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颖红;周期;李敏仙;符少川;马乃全
目的:探讨剖宫产过程中腹壁横切口的更好缝合方式.方法:随机选择符合要求并在本院经新式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患者200例,分为新式间断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两组各100例,前瞻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及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12个月瘢痕增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新式间断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12个月瘢痕增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皮内连续缝合组[(29.6±3.5)min和(39.2±4.7)min,P<0.01;0和10%,P<0.01;33%和48%,P<0.05].结论:剖宫产腹壁横切口新式间断缝合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等显著优点,是一种更好的缝合方式,值得提倡.
作者:朱耀魁;肖小敏;李瑞满;陈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我市原发不孕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查体相结合的方法.结果:3903例原发不孕妇女中,生殖道感染2057例,感染率为52.70%,宫颈炎发病率高,占33.05%,其余依次为附件炎,占27.39%;宫颈炎合并附件炎,占11.22%;盆腔炎,占9.71%.按年龄≤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分组比较生殖道感染率,25岁以下发病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按不孕年限1~3年、4~6年、7~9年分组比较生殖道感染率,以不孕1~3年患病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市原发不孕妇女生殖道感染率较高,趋于年轻化,应从青春期开始加强卫生保健教育,加强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和生殖健康咨询,针对患者不孕不育的特点开展生殖健康服务项目.
作者:王县;杜艳;王月强;朱文乔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彭州市农村0~7岁儿童体格发育现状.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天彭、西郊、利安、敖平、楠杨、葛仙山镇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分男、女22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30~135人,共2778人.结果:彭州市儿童体格发育5项指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除部分年龄组外,体格发育5项指标均存在明显的男女差异(P<0.05).彭州市7岁以下儿童的体重、身高值均低于中国9市郊区.结论:应加强农村儿童保健、改变观念、科学喂养,努力缩小儿童体格发育的地区差异.
作者:甯交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室1995年6月~2008年6月接诊的60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结果:6~12岁儿童为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高发年龄段;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类型及顺位为交通事故、跌落伤、烧烫伤.结论:儿童意外伤害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预防方法.
作者:宁秀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解脲支原体感染对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7年7月~2008年6月对同一时期在该院产科进行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中首次感染的阴道炎病例进行UU检查,跟踪随访至分娩,探讨妊娠结局母婴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妊娠晚期孕妇中单独感染支原体检出率为19.30%,合并双重感染细菌性支原体感染的为9.90%.结论:妊娠晚期妇女应行UU或同时行BV筛查,妊娠合并支原体或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应及时治疗跟踪随访,以减少胎膜早破、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郭晓俭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孕期及临产后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产期心理干预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的一个有效措施.
作者:宋青;陈叔平;李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以输卵管妊娠(tubai pregnancy,TP)为常见,占EP的95%左右[1].
作者:于伟;崔满华;林杨;于桂云;段欣梅;郑玉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五加生化胶囊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口服.结果:观察组的子宫复旧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并有效降低了清宫术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产后泌乳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五加生化胶囊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促进泌乳疗效显著.
作者:关影;吕祺;郑莹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因急性胃肠炎(GE)合并无热惊厥的17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17例患儿中年龄小4个月,大24个月,1~2岁共14例;秋冬季多发,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性,惊厥发作易控制;脑电图未见痫波发放,发作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6例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17例头颅CT无异常;出院后15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轻度GE可伴发无热惊厥,惊厥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易控制,预后良好.
作者:王俊萍;王俊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CTG)计算机分析系统中短变异(Short term variation,s1V)参数的临床界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CTG计算机分析系统FMExpert对637例足月、单胎孕妇的CTG记录共1579条进行分析,获取STV值及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并对其中112例病例进行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①1-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值与STV均有显著相关性(r=0.330,0.757;P<0.01);②STV≤3.5 ms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敏感性达100.00%,特异性达85.23%,假阳性率为14.77%,假阴性率为0,阳性预测价值为64.86%,阴性预测价值为100.00%.结论:①STV值与新生儿结局相关;②以STV≤3.5 ms为临床界值对胎儿缺氧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爱萍;高眉扬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丹归祛瘀丸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丹归祛瘀丸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组、丹归祛瘀丸组及孕三烯酮组各40例,观察治疗6个月后三组的疗效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另两组,复发率亦低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归祛瘀丸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士表;杜晓丽;刘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南通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南通市随机选择4所不同等级的幼儿园,以无慢性疾病和两周内无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3~7岁1102例学龄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中国3~7岁儿童气质量表对被检儿童进行气质测查,比较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的气质类型存在的差异;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测杳被检儿童不同气质类型行为问题总分及人数,并分析儿童行为问题对儿童气质的影响;用自制儿童生活环境调查表调查被检儿童生活环境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儿童气质的影响.结果:4家幼儿园平易型(E型)、中间近平易型(I-E型)均占大多数,分别占总数的45.4%和45.6%;被检儿童不同性别气质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检儿童气质维度方面,男童和女童仅在活动水平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2.055,P<0.05).被检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平易型儿童得分明显低于其他4种类型;其中以麻烦型气质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平易型气质儿童(P<0.05);4家幼儿园儿童在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及情绪本质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省示范幼儿园气质特点偏消极的儿童比例明显低于三类幼儿园(P<0.05);省示范幼儿园与三类幼儿园在母亲文化程度、主要抚养人与早教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通市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特征和中国常模基本相同,南通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没有年龄和性别差异,但在气质维度方面男童和女童在活动水平上存在统计学差异,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母亲文化程度、主要抚养人与是否接受早期教育等密切相关.
作者:仲越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在CSEA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Ⅱ组),同时与硬膜外麻醉(EA)(Ⅰ组)比较;麻醉药物0.5%布比卡因1.5~2 ml、0.5%耐乐品(20.5±6.8)ml;记录麻醉平面、镇痛、肌松效果和牵拉反应情况,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Ⅰ组的牵拉反应明显高于Ⅱ组,牵拉宫颈时Ⅰ组的HR明显比术前减慢,在防治牵拉反应效果方面Ⅱ组优于Ⅰ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临床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景培;罗志丽;叶益汉;吴朝阳;李晶;陈少容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年和2006年儋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9.63‰,婴儿死亡率为16.55‰,新生儿死亡率为11.10‰;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53‰,婴儿死亡率为9.42‰,新生儿死亡率为6.52‰.结论:儋州市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2005年下降.做好孕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建设,提高出生窒息的预防和抢救水平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玲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前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RTI/STDs)已经成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视的生殖健康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HIV和其他STD感染率的逐年上升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STDs感染的危险性和预防STD的重要性.
作者:王容;陈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卫生工作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为了解我区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死因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找出相关因素,找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是我们工作的终目的.现将2005~2007年太原市万柏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马青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肥胖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公司生产的27F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8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46例,子宫内膜息肉36例.结果:82例均1次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45 min,术后随访5~36个月,月经改善率96.5%,其中无月经18.8%,月经减少45.4%.月经正常31.6%.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肥胖患者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评估充分、准备完善,可降低此类患者的手术及麻醉风险.
作者:王海波;周艾琳;闫西红;逯彩虹;高丽彩;李秀娟;赵金荣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诊断水平的变化对胎儿水肿综合征监测发生率趋势的影响.方法:对1997~2007年9月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网监测的胎儿水肿综合征及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患儿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7~2007年广东省监测围产期胎儿水肿综合征发生率在1.7‰~2.8‰,呈下降趋势;考虑28周前治疗性引产(占90.4%)和死胎患儿后(治疗性引产占90.4%),该发生率在1.8‰~3.6‰,并呈现上升趋势,2003年后由此导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05年后部分确诊地贫患儿未归类于胎儿水肿综合征也影响了监测发生率,但仅2005年该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8周前治疗性引产是广东省胎儿水肿综合征监测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与胎儿水肿综合征的产前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作者:李兵;张小庄;潘小英;叶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妊娠期间女性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心理和情感上适应性的变化,若这种适应性的变化调解不当就会引发女性不良的心理反应.
作者:章景丽;郝加虎;陶芳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44例GDM孕妇,按能否坚持营养膳食治疗分为观察组237例(营养师制定个体化食谱、坚持营养膳食治疗),对照组107例(未坚持营养膳食治疗)两组.分析个体化膳食治疗的有效性;比较观察组个体化膳食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年龄、孕前体重、居住地、文化程度)、胰岛素应用、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以及新生儿体重的差异.结果: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有效率达85.7%,观察组个体化的膳食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GDM孕妇进行合理的饮食管理,因人而宜制定个体化食谱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作者:乔蓉;何镭;刘兴会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