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式剖宫产的两种切口缝合方式临床比较

朱耀魁;肖小敏;李瑞满;陈新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 切口缝合, 新式间断缝合, 皮内连续缝合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过程中腹壁横切口的更好缝合方式.方法:随机选择符合要求并在本院经新式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患者200例,分为新式间断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两组各100例,前瞻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及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12个月瘢痕增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新式间断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12个月瘢痕增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皮内连续缝合组[(29.6±3.5)min和(39.2±4.7)min,P<0.01;0和10%,P<0.01;33%和48%,P<0.05].结论:剖宫产腹壁横切口新式间断缝合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等显著优点,是一种更好的缝合方式,值得提倡.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阴道镜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LCT)与阴道镜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病理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17例.LCT阳性病例与阴道镜下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活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LCT阳性结果中ASC 285例(ASCUS 275例,ASC-H 10例),占89.9%.活检显示:慢性炎症(包括合并湿疣)259例,CIN Ⅰ 18例,CIN Ⅱ2例,鳞状细胞癌6例.结论:对ASCUS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张海雁;张瑜;张红丽;杜红雁;薛京华;朱海涛;王佳;王巧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豫东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知晓度调查

    目的:了解豫东农村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拥有程度,以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服务措施.方法:随机选择豫东4市13县110个行政村已婚育龄妇女2 56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月经知识掌握较好,对性知识、计生知识掌握较差,生殖卫生、自我防护较差.结论:农村妇女生殖健康存在问题较多,妇女保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政府应加大资源的投入.

    作者:惠爱玲;白振京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1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因急性胃肠炎(GE)合并无热惊厥的17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17例患儿中年龄小4个月,大24个月,1~2岁共14例;秋冬季多发,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性,惊厥发作易控制;脑电图未见痫波发放,发作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6例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17例头颅CT无异常;出院后15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轻度GE可伴发无热惊厥,惊厥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易控制,预后良好.

    作者:王俊萍;王俊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对生缺陷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6名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对28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访谈.结果:定量和定性资料分析显示,90.8%的被调查人员知道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78.9%的人员能够正确回答出生缺陷发生的敏感时期,关于孕妇缺乏叶酸的危害的知晓率为85.5%,关于计划怀孕妇女补充叶酸佳时期的知晓率为71.1%,关于正常育龄妇女补充叶酸剂量的知晓率为67.1%,只有64.5%的被调杳人员知道B超进行出生缺陷筛查的佳时间.大多数管理者和技术服务人员认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群众知识宣传和产前检查,认为当前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和经费不足.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对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将直接影响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落实.应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人员有关出生缺陷知识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的综合服务能力.

    作者:速存梅;叶汉风;袁彦玲;王建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太原市万柏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卫生工作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为了解我区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死因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找出相关因素,找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是我们工作的终目的.现将2005~2007年太原市万柏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马青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膳食摄人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膳食摄入状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福州、厦门等9个县市儿童膳食和血清维生素A进行调查.结果:全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视黄醇当量)平均摄入量为365.09 μgRE,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的87.02%.9个不同县市5岁以下儿童膳食中维生素A摄入情况各不相同,高为厦门,占RNI标准的258.57%;山区儿童膳食中维生素A摄入情况占RNI标准高,为126.88%;城市居中(80.81%);沿海低(44.96%);各个年龄组维生素A摄人情况以0岁组低,占RNI标准的63.19%,其次为1岁组(79.3%),2~5岁后基本相近(116.17%).结论:婴儿早期开始服用鱼肝油,增加与多食胡萝卜、肝脏等维生素A含量高的食物是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的有效、迅速、经济的手段.

    作者:邱行光;陈曦;杨式薇;黄艳春;欧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滨州市原发不孕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原发不孕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查体相结合的方法.结果:3903例原发不孕妇女中,生殖道感染2057例,感染率为52.70%,宫颈炎发病率高,占33.05%,其余依次为附件炎,占27.39%;宫颈炎合并附件炎,占11.22%;盆腔炎,占9.71%.按年龄≤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分组比较生殖道感染率,25岁以下发病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按不孕年限1~3年、4~6年、7~9年分组比较生殖道感染率,以不孕1~3年患病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市原发不孕妇女生殖道感染率较高,趋于年轻化,应从青春期开始加强卫生保健教育,加强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和生殖健康咨询,针对患者不孕不育的特点开展生殖健康服务项目.

    作者:王县;杜艳;王月强;朱文乔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北京市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北京市6~1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6~8月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父母问卷)及自编问卷对北京市1270名6~13岁学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4%,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8.4%、14.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童A行为(45.1%)明显多于女童(16.3%),女童N行为(60.5%)明显多于男童(35.3%).行为问题以3、4年级的检出率高.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文化程度、儿童伙伴关系、家庭暴力、父母花在子女身上的时间、父母对儿童期望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显著相关.结论: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儿童行为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家庭的关系密切.

    作者:汪毅;甘明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孕产期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孕期及临产后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产期心理干预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的一个有效措施.

    作者:宋青;陈叔平;李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44例GDM孕妇,按能否坚持营养膳食治疗分为观察组237例(营养师制定个体化食谱、坚持营养膳食治疗),对照组107例(未坚持营养膳食治疗)两组.分析个体化膳食治疗的有效性;比较观察组个体化膳食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年龄、孕前体重、居住地、文化程度)、胰岛素应用、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以及新生儿体重的差异.结果: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有效率达85.7%,观察组个体化的膳食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GDM孕妇进行合理的饮食管理,因人而宜制定个体化食谱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作者:乔蓉;何镭;刘兴会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经腹卵巢囊肿保守性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腹卵巢囊肿保守性手术对育龄妇女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8年10月接受经腹卵巢囊肿保守性手术的育龄妇女63例,测定其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基础FSH、LH、E2和PRL值,进行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价.结果:单侧附件切除术组,术后1月基础FSH、PRL与术前、术后3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3月.双侧卵巢囊肿剥出术组,基础FSH、LH在术后1月及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基础E2、PRL仅在术后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E2明显降低,术后3月又上升至术前水平,PRL则明显升高.结论:单侧附件切除术和双侧卵巢囊肿剥出术对女性卵巢储备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单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有利于保护卵巢储备功能.行卵巢囊肿保守性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更多的卵巢组织.

    作者:刘瑶;陈红;林晓华;王晓晖;金黎;汪小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骶管阻滞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骶管注射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CPP)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6月86例CPP患者采用骶管注射法治疗,分别于治疗6~12个月(22例)、1~2年(18例)、2~3年(16例)后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结果: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94%(81/86)患者疼痛消失或显著改善,5例部分缓解.结论:骶管注射法治疗CPP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显著的特点,是治疗CPP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钟彦志;宋劼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IUI157例38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157例386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52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3.5%.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以及不同促排卵方案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U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孕症的助孕技术,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

    作者:刘世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在CSEA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Ⅱ组),同时与硬膜外麻醉(EA)(Ⅰ组)比较;麻醉药物0.5%布比卡因1.5~2 ml、0.5%耐乐品(20.5±6.8)ml;记录麻醉平面、镇痛、肌松效果和牵拉反应情况,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Ⅰ组的牵拉反应明显高于Ⅱ组,牵拉宫颈时Ⅰ组的HR明显比术前减慢,在防治牵拉反应效果方面Ⅱ组优于Ⅰ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临床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景培;罗志丽;叶益汉;吴朝阳;李晶;陈少容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引入STV值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CTG)计算机分析系统中短变异(Short term variation,s1V)参数的临床界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CTG计算机分析系统FMExpert对637例足月、单胎孕妇的CTG记录共1579条进行分析,获取STV值及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并对其中112例病例进行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①1-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值与STV均有显著相关性(r=0.330,0.757;P<0.01);②STV≤3.5 ms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敏感性达100.00%,特异性达85.23%,假阳性率为14.77%,假阴性率为0,阳性预测价值为64.86%,阴性预测价值为100.00%.结论:①STV值与新生儿结局相关;②以STV≤3.5 ms为临床界值对胎儿缺氧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爱萍;高眉扬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小儿腹泻继发营养不良108例分析

    目的:分析兖州市小儿腹泻导致营养不良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方法:统计108例小儿腹泻导致营养不良患儿的年龄、发病时间和主要并发症.结果:8个月~4岁患儿营养不良比例较高,1~3月发病率高,主要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佝偻病、痢疾等.结论:营养不良是小儿腹泻的严重继发病,及时治疗、纠正营养不良将会对降低迁延性腹泻发病率起重要作用.

    作者:许庆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儋州市2005年与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年和2006年儋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9.63‰,婴儿死亡率为16.55‰,新生儿死亡率为11.10‰;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53‰,婴儿死亡率为9.42‰,新生儿死亡率为6.52‰.结论:儋州市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2005年下降.做好孕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建设,提高出生窒息的预防和抢救水平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玲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肥胖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肥胖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公司生产的27F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8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46例,子宫内膜息肉36例.结果:82例均1次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45 min,术后随访5~36个月,月经改善率96.5%,其中无月经18.8%,月经减少45.4%.月经正常31.6%.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肥胖患者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评估充分、准备完善,可降低此类患者的手术及麻醉风险.

    作者:王海波;周艾琳;闫西红;逯彩虹;高丽彩;李秀娟;赵金荣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儿童意外伤害60例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室1995年6月~2008年6月接诊的60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结果:6~12岁儿童为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高发年龄段;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类型及顺位为交通事故、跌落伤、烧烫伤.结论:儿童意外伤害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预防方法.

    作者:宁秀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天津市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病筛查68万例结果分析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儿童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先大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是两种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先天性代谢异常,由于早期不易发现常常被误诊,待症状明显时则已错过佳治疗时机,患儿神经系统的损害已不可逆,造成终身智力残疾.

    作者:崔岚;姚静怡;谢晓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