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研究

刘世平

关键词:人工授精, 妊娠, 不孕症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IUI157例38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157例386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52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3.5%.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以及不同促排卵方案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U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孕症的助孕技术,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周边地区外来女工妇科门诊部分疾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周边地区外来女工妇科疾病发病情况及病因特点,为当地妇科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临床第一印象(症状、体征),婚姻状况、实验室检查等三方面,以列表的形式(百分数)直接反映广州市周边地区外来女工妇科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特点.结果:以局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急性阴道炎为主)而就诊患者占63.04%,以局部症状以外的原因(包括人工流产前检查、药物流产前检查、尿路症状、产前检查、下腹部不适或妇女病普查等)就诊患者占36.96%;且以未婚妇女为多数占53.62%,已婚者占45.44%,离异及独居者占0.94%;实验室检查白色念珠菌感染占42.94%,滴虫占39.14%,衣原体占15.99%等.结论:发病以未婚组高,以局部不适症状就诊为主,实验室检查资料以白色念珠菌和滴虫感染为主.就医患者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对疾病的治疗要求迫切.

    作者:黄漓;邓运勤;肖艳秀;陈秀平;罗洁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女性流动人口避孕现状

    目的:了解女性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使用情况及生殖避孕服务的获得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对青岛市的10家工厂3 521名流动人口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有11.4%的未婚者有婚前性行为.在过去6个月有性生活的未婚者使用传统避孕方法的比例是36.8%(已婚18.9%),不能坚持使用避孕药具的比例是46.4%(已婚25.2%),不能坚持每次同房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是52.8%(已婚者39.0%).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越大、知识得分高(OR=1.36)、有生育史(OR=2.03)、过去6个月接受过生殖健康方面知识(OR=1.52)的人容易坚持采取避孕措施.有56.6%的未婚者(已婚者24.4%)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仅有16.1%的未婚者(已婚者50.1%)有机会向医生咨询过生殖健康和计生服务的知识.结论:流动人口未婚者使用传统避孕方法、不能坚持使用避孕药具和不能坚持每次同房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已婚者高.流动人口,尤其是未婚者生殖避孕服务的可及性较差.

    作者:侯丽艳;邱红燕;赵永鲜;程怡民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阴道超声在早期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中的临床价值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以输卵管妊娠(tubai pregnancy,TP)为常见,占EP的95%左右[1].

    作者:于伟;崔满华;林杨;于桂云;段欣梅;郑玉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SonoVue宫腔超声造影监测输卵管通液术的临床应用(附41例报告)

    目的:探讨SonoVue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HyCoSy)的图像与输卵管通液术临床判定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孕症妇女41例,采用注射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监测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并与腹腔镜检查结果对照比较.结果:HyCoSy诊断输卵管完全阻塞11条,狭窄56条,与腹腔镜输卵管通液术检杳结果相比较,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72.7%.输卵管复通率为61.2%,复通后受孕率55.6%.结论:对输卵管性不孕妇女采用SonoVue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监视输卵管通液术有较高的输卵管再通率和妊娠率,兼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是一种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

    作者:臧国礼;张翔珍;周珠凤;黄品同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2006年彭州市农村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目的:了解彭州市农村0~7岁儿童体格发育现状.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天彭、西郊、利安、敖平、楠杨、葛仙山镇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分男、女22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30~135人,共2778人.结果:彭州市儿童体格发育5项指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除部分年龄组外,体格发育5项指标均存在明显的男女差异(P<0.05).彭州市7岁以下儿童的体重、身高值均低于中国9市郊区.结论:应加强农村儿童保健、改变观念、科学喂养,努力缩小儿童体格发育的地区差异.

    作者:甯交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农十三师1998~200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为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及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农十三师1998~2007年出生缺陷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1998~2007年10年期间出生活产数5 973人,发生严重围产儿出生缺陷3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5.69‰,围产儿出生缺陷前6位原因为唇腭裂、神经管畸形(脊柱裂、腩膨出)、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马蹄内翻足、大肠外翻.结论:加强婚前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产前保健工作质量,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建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腹腔镜下小儿斜疝手术治疗128例体会

    近十年来,腹腔镜外科发展迅速,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式的对比,腹腔镜手术比开放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且我国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积累了较多经验[1~4].

    作者:李晓伟;俞刚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儿童意外伤害60例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室1995年6月~2008年6月接诊的60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结果:6~12岁儿童为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高发年龄段;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类型及顺位为交通事故、跌落伤、烧烫伤.结论:儿童意外伤害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预防方法.

    作者:宁秀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44例GDM孕妇,按能否坚持营养膳食治疗分为观察组237例(营养师制定个体化食谱、坚持营养膳食治疗),对照组107例(未坚持营养膳食治疗)两组.分析个体化膳食治疗的有效性;比较观察组个体化膳食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年龄、孕前体重、居住地、文化程度)、胰岛素应用、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以及新生儿体重的差异.结果: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有效率达85.7%,观察组个体化的膳食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GDM孕妇进行合理的饮食管理,因人而宜制定个体化食谱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作者:乔蓉;何镭;刘兴会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豫东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知晓度调查

    目的:了解豫东农村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拥有程度,以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服务措施.方法:随机选择豫东4市13县110个行政村已婚育龄妇女2 56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月经知识掌握较好,对性知识、计生知识掌握较差,生殖卫生、自我防护较差.结论:农村妇女生殖健康存在问题较多,妇女保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政府应加大资源的投入.

    作者:惠爱玲;白振京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儋州市2005年与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年和2006年儋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9.63‰,婴儿死亡率为16.55‰,新生儿死亡率为11.10‰;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53‰,婴儿死亡率为9.42‰,新生儿死亡率为6.52‰.结论:儋州市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2005年下降.做好孕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建设,提高出生窒息的预防和抢救水平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玲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五加生化胶囊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五加生化胶囊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口服.结果:观察组的子宫复旧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并有效降低了清宫术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产后泌乳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五加生化胶囊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促进泌乳疗效显著.

    作者:关影;吕祺;郑莹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阴道镜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LCT)与阴道镜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病理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17例.LCT阳性病例与阴道镜下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活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LCT阳性结果中ASC 285例(ASCUS 275例,ASC-H 10例),占89.9%.活检显示:慢性炎症(包括合并湿疣)259例,CIN Ⅰ 18例,CIN Ⅱ2例,鳞状细胞癌6例.结论:对ASCUS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张海雁;张瑜;张红丽;杜红雁;薛京华;朱海涛;王佳;王巧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腹腔镜下妊娠期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以往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多数主张先行人工流产再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近年来随着垂体后叶索的应用,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同时手术是可行的[1].

    作者:陈韵洁;于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南通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南通市随机选择4所不同等级的幼儿园,以无慢性疾病和两周内无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3~7岁1102例学龄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中国3~7岁儿童气质量表对被检儿童进行气质测查,比较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的气质类型存在的差异;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测杳被检儿童不同气质类型行为问题总分及人数,并分析儿童行为问题对儿童气质的影响;用自制儿童生活环境调查表调查被检儿童生活环境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儿童气质的影响.结果:4家幼儿园平易型(E型)、中间近平易型(I-E型)均占大多数,分别占总数的45.4%和45.6%;被检儿童不同性别气质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检儿童气质维度方面,男童和女童仅在活动水平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2.055,P<0.05).被检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平易型儿童得分明显低于其他4种类型;其中以麻烦型气质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平易型气质儿童(P<0.05);4家幼儿园儿童在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及情绪本质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省示范幼儿园气质特点偏消极的儿童比例明显低于三类幼儿园(P<0.05);省示范幼儿园与三类幼儿园在母亲文化程度、主要抚养人与早教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通市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特征和中国常模基本相同,南通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没有年龄和性别差异,但在气质维度方面男童和女童在活动水平上存在统计学差异,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母亲文化程度、主要抚养人与是否接受早期教育等密切相关.

    作者:仲越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IUI157例38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157例386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52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3.5%.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以及不同促排卵方案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U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孕症的助孕技术,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

    作者:刘世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1 987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武汉市企事业单位女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本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1 987例女职工通过询问病史、妇科检杳、盆腔B超检查及乳腺检查,并分析体检结果.结果: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的前3位是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及乳腺囊性增生病.其中同时患2种或以上妇科疾病者563例,占受检者28.33%.结论:妇女病是影响妇女健康的首要问题,生殖道感染是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强化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乃是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作者:曾丽敏;范文蕾;周洁琼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彩超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实施引导下导丝定位乳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的64个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置入定位导丝后进行手术切除.结果:定位准确率100%,64个病灶均被准确切除,其中恶性7个均为早期乳腺癌,良性57个.结论:超声引导下术前导丝定位对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的切除准确可靠,操作安全方便,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一条途径,具有实用意义.

    作者:黄瑞雪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新式剖宫产的两种切口缝合方式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剖宫产过程中腹壁横切口的更好缝合方式.方法:随机选择符合要求并在本院经新式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患者200例,分为新式间断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两组各100例,前瞻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及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12个月瘢痕增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新式间断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12个月瘢痕增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皮内连续缝合组[(29.6±3.5)min和(39.2±4.7)min,P<0.01;0和10%,P<0.01;33%和48%,P<0.05].结论:剖宫产腹壁横切口新式间断缝合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等显著优点,是一种更好的缝合方式,值得提倡.

    作者:朱耀魁;肖小敏;李瑞满;陈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肥胖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肥胖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公司生产的27F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8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46例,子宫内膜息肉36例.结果:82例均1次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45 min,术后随访5~36个月,月经改善率96.5%,其中无月经18.8%,月经减少45.4%.月经正常31.6%.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肥胖患者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评估充分、准备完善,可降低此类患者的手术及麻醉风险.

    作者:王海波;周艾琳;闫西红;逯彩虹;高丽彩;李秀娟;赵金荣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