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并对EPVS进行分级.3个月后随访患者进行GSD-15量表评分并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进行PSD诊断,分析EPVS和PS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PVS的严重程度与PSD独立相关.

    作者:赵俊杰;刘希均;吴孟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重症结核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重症结核患者所实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2018年间接收治疗的100例重症结核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添了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结核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效果,对改善病人病情有着明显的帮助.

    作者:刘佼佼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胃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胃出血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随机从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胃出血患者中抽取130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优质护理服务,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8.46%)及满意度(100.0%)均比对照组的(89.23%)、(89.23%)高,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胃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秋芬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沟通技巧的培训开展,就护理质量的提升进行分析,力争通过沟通技巧的应用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就培训前后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护患沟通情况、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进而分析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培训后护患沟通合格率达到了95%,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6%,护患纠纷发生率仅为5%,相比较培训之前的效果有所显著提升.结论: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要通过沟通技巧的培训达到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问题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社区干预方法 .方法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管理的10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交谈法、观察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心理问题.结果 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分析,对100名65周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统计,由高到低分别为合理化型心理,退行性心理,否认型心理,压抑性心理,投射型心理.结论:这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社区干预,有助于患者心理康复,提高血压控制率和居民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明娣;庄玉妹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糜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讨论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糜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110例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治疗的宫颈糜烂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阴道镜下活检)和对照组(宫颈刮片检测).结果:在宫颈癌的检出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根据研究发现,宫颈糜烂发生率低的年龄段在20到30岁,宫颈糜烂发病率高的年龄段在31到40岁.结论:对宫颈糜烂的患者实行阴道镜下活检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宫颈癌的发病率,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科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探讨老年髋关节骨折康复护理中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骨折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阶段康复护理组)5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5例,两组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全面对比,分析老年髋关节骨折康复护理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髋关节患者康复依从性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护理方式(OR=1.421)、焦虑分级(OR=1.351)、康复预期值(OR=1.301)、付费方式(OR=1.085)、合并症(OR=1.068)、文化程度(OR=1.057)、是否独居(OR=1.041)、病程(OR=1.021)、收入水平(OR=1.012),与护理方式、康复预期值、焦虑分级主要相关(P<0.01),与收入水平、病程、是否独居、付费方式、合并症、文化程度次要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中,髋关节骨折康复护理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护理方式、康复预期值、焦虑分级有关,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家庭状况和自身情况采用阶段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沙艳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X线与CT对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X线、CT在复杂性四肢骨折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两组并分别为其采取X线检查与CT检查.比较两组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结果:研究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图像清晰度更高、组织对比度更高,在复杂性四肢骨折上具有比X线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海玉;王昌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循证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2例患者,并且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的是循证护理的方式,而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护理的方式,两组都是36例患者,并且没有明显的差异,然后对两组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的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会使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一定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对医院的医患关系改善有责非常大的作用,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肖兴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医院确诊门诊收治的74例女性更年期患者(有子宫),按照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予以雌孕激素治疗替代疗法,观察组40例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结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法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性激素指标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雌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床边抢救综合能力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床边抢救综合能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寻找护士床边抢救综合能力薄弱的根因,对活动开展前的护士床边抢救综合能力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对活动开展前后的有形与无形成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床边抢救综合能力由活动前的30%,提高至活动后的77.5%,超出了预期目标.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运用品管圈对护士床边抢救综合能力进行管理,显著提升了护士床边抢救综合能力,保障患者安全,提高科室抢救成功率,促进团队的发展.

    作者:韩增葵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阴道超声波探头经直肠在妇产科诊断中应用

    目的:分析经直肠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本研究选取148例妇产科疾病患者均经直肠超声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与经腹超声诊断进行对比,结合临床病理检查评估三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结果:经直肠超声诊断,检出140例,诊断符合率为94.59%;经阴道超声诊断,检出135例,诊断符合率为91.22%;经腹部超声诊断,检出96例,诊断符合率为64.86%.经直肠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疾病诊断过程中,经直肠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均具备显著价值,两种诊断方法可联合使用,优势互补,以此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魏红专;巨桂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浅析血栓通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自行放弃冠脉再通治疗.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为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加用注射用血栓通为观察组,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平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超声心动图LVEF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可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事件.

    作者:白旭晨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