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来曲唑和克罗米酚对PCOS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的比较研究

章汉旺;李莉

关键词:来曲唑, 克罗米酚, PCOS, 促排卵
摘要: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酚对PCOS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旨在寻找一种新的促排卵药物.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66例,分为来曲唑组20例和克罗米酚组46例.来曲唑组(LE)从月经第3~7天给与LE 5.0 mg/d口服,第7天加用尿促性腺激素(HMG)至HCG日;克罗米酚组(CC)从第5~9天给与CC 100 mg/d口服,第6天加用HMG至HCG日.于HCG日观察≥14 mm卵泡数、≥16 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血清E2、LH、T水平以及排卵后第7天血清E12、P水平.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OHSS发生例数.结果:尽管HCG日LE组E2水平显著性的低于CC组(P<0.01),但是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两组无差异.然而CC组中有13例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0mm,LE组中无1例.与CC组相比,HCG日LE组≥14 mm数明显减少(P<0.05),且无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LE组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都高于C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及相似的妊娠率.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变化趋势,探讨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端州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住院病例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每年以1%~2%增加,平均为40.86%,2005年社会因素剖宫产占近一半;②社会因素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77:1,与总体1.34:1比较,P<0.005;③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9%;④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所下降;⑤医师心理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结论: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非医学因素主要为医务人员的心理倾向和孕产妇的主观因素,而社会对剖宫产手术的认同源于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并重.

    作者:吴爱芳;顾立芳;彭丽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在小儿扩张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99mTc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对小儿扩张性心肌病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99mTc心肌灌注显像法检查扩张性心肌病患儿的心肌病变,行门控心肌显像时观察LVEF值和局部室壁运动.结果:36例扩张性心肌病患儿中34例(91%)心肌显像异常,扩张性心肌病组与正常组相比LVEF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99mTc心肌灌注显像能检测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对评价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心功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盖显英;翟淑波;韩燕燕;孙景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预充万汶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预充新一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万汶)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拟在CSEA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万汶组(V组)和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各20例,在麻醉前30 min内分别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及万汶500 ml,监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的血糖(BG)变化及麻醉前、麻醉后3 min、5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麻醉后3 min、5 min时BP、HR及麻黄素平均需要量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中BG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预充万汶可以改善在CSEA下剖宫产母体血流动力学,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同时两组产妇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厚忠;杨华;藤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超声观察疤痕子宫早孕药物流产效果分析

    药物流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许多刊物对流产效果曾多次报道,但用于疤痕子宫的报道却不多见,尤其是与疤痕子宫位置的关系探讨不多.我院近年采用药物终止疤痕子宫早孕,并根据B超检查结果确定子宫位置,指导临床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云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利维爱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和尿道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性阴道炎(sv),亦称萎缩性阴道炎,为老年妇女常见病之一,在绝经妇女中的发生率为26.3%~30%.现代医学认为[1],老年性阴道炎的病理是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细胞内糖原减少,pH值上升至6~8,乳酸产生减少,从而易受各种病菌感染.

    作者:胡静;刘晶珠;张士平;刘丽丽;张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苯丙酮尿症患儿营养状况分析

    苯丙酮尿症是较常见的先天遗传代谢异常疾病.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治疗方法为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证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从而减轻过量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对大脑的损害.

    作者:段建华;丁辉;张玉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胎膜早破324例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与难产和产褥期感染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近年胎膜早破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更好的预防胎膜早破引起的并发症,减少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现将我院2006年收治的324例胎膜早破做如下分析.

    作者:卢翠玲;刘俊梅;赵素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鹤庆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掌握鹤庆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对鹤庆县2001~2005年44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36‰、22.07‰、27.39‰,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59.82%、80.58%,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先天异常.结论:发展地区经济、加大对妇幼保健的投入,切实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关键.重视儿科队伍的建设,加强肺炎防治.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知识,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及先天异常的出生是妇幼保健的重要工作.

    作者: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二次剪脐术后预防脐出血与感染

    目的:探讨气门芯结扎脐带二次剪脐术的佳时间和方法,减少新生儿二次剪脐术后出血和脐部感染,缩短脐部愈合时间.方法:经筛选出的新生儿240例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随机分成4组:明胶海绵组(A组)、云南白药组(B组)、残端未包扎组(C组)三组剪脐时间均为出生24 h,脐带干枯组(D组)二次剪脐时间在出生48~72 h.结果:①新生儿剪脐24 h和7天后脐部出血情况分别为:C组出血例数明显增加,A、B、D组与C组比较,χ2=32.64、P<0.001,χ2=65.17、P<0.001.②剪脐7天后脐部分泌物情况:B组脐部分泌物增加,脐部潮湿.A、C、D组与B组比较,χ2=32.99,P<0.001.③剪脐后脐部愈合时间比较:D组愈合时间短,与其它3组组间比较,P<0.001.结论:根据脐带的干燥程度决定剪脐时间,再配合应用明胶海绵压迫包扎,将大大减少脐带出血、感染的发生率,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作者:曹辉娟;罗远莎;曾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杭州市儿童晚发佝偻病发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及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VDRSC)多态性在晚发佝偻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探讨晚发佝偻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探索其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晚发佝偻病组176人,正常对照组100人,VDRSC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患儿分4组用不同方法治疗.治疗1组:维生素D 60万IU/次imst+碳酸钙1 g/d,口服,3个月.治疗2组:维生素D 60万IU/次imst.含钙丰富的食物3个月.治疗3组:多种维生素(含维生素D 400 IU/天)口服,3个月.治疗4组:平衡膳食,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3个月.结果:晚发佝偻病组及正常对照组VDRSC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5,P<0.0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987,P<0.01),患病组FF型频率60.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8%,P<0.05);晚发佝偻病组F型67.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6.9%.P<0.05).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FF型仍是晚发佝偻病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3.12.4组治疗疗效基本相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VDRSC多态性决定晚发佝偻病的遗传易感性,各种计量补钙、维生素D治疗效果相似.

    作者:刘慧芳;孙鹂;叶环;方妍彤;李珊;王洁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工流产术后闭经和月经过少原因探讨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被广泛采用以来,人们不仅关心手术近期的安全性,对远期的并发症也给予了关注.本文对108例人工流产后发生闭经或月经过少的妇女通过官腔镜检查、血内分泌激素测定等方法探讨其原因.

    作者:王雪梅;张慧敏;戚桂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近5年出生的1324例早产儿中HMD的发病率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及HMD高危因素的关系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①HMD74例,患病率为5.59%;②宫内缺氧缺血是HMD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HMD的发病与胎龄、出生体重及缺氧缺血密切相关.

    作者:于习靖;宋雁;张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脐带异常与胎心外电子监护

    妊娠期,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进行营养与代谢物质交换,如果脐带发生组织结构的改变或机械性受压时,将干扰脐带的血液输送,影响气体及物质交换,可引起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或猝死等.

    作者:金善;严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庆市涪陵城区中小学461名女教职工妇科病普查分析

    目的:了解涪陵城区中小学在职女教职工患妇科病的现状,提高女教职工生殖健康水平.方法:对2005年5~10月涪陵城区14所中小学461名在职女教职工到我院妇女保健科行妇科病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妇科病患病率为65.73%,其中慢性宫颈炎患病率50.11%,乳腺增生患病率22.34%,阴道炎患病率13.45%.结论:争取学校领导重视、社会参与,开展妇科病防治宣传,是提高女教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及生殖健康水平的主要措施.

    作者:刘山容;李文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某医院人工流产女职工紧急避孕药物使用状况及失败原因调查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妇女常规避孕和紧急避孕的情况,寻找紧急避孕药物服用后非意愿妊娠的原因,从而改善紧急避孕服务的模式和内容,以提高紧急避孕药物使用的有效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接受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72小时内要求紧急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319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有13.38%的调查对象曾在妊娠周期内服用过紧急避孕药物,94.2%在无保护性生活后72 h以内服药:在妊娠周期内服用紧急避孕药物前有多次无保护性生活占39.22%;服用后有无保护性生活占22.57%.84.88%的对象通过药店直接购得紧急避孕药.在获得紧急避孕药物时未得到正确使用说明占98.42%.结论:绝大多数的妇女在无保护性生活后及时服用了紧急避孕药物.造成紧急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按照规范服药.建议向紧急避孕药物购买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方法,以提高紧急避孕药物的有效率.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作者:刘丽华;雍文博;张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游离脐带穿刺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游离脐带穿刺术的操作特点和安全性.方法:对51例孕19~35周的孕妇进行超声引导下游离脐带穿刺术.结果:51例孕妇中,穿刺成功47例,成功率为92.16%.胎血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均获成功.术中及术后发生胎儿心动过缓3例,占0.06%.脐带穿刺点渗血16例,占31.37%.穿刺针涉及胎盘7例,退针后穿刺点有渗血,但均未超过60s.术后未出现流产、早产、死胎和宫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游离脐带穿刺术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可用于产前诊断.

    作者:刘福民;王秀英;崔建华;叶月仙;陈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可行的预防方法.方法:在进行妇科普查的过程中随机对770名妇女进行问卷凋查.结果: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为40%(300/770),统计分析显示主要影响因素为:①一般情况:年龄增长、绝经、高体重指数,可使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分娩:阴道分娩、分娩次数>1次,哺乳时间≥1年,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③慢性疾病:反复尿路感染、慢性咳嗽、便秘、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④妇科检查方面:会阴陈旧性裂伤、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北京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大多数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做好孕产期保健,早期防治慢性咳嗽、便秘、尿感、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非常重要.

    作者:张淑珍;罗晓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海岛地区男性不育者精液质量与行为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及饮用水类型等因素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对舟山市生殖研究中心在2004年3月~2005年9月门诊的228例不育症男性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精液常规分析(SFA).所有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研究对象中,饮用水类型以饮用自来水和纯净水为主,分别占42.98%和25.44%,其次是地下水,为16.67%;吸烟者较多,占61.40%;饮酒者占50.00%.②c级精子、正常形态精子和混合畸形精子比例在不同饮用水类型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的精子密度、b级精子比例明显低于非吸烟者(P<0.05);饮酒者的c级、d级精子和体部、尾部缺陷精子比例均高于非饮酒者,而正常形态的精子比例少于非饮酒者(P<0.05).结论:研究对象的饮用水类型、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可能与精液质量有关.

    作者:龚戬芳;吴伟健;叶玲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证实子宫内膜息肉39例,准确率81%;误诊9例,误诊率19%.结论:经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注意应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粘膜下肌瘤等鉴别.

    作者:黄旴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昆山市1990~2000年婴儿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昆山市婴儿死亡率的分布动态及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对1990~2000年昆山市出生死亡资料作了详细分析.结果:婴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年婴儿死亡率明显低于1990年,完成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10年中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炎、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异常和意外死亡,但死因顺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肺炎由第1位下降为第3位,先天性异常由第4位上升为第1位.肺炎、出生窒息和意外死亡这三种死因的死亡专率明显下降,而先天性异常和早产低体重无明显变化.结论:降低先天性异常和早产低体重的死亡率是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重要措施.

    作者:周春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