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的研究

蔡美英;李桂芳;何君;王亚娟;娄益环;毕青

关键词:早期干预, 高压氧,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符合HIE诊断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HBO.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01,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头颅CT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36,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DQ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05,P<0.05).结论:高压氧早期干预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疗效肯定.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盐酸氨溴索对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作用

    目的:研究在产前预防应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联合糖皮质激素对产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辅助作用.方法:将胎龄不满35周并在生后1 h内经气管内给予PS预防NRDS的早产患儿按产前情况分为3组:由于各种原因未能采取预防措施组,产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预防组,产前应用大剂昔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预防组.比较3组NRDS的发生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24 h内动态血气分析.结果:3组NRDS的发生率尤显著差异,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未预防组.单纯地塞米松预防组与未预防组动脉血气在应用PS后恢复速度慢于联合沐舒坦组,特别是前两组血气PaO2在应用PS 6 h后出现下降,而联合沐舒坦预防组PaO2恢复后变化平稳.结论:联合沐舒坦预防组6 h后各项血气指标即达到相对稳定,说明产前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辅助生后PS预防NRDS可以缩短单纯应用PS患儿动脉血气达到相对正常值的过程,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王铭杰;蹇常娥;岳少杰;邓晓丹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妇女血浆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凝仪对正常妊娠妇女90例、合并高血压疾病的妊娠期妇女9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100例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和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两组妇女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含量均高于正常非妊娠妇女(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FIB及D-二聚体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轻度子痈前期患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FIB、D-二聚体的含量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比较,PT、APTT均缩短(P<0.01).结论:动态监测孕妇血浆的凝血指标,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丽梅;秦海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216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母亲孕次、年龄及职业与唐氏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216例怀疑唐氏综合征的患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G带分析,并记录其母亲孕次、流产次数、年龄及职业.结果:216例患儿大部分属于三体型,与父母的核型无关,80%患儿的母亲年龄<30岁,母亲孕次及流产次数的增加未见生育21-三体儿的风险增加.结论:目前无法预防唐氏综合征的情况下,产前筛查与诊断及对已生育的21-三体综合征加强对症治疗、护理与教育是必要的.

    作者:王秀娣;宫剑;杨少燕;陈小芳;曹淑彦;李孟荣;蔡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宫颈糜烂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宫颈糜烂患者治疗过程中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53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9例,对照组74例,两组在给予高频电刀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同内容的健康知识教育,对照组用常规口头宣教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用口头宣教加发放健康教育卡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调查问卷以电话形式调查两种不同方式教育后遵医行为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常规口头宣教加发放健康教育卡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明显提高接受高频电刀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王彩;王文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米索前列醇与曲马多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片阴道给药联合曲马多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价值.方法:将212例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使用米索前列醇片联合曲马多片,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仪给予口头安慰.观察受术者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联合应用完全镇痛率达99%,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宫颈松弛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片与曲马多片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能明显提高手术质量,且安全有效、简便易行.

    作者:孟满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剖宫产切口感染和按1:2随机选择的无切口感染刮宫产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1个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高、基础疾病、阴检导尿肛查多、未预防应用抗生素为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手术时间、控制体重指数在合理范围内、治疗基础疾病、阴检导尿肛查根据实际慎重进行、术前给予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作者:董瑞卿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在妊高征病情分析中的价值

    目的:应用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分析妊高征与正常孕妇的尿蛋白成分特点,探讨尿蛋白成分与妊高征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检测112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和108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对照组)非浓缩尿蛋白成分.结果:妊高征组尿中共检测到11种蛋白成分;对照组共检测到4种蛋白成分,以白蛋白为主.妊高征组尿蛋白成分构成与对照组比较筹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成分构成与妊高征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7,P<0.01.妊高征病例尿中IgG和转铁蛋白的相对百分含量与妊高征程度之间呈正相关(rs=0.754,rs=0.697),P<0.01.结论:妊高征者尿蛋白成分构成比正常孕妇复杂,尿蛋白成分与妊高征病情相关,SDS-AGE尿蛋白电泳分析有助于鉴别正常妊娠期生理性蛋白尿与妊高征病理性蛋白尿,也有助于妊高征病情评估.

    作者:仇莲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高乌甲素及宫术安栓在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及宫术安栓单用或联合应用在人流术中镇痛及扩张宫颈的有效性.方法:将397例早孕要求无痛人流的受术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132例,术前30 min臀部肌注高乌甲素8 mg;Ⅱ组:131例,术前30 min肛门置入宫术安栓0.4 g;Ⅲ组:134例,术前30 min同时肌注高乌甲素8 mg及肛门置入宫术安栓0.4 g.比较3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扩张程度及人流综合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优于单一用药组.结论:高乌甲素联合宫术安栓,镇痛效果好,宫颈扩张好,简单、安全、可靠,有效的降低了人流综合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琳;李凤联;唐莉;李翠珍;宋杰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贫困山区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对贫困山区慈利县2000~2006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对策.方法:对2000~21306年慈利县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6年的7年间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98.80/10万;居前4位的死亡原因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寒、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前检查<5次者占66.67%;死亡孕产妇中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者占94.44%.结论:产科出血仍然是贫困山区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加强产前检查、增加住院分娩率、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彭丽秀;周昌菊;林耀泉;谭芳;王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对出生缺陷的影响

    目的:调查影响母亲孕期心理状况的负性生活事件,探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对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生活事件量表,通过面访的形式分别对350例出生缺陷儿童的母亲和350例正常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母亲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母亲孕期负性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及家庭方面负性刺激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母亲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对子代先天性唇、腭裂及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巨结肠等的发生影响较大(P<0.05).结论:大部分孕妇在孕期至少经历l件以上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家庭方面是影响母亲孕期心理状况的主要负性生活事件来源,不良心理状况导致的母亲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对子代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潜在影响.

    作者:吴腾燕;仇小强;钟秋安;曾小云;唐峥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GM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GM1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并选取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在生后24 h内及药物治疗7天后抽血检测血浆MDA及SOD浓度,并对GM1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在生后1~3大、4~6天、7~10天进行NBNA评分.结果:①GM1治疗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②GM1治疗组生后4~6天、7~10天NBN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③GMI治疗组其血浆MDA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GM1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病情恢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张慧琼;谭建新;陈日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早期使用雌激素防治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

    目的:在女性有雌激素减少症状初期,补充小剂量雌激素,预防雌激素受体活性降低或数量减少,影响骨矿物质在骨组织的沉积以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生.方法:对该院68例40岁以上有雌激素减少症状、查雌激素正常低限或减少、愿意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女性,极早期、个体化、小剂量、周期性补充雌、孕激素.结果: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后,参与治疗者症状改善;女性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提高;脆性骨折发生率下降.结论:在有雌激素减少症状初期补允雌激素可防治中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正规使用雌激素不增加致癌风险.

    作者:冯翠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2.5%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90例足月孕妇剖宫产手术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用2.5%氯普鲁卡因(观察组)和2%利多卡因(对照组)行硬膜外阻滞.观察麻醉作用时间、运动阻滞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起效和痛觉消失时间快,运动阻滞程度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对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2.5%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能产生满意的麻醉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谢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子宫颈残端肌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子宫颈残端肌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200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6例宫颈残端肌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治疗相关的一些问题(包括:出血、副损伤的防治等).结果:我院妇科病房在1997年2月~2007年7月期间,次全子宫切除术1920例,术后发生子宫残端平滑肌瘤共5例,发生率为0.26%,另1例是外地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病;子宫肌瘤为主要手术指征者占83%;6例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包括肌瘤及子宫颈残端,1例膀胱损伤,1例输尿管损伤,剩余4例无副损伤发生;手术时间平均为2.3 h;术中失血量平均为550ml,输血量平均约200ml;术后6例顺利出院.4例术后病理为富细胞性平滑肌瘤,2例为平滑肌瘤.结论:术前交代要有技巧,避免患者恐慌;术前检查全面评估肿块的部位、性质;术中操作精准,先核瘤,后于筋膜内切除宫颈残端.在充分的准备和高超的技巧面前,宫颈残端肌瘤完全可以手术治愈,手术副损伤也可以避免.

    作者:郭权;马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产期保健及治疗

    目的:评价妊娠合并甲亢患者孕期病情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1例妊娠合并甲亢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例孕前甲亢未复发或病情加重,无明显母婴异常,余14例均有不同程度甲亢症状,孕期初发4例,加重2例,复发8例;孕早期发病9例,孕中晚期发病5例;3例早产;5例胎儿生长受限;4例胎盘功能低下;3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1例心衰);4例新生儿窒息(其中1例窒息死亡);新生儿甲亢、新生儿甲低、足月低体重儿各1例.结论:妊娠合并甲亢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孕妇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衰等,对胎儿及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应加强孕期保健,及时治疗.

    作者:王茜;王灵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4752例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分析报告

    目的:了解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通过普查使乳腺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方法:2007年1月~6月,应用乳腺近红外线诊断仪对我院辖区4 752例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发现乳房肿块继续行乳腺彩超、钼靶摄像、针吸细胞学、活检等检查,发现乳头溢液行溢液涂片检查.结果:查出乳腺疾病1784例(37.54%),乳腺增生症1691例(35.59%),乳腺纤维腺瘤42例(0.88%),导管扩张症6例(0.13%),脂肪瘤30例(0.63%),乳腺癌2例(0.04%),其它13例(0.27%).城镇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妇女(P<0.01),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结论:需进一步提高妇女乳腺保健意识,积极开展乳腺疾病普查和加大普查工作力度,对乳腺癌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史立晖;张晓耀;曹淑文;屈翔;张晓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早期产后出血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早期产后出血的简易高效方法.方法:将2005年6月~2007年6月存在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200例随机分为术毕及时应用米索前列醇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100例,对其术后早期产后出血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米索前列醇组术后2 h产后出血率为5%,出血量平均(100.5±50.0)ml,无一例出现术后大出血需特殊手术干预的;对照组术后2 h产后出血率为28%,出血量平均(240.8±42.6)ml,6例术后出血量达800~1000 ml,合并宫腔积血行宫腔搔爬术并持续加强宫缩治疗,3例输血400 ml,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凡存在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者,术毕及时应用米索前列醇可简易高效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早期产后出血,用药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梁俊霞;位秀芳;栗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7年7月1日入住我院新生儿一科确诊为PVL的早产儿42例(PVL组)和无PVL的早产儿40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VL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新生儿胎膜早破、窒息、感染、酸中毒、入院1 h动脉氧分压、入院3天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机械通气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胎膜早破、窒息、感染、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是PVL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胎膜早破、窒息、感染、酸中毒、机械通气时间、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是早产儿PVL的高危因素.

    作者:彭小明;孙正香;高喜容;黄瑞文;吴运芹;康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房山区523名女教师体检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女性人群中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了掌握本地区女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我们对本区6个乡镇12所中学的女教师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茜芷胶囊治疗宫内节育器致异常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茜芷胶囊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7年10月该院门诊因放置IUD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200例,分为2组,观察组108例,给予茜芷胶囊5片,3次/d,口服7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92例,给予普通止血药,方法同前.结果:观察组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P<0.05).结论:茜芷胶囊对放置IUD后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伟平;沈景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