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琦
目的:了解深港两地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香港各随机整群抽取一个社区,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18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225例,发生率为53.83%,其中以骨关节痛、失眠、烦躁易怒、潮热出汗、容易疲劳或乏力、性欲下降等症状表现较为突出;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症状深圳妇女高于香港妇女(P<0.01),而精神神经症状香港妇女高于深圳妇女(P<0.01);随着绝经的来临和年龄增长,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周维;李丽;刘保华;黄丽红;罗小洁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将78例需行PICC的患者分为盲穿组、彩超组,分别行盲穿、高频彩超引导下置管,对置管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1次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行PICC是一种实用、安全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状况差的患者使用更能突显其优势.
作者:韦德湛;张丽;邓翼业;李红霞;邓秀珍;李静;卢展辉;程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通过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FGF-1)的表达,探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39例子痫前期患者及20例正常晚孕妇女胎盘PDGF-A与FGF-1表达强度.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PDGF-A与FGF-1表达强度较正常晚孕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均明显升高(P<0.05),各组PDGF-A与FGF-1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DGF-A与FGF-1由胎盘产生,并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高学印;郭影;吉增良;王健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2007年对12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出血量>1 000 m1)患者应用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12例剖宫产术中获止血效果,总成功率为100%.结论:B-Lynch缝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确切、术后无并发症,是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作者:梁小勤;刘瑶;陈瑞玲;肖翠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住院治疗的9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对照组为83.33%;患儿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9.20±1.71)天,对照组为(11.88±2.09)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31.25%.经统计学分析,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明显,副作用少,住院时间短,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上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孕妇胎膜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水平变化以及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3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胎膜早破组,其中妊娠37~41周18例,28~36+6周12例.30例非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平均妊娠34~41+2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法检测两组孕妇胎膜MMP-8和TIMP-1水平,比较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的差异.结果:①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胎膜MMP-8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00%和70%,胎膜早破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胎膜TIMP-1的表达,胎膜早破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8水平的异常升高及TIMP-1水平的下降,可能是胎膜早破重要的发病机制,MMP-8及TIMP-1的水平检测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诊断.
作者:贺喜风;杨海澜;韩方;武桂花;郝敏 刊期: 2009年第30期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新调查显示,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以往报道明显增加,尤其南方的发生率高于北方.该病对母子的平安构成威胁,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如下情况,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在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者为妊娠合并糖尿病.
作者:马仲秋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患者遗传学因素与性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630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和催乳素(PRL)水平.结果:630例无精子症患者中共检出染色体畸变110例,占17.46%,其中性染色体94例,占异常总数的85.45%,常染色体异常16例,占异常总数的14.55%,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中Klinefelter综合征76例,占异常总数的69.09%;性激素检测中,无论核型正常与否,FSH、LH显著升高,T值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型异常组FSH、LH升高更为明显.结论:无精子症与遗传因素及性激素改变密切相关,对无精子症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查、性激素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周慧;朱继望;杜庆玲;廖爱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了解某工科大学一年级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381例工科大学一年级女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结果:该校一年级女生共有4项指标优于全国常模,4项指标低于全国常模.女生与男生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4项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心理状况比男生差.结论:该校大学一年级女生心理状况一般.
作者:李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血性羊水发生的原因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7月收治的106例血性羊水病例.结果:血性羊水的发生率0.58%,其中胎盘早剥32例,前置胎盘7例,胎膜早破22例,产后出血8例.脐血管异常20例,新生儿窒息12例,死胎23例.结论:血性羊水是胎盘早剥及其他一些妊娠并发症的一种征象,应重视血性羊水的诊断及治疗,以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周梅;李会琴;刘志勤;刘云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米非司酮5 mg、桂枝茯苓丸6丸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39例,米非司酮5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治疗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按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组子宫和大肌瘤体积缩小较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多数患者月经逐渐恢复,肌瘤复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优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适于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但仍无法替代手术治疗.
作者:朱聿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不同性格类型的女大学生对于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sdrome,PMS)的相关知识及态度的差别.方法:以西安医学院1年级973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月经态度问卷(Menstrual Attitude Questionnaire:MAQ)以及月经知识问卷.利用SPSS 15.0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格类型的女大学生PMS相关知识及态度存在差异.内外向不稳定性格的女大学生比内外向稳定性格的女大学生月经态度分数高,同时外向不稳定性格的女大学生的月经知识分数比内向稳定性格的分数高.结论:性格类型对女大学生PMS相关知识和态度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永爱;唐争艳;刘庆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婴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时肝功能及心肌酶学的变化.方法:观察组139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足月婴儿,对照组55例同期非高胆红素血症婴儿,对其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AST、LDH、CK、α-HBD、CK-MB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婴儿高胆血症对心脏具有损伤作用,临床上在积极控制高胆血症,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同时,应积极监测患儿心肌酶,并加强对心肌的营养及保护性治疗.
作者:李国静;罗春华;余良芳;王小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不孕妇女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探讨与治疗结局相关的若干因素,从而为不孕患者制定个性化助孕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8年12月接受IVF-ET治疗的3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年龄≤25岁、26岁~、30岁~、35岁~和40岁~将患者分组进行比较,着床率和妊娠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P<0.05);<35岁与≥35岁两组患者间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可能影响获卵数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其中年龄、基础FSH、FSH/LH与获卵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年龄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巢反应性逐渐降低,着床率和妊娠率也随之降低,不同年龄患者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王丹丹;王兴玲;张彩霞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评价在B超干预下放置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 455例志愿放置IUD的育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均在B超监测下放置Tcu-M型IUD.其中干预组985例,置器后IUD顶端与子宫外缘的距离(S-S)≤14 mm,如超过此范围需马上重置;对照组470例,只记录置器后的实际参数,不作干预.全部观察对象均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临床使用效果.结果:放置满12个月时,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36/470、5/985,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落率分别为23/470、28/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症取出率分别为3/470、44/985,累积续用率分别为67/470、93/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超干预下放置IUD具有脱落率低、带器妊娠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小红;钟小英;张志兴;王奇玲;李庆琨;卞瑞彩;陈比红;张云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胶囊口服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甘利欣治疗组24例口服甘利欣胶囊3 mg·kg-1·d-1;对照组22例口服肝泰乐、益肝灵、肌苷片.均为每天2次,疗程3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谷丙转氨酸(ALT)与谷草转氨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N末编肽(PⅢNP).结果:治疗前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I、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HA、LN、ⅣC、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利欣具有保肝、抗纤维化作用,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刘月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并且合并心肌损害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甘露醇、能量合剂、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通过观察心肌酶的恢复时间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疗效显著.
作者:郝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发生率、手术原因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急症子宫切除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子宫切除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8例,占42.10%,其中剖宫产中发生6例,阴道分娩2例;子宫破裂4例,占21.05%;胎盘因素3例,占15.79%;晚期产后出血2例,占10.53%,均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1例,占5.26%;羊水栓塞1例,占5.26%.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一项抢救危重出血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作者:郑匀梅;宋清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简化LH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实验在儿童性早熟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性早熟病例12例进行传统LHRH刺激试验(五点位法),并于静脉应用LHRH药物40 min时取静脉血,测定0、30、40、60、90、120 min 6个点位的LH、FSH值,分别比较确定0、40 min两个点位(简称两点位法)的LH峰值及LH/FSH比值;0、30、60、90 min 4个点位(简称四点位法)的LH峰值及LH/FSH比值;0、30、60、90、120 min 5个点位(简称五点位法)的LH峰值及LH/FSH比值.每例患者均分别以上述3种不同点位法得到的LH峰值及LH/FSH比值判断性早熟的类型,并分别将两点位法与五点位法、四点位法与五点位法LHRH刺激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两点位法与五点位法判断的性早熟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P>0.05);以四点位法与五点位法判断的性早熟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5).结论:简化LHRH刺激实验在儿童性早熟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年幼儿童性早熟的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德云;韩正权;蒋惠珍;张志红;丁金霞;周美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配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常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加用静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配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疗效良好,能缩短疗程.
作者:李香玉;原晓风 刊期: 200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