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锡市锡山区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中铅、镉含量普查

张海容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铅中毒, 镉中毒
摘要:目的:了解锡山地区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中铅、镉水平,为采取积极有效的铅、镉中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生产的MG2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血液铅镉分析仪)测定锡山区3~7岁儿童末梢全血中铅、镉水平.结果:锡山区3~7岁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中有6.80%的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μg/L的相对安全范围;有3.13%儿童血镉水平超过0.3~1.2μg/L的相对安全范围;不同性别组儿童血中铅、镉水平超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任何程度的铅、镉污染均对儿童健康有损害,因此铅、镉损伤的防治应从保护健康与健康促进角度提出早期预防,加强健康教育与非药物驱铅、驱镉,以使儿童免受铅、镉污染的损伤.采用MG2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血液铅镉分析仪)测定儿童末梢全血中铅、镉含量,具有需血量少、简便快速、准确性高、污染小等优点,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普查.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向基层医院推广模式的探讨

    目的: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方法,探讨复苏管理要点,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北京市朝阳区19家助产机构推广新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建立高危儿转诊网络.结果:全区新生儿窒息率由3.40%降低到2.22%,围产儿死亡率由10.22‰降低到7.93‰;分析2008年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和民营医院3个级别助产机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02%、1.87%、3.38%.结论:建立培训基地,定期复训,将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纳入产科质量管理,行政干预,注重基层医院培训与管理是降低全区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关键.

    作者:李杰;苗秀芳;张兆兰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宫颈锥切术对宫颈微小浸润癌诊治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微小浸润癌(MICA)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近3年来在解放军第202医院妇产科经宫颈锥切确诊为宫颈微小浸润癌3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细胞学、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及锥切术术后处理及预后.结果:39例MICA患者的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中,20例为CINⅢ(其中6例累及腺体,3例存在局部微小间质浸润),19例怀疑为早期浸润癌;根据锥切病理结果,28例被确诊为Ⅰ a1期浸润癌,11例被确诊为Ⅰ a2期浸润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与宫颈锥切病理结果符合率56.4%.锥切后处理:28例Ⅰ a1期宫颈癌患者,有2例生育要求强烈且锥切边缘阴性的妇女锥切术后接受严密随诊(其中1例术后2年足月分娩1次),其余26例无生育要求的妇女接受了全子宫切除或扩大全子宫切除术,11例Ⅰa2期宫颈癌患者全部进行了广泛(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结论:宫颈微小浸润癌的确诊必须通过宫颈锥切病理诊断;锥切后处理基于锥切病理结果,但还需要同时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和随诊条件.

    作者:刘劲松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腹腔镜联合纤维宫腔镜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宫腔镜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在诊断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105例,住院行腹腔镜联合纤维宫腔镜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并视术中所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105例患者,共206条输卵管,其中输卵管不通150条,经插管疏通术后,成功率76.7%.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宫腔镜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娟;贺彩军;王君;周魏军;郑冬梅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TVT-O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采用TVT-O手术治疗的1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16例TVT-O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2 min,平均出血量26 ml.术中无副损伤.平均随访9.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1例复发.结论:TVT-O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近期治疗效果好.

    作者:谢红斌;李健;柴冬宁;曾春花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正压通气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价值.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医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3例按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分为预防组(33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其NRDS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预防组的NRDS发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使用PS并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有效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NRDS的发病率,并改善NRDS的治疗效果.

    作者:倪艳;于鸿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酶联免疫法在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在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IgM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MP-IgM抗体和CP-IgM抗体,并与咽拭子培养法进行对比.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MP-IgM抗体、CP-Ig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2.70%(64/282)、14.9%(42/282).咽拭子培养法检测MP、CP的阳性率分别为12.76%(36/282)、9.93%(28/282);两种检测法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年龄组CP、MP+CP感染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1~3岁、3~6岁组阳性率偏高.结论:在MP和CP的检测中,酶联免疫检测法优于咽拭子培养法,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刘静;刘宁;周虹;李姝娜;李仙丽;陶新莉;吴志平;李海芬;姚爱军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精子生成障碍者染色体异常和无精子因子微缺失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精子生成障碍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的相关性,为拟行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助孕的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方法:运用多重PCR检测技术,对333例男性精子生成障碍患者(242例无精子症和91例严重少精子症)Y染色体AZF区域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扩增分析;并运用G显带技术,对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精子生成障碍患者AZF缺失发生率为11.11%(37/333),其中无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0.33%(25/242),严重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3.19%(12/91);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11%(27/333);患者总遗传缺陷发生率为19.22%.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重要遗传因素;在行辅助生殖治疗前,患者须行遗传学检查以避免有遗传缺陷的后代出生.

    作者:孙文涛;王家强;王春喜;王勇;廉吉虎;刘睿智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免疫因素及治疗进展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随着免疫学研究逐渐认识到胚胎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排斥的实质是依赖于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关系,一旦这种免疫耐受格局被打破,将导致RSA的发生.现将近几年来有关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免疫因素及治疗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赵小环;张学红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氧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与氧疗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较规范的6所三级甲等医院作为调查医院,收集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在调查医院出生或收治的并已进行眼底检查的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治疗用氧情况.结果:吸氧浓度<40%、40%~60%、>60%的ROP发病率分别为12.14%、30.00%和53.19%,吸氧时间<7天、7~14天,>14天ROP的发病率为13.50%、23.60%和25.30%,不同吸氧时间和不同浓度下RO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方式与ROP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规范使用氧疗、降低用氧浓度和缩短用氧时间是ROP防治的关键.

    作者:张永;陈艳艳;聂川;罗先琼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高原地区藏族学龄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小学生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为改善儿童体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测量泽库县1 356例6~13岁藏族学龄儿童身高、体重等指标,用标准身高体重法评价小学生营养及发育状况.结果:泽库县藏族学龄儿童各年龄阶段身高体重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值.营养不良患病率26.2%(男生22.6%,女生31.2%),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高于男生(χ2=11.945,P<0.01);肥胖患病率为1.4%(男生1.1%,女生1.8%),男生与女生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05).结论:高原地区藏族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存在明显迟滞现象,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饮食结构单一,家长营养意识淡薄.

    作者:朱艳芳;律鹏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国外绝经期妇女激素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

    随着全球妇女平均期望寿命的增加,妇女一生有1/3时间在绝经后期度过.由于绝经后期妇女的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对其靶器官包括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均可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使用激素治疗(HT)并缓解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并预防疾病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尽管HT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改善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但其与乳腺癌、静脉血栓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关系仍然存在争议.

    作者:高玉霞;赵淑华;崔松花;姜旭平;王卉纯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自拟中药产后汤治疗产后妇女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产后汤对产后妇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口服产后汤,对照组口服益母草口服液,对照评价治疗后两组产妇子宫缩复程度、血性恶露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以判定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复旧程度对比,治疗组产后子宫复旧好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子宫复旧不全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性恶露量对比,治疗组血性恶露量<1倍月经量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性恶露量>2倍月经量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汤能有效促进产后子宫缩复,减少产后恶露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晨;余建群;李小瑜;付晓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无锡市锡山区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中铅、镉含量普查

    目的:了解锡山地区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中铅、镉水平,为采取积极有效的铅、镉中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生产的MG2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血液铅镉分析仪)测定锡山区3~7岁儿童末梢全血中铅、镉水平.结果:锡山区3~7岁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中有6.80%的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μg/L的相对安全范围;有3.13%儿童血镉水平超过0.3~1.2μg/L的相对安全范围;不同性别组儿童血中铅、镉水平超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任何程度的铅、镉污染均对儿童健康有损害,因此铅、镉损伤的防治应从保护健康与健康促进角度提出早期预防,加强健康教育与非药物驱铅、驱镉,以使儿童免受铅、镉污染的损伤.采用MG2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血液铅镉分析仪)测定儿童末梢全血中铅、镉含量,具有需血量少、简便快速、准确性高、污染小等优点,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普查.

    作者:张海容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VEGF及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VEGF及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35例在位内膜及3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VEGF和nm23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率达82.5%,显著高于在位内膜(62.8%)及正常内膜(36.67%);且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m23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率为42.5%,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在位内膜(77.14%)及正常内膜(93.33%);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与nm23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无相关(γ=-0.136,P>0.05).结论:VEGF与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冷维春;张爱臣;刘俊宝;成荣杰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早产儿气质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对婴儿气质特征的影响,为早产儿的早期医疗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4月婴儿气质问卷,分别对28名2月龄的早产儿及足月儿进行气质评定.结果:两组婴儿气质类型分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均以易养型及中间偏易养型为主.9个气质维度中,早产儿组情绪本质及坚持性得分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具有一定的气质特征,应根据其气质特征早期适当干预.

    作者:吴玫瑰;李桦;宋燕燕;朱丽莎;吴志华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围产期母婴预后的影响及保守治疗的适宜时间.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接受保守治疗的3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发病孕周分为A组(孕周<28周)、B组(28孕周≤孕周<32孕周),C组(32孕周≤孕周<34孕周).观察3组患者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及母婴并发症、期待治疗时间.结果: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随孕周延长而下降,且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期待治疗时间均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有较高的母婴病死率,是重度子痫前期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护母婴情况,适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方式首选剖宫产.

    作者:罗春珍;彭小莲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产、儿科合作在新生儿抢救与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产、儿科合作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开展产、儿科合作前后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如HIE的发生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早产儿及死亡率的变化、新生儿医师在产科查房转诊情况.结果:产、儿科合作前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是8.74%和4.65%,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6.7%和2.64%,HIE的发生率分别是6.92%和2.27%,胎粪吸入综合征分别是5.91%和3.28%,查房前后转诊率分别是26.78%和13.37%,早产儿分别是6.8%和8.56%.结论:产儿科合作是提高围生保健水平非常见效的途径,在新生儿抢救和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莉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山西省跨省婚嫁的农村育龄妇女艾滋病及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

    目的:了解山西省跨省婚嫁的农村育龄妇女艾滋病及母婴传播性疾病的感染现状,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有跨省婚嫁的部分县进行摸底调查,面对面访谈、进行健康教育.并采集血样检测.结果:跨省婚嫁的农村育龄妇女对预防艾滋病及母婴传播性疾病的知识知晓率低,缺乏基本的妇女保健卫生知识.经检测发现艾滋病感染率1.21%(47/3 870)、乙型肝炎感染率5.36%(66/1 232)、丙型肝炎感染率0.97%(12/1 232)、梅毒感染率1.87%(23/1 232).结论:跨省婚嫁的农村育龄妇女大都来自云南、四川、广西、河南等艾滋病高发省份,这部分妇女是艾滋病及母婴传播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董燕;商广洁;王济;郭湛英;张睿孚;孔笑眉;贾莉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5例孕妇进行空腹血糖(FPG)、口服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1C检测.结果:705例孕妇中有49例诊断为GDM,4种筛查方法的各项指标GDM组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HbA1C对GDM的各项诊断指标明显优于FPG、GCT,与OGTT接近.结论:HbA1C是筛查GDM的一个良好指标.

    作者:潘慧筠;张铭;巢浩界;蒋丽霞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人脂肪组织中NYGGF4基因转录本检测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新基因NYGGF4在人脂肪组织中转录本的大小及是否存在剪切异构体.方法:采用Northernblot技术检测NYGGF4基因在人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检测到一条大小1.5 kb左右的条带,与数据库中NYGGF4 mRNA长度一致,未检测到其他转录本.结论:NYGGF4基因在人脂肪组织中的转录本大小约为1.5 kb,并不存在剪切异构体.

    作者:邱洁;王玢;朱春;朱金改;秦大妮;寇春兆;郭锡熔 刊期: 2009年第3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