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善;严日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昆山市婴儿死亡率的分布动态及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对1990~2000年昆山市出生死亡资料作了详细分析.结果:婴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年婴儿死亡率明显低于1990年,完成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10年中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炎、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异常和意外死亡,但死因顺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肺炎由第1位下降为第3位,先天性异常由第4位上升为第1位.肺炎、出生窒息和意外死亡这三种死因的死亡专率明显下降,而先天性异常和早产低体重无明显变化.结论:降低先天性异常和早产低体重的死亡率是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重要措施.
作者:周春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相关因素对出生低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问卷的方法对新会区妇幼保健院2005年4月~2006年9月分娩的58例低体重儿的产妇与58例正常体重儿的产妇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对比分析.结果:孕妇的家庭收入低、孕期合并疾病、孕妇食欲差、营养差、有不良嗜好、偏食以及孕期精神打击、精神压力、接触高温、有害物质等对胎儿体重有明显的影响,而孕妇的文化程度影响不明显.结论:应加强产前宣教,指导孕妇避免接触不良因素,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
作者:肖广金;关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颅内出血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并与同期无颅内出血的早产儿45例和正常足月新生儿27例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92.96±46.91)×109/L、(220.61±35.01)×109/L和(188.85±51.62)×109/L,血小板压积分别为(0.232±0.07)%、(0.188±0.06)%和(0.126±0.04)%,提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显著降低(F=68.66,P<0.001);而血小板平均容积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凝血状态的监测,以减少其发生.
作者:麦隽;展爱红;廖楚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分析100例腹腔内出血的病例,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内出血量,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抗生素应用时间短,术后发热率低,住院天数短.结论: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徐影;王殊;李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孕产妇死亡率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卫生工作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加强农村围产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现将福建省平潭县1993~2004年间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刘榕华;吴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卵巢妊是指受精卵巢内着床和发育,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易误诊为输卵地娠或其他异位妊娠.
作者:沈雅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掌握南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期目标实施情况,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为制定后期目标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各乡、镇卫生院所管辖区、各中心卫生院、县直医疗单位防保科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婴儿死亡率17.9‰,新生儿死亡率12.5‰,与2000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35.2%,婴儿死亡率下降31.4%,新生儿死亡率下降29.8%.6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为:新生儿窒息、肺炎、先天畸形、意外、早产低体重儿.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仍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占68.3%~89.3%.因此,加强新生儿、婴儿监护和保健,减少这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作者:胡晓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为减少受术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寻找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我们选择了自愿人工流产者100例,分别采用异丙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方法进行比较,观察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和用药剂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诚;曹建华;张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过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电子阴道镜及宫颈组织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门诊患者88例,采用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或用环形电刀切除病灶或用锥切电刀行宫颈锥切),标本均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采用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一次成功率为94.32%;平均手术时间为9.8 min;平均出血量为35 ml;手术标本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结论: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出血少、患者痛苦小、疗效好,并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在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邵映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掌握鹤庆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对鹤庆县2001~2005年44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36‰、22.07‰、27.39‰,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59.82%、80.58%,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先天异常.结论:发展地区经济、加大对妇幼保健的投入,切实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关键.重视儿科队伍的建设,加强肺炎防治.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知识,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及先天异常的出生是妇幼保健的重要工作.
作者: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VDRSC)多态性在晚发佝偻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探讨晚发佝偻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探索其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晚发佝偻病组176人,正常对照组100人,VDRSC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患儿分4组用不同方法治疗.治疗1组:维生素D 60万IU/次imst+碳酸钙1 g/d,口服,3个月.治疗2组:维生素D 60万IU/次imst.含钙丰富的食物3个月.治疗3组:多种维生素(含维生素D 400 IU/天)口服,3个月.治疗4组:平衡膳食,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3个月.结果:晚发佝偻病组及正常对照组VDRSC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5,P<0.0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987,P<0.01),患病组FF型频率60.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8%,P<0.05);晚发佝偻病组F型67.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6.9%.P<0.05).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FF型仍是晚发佝偻病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3.12.4组治疗疗效基本相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VDRSC多态性决定晚发佝偻病的遗传易感性,各种计量补钙、维生素D治疗效果相似.
作者:刘慧芳;孙鹂;叶环;方妍彤;李珊;王洁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围产保健质量的主要指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已经成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而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下面就我院近9年来分娩的380例围产儿死亡作回顾性分析,寻找死亡原因,提高围产保健水平,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措施.
作者:董娟;段明英;高亚莉;李晓平;姜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2004~2006年广州市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率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分别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市区部分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全部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儿童血铅值.结果:2004~2006年0~6岁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64.35 μg/L,儿童铅中毒率平均为10.5%,3年中儿童血铅水平和儿童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率高年龄组(3~6岁)与低年龄组(0~2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铅中毒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前3位分别为:住房临近主干道、男孩、父母从事与铅有关的行业.结论:广州市儿童铅中毒水平与同期全国15市平均水平10.45%基本一致:3年中广州市儿童铅中毒率无明显变化,铅中毒率高年龄组儿童高于低年龄组儿童,男童高于女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铅中毒的防治.
作者:王艳丽;陈运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酚对PCOS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旨在寻找一种新的促排卵药物.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66例,分为来曲唑组20例和克罗米酚组46例.来曲唑组(LE)从月经第3~7天给与LE 5.0 mg/d口服,第7天加用尿促性腺激素(HMG)至HCG日;克罗米酚组(CC)从第5~9天给与CC 100 mg/d口服,第6天加用HMG至HCG日.于HCG日观察≥14 mm卵泡数、≥16 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血清E2、LH、T水平以及排卵后第7天血清E12、P水平.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OHSS发生例数.结果:尽管HCG日LE组E2水平显著性的低于CC组(P<0.01),但是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两组无差异.然而CC组中有13例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0mm,LE组中无1例.与CC组相比,HCG日LE组≥14 mm数明显减少(P<0.05),且无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LE组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都高于C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及相似的妊娠率.
作者:章汉旺;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妊娠期,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进行营养与代谢物质交换,如果脐带发生组织结构的改变或机械性受压时,将干扰脐带的血液输送,影响气体及物质交换,可引起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或猝死等.
作者:金善;严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妇女常规避孕和紧急避孕的情况,寻找紧急避孕药物服用后非意愿妊娠的原因,从而改善紧急避孕服务的模式和内容,以提高紧急避孕药物使用的有效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接受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72小时内要求紧急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319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有13.38%的调查对象曾在妊娠周期内服用过紧急避孕药物,94.2%在无保护性生活后72 h以内服药:在妊娠周期内服用紧急避孕药物前有多次无保护性生活占39.22%;服用后有无保护性生活占22.57%.84.88%的对象通过药店直接购得紧急避孕药.在获得紧急避孕药物时未得到正确使用说明占98.42%.结论:绝大多数的妇女在无保护性生活后及时服用了紧急避孕药物.造成紧急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按照规范服药.建议向紧急避孕药物购买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方法,以提高紧急避孕药物的有效率.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作者:刘丽华;雍文博;张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一项保健工作,对于保护妇女生殖健康,使妇女摆脱疾病困扰起着重要的作用,70年代起已将其列为妇女保健常规工作内容,1995年又被纳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作者:吴敏霞;孙琼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及饮用水类型等因素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对舟山市生殖研究中心在2004年3月~2005年9月门诊的228例不育症男性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精液常规分析(SFA).所有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研究对象中,饮用水类型以饮用自来水和纯净水为主,分别占42.98%和25.44%,其次是地下水,为16.67%;吸烟者较多,占61.40%;饮酒者占50.00%.②c级精子、正常形态精子和混合畸形精子比例在不同饮用水类型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的精子密度、b级精子比例明显低于非吸烟者(P<0.05);饮酒者的c级、d级精子和体部、尾部缺陷精子比例均高于非饮酒者,而正常形态的精子比例少于非饮酒者(P<0.05).结论:研究对象的饮用水类型、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可能与精液质量有关.
作者:龚戬芳;吴伟健;叶玲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国产微波治疗仪治疗297例宫颈糜烂患者.患者月经干净3~7天,术前24 h禁性生活,术时病人取膀胱截石位,清洁外阴后,暴露宫颈,用聚维酮碘消毒液棉球擦净宫颈、阴道分泌物,然后再用5%冰醋酸拭洁宫颈,把专用宫颈糜烂治疗探头贴紧宫颈糜烂面,由内向外逐次烧灼,如为宫颈息肉,将治疗探头与息肉蒂部接触,息肉即摘除.结果:297例患者中240例患者来院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周.一次性治愈率为98.75%(237/240),有效率为100.00%(240/240).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病人无痛苦及出血情况,治疗效果好.
作者:姚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5-FU)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假单胞菌)治疗宫颈尖锐湿疣(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108例,宫颈CA采用2.5%的5-FU液浸湿的消毒纱布阴道填塞,1次/天,共5次,同时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胞菌)注射液300万U,3次/周,共8周;对照组123例,采用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率为61.5%,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6.97,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5.4%,对照组复发率为41.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2=12.36,P<0.01).结论: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无禁忌症、反复发作、采用微波等治疗有困难的宫颈CA患者.
作者:张燕;巩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