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习靖;宋雁;张军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被广泛采用以来,人们不仅关心手术近期的安全性,对远期的并发症也给予了关注.本文对108例人工流产后发生闭经或月经过少的妇女通过官腔镜检查、血内分泌激素测定等方法探讨其原因.
作者:王雪梅;张慧敏;戚桂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临沂市妇幼保健院不孕症门诊接受电视官腔镜检查的100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不孕的子宫因素与输卵管因素.结果:1 000例患者中双侧输卵管通畅318例,右侧输卵管不通206例,左侧输卵管不通184例,双侧输卵管不通160例,输卵管不畅132例.子宫内膜炎157例,消炎治疗后妊娠95例,妊娠率占60.5%;子宫内膜息肉93例,官腔镜下息肉摘除后孕64例,妊娠率占68.8%;子宫纵隔40例,纵隔切除后孕21例,妊娠率占52.5%:鞍状子宫56例,妊娠29例,妊娠率51.8%;官腔粘连24例,通过粘连分离术后,妊娠9例,妊娠率占37.5%:宫腔结核5例未有妊娠,单角子宫2例,妊娠1例,粘膜下肌瘤5例,妊娠2例.通过粘膜下肌瘤切除后,妊娠2例,妊娠率占40.0%.结论:宫腔镜手术已成为诊治不孕症的主要方法.
作者:武传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妊娠期,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进行营养与代谢物质交换,如果脐带发生组织结构的改变或机械性受压时,将干扰脐带的血液输送,影响气体及物质交换,可引起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或猝死等.
作者:金善;严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提高沈阳市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及时总结儿科临床抢救治疗的经验与教训,减少因治疗不当造成的儿童死亡,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沈阳市每年进行一次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会.
作者:宋亚非;杨柳;崔琴子;王玉瑛;文红;高金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涪陵城区中小学在职女教职工患妇科病的现状,提高女教职工生殖健康水平.方法:对2005年5~10月涪陵城区14所中小学461名在职女教职工到我院妇女保健科行妇科病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妇科病患病率为65.73%,其中慢性宫颈炎患病率50.11%,乳腺增生患病率22.34%,阴道炎患病率13.45%.结论:争取学校领导重视、社会参与,开展妇科病防治宣传,是提高女教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及生殖健康水平的主要措施.
作者:刘山容;李文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酚对PCOS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旨在寻找一种新的促排卵药物.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66例,分为来曲唑组20例和克罗米酚组46例.来曲唑组(LE)从月经第3~7天给与LE 5.0 mg/d口服,第7天加用尿促性腺激素(HMG)至HCG日;克罗米酚组(CC)从第5~9天给与CC 100 mg/d口服,第6天加用HMG至HCG日.于HCG日观察≥14 mm卵泡数、≥16 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血清E2、LH、T水平以及排卵后第7天血清E12、P水平.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OHSS发生例数.结果:尽管HCG日LE组E2水平显著性的低于CC组(P<0.01),但是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两组无差异.然而CC组中有13例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0mm,LE组中无1例.与CC组相比,HCG日LE组≥14 mm数明显减少(P<0.05),且无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LE组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都高于C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及相似的妊娠率.
作者:章汉旺;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血糖控制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30例经糖尿病筛查并确诊的GDM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单纯饮食控制组150例(Ⅰ组),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组64例(Ⅱ组),未系统治疗组16例(Ⅲ组),对比3组的妊娠结局,包括孕产妇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病率(包括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等.结果:Ⅲ组的孕产妇并发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病率较Ⅰ组和Ⅱ组明显升高,Ⅰ组、Ⅱ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GDM孕妇经过积极合理治疗,有效控制血糖,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成清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人类轮状病毒(RV)全身扩散后易感的肠外器官与组织,为临床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从RV胃肠炎患儿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获取RV全身感染的临床证据;采用原位PCR与杂交技术,从RV胃肠炎死亡病理组织标本中,获取RV感染的直接证据;用人类RV感染小鼠,验证人类RV一旦扩散至全身后,其易感的主要肠外器官与组织.结果;RV易感的肠外器官与组织主要有支气管与肺泡、心、肝、肾,其次有血液、神经、胰、胆.结论:人类RV一旦扩散至全身后,可能会对多个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认识这种可能性,早期预防与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治疗,对提高危重症BV感染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英民;李宁;欧巧群;陈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及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 463例临床诊断为阴道炎的患者进行相关病原体的常规检查.结果:2 463例阴道炎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细菌性阴道病占22.9%,霉菌性阴道炎占13.5%.滴虫性阴道炎占3.1%,霉菌、滴虫混合感染占1.1%.结论:普通妇科炎症及性传播疾病(STD)是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早诊断、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重视卫生保健和健康体检是防治妇科炎症及STD的关键.
作者:卢庆文;孙胤;陈守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掌握南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期目标实施情况,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为制定后期目标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各乡、镇卫生院所管辖区、各中心卫生院、县直医疗单位防保科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婴儿死亡率17.9‰,新生儿死亡率12.5‰,与2000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35.2%,婴儿死亡率下降31.4%,新生儿死亡率下降29.8%.6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为:新生儿窒息、肺炎、先天畸形、意外、早产低体重儿.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仍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占68.3%~89.3%.因此,加强新生儿、婴儿监护和保健,减少这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作者:胡晓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药物流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许多刊物对流产效果曾多次报道,但用于疤痕子宫的报道却不多见,尤其是与疤痕子宫位置的关系探讨不多.我院近年采用药物终止疤痕子宫早孕,并根据B超检查结果确定子宫位置,指导临床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云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分析100例腹腔内出血的病例,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内出血量,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抗生素应用时间短,术后发热率低,住院天数短.结论: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徐影;王殊;李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变化趋势,探讨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端州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住院病例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每年以1%~2%增加,平均为40.86%,2005年社会因素剖宫产占近一半;②社会因素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77:1,与总体1.34:1比较,P<0.005;③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9%;④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所下降;⑤医师心理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结论: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非医学因素主要为医务人员的心理倾向和孕产妇的主观因素,而社会对剖宫产手术的认同源于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并重.
作者:吴爱芳;顾立芳;彭丽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2004~2006年广州市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率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分别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市区部分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全部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儿童血铅值.结果:2004~2006年0~6岁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64.35 μg/L,儿童铅中毒率平均为10.5%,3年中儿童血铅水平和儿童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率高年龄组(3~6岁)与低年龄组(0~2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铅中毒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前3位分别为:住房临近主干道、男孩、父母从事与铅有关的行业.结论:广州市儿童铅中毒水平与同期全国15市平均水平10.45%基本一致:3年中广州市儿童铅中毒率无明显变化,铅中毒率高年龄组儿童高于低年龄组儿童,男童高于女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铅中毒的防治.
作者:王艳丽;陈运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女教师妇科常见病现状和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 912名女教师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盆腔B超、乳房手诊和冷光透照检查.结果:患病率为74.74%.乳腺疾病、宫颈疾病和阴道疾病等前3位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我院2005年南京市妇女病普查非教师人群的同种疾病患病率.结论:女教师的妇科常见病患病率较高,尤其是乳腺增生症.应坚持定期组织女教师进行妇女病普查,提高个人自我保健意识,普查还应结合普治,社会也应关注女教师的身心健康.
作者:王丽君;徐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探讨其高危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孕产妇深静脉血栓患者共2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6例经治疗治愈,1例足坏疽行截肢术,1例继发严重肺栓塞抢救成功,10例妊娠期就治的患者中孕期过程顺利,1例分娩足月低体重儿,无致畸、窒息儿,无再发产后病例.结论:孕产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可致严重并发症,急性期使用溶栓、抗凝、降低血粘滞度等治疗多可治愈,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如积极预防、早期诊治可减少并发症、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颖;蒙秀林;杨建波;王子莲;梁润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相关因素对出生低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问卷的方法对新会区妇幼保健院2005年4月~2006年9月分娩的58例低体重儿的产妇与58例正常体重儿的产妇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对比分析.结果:孕妇的家庭收入低、孕期合并疾病、孕妇食欲差、营养差、有不良嗜好、偏食以及孕期精神打击、精神压力、接触高温、有害物质等对胎儿体重有明显的影响,而孕妇的文化程度影响不明显.结论:应加强产前宣教,指导孕妇避免接触不良因素,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
作者:肖广金;关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5-FU)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假单胞菌)治疗宫颈尖锐湿疣(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108例,宫颈CA采用2.5%的5-FU液浸湿的消毒纱布阴道填塞,1次/天,共5次,同时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胞菌)注射液300万U,3次/周,共8周;对照组123例,采用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率为61.5%,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6.97,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5.4%,对照组复发率为41.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2=12.36,P<0.01).结论: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无禁忌症、反复发作、采用微波等治疗有困难的宫颈CA患者.
作者:张燕;巩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一项保健工作,对于保护妇女生殖健康,使妇女摆脱疾病困扰起着重要的作用,70年代起已将其列为妇女保健常规工作内容,1995年又被纳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作者:吴敏霞;孙琼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掌握鹤庆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对鹤庆县2001~2005年44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36‰、22.07‰、27.39‰,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59.82%、80.58%,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先天异常.结论:发展地区经济、加大对妇幼保健的投入,切实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关键.重视儿科队伍的建设,加强肺炎防治.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知识,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及先天异常的出生是妇幼保健的重要工作.
作者: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