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血糖控制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30例经糖尿病筛查并确诊的GDM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单纯饮食控制组150例(Ⅰ组),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组64例(Ⅱ组),未系统治疗组16例(Ⅲ组),对比3组的妊娠结局,包括孕产妇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病率(包括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等.结果:Ⅲ组的孕产妇并发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病率较Ⅰ组和Ⅱ组明显升高,Ⅰ组、Ⅱ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GDM孕妇经过积极合理治疗,有效控制血糖,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成清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女教师妇科常见病现状和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 912名女教师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盆腔B超、乳房手诊和冷光透照检查.结果:患病率为74.74%.乳腺疾病、宫颈疾病和阴道疾病等前3位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我院2005年南京市妇女病普查非教师人群的同种疾病患病率.结论:女教师的妇科常见病患病率较高,尤其是乳腺增生症.应坚持定期组织女教师进行妇女病普查,提高个人自我保健意识,普查还应结合普治,社会也应关注女教师的身心健康.
作者:王丽君;徐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给药方式常用的是气管内用药,2001年7月~2005年3月在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过程中对需要用药的患儿我们分别采用了脐静脉给药和气管内给药的不同方式,并且对复苏效果等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徐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与难产和产褥期感染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近年胎膜早破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更好的预防胎膜早破引起的并发症,减少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现将我院2006年收治的324例胎膜早破做如下分析.
作者:卢翠玲;刘俊梅;赵素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性质盆腔肿块的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利用阴道彩超对776例盆腔肿块进行超声诊断,与手术后病理或临床诊治结果相对比,判断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子宫肌瘤、卵巢浆(粘)液性肿瘤、异位妊娠、畸胎瘤、巧克力囊肿、黄体囊肿(或血肿)、卵泡囊肿、输卵管病变等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2.65%、100%、94.49%、91.01%、94.64%、90%和66.67%,与临床病理诊断无差异性(P>0.05).结论:阴道彩超在判断盆腔肿块的组织来源和性质上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荆春丽;杨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我们观察了单独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和联合局部雾化用皮质激素后治疗儿童哮喘急性重度发作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萌;鲁继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变化趋势,探讨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端州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住院病例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每年以1%~2%增加,平均为40.86%,2005年社会因素剖宫产占近一半;②社会因素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77:1,与总体1.34:1比较,P<0.005;③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9%;④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所下降;⑤医师心理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结论: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非医学因素主要为医务人员的心理倾向和孕产妇的主观因素,而社会对剖宫产手术的认同源于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并重.
作者:吴爱芳;顾立芳;彭丽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过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电子阴道镜及宫颈组织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门诊患者88例,采用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或用环形电刀切除病灶或用锥切电刀行宫颈锥切),标本均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采用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一次成功率为94.32%;平均手术时间为9.8 min;平均出血量为35 ml;手术标本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结论: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出血少、患者痛苦小、疗效好,并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在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邵映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国产微波治疗仪治疗297例宫颈糜烂患者.患者月经干净3~7天,术前24 h禁性生活,术时病人取膀胱截石位,清洁外阴后,暴露宫颈,用聚维酮碘消毒液棉球擦净宫颈、阴道分泌物,然后再用5%冰醋酸拭洁宫颈,把专用宫颈糜烂治疗探头贴紧宫颈糜烂面,由内向外逐次烧灼,如为宫颈息肉,将治疗探头与息肉蒂部接触,息肉即摘除.结果:297例患者中240例患者来院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周.一次性治愈率为98.75%(237/240),有效率为100.00%(240/240).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病人无痛苦及出血情况,治疗效果好.
作者:姚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儿童体内血铅含量,探讨高血铅的发生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使用电化学法对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960例0~14岁儿童进行了全血铅的测定.结果:高铅占5.63%.结论:铅元素为一种毒性物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损害,且血铅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故应重视儿童期高血铅的综合防治,定期监测,预防铅中毒.
作者:张赛;李海波;常桂芬;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酚对PCOS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旨在寻找一种新的促排卵药物.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66例,分为来曲唑组20例和克罗米酚组46例.来曲唑组(LE)从月经第3~7天给与LE 5.0 mg/d口服,第7天加用尿促性腺激素(HMG)至HCG日;克罗米酚组(CC)从第5~9天给与CC 100 mg/d口服,第6天加用HMG至HCG日.于HCG日观察≥14 mm卵泡数、≥16 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血清E2、LH、T水平以及排卵后第7天血清E12、P水平.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OHSS发生例数.结果:尽管HCG日LE组E2水平显著性的低于CC组(P<0.01),但是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两组无差异.然而CC组中有13例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0mm,LE组中无1例.与CC组相比,HCG日LE组≥14 mm数明显减少(P<0.05),且无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LE组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都高于C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及相似的妊娠率.
作者:章汉旺;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苯丙酮尿症是较常见的先天遗传代谢异常疾病.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治疗方法为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证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从而减轻过量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对大脑的损害.
作者:段建华;丁辉;张玉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可行的预防方法.方法:在进行妇科普查的过程中随机对770名妇女进行问卷凋查.结果: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为40%(300/770),统计分析显示主要影响因素为:①一般情况:年龄增长、绝经、高体重指数,可使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分娩:阴道分娩、分娩次数>1次,哺乳时间≥1年,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③慢性疾病:反复尿路感染、慢性咳嗽、便秘、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④妇科检查方面:会阴陈旧性裂伤、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北京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大多数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做好孕产期保健,早期防治慢性咳嗽、便秘、尿感、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非常重要.
作者:张淑珍;罗晓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药物流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许多刊物对流产效果曾多次报道,但用于疤痕子宫的报道却不多见,尤其是与疤痕子宫位置的关系探讨不多.我院近年采用药物终止疤痕子宫早孕,并根据B超检查结果确定子宫位置,指导临床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云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及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 463例临床诊断为阴道炎的患者进行相关病原体的常规检查.结果:2 463例阴道炎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细菌性阴道病占22.9%,霉菌性阴道炎占13.5%.滴虫性阴道炎占3.1%,霉菌、滴虫混合感染占1.1%.结论:普通妇科炎症及性传播疾病(STD)是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早诊断、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重视卫生保健和健康体检是防治妇科炎症及STD的关键.
作者:卢庆文;孙胤;陈守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气门芯结扎脐带二次剪脐术的佳时间和方法,减少新生儿二次剪脐术后出血和脐部感染,缩短脐部愈合时间.方法:经筛选出的新生儿240例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随机分成4组:明胶海绵组(A组)、云南白药组(B组)、残端未包扎组(C组)三组剪脐时间均为出生24 h,脐带干枯组(D组)二次剪脐时间在出生48~72 h.结果:①新生儿剪脐24 h和7天后脐部出血情况分别为:C组出血例数明显增加,A、B、D组与C组比较,χ2=32.64、P<0.001,χ2=65.17、P<0.001.②剪脐7天后脐部分泌物情况:B组脐部分泌物增加,脐部潮湿.A、C、D组与B组比较,χ2=32.99,P<0.001.③剪脐后脐部愈合时间比较:D组愈合时间短,与其它3组组间比较,P<0.001.结论:根据脐带的干燥程度决定剪脐时间,再配合应用明胶海绵压迫包扎,将大大减少脐带出血、感染的发生率,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作者:曹辉娟;罗远莎;曾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掌握南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期目标实施情况,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为制定后期目标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各乡、镇卫生院所管辖区、各中心卫生院、县直医疗单位防保科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婴儿死亡率17.9‰,新生儿死亡率12.5‰,与2000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35.2%,婴儿死亡率下降31.4%,新生儿死亡率下降29.8%.6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为:新生儿窒息、肺炎、先天畸形、意外、早产低体重儿.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仍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占68.3%~89.3%.因此,加强新生儿、婴儿监护和保健,减少这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作者:胡晓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提高沈阳市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及时总结儿科临床抢救治疗的经验与教训,减少因治疗不当造成的儿童死亡,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沈阳市每年进行一次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会.
作者:宋亚非;杨柳;崔琴子;王玉瑛;文红;高金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为预防和减少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开福区10所小学和深圳市南山区5所小学作为调查的研究现场.收集所有6~9岁学龄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计算儿童肥胖的检出率,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59%,其中男生的检出率为5.38%,女生的检出率为1.61%,男生高于女生;深圳市儿童肥胖标准化检出率高于长沙;6~9岁儿童肥胖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与性别、年龄及地区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
作者:廖兵荣;谭红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游离脐带穿刺术的操作特点和安全性.方法:对51例孕19~35周的孕妇进行超声引导下游离脐带穿刺术.结果:51例孕妇中,穿刺成功47例,成功率为92.16%.胎血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均获成功.术中及术后发生胎儿心动过缓3例,占0.06%.脐带穿刺点渗血16例,占31.37%.穿刺针涉及胎盘7例,退针后穿刺点有渗血,但均未超过60s.术后未出现流产、早产、死胎和宫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游离脐带穿刺术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可用于产前诊断.
作者:刘福民;王秀英;崔建华;叶月仙;陈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