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关巨大儿相关围产因素变化的探讨

韩小英;于荣;刘维靖

关键词:巨大儿, 剖宫产, 分娩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巨大儿相关围产因素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巨大儿的完整在案病历共435例,按年份分为1984年组、1994年组及2004年组.比较及分析3组巨大儿的发生率、产科相关因素、剖官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结果:3年间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57%、6.06%及9.91%(P<0.05).巨大儿孕妇的剖宫产率分别为56.55%、61.33%及84.38%(P<0.01).3组巨大儿孕妇择期及临产后剖宫产率:1984年组与1994年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984年组及1994年组各与2004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无论是临产后或择期手术以家属要求为指征的剖官产率均呈上升趋势(P<0.001).3组比较巨大儿合并过期妊娠的发生率分别为11.9%、9.3%及2.1%(P<0.001).而巨大儿合并经产妇的发生率则分别为8.9%、13.3%及18.8%(P<0.01).结论:对存在可能发生巨大胎儿倾向因素的孕妇适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是降低剖宫产率及保障母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巧特欣与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巧特欣(卡贝缩官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剖宫产的患者,其中100例在术中单次静脉使用巧特欣100μg,40例单次使用欣母沛250μg,宫体注射.观察术后2 h内出血量、子宫底的高度、子宫的张力、产后2 h内需要额外干预的情况、效价比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巧特欣组比欣母沛组的术后2 h内出血量少、子宫底的高度低、产后2 h内需要额外干预的情况少、效价比高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少.结论:巧特欣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2 h内的效果较优.

    作者:黄燕萍;刘正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ODDD调节HSV-TK/GCV对乏氧环境宫颈癌Hela细胞特异杀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构建一种由氧依赖降解结构域(oxygen dependent degradation domain,ODDD)调控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ODDD能否使HSV-TK/GCV(gancyclovir)系统对乏氧环境中的宫颈癌Hela细胞有特异杀伤作用.方法:RT-PCR从Hda细胞中钓取ODDD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入荧光报告载体pEGFP-C1,获得质粒pEGFP-ODDD;PCR扩增HSV-TK基因,将其克隆到pEGFP-ODDD和pEGFP-C1的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EGFP-ODDD-TK及pEGFP-TK.荧光报告载体pEGFP-ODDD转染Hela细胞,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乏氧(O2浓度为1%)和常氧(O2浓度为21%)环境下细胞中EGFP表达强度.将具有相同转染效率的pEGFP-ODDD-TK和pEGFP-TK的Hela细胞分别予以GCV处理,5天后用MTT法检测GCV对培养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ODDD序列和HSV-TK序列与预期一致;含有ODDD片段荧光报告载体的Hela细胞在正常氧浓度下EGFP的表达量为11.96%,低于缺氧条件下39.92%;在乏氧环境下,转染pEGFP-ODDD-TK的Hela细胞对GCV的敏感性高于正常氧含量组(P<0.0),而转染pEGFP-TK的Hela细胞在常氧和乏氧环境下对GCV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有ODDD序列调控的HSV-TK真核表达载体,ODDD能特异发挥HSV-TK/GCV系统对乏氧环境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刘磊;方艳秋;许淑芬;严丽;谭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一般指标的内分泌变化,及随后促排卵效果.方法:对40例PCOS患者的一般指标,基础内分泌指标测定,并与20例非PCOS不育患者比较.观察组对20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后复查一般指标及内分泌指标,停药后给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对照组为未经上述药物治疗的20例PCOS患者直接促排卵治疗.比较各组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40例PCOS患者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高于非PcOs不育患者(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LH、T及E2水平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腰臀围比值(WHR)、体重指数(BMI)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促排卵结果:排卵率72.73%,妊娠率3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PCOS患者,可有效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紊乱,增强对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是治疗PCOS不育症的良好方法.

    作者:刘艳红;王霞;王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前后B超的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前后B超的结果.方法:将14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治疗;对照组用庆大霉索8万U,地塞米松5 mg,α-糜蛋白酶4000 U,2%普鲁卡因4 ml,0.9%生理盐水30 ml通液治疗.结果:治疗组附件增粗减少,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有68例完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能减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输卵管炎症,促使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输卵管的再通.

    作者:薛瑞秀;陈建荣;栗萍;王晓平;张秀荣;李雪琴;吴玉红;谭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陈旧性宫外孕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诊断探讨

    目的:比较陈旧性宫外孕在经腹部超声(TAS)与经阴道超声(TVS)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血流频谱表现,提高陈旧性宫外孕的超声诊断率.方法:运用TAS及TVS对21例陈旧性宫外孕的声像图及血流频谱进行分析对比.结果:TVS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90.48%(19/21),TAS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42.86%(9/21).结论:在陈旧性宫外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TVS明显优于TAS.

    作者:李锦;夏明银;杨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妇科门诊病人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妇科病人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2004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科1586例门诊病人的阴道分泌物,了解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对检查结果通过x2检验进行不同年龄组间及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组间感染率的差异分析.结果:阴道毛滴虫感染率为7.44%(118/1586);35~岁年龄组感染率(11.35%,26/22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40~岁年龄组次之(10.07%,14/135);春季感染率(10.30%)稍高于夏、秋、冬季.结论:被调查病人阴道毛滴虫感染率高于全球女性感染率(3.1%),低于国内以往同类调查水平;35~45岁为滴虫感染高发期,季节对滴虫感染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李淑红;蒋子光;霍威;范金花;崔黎明;韩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近年来房山区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很多人孕期、产期也在本区渡过.为了了解房山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基本状况,我们对2004~2006年房山区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沐舒坦(Ambroxo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研究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沐舒坦静点治疗16例MAS患儿.结果:给予沐舒坦后4 h患儿青紫逐渐消失,皮肤转红,经皮测定血氧饱和度(TcSaO2)升高.4 h后患儿低氧血症逐渐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呼吸机有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分别由原来的5.29±0.97 kPa、8.66±3.52 kPa、0.12±0.07 kPa、0.12±0.08 ml/(kPa·kg)增加到8.9±1.42 kPa、16.7±4.28 kPa、0.21±0.04 kPa及0.38±0.09 ml/(kPa·kg);而吸入氧浓度及平均气道压逐渐降低,由原来的0.68±0.19 kPa及2.20±0.42 kPa降低到0.45±0.08 kPa及1.69±0.55 kPa,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沐舒坦能有效地改善MAS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

    作者:马培华;时洪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阻断儿童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阻断儿童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方法:对12个月内患支原体感染(临床有呼吸道症状、血Mp-IgM滴度在1:40以上)3次以上,或6个月内感染2次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后者Mp-IgM滴度在1:40以上)前瞻性给予阻断治疗:即对治疗组患儿及密切接触者同时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对照组仅对患儿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治疗.结果:7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经过2年随访观察发现: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患儿复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复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密切接触者也实施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支原体复感率.

    作者:王福文;陈乐明;叶茂松;李里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保健的应用

    目的:研究及探讨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绝经相关问题进行综合、立体治疗.方法:将300例围绝经及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生物学治疗、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将心理因素、社会负性事件对躯体的影响降到低限度.对照组仅以生物学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生物学症状、生存质量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围绝经及绝经后妇女相关疾病除与内分泌改变有关外,还与神经类型、文化、社会和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整体治疗,对减少该阶段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和提高妇女后半生生活质量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徐国萍;王武燕;张秀梅;谢二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脐血与母亲血维生素C营养水平调查及孕期营养指导

    目的:探讨脐血与母亲血维生素C营养水平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在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78例正常新生儿和68例母亲为调查对象,测定脐血与母亲血维生素C水平,并对孕妇的膳食营养摄人、生活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脐血与母亲血维生素C水平均值分别为16.49 μmol/L和9.06μmol/L,分别有40.45%和55.9%低于正常水平.结论:本地孕妇维生素C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孕妇维生素C营养状况与胎儿的营养状况相关,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应重视母孕期营养指导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方法.

    作者:陈萍;张士琼;何彩凤;昌贵平;金爱枝;匡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分子靶向药物格列卫与妊娠

    格列卫(Gleevec or Glivec)作为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是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临床上已应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胃肠恶性问质瘤(GIST),作为21世纪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药物的先驱,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处于生育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比例有增高趋势,因而我们对应用该药情况下是否可以妊娠及妊娠过程中用药相关的问题产生了兴趣,国内尚未见有关妊娠期间应用格列卫的病例报道,本文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此方面研究的进展及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邹威;袁长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AIH质量控制体系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夫精官腔内人工授精(AIH)质量控制体系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610例644周期夫精人工授精者质量控制前后妊娠结局及随访情况.结果:644周期总共妊娠99例,妊娠率15.37%;妊娠成功率与病例选择、手术时机、精液质量有关(P<0.01);与病因无关(P>0.05).AIH中进行质量控制妊娠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AIH中进行质量控制对提高妊娠成功率至关重要;不孕患者的病例选择,AIH洗涤后精子密度和活力与妊娠成正相关.

    作者:黄舒娥;陈志恒;刘萍;喻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彩超与扫描加细胞学诊断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彩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与扫描(电脑近红外线扫描诊断仪)加细胞学诊断在乳腺癌筛查方面的应用研究.方法:对妇女保健科乳腺癌筛查中以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症状的145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彩超与扫描加细胞学筛查乳腺癌.结果:彩超定位可疑癌19例,扫描定位可疑癌8例,定位穿刺细胞学诊断可疑癌21例,彩超定位可疑癌中细胞学诊断17例乳腺癌,其构成比89.47%,扫描定位可疑癌中细胞学诊断4例乳腺癌,其构成比50.00%,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x2=5.075,P<0.05).细胞学诊断与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基本相符.结论:彩超与扫描加细胞学诊断提高了乳腺癌筛查的准确率.

    作者:贾海兰;段金玲;李国俊;孟树芝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两种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与开腹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6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5cm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76例和开腹组70例,比较两组保守性手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及术后血β-hCG恢复情况.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成功率高(96.05%:81.49%,P<0.05),术中出血少[(32.7±14.3)ml:(81.6±41.2)ml,P<0.05],手术时间短[(41±19)min:(57±12)min,P<0.05],住院时间短[(4.9±0.8)天:(7.0±2.3)天,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17.1±5.6)h:(32.0±8.4)h,P<0.05],手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手术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皮向辉;齐爽;张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影响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中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的新生儿出生24 h内及6月龄时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转归以及影响新生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转阴有关因素.方法:对49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按知情同意原则将孕妇分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HBIG组)和孕期不注射HBIG组(对照组).其中HBIG组334人,采取从妊娠28周起,每月注射HBIG 200 IU直至临产,对照组156人只做常规产检不注射HBIG.分娩后,采集新生儿出生24 h内、及6月龄时的外周静脉血,检查乙肝标志物,所有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出生24 h内都肌肉注射HBIG 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按0、1、6月龄肌肉注射5μg乙肝疫苗.结果:①490例新生儿出生24 h的乙肝标志物检测中有60例HBsAg阳性,其中母亲产前注射HBIG组35人,对照组25人;到6月龄时HBIG组婴儿有28例转阴,HBsAg转阴率为80.0%(28/35),对照组婴儿有14例转阴,转阴率为56.0%(14/2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60例出生24 h内HBsAg阳性的新生儿中,HBsAg、HBeAg同时阳性者(双阳组)有34人,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单阳组)有26人.6月龄时检测婴儿乙肝标志物,双阳性组有19例转为阴性,HBsAg转阴率为55.9%(19/34),而单阳性组有23例HBsAg转阴,其HBsAg转阴率为88.5%(23/26),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90例婴儿出生后6月龄时抗-HBs阳性率在注射组为81.4%(272/334),对照组为52.6%(82/156),其差别十分显著(P<0.001).结论:孕晚期母亲注射HBIG能促进出生24 h内HBsAg阳性新生儿的6月龄HBsAg阴转率,同时显著提高6月龄婴儿抗-HBs阳性率;出生24 h内HBsAg、HBeAg同时阳性的新生儿,6月龄HBsAg阴转率较低.

    作者:刘东洋;肖小敏;周娟;张永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80例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优点、手术要点及适应症.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9月十堰市妇幼保健院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TVH)80例,与同期指征相近的经腹部子宫切除术(TAH)82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VH组除一例因严重的盆腔粘连而中转开腹外,其余79例均成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伤口疼痛程度均小于TA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VH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深受患者的欢迎.

    作者:黎秀娥;金琳;肖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奥平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平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6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应用奥平联合微波治疗作为观察组,140例患者采用单纯微波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奥平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奥平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是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杨桂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药治疗宫内置环后月经过多1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育龄妇女宫内置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加减治疗,于月经来潮前7天口服1剂/d,经至停药.结果:156例临床治愈118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4%.结论:采用中药治疗育龄妇女宫内置环后月经过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

    作者:王霞;左华;陈延平;段俊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孕妇外周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产前诊断胎儿ABO血型

    目的:探讨母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S)产前诊断胎儿ABO血型的可行性.方法:从154例孕妇外周血中分离单个NRBCS,应用引物延伸扩增(PEP)法扩增单个NRBCS的基因组,用PCR法检测扩增产物中的SRY基因以判断NBRCS的来源.再用特异性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测胎儿ABO血型基因型.抽取新生儿脐血提取淋巴细胞,应用PCR-SSP法测胎儿ABO血型基因型.用常规血清方法测新生儿血型.结果:用PCR-SSP法检测出154例中的152例血型,2例未测出,检出率98.7%.检测出的152例胎儿基因型与脐血淋巴细胞所测ABO血型基因型完全相符.常规血清学方法测新生儿ABO血型,检测率为85.7%.结论:用单个NRBCS结合PCR-SSP法检测胎儿ABO血型方法可靠.

    作者:付先虎;陈汉平;阎小芳;余蓉;刘燕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