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梅;夏凤艳;高鹰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围产保健质量的主要指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已经成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而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下面就我院近9年来分娩的380例围产儿死亡作回顾性分析,寻找死亡原因,提高围产保健水平,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措施.
作者:董娟;段明英;高亚莉;李晓平;姜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控式镇痛气体呼吸设备配合安桃乐无痛技术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520例早孕妇女为安桃乐组,在自控吸入安桃乐气体中完成人工流产手术.选择同期183例早孕妇女为利多卡因组,经宫颈注射1%利多卡因完成人工流产手术.另选择232例早孕妇女为对照组.在未用其他镇痛药情况下手术,观察3组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及术中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阴道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安桃乐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控式镇痛气体呼吸设备配合安桃乐无痛技术安全、可靠、使用简便,可达到人工流产术中镇痛要求.
作者:李晶;吴小红;陈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妇女常规避孕和紧急避孕的情况,寻找紧急避孕药物服用后非意愿妊娠的原因,从而改善紧急避孕服务的模式和内容,以提高紧急避孕药物使用的有效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接受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72小时内要求紧急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319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有13.38%的调查对象曾在妊娠周期内服用过紧急避孕药物,94.2%在无保护性生活后72 h以内服药:在妊娠周期内服用紧急避孕药物前有多次无保护性生活占39.22%;服用后有无保护性生活占22.57%.84.88%的对象通过药店直接购得紧急避孕药.在获得紧急避孕药物时未得到正确使用说明占98.42%.结论:绝大多数的妇女在无保护性生活后及时服用了紧急避孕药物.造成紧急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按照规范服药.建议向紧急避孕药物购买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方法,以提高紧急避孕药物的有效率.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作者:刘丽华;雍文博;张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妊娠期,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进行营养与代谢物质交换,如果脐带发生组织结构的改变或机械性受压时,将干扰脐带的血液输送,影响气体及物质交换,可引起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或猝死等.
作者:金善;严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提高沈阳市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及时总结儿科临床抢救治疗的经验与教训,减少因治疗不当造成的儿童死亡,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沈阳市每年进行一次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会.
作者:宋亚非;杨柳;崔琴子;王玉瑛;文红;高金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气门芯结扎脐带二次剪脐术的佳时间和方法,减少新生儿二次剪脐术后出血和脐部感染,缩短脐部愈合时间.方法:经筛选出的新生儿240例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随机分成4组:明胶海绵组(A组)、云南白药组(B组)、残端未包扎组(C组)三组剪脐时间均为出生24 h,脐带干枯组(D组)二次剪脐时间在出生48~72 h.结果:①新生儿剪脐24 h和7天后脐部出血情况分别为:C组出血例数明显增加,A、B、D组与C组比较,χ2=32.64、P<0.001,χ2=65.17、P<0.001.②剪脐7天后脐部分泌物情况:B组脐部分泌物增加,脐部潮湿.A、C、D组与B组比较,χ2=32.99,P<0.001.③剪脐后脐部愈合时间比较:D组愈合时间短,与其它3组组间比较,P<0.001.结论:根据脐带的干燥程度决定剪脐时间,再配合应用明胶海绵压迫包扎,将大大减少脐带出血、感染的发生率,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作者:曹辉娟;罗远莎;曾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老年性阴道炎(sv),亦称萎缩性阴道炎,为老年妇女常见病之一,在绝经妇女中的发生率为26.3%~30%.现代医学认为[1],老年性阴道炎的病理是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细胞内糖原减少,pH值上升至6~8,乳酸产生减少,从而易受各种病菌感染.
作者:胡静;刘晶珠;张士平;刘丽丽;张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卵巢妊是指受精卵巢内着床和发育,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易误诊为输卵地娠或其他异位妊娠.
作者:沈雅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药物流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许多刊物对流产效果曾多次报道,但用于疤痕子宫的报道却不多见,尤其是与疤痕子宫位置的关系探讨不多.我院近年采用药物终止疤痕子宫早孕,并根据B超检查结果确定子宫位置,指导临床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云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探讨其高危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孕产妇深静脉血栓患者共2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6例经治疗治愈,1例足坏疽行截肢术,1例继发严重肺栓塞抢救成功,10例妊娠期就治的患者中孕期过程顺利,1例分娩足月低体重儿,无致畸、窒息儿,无再发产后病例.结论:孕产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可致严重并发症,急性期使用溶栓、抗凝、降低血粘滞度等治疗多可治愈,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如积极预防、早期诊治可减少并发症、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颖;蒙秀林;杨建波;王子莲;梁润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及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 463例临床诊断为阴道炎的患者进行相关病原体的常规检查.结果:2 463例阴道炎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细菌性阴道病占22.9%,霉菌性阴道炎占13.5%.滴虫性阴道炎占3.1%,霉菌、滴虫混合感染占1.1%.结论:普通妇科炎症及性传播疾病(STD)是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早诊断、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重视卫生保健和健康体检是防治妇科炎症及STD的关键.
作者:卢庆文;孙胤;陈守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血糖控制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30例经糖尿病筛查并确诊的GDM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单纯饮食控制组150例(Ⅰ组),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组64例(Ⅱ组),未系统治疗组16例(Ⅲ组),对比3组的妊娠结局,包括孕产妇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病率(包括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等.结果:Ⅲ组的孕产妇并发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病率较Ⅰ组和Ⅱ组明显升高,Ⅰ组、Ⅱ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GDM孕妇经过积极合理治疗,有效控制血糖,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成清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被广泛采用以来,人们不仅关心手术近期的安全性,对远期的并发症也给予了关注.本文对108例人工流产后发生闭经或月经过少的妇女通过官腔镜检查、血内分泌激素测定等方法探讨其原因.
作者:王雪梅;张慧敏;戚桂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掌握南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期目标实施情况,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为制定后期目标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各乡、镇卫生院所管辖区、各中心卫生院、县直医疗单位防保科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婴儿死亡率17.9‰,新生儿死亡率12.5‰,与2000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35.2%,婴儿死亡率下降31.4%,新生儿死亡率下降29.8%.6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为:新生儿窒息、肺炎、先天畸形、意外、早产低体重儿.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仍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占68.3%~89.3%.因此,加强新生儿、婴儿监护和保健,减少这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作者:胡晓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5-FU)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假单胞菌)治疗宫颈尖锐湿疣(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108例,宫颈CA采用2.5%的5-FU液浸湿的消毒纱布阴道填塞,1次/天,共5次,同时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胞菌)注射液300万U,3次/周,共8周;对照组123例,采用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率为61.5%,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6.97,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5.4%,对照组复发率为41.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2=12.36,P<0.01).结论: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无禁忌症、反复发作、采用微波等治疗有困难的宫颈CA患者.
作者:张燕;巩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过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电子阴道镜及宫颈组织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门诊患者88例,采用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或用环形电刀切除病灶或用锥切电刀行宫颈锥切),标本均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采用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一次成功率为94.32%;平均手术时间为9.8 min;平均出血量为35 ml;手术标本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结论: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出血少、患者痛苦小、疗效好,并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在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邵映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酚对PCOS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旨在寻找一种新的促排卵药物.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66例,分为来曲唑组20例和克罗米酚组46例.来曲唑组(LE)从月经第3~7天给与LE 5.0 mg/d口服,第7天加用尿促性腺激素(HMG)至HCG日;克罗米酚组(CC)从第5~9天给与CC 100 mg/d口服,第6天加用HMG至HCG日.于HCG日观察≥14 mm卵泡数、≥16 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血清E2、LH、T水平以及排卵后第7天血清E12、P水平.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OHSS发生例数.结果:尽管HCG日LE组E2水平显著性的低于CC组(P<0.01),但是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两组无差异.然而CC组中有13例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0mm,LE组中无1例.与CC组相比,HCG日LE组≥14 mm数明显减少(P<0.05),且无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LE组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都高于C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及相似的妊娠率.
作者:章汉旺;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分析100例腹腔内出血的病例,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内出血量,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抗生素应用时间短,术后发热率低,住院天数短.结论:治疗妇科腹腔内出血,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徐影;王殊;李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可行的预防方法.方法:在进行妇科普查的过程中随机对770名妇女进行问卷凋查.结果: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为40%(300/770),统计分析显示主要影响因素为:①一般情况:年龄增长、绝经、高体重指数,可使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分娩:阴道分娩、分娩次数>1次,哺乳时间≥1年,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③慢性疾病:反复尿路感染、慢性咳嗽、便秘、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④妇科检查方面:会阴陈旧性裂伤、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北京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大多数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做好孕产期保健,早期防治慢性咳嗽、便秘、尿感、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非常重要.
作者:张淑珍;罗晓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相关因素对出生低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问卷的方法对新会区妇幼保健院2005年4月~2006年9月分娩的58例低体重儿的产妇与58例正常体重儿的产妇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对比分析.结果:孕妇的家庭收入低、孕期合并疾病、孕妇食欲差、营养差、有不良嗜好、偏食以及孕期精神打击、精神压力、接触高温、有害物质等对胎儿体重有明显的影响,而孕妇的文化程度影响不明显.结论:应加强产前宣教,指导孕妇避免接触不良因素,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
作者:肖广金;关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