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港两地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

周维;李丽;刘保华;黄丽红;罗小洁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 妇女田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了解深港两地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香港各随机整群抽取一个社区,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18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225例,发生率为53.83%,其中以骨关节痛、失眠、烦躁易怒、潮热出汗、容易疲劳或乏力、性欲下降等症状表现较为突出;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症状深圳妇女高于香港妇女(P<0.01),而精神神经症状香港妇女高于深圳妇女(P<0.01);随着绝经的来临和年龄增长,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原地区农牧民宫颈疾病普查结果及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目的:高原地区农牧民宫颈疾病普查及健康教育.方法:对年龄在15~70岁,707例农牧民进行宫颈疾病的普查.结果:宫颈糜烂424例,慢性宫颈炎384例,滴虫性阴道炎102例,盆腔炎135例,附件炎157例,霉菌性阴道炎29例,细菌性阴道炎208例,病理细胞学检查(脱落细胞)Ⅱa61例,Ⅱb 88例,Ⅲ25例.结论:应重视农牧民的健康教育,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手段,达到有效控制宫颈疾病的目的.

    作者:冯小宁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诊治进展

    输卵管性不孕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3[1],随着妇科微创技术在不孕症诊治方面的发展,如何提高妊娠率、手术安全性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辅助生殖技术给不孕症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其较低的成功率与费用相对较高也成为较难解决的问题,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更加适宜和个体化,对临床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作者:卿荣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经腹超声对晚期妊娠前置胎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对晚期妊娠前置胎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晚期妊娠孕妇的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图像资料,与产后诊断进行比较.结果:50例腹部超声检查,符合产后临床诊断的45例,诊断准确率为90%,漏诊后壁胎盘2例,侧壁胎盘1例,误诊2例.结论:经腹超声能提高前置胎盘的准确率,但需要鉴别诊断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作者:于利利;张璇;王泽华;陈汉荣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大学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工科大学一年级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381例工科大学一年级女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结果:该校一年级女生共有4项指标优于全国常模,4项指标低于全国常模.女生与男生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4项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心理状况比男生差.结论:该校大学一年级女生心理状况一般.

    作者:李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住院治疗的9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对照组为83.33%;患儿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9.20±1.71)天,对照组为(11.88±2.09)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31.25%.经统计学分析,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明显,副作用少,住院时间短,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上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胶囊口服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甘利欣治疗组24例口服甘利欣胶囊3 mg·kg-1·d-1;对照组22例口服肝泰乐、益肝灵、肌苷片.均为每天2次,疗程3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谷丙转氨酸(ALT)与谷草转氨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N末编肽(PⅢNP).结果:治疗前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I、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HA、LN、ⅣC、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利欣具有保肝、抗纤维化作用,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刘月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妊娠糖尿病的诊治与管理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新调查显示,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以往报道明显增加,尤其南方的发生率高于北方.该病对母子的平安构成威胁,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如下情况,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在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者为妊娠合并糖尿病.

    作者:马仲秋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高频彩超实时监护下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78例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将78例需行PICC的患者分为盲穿组、彩超组,分别行盲穿、高频彩超引导下置管,对置管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1次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行PICC是一种实用、安全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状况差的患者使用更能突显其优势.

    作者:韦德湛;张丽;邓翼业;李红霞;邓秀珍;李静;卢展辉;程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8及组织抑制物-1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目的:探讨孕妇胎膜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水平变化以及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3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胎膜早破组,其中妊娠37~41周18例,28~36+6周12例.30例非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平均妊娠34~41+2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法检测两组孕妇胎膜MMP-8和TIMP-1水平,比较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的差异.结果:①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胎膜MMP-8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00%和70%,胎膜早破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胎膜TIMP-1的表达,胎膜早破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8水平的异常升高及TIMP-1水平的下降,可能是胎膜早破重要的发病机制,MMP-8及TIMP-1的水平检测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诊断.

    作者:贺喜风;杨海澜;韩方;武桂花;郝敏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江苏省26 803例妇女孕期保健和妊娠结局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江苏省妇女妊娠期间婚育状况,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患病、孕期保健以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13个市的19个区(县)110个乡镇/街道26 803例中期妊娠孕妇进行一般情况、婚育、疾病史、孕期保健情况调查.数据用SAS9.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城区和乡镇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孕期服用叶酸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出现的异常妊娠结果相一致.结论:妇女妊娠期间注意补充蔬菜、水果、服用叶酸和福施福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减少异常妊娠的发生.

    作者:刘启兰;胡娅莉;孙庆;王丽娟;张建伟;许碧云;林宁;童建孙;徐晓燕;刘艳;何竞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2007年对12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出血量>1 000 m1)患者应用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12例剖宫产术中获止血效果,总成功率为100%.结论:B-Lynch缝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确切、术后无并发症,是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作者:梁小勤;刘瑶;陈瑞玲;肖翠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武汉市东西湖区巨大胎儿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巨大胎儿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06年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妇幼保健院建册的761例孕妇及分娩的活产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巨大儿为病例组,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3:1.巨大儿发生率为6.31%(男女新生儿的发生率分别为7.00%和5.64%);单因素分析显示,巨大儿组产妇的身高、分娩前BMI、产前检查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BMI≥28是巨大胎儿的独立预测因子(OR95%CI=1.102~1.38,P<0.05).结论:孕妇身高、孕期肥胖与巨大胎儿的发生有关.应加强孕期保健,避免孕期体重过度增长,以预防巨大儿发生.

    作者:张建端;张静;石淑华;倪泽敏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米非司酮5 mg、桂枝茯苓丸6丸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39例,米非司酮5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治疗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按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组子宫和大肌瘤体积缩小较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多数患者月经逐渐恢复,肌瘤复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优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适于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但仍无法替代手术治疗.

    作者:朱聿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深港两地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深港两地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香港各随机整群抽取一个社区,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18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225例,发生率为53.83%,其中以骨关节痛、失眠、烦躁易怒、潮热出汗、容易疲劳或乏力、性欲下降等症状表现较为突出;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症状深圳妇女高于香港妇女(P<0.01),而精神神经症状香港妇女高于深圳妇女(P<0.01);随着绝经的来临和年龄增长,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周维;李丽;刘保华;黄丽红;罗小洁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伊曲康唑联合碘化钾治疗儿童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深部真菌病,吉林省是孢子丝菌病的高发区之一.因孢子丝菌病不可能自愈而且愈后很有可能留疤痕,故很多患者均有一定的心里恐惧,尤其儿童患者的家长更有担心.由于大多数儿童患者发病部位在面部,愈后留疤痕非常影响美观,故早期规范治疗,减少疤痕形成对孢子丝菌病患者非常重要.一直以来碘化钾为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但疗程长,需服12~24周.欲探讨伊曲康唑联合碘化钾治疗能否缩短病程及增加疗效,于2004~2007年观察了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联合碘化钾治疗12岁以下儿童孢子丝菌病24例的疗效与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明姬;丛宪玲;蒋忠民;姜日花;孙晶;贾玉玺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多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不孕妇女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探讨与治疗结局相关的若干因素,从而为不孕患者制定个性化助孕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8年12月接受IVF-ET治疗的3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年龄≤25岁、26岁~、30岁~、35岁~和40岁~将患者分组进行比较,着床率和妊娠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P<0.05);<35岁与≥35岁两组患者间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可能影响获卵数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其中年龄、基础FSH、FSH/LH与获卵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年龄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巢反应性逐渐降低,着床率和妊娠率也随之降低,不同年龄患者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王丹丹;王兴玲;张彩霞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B超干预下放置IUD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在B超干预下放置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 455例志愿放置IUD的育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均在B超监测下放置Tcu-M型IUD.其中干预组985例,置器后IUD顶端与子宫外缘的距离(S-S)≤14 mm,如超过此范围需马上重置;对照组470例,只记录置器后的实际参数,不作干预.全部观察对象均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临床使用效果.结果:放置满12个月时,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36/470、5/985,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落率分别为23/470、28/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症取出率分别为3/470、44/985,累积续用率分别为67/470、93/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超干预下放置IUD具有脱落率低、带器妊娠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小红;钟小英;张志兴;王奇玲;李庆琨;卞瑞彩;陈比红;张云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目的:对123例原发性不孕患者(原发组)和184例继发不孕患者(继发组)行宫腔镜检查及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记录输卵管疏通情况.结果:原发组中有8.94%,继发组中有13.59%存在宫腔病变;两组病例术前术后比较,输卵管通畅病例增加;两组术前为输卵管阻塞的病例,术后输卵管双侧通畅与一侧通畅病例分别达60.3%和50.6%.而术后仍双侧阻塞的病例分别减少至29.3%和37.0%.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检查可明确诊断宫腔病变,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对输卵管性不孕有非常好的诊治效果.

    作者:方淑英;陈瑶;徐根儿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117例婴幼儿多种客观听力测试的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进行多种客观听力测试方法的结合应用,探讨婴幼儿听力障碍的诊断方法和程序,了解婴幼儿听力损失发病状况,及早确定听损伤程度,早期进行科学有效干预.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08年3月在该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要求检测听力的117例婴幼儿,年龄3个月~8岁之间.在经耳鼻喉科常规检查后,进行听力客观检查,包括ABR、40Hz-AERP、ASSR、OAE、声导抗等技术予以综合测试、诊断,并对永久性听力损失提出早期干预方案.结果:117例婴幼儿中有70例被终诊断存在听力障碍,占总数的59.8%,其中,极重度聋儿45例占确诊人数的64.3%(45/70),中重度17例占24.3%(17/70),轻度8例占11.4%(8/70),传导性聋9例占12.9%(9/70),感音神经聋61例占87.1%(61/70),双耳发病56例占80.0%(56/70),单耳14例占20.0%(14/70).结论:利用先进的听力评估手段,结合多种客观测试可以相互印证,综合评估.对低龄儿童早期明确诊断,有效地避免漏诊和误诊,以便早期进行科学干预.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293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293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不同性别、过期妊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自然产与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高龄产妇、胎位异常、巨大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产前保健,避免早产发生,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进行适当处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时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