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广金;关爱民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国产微波治疗仪治疗297例宫颈糜烂患者.患者月经干净3~7天,术前24 h禁性生活,术时病人取膀胱截石位,清洁外阴后,暴露宫颈,用聚维酮碘消毒液棉球擦净宫颈、阴道分泌物,然后再用5%冰醋酸拭洁宫颈,把专用宫颈糜烂治疗探头贴紧宫颈糜烂面,由内向外逐次烧灼,如为宫颈息肉,将治疗探头与息肉蒂部接触,息肉即摘除.结果:297例患者中240例患者来院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周.一次性治愈率为98.75%(237/240),有效率为100.00%(240/240).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病人无痛苦及出血情况,治疗效果好.
作者:姚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妇女常规避孕和紧急避孕的情况,寻找紧急避孕药物服用后非意愿妊娠的原因,从而改善紧急避孕服务的模式和内容,以提高紧急避孕药物使用的有效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接受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72小时内要求紧急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319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有13.38%的调查对象曾在妊娠周期内服用过紧急避孕药物,94.2%在无保护性生活后72 h以内服药:在妊娠周期内服用紧急避孕药物前有多次无保护性生活占39.22%;服用后有无保护性生活占22.57%.84.88%的对象通过药店直接购得紧急避孕药.在获得紧急避孕药物时未得到正确使用说明占98.42%.结论:绝大多数的妇女在无保护性生活后及时服用了紧急避孕药物.造成紧急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按照规范服药.建议向紧急避孕药物购买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方法,以提高紧急避孕药物的有效率.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作者:刘丽华;雍文博;张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涪陵城区中小学在职女教职工患妇科病的现状,提高女教职工生殖健康水平.方法:对2005年5~10月涪陵城区14所中小学461名在职女教职工到我院妇女保健科行妇科病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妇科病患病率为65.73%,其中慢性宫颈炎患病率50.11%,乳腺增生患病率22.34%,阴道炎患病率13.45%.结论:争取学校领导重视、社会参与,开展妇科病防治宣传,是提高女教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及生殖健康水平的主要措施.
作者:刘山容;李文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气门芯结扎脐带二次剪脐术的佳时间和方法,减少新生儿二次剪脐术后出血和脐部感染,缩短脐部愈合时间.方法:经筛选出的新生儿240例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随机分成4组:明胶海绵组(A组)、云南白药组(B组)、残端未包扎组(C组)三组剪脐时间均为出生24 h,脐带干枯组(D组)二次剪脐时间在出生48~72 h.结果:①新生儿剪脐24 h和7天后脐部出血情况分别为:C组出血例数明显增加,A、B、D组与C组比较,χ2=32.64、P<0.001,χ2=65.17、P<0.001.②剪脐7天后脐部分泌物情况:B组脐部分泌物增加,脐部潮湿.A、C、D组与B组比较,χ2=32.99,P<0.001.③剪脐后脐部愈合时间比较:D组愈合时间短,与其它3组组间比较,P<0.001.结论:根据脐带的干燥程度决定剪脐时间,再配合应用明胶海绵压迫包扎,将大大减少脐带出血、感染的发生率,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作者:曹辉娟;罗远莎;曾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相关因素对出生低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问卷的方法对新会区妇幼保健院2005年4月~2006年9月分娩的58例低体重儿的产妇与58例正常体重儿的产妇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对比分析.结果:孕妇的家庭收入低、孕期合并疾病、孕妇食欲差、营养差、有不良嗜好、偏食以及孕期精神打击、精神压力、接触高温、有害物质等对胎儿体重有明显的影响,而孕妇的文化程度影响不明显.结论:应加强产前宣教,指导孕妇避免接触不良因素,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
作者:肖广金;关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性质盆腔肿块的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利用阴道彩超对776例盆腔肿块进行超声诊断,与手术后病理或临床诊治结果相对比,判断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子宫肌瘤、卵巢浆(粘)液性肿瘤、异位妊娠、畸胎瘤、巧克力囊肿、黄体囊肿(或血肿)、卵泡囊肿、输卵管病变等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2.65%、100%、94.49%、91.01%、94.64%、90%和66.67%,与临床病理诊断无差异性(P>0.05).结论:阴道彩超在判断盆腔肿块的组织来源和性质上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荆春丽;杨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近5年出生的1324例早产儿中HMD的发病率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及HMD高危因素的关系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①HMD74例,患病率为5.59%;②宫内缺氧缺血是HMD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HMD的发病与胎龄、出生体重及缺氧缺血密切相关.
作者:于习靖;宋雁;张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过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电子阴道镜及宫颈组织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门诊患者88例,采用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或用环形电刀切除病灶或用锥切电刀行宫颈锥切),标本均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采用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一次成功率为94.32%;平均手术时间为9.8 min;平均出血量为35 ml;手术标本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结论: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出血少、患者痛苦小、疗效好,并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在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邵映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证实子宫内膜息肉39例,准确率81%;误诊9例,误诊率19%.结论:经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注意应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粘膜下肌瘤等鉴别.
作者:黄旴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5-FU)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假单胞菌)治疗宫颈尖锐湿疣(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108例,宫颈CA采用2.5%的5-FU液浸湿的消毒纱布阴道填塞,1次/天,共5次,同时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胞菌)注射液300万U,3次/周,共8周;对照组123例,采用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率为61.5%,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6.97,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5.4%,对照组复发率为41.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2=12.36,P<0.01).结论: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无禁忌症、反复发作、采用微波等治疗有困难的宫颈CA患者.
作者:张燕;巩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提高沈阳市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及时总结儿科临床抢救治疗的经验与教训,减少因治疗不当造成的儿童死亡,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沈阳市每年进行一次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会.
作者:宋亚非;杨柳;崔琴子;王玉瑛;文红;高金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与难产和产褥期感染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近年胎膜早破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更好的预防胎膜早破引起的并发症,减少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现将我院2006年收治的324例胎膜早破做如下分析.
作者:卢翠玲;刘俊梅;赵素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人类轮状病毒(RV)全身扩散后易感的肠外器官与组织,为临床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从RV胃肠炎患儿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获取RV全身感染的临床证据;采用原位PCR与杂交技术,从RV胃肠炎死亡病理组织标本中,获取RV感染的直接证据;用人类RV感染小鼠,验证人类RV一旦扩散至全身后,其易感的主要肠外器官与组织.结果;RV易感的肠外器官与组织主要有支气管与肺泡、心、肝、肾,其次有血液、神经、胰、胆.结论:人类RV一旦扩散至全身后,可能会对多个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认识这种可能性,早期预防与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治疗,对提高危重症BV感染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英民;李宁;欧巧群;陈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分析100例腹腔内出血的病例,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内出血量,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抗生素应用时间短,术后发热率低,住院天数短.结论: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徐影;王殊;李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给药方式常用的是气管内用药,2001年7月~2005年3月在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过程中对需要用药的患儿我们分别采用了脐静脉给药和气管内给药的不同方式,并且对复苏效果等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徐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应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找出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为避免低体重儿的发生即优生优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 842例确立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结果:①通过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次、孕次、孕周、产前空腹血糖、产前血压、季节、脐带长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产次、孕次、孕周(37~40周)、产前血压是危险因素;秋季、脐带长度(30~70cm)是保护因素.②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计量资料分析,通过成组t检验发现:产妇的产前体重、产妇的身高、胎盘重量有统计学意义,都对低出生体重儿有影响.③通过低体重儿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孕周、产前血压、秋季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周、秋季是保护因素,可避免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产前血压是危险因素,易导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结论:孕妇的身高、体重、胎盘重量、孕次、产次、秋季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其中孕周、秋季、产前空腹血糖、脐带长度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保护因素;产前血压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
作者:辛德梅;夏凤艳;高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VDRSC)多态性在晚发佝偻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探讨晚发佝偻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探索其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晚发佝偻病组176人,正常对照组100人,VDRSC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患儿分4组用不同方法治疗.治疗1组:维生素D 60万IU/次imst+碳酸钙1 g/d,口服,3个月.治疗2组:维生素D 60万IU/次imst.含钙丰富的食物3个月.治疗3组:多种维生素(含维生素D 400 IU/天)口服,3个月.治疗4组:平衡膳食,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3个月.结果:晚发佝偻病组及正常对照组VDRSC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5,P<0.0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987,P<0.01),患病组FF型频率60.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8%,P<0.05);晚发佝偻病组F型67.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6.9%.P<0.05).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FF型仍是晚发佝偻病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3.12.4组治疗疗效基本相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VDRSC多态性决定晚发佝偻病的遗传易感性,各种计量补钙、维生素D治疗效果相似.
作者:刘慧芳;孙鹂;叶环;方妍彤;李珊;王洁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颅内出血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并与同期无颅内出血的早产儿45例和正常足月新生儿27例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92.96±46.91)×109/L、(220.61±35.01)×109/L和(188.85±51.62)×109/L,血小板压积分别为(0.232±0.07)%、(0.188±0.06)%和(0.126±0.04)%,提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显著降低(F=68.66,P<0.001);而血小板平均容积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凝血状态的监测,以减少其发生.
作者:麦隽;展爱红;廖楚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年来,由于手术操作技术改进,人们生育观念转变,抗生素可供选择余地大,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率的提高使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越来越多,其分娩方式也倍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刘素芳;李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及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 463例临床诊断为阴道炎的患者进行相关病原体的常规检查.结果:2 463例阴道炎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细菌性阴道病占22.9%,霉菌性阴道炎占13.5%.滴虫性阴道炎占3.1%,霉菌、滴虫混合感染占1.1%.结论:普通妇科炎症及性传播疾病(STD)是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早诊断、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重视卫生保健和健康体检是防治妇科炎症及STD的关键.
作者:卢庆文;孙胤;陈守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