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断儿童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王福文;陈乐明;叶茂松;李里力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密切接触者, 序贯疗法, 阻断
摘要:目的:探讨阻断儿童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方法:对12个月内患支原体感染(临床有呼吸道症状、血Mp-IgM滴度在1:40以上)3次以上,或6个月内感染2次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后者Mp-IgM滴度在1:40以上)前瞻性给予阻断治疗:即对治疗组患儿及密切接触者同时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对照组仅对患儿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治疗.结果:7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经过2年随访观察发现: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患儿复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复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密切接触者也实施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支原体复感率.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5例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凯妮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为82.5%,对照组总治愈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秋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彩超与扫描加细胞学诊断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彩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与扫描(电脑近红外线扫描诊断仪)加细胞学诊断在乳腺癌筛查方面的应用研究.方法:对妇女保健科乳腺癌筛查中以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症状的145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彩超与扫描加细胞学筛查乳腺癌.结果:彩超定位可疑癌19例,扫描定位可疑癌8例,定位穿刺细胞学诊断可疑癌21例,彩超定位可疑癌中细胞学诊断17例乳腺癌,其构成比89.47%,扫描定位可疑癌中细胞学诊断4例乳腺癌,其构成比50.00%,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x2=5.075,P<0.05).细胞学诊断与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基本相符.结论:彩超与扫描加细胞学诊断提高了乳腺癌筛查的准确率.

    作者:贾海兰;段金玲;李国俊;孟树芝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天津市津南区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及死因分析

    为掌握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死因,制定切实可靠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水平,保障儿童健康,笔者对津南区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周灵芝;吴艳华;赵世芬;郝树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前后B超的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前后B超的结果.方法:将14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治疗;对照组用庆大霉索8万U,地塞米松5 mg,α-糜蛋白酶4000 U,2%普鲁卡因4 ml,0.9%生理盐水30 ml通液治疗.结果:治疗组附件增粗减少,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有68例完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加灌肠能减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输卵管炎症,促使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输卵管的再通.

    作者:薛瑞秀;陈建荣;栗萍;王晓平;张秀荣;李雪琴;吴玉红;谭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5 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呕吐症状、食管钡餐造影、体重增长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开塞露灌肠法与传统的诱导按摩等物理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产后尿潴留患者80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安全,大大减少泌尿道感染.

    作者:郑雪珍;俞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分子靶向药物格列卫与妊娠

    格列卫(Gleevec or Glivec)作为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是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临床上已应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胃肠恶性问质瘤(GIST),作为21世纪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药物的先驱,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处于生育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比例有增高趋势,因而我们对应用该药情况下是否可以妊娠及妊娠过程中用药相关的问题产生了兴趣,国内尚未见有关妊娠期间应用格列卫的病例报道,本文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此方面研究的进展及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邹威;袁长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饮用水中化学元素异常特征分析

    目的:寻找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饮用水中含量异常的化学元素,为出生缺陷的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出生缺陷高、低发区分别采集当地居民的生活饮用水,采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16种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与对照区水样相比,出生缺陷高发区水样中As、Mo、Sr、Pb、V、Na含量显著偏低,Sn、Se、Zn、Ni、Ca、Cu、K含量显著偏高;以病情为因变量、16种元素含量为自变量经逐步回归分析,Mo、Mg、Sr、Ca、As、Sn、V等进入方程.结论:Mo、Sr、As、V在水体中的含量异常可能是出生缺陷发生的重要因素,Pb、Na等偏低与Sc、Zn、Ni、Fe、Cu、Al、K等偏高可能与Mo、Sr、As、V、Ca、Sn等元素共同起到协同致病的作用.

    作者:何艳微;张科利;王劲峰;郑晓瑛;张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宫腔镜电切术55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官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疗效、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官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550例.其中子宫肌瘤切除术190例,子宫内膜去除术90例,肌瘤同时内膜去除术10例,息肉切除术257例,息肉及内膜去除术12例,子宫纵隔切除术8例,官腔粘连分离术5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术中平均出血35 ml,平均住院天数3.5天,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疗效高、住院时间短以及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值得广泛开展.

    作者:郑冬梅;贺彩军;周魏军;杨雪松;黄彩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孕妇外周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产前诊断胎儿ABO血型

    目的:探讨母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S)产前诊断胎儿ABO血型的可行性.方法:从154例孕妇外周血中分离单个NRBCS,应用引物延伸扩增(PEP)法扩增单个NRBCS的基因组,用PCR法检测扩增产物中的SRY基因以判断NBRCS的来源.再用特异性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测胎儿ABO血型基因型.抽取新生儿脐血提取淋巴细胞,应用PCR-SSP法测胎儿ABO血型基因型.用常规血清方法测新生儿血型.结果:用PCR-SSP法检测出154例中的152例血型,2例未测出,检出率98.7%.检测出的152例胎儿基因型与脐血淋巴细胞所测ABO血型基因型完全相符.常规血清学方法测新生儿ABO血型,检测率为85.7%.结论:用单个NRBCS结合PCR-SSP法检测胎儿ABO血型方法可靠.

    作者:付先虎;陈汉平;阎小芳;余蓉;刘燕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宫腔镜诊治流产清宫后宫内异常回声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流产清官后宫内异常回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人流或药流不全清官后而B超提示子宫腔妊娠物残留或滋养细胞疾病可能78例,实行宫腔镜诊治,分析B超、官腔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B超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57例,提示滋养细胞疾病18例,提示子宫疤痕处妊娠绒毛3例.官腔镜下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有74例,绒毛滋养细胞肌层浸润1例,绒毛植入子宫峡部剖宫产疤痕处3例.病检78例中绒毛植入肌层1例,子宫峡部绒毛2例,1例官腔镜电切肌层组织中有滋养细胞增生,宫内妊娠物残留74例中有2例滋养细胞增生活跃与B超提示宫肌层血流丰富病例相吻合,临床后确诊宫内残留72例.B超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子宫疤痕处绒毛植入,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阳性率分别是(57/74)79.17%、(3/3)100.00%、(3/18)16.67%.宫腔镜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中有2例滋养细胞肿瘤漏诊,术后靠B超确诊,校正宫腔镜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阳性率(72/72)100%,故宫腔镜诊断滋养细胞肿瘤准确率33.33%(1/3),联合B超能提高该病诊断正确率.结论:对流产清官后B超提示宫内异常回声者,应首选宫腔镜诊治,以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防范不必要的扩大治疗.

    作者:佐满珍;杨慧琼;汪琼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一般指标的内分泌变化,及随后促排卵效果.方法:对40例PCOS患者的一般指标,基础内分泌指标测定,并与20例非PCOS不育患者比较.观察组对20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后复查一般指标及内分泌指标,停药后给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对照组为未经上述药物治疗的20例PCOS患者直接促排卵治疗.比较各组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40例PCOS患者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高于非PcOs不育患者(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LH、T及E2水平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腰臀围比值(WHR)、体重指数(BMI)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促排卵结果:排卵率72.73%,妊娠率3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PCOS患者,可有效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紊乱,增强对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是治疗PCOS不育症的良好方法.

    作者:刘艳红;王霞;王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近年来房山区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很多人孕期、产期也在本区渡过.为了了解房山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基本状况,我们对2004~2006年房山区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药治疗宫内置环后月经过多1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育龄妇女宫内置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加减治疗,于月经来潮前7天口服1剂/d,经至停药.结果:156例临床治愈118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4%.结论:采用中药治疗育龄妇女宫内置环后月经过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

    作者:王霞;左华;陈延平;段俊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巧特欣与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巧特欣(卡贝缩官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剖宫产的患者,其中100例在术中单次静脉使用巧特欣100μg,40例单次使用欣母沛250μg,宫体注射.观察术后2 h内出血量、子宫底的高度、子宫的张力、产后2 h内需要额外干预的情况、效价比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巧特欣组比欣母沛组的术后2 h内出血量少、子宫底的高度低、产后2 h内需要额外干预的情况少、效价比高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少.结论:巧特欣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2 h内的效果较优.

    作者:黄燕萍;刘正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龄妊娠167例分析

    本文对3年来在我院分娩的高龄孕妇与非高龄孕妇资料作对照分析,以了解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刘真;李秀英;邹秀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脐血与母亲血维生素C营养水平调查及孕期营养指导

    目的:探讨脐血与母亲血维生素C营养水平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在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78例正常新生儿和68例母亲为调查对象,测定脐血与母亲血维生素C水平,并对孕妇的膳食营养摄人、生活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脐血与母亲血维生素C水平均值分别为16.49 μmol/L和9.06μmol/L,分别有40.45%和55.9%低于正常水平.结论:本地孕妇维生素C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孕妇维生素C营养状况与胎儿的营养状况相关,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应重视母孕期营养指导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方法.

    作者:陈萍;张士琼;何彩凤;昌贵平;金爱枝;匡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AIH质量控制体系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夫精官腔内人工授精(AIH)质量控制体系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610例644周期夫精人工授精者质量控制前后妊娠结局及随访情况.结果:644周期总共妊娠99例,妊娠率15.37%;妊娠成功率与病例选择、手术时机、精液质量有关(P<0.01);与病因无关(P>0.05).AIH中进行质量控制妊娠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AIH中进行质量控制对提高妊娠成功率至关重要;不孕患者的病例选择,AIH洗涤后精子密度和活力与妊娠成正相关.

    作者:黄舒娥;陈志恒;刘萍;喻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官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2年7月~2006年9月的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官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出血原因经过病理切片确诊,原因分别为:子宫内膜萎缩出血及子宫内膜炎共29例(29/56,51.79%),子宫内膜增殖症4例(4/56,7.14%),子宫内膜息肉11例(11/56,19.64%),子宫内膜癌6例(6/56,10.71%),黏膜下子宫肌瘤3例(3/56,5.36%).结论:官腔镜直接观察子宫腔病变,优于单纯诊断性刮宫和B超等影像学诊断,是目前妇科诊治宫内病变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有关巨大儿相关围产因素变化的探讨

    目的:探讨近年来巨大儿相关围产因素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巨大儿的完整在案病历共435例,按年份分为1984年组、1994年组及2004年组.比较及分析3组巨大儿的发生率、产科相关因素、剖官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结果:3年间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57%、6.06%及9.91%(P<0.05).巨大儿孕妇的剖宫产率分别为56.55%、61.33%及84.38%(P<0.01).3组巨大儿孕妇择期及临产后剖宫产率:1984年组与1994年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984年组及1994年组各与2004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无论是临产后或择期手术以家属要求为指征的剖官产率均呈上升趋势(P<0.001).3组比较巨大儿合并过期妊娠的发生率分别为11.9%、9.3%及2.1%(P<0.001).而巨大儿合并经产妇的发生率则分别为8.9%、13.3%及18.8%(P<0.01).结论:对存在可能发生巨大胎儿倾向因素的孕妇适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是降低剖宫产率及保障母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韩小英;于荣;刘维靖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