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李春

关键词:官腔镜检查, 绝经后子宫出血,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官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2年7月~2006年9月的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官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出血原因经过病理切片确诊,原因分别为:子宫内膜萎缩出血及子宫内膜炎共29例(29/56,51.79%),子宫内膜增殖症4例(4/56,7.14%),子宫内膜息肉11例(11/56,19.64%),子宫内膜癌6例(6/56,10.71%),黏膜下子宫肌瘤3例(3/56,5.36%).结论:官腔镜直接观察子宫腔病变,优于单纯诊断性刮宫和B超等影像学诊断,是目前妇科诊治宫内病变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检查方法.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开塞露灌肠法与传统的诱导按摩等物理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产后尿潴留患者80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安全,大大减少泌尿道感染.

    作者:郑雪珍;俞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产前培训导乐陪伴促进自然分娩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人性化服务要求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2007年开始,我院以自然分娩观念进行培训,对孕妇及家属开展特色化的产前健康教育,产时实行导乐陪伴分娩,加强沟通,促进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汪苗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宫内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机制研究

    目的:建立宫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豚鼠模型,研究CMV宫内感染致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机制.方法:随机选择无CMV感染史的孕早期豚鼠,腹腔接种GPCMV,分娩24 h内处死,运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地高辛标记的CMV晚期mRNA三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探究GPCMV宫内感染及其致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机制.结果:感染的孕鼠出现病毒血症征象,其子代出现流产、死胎等异常结局.N-PCR检测孕鼠及其子代GPCMV感染率分别为100.00%和94.57%.且感染脏器均出现非特异性组织病理学变化.杂交阳性信号位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子宫腺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内.结论:孕早期GPCMV感染对妊娠结局影响严重.中性粒细胞可将CMV携带到子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胎盘感染和绒毛退行性变,这可能是进而引发子代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

    作者:邓东锐;陈素华;熊锦文;王昕荣;刘海志;乔福元;凌霞珍;闻良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胎儿生长受限与孕妇红细胞叶酸缺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与孕妇叶酸缺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对经腹部B超诊断为胎儿生长受限的不同孕期的孕妇225例(FGR组)以及同期正常孕妇225例(对照组)进行静脉血红细胞叶酸含量测定.对研究对象中所有孕晚期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共150例进行红细胞脐血红细胞叶酸含量测定.结果:①孕妇红细胞叶酸水平随孕龄增大而明显下降,尤其是中、晚孕期(P<0.05).FGR组各孕期红细胞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孕中、晚期与孕早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母血红细胞叶酸水平均高于所分娩的新生儿脐血(P<0.05).③新生儿脐血叶酸水平与孕妇红细胞叶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④新生儿体重与体内红细胞叶酸水平呈正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母血红细胞叶酸水平密切相关(P<0.05).结论:胎儿生长受限与孕妇叶酸缺乏有相关性.在妊娠期测定孕妇红细胞叶酸含量,可判断孕妇是否存在叶酸缺乏,并可了解胎儿营养、生长状况,尽早对FGR做出诊断,尽早干预治疗.

    作者:蔡卫华;张国华;岑赛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龄妊娠167例分析

    本文对3年来在我院分娩的高龄孕妇与非高龄孕妇资料作对照分析,以了解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刘真;李秀英;邹秀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5 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呕吐症状、食管钡餐造影、体重增长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ODDD调节HSV-TK/GCV对乏氧环境宫颈癌Hela细胞特异杀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构建一种由氧依赖降解结构域(oxygen dependent degradation domain,ODDD)调控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ODDD能否使HSV-TK/GCV(gancyclovir)系统对乏氧环境中的宫颈癌Hela细胞有特异杀伤作用.方法:RT-PCR从Hda细胞中钓取ODDD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入荧光报告载体pEGFP-C1,获得质粒pEGFP-ODDD;PCR扩增HSV-TK基因,将其克隆到pEGFP-ODDD和pEGFP-C1的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EGFP-ODDD-TK及pEGFP-TK.荧光报告载体pEGFP-ODDD转染Hela细胞,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乏氧(O2浓度为1%)和常氧(O2浓度为21%)环境下细胞中EGFP表达强度.将具有相同转染效率的pEGFP-ODDD-TK和pEGFP-TK的Hela细胞分别予以GCV处理,5天后用MTT法检测GCV对培养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ODDD序列和HSV-TK序列与预期一致;含有ODDD片段荧光报告载体的Hela细胞在正常氧浓度下EGFP的表达量为11.96%,低于缺氧条件下39.92%;在乏氧环境下,转染pEGFP-ODDD-TK的Hela细胞对GCV的敏感性高于正常氧含量组(P<0.0),而转染pEGFP-TK的Hela细胞在常氧和乏氧环境下对GCV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有ODDD序列调控的HSV-TK真核表达载体,ODDD能特异发挥HSV-TK/GCV系统对乏氧环境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刘磊;方艳秋;许淑芬;严丽;谭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一般指标的内分泌变化,及随后促排卵效果.方法:对40例PCOS患者的一般指标,基础内分泌指标测定,并与20例非PCOS不育患者比较.观察组对20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后复查一般指标及内分泌指标,停药后给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对照组为未经上述药物治疗的20例PCOS患者直接促排卵治疗.比较各组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40例PCOS患者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高于非PcOs不育患者(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LH、T及E2水平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腰臀围比值(WHR)、体重指数(BMI)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促排卵结果:排卵率72.73%,妊娠率3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PCOS患者,可有效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紊乱,增强对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是治疗PCOS不育症的良好方法.

    作者:刘艳红;王霞;王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60例子宫次全切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超前镇痛作用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在硬膜外穿刺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B组在手术关腹时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C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术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及术后镇痛药的应用和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后4、6、8、12h疼痛的VAS,A组要低于B组和C组(P<0.05);术前3组血浆P物质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各组的P物质浓度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在术后12 h血浆P物质的浓度达高峰;术中和术后A组血浆P物质升高的幅度要小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穿刺前静脉应用氯诺昔康在子宫次全切术中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而间接抑制血浆P物质来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聂玉艳;李季;韩伟;赵恒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IVF-ET受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妊娠结局比较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孕双胎的产科并发症和围生儿发病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1998年1月~2005年5月43例IVF-ET受孕双胎和75例自然受孕双胎的产科并发症和围生儿结局.结果:IVF-ET受孕双胎组的母亲年龄为(30.81±4.36)岁,自然受孕双胎组母亲年龄为(27.26±3.40)岁,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IVF-ET受孕双胎组孕34~37周间早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46.51%、vs 20.00%,P<0.01),OR值为3.478,OR值95%的可信区间为1.52~7.93;IVF-ET受孕双胎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双胎组(88.23% vs 67.86%,P<0.05),OR 值为2.247,OR值95%的可信区间为1.017~4.965;IVF-ET受孕双胎组单卵双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4.60% vs 22.66%);两组其他产前、产时并发症和围生儿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VF-ET受孕双胎组母亲年龄较大,早产发生率较高,单卵双胎比例较低,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其他产科并发症与围生儿并发症与自然受孕双胎组相似.

    作者:张莉英;余艳红;陈惠英;苏桂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年轻妇女重复人工流产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北京市年轻妇女(≤25岁)重复流产的基本状况、有关避孕态度行为,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多次重复流产妇女的基本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随机选取北京市8家医院,对6个月内到这8家医院进行早期人工流产的妇女(1980年8月1日以后出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 10.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被调查的1008例流产妇女中,2次以上(包括2次)为330例,占所有流产妇女的比例为32.7%;在重复流产的妇女中,56.9%的人未使用任何避孕措施,43.1%的妇女怀孕原因是因为避孕失败.在所有因避孕失败怀孕者中,有36.9%为安全期避孕失败,29.8%是避孕套避孕失败所引起,26.2%是体外排精,19.1%是紧急避孕药.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入模型的因素有职业、文化程度、避孕知识、本次流产避孕状况.结论:由于年轻妇女对避孕知识相对缺乏,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较高,安全期避孕的使用率仍然较高.职业、文化程度、对避孕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本次流产是否避孕是妇女重复流产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对流产后避孕知识的宣教,特别是安全期避孕与体外排精的相关知识.

    作者:陈世强;程怡民;魏虹;孙亚坤;蔡雅梅;王潇滟;吕岩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官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2年7月~2006年9月的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官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出血原因经过病理切片确诊,原因分别为:子宫内膜萎缩出血及子宫内膜炎共29例(29/56,51.79%),子宫内膜增殖症4例(4/56,7.14%),子宫内膜息肉11例(11/56,19.64%),子宫内膜癌6例(6/56,10.71%),黏膜下子宫肌瘤3例(3/56,5.36%).结论:官腔镜直接观察子宫腔病变,优于单纯诊断性刮宫和B超等影像学诊断,是目前妇科诊治宫内病变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分子靶向药物格列卫与妊娠

    格列卫(Gleevec or Glivec)作为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是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临床上已应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胃肠恶性问质瘤(GIST),作为21世纪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药物的先驱,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处于生育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比例有增高趋势,因而我们对应用该药情况下是否可以妊娠及妊娠过程中用药相关的问题产生了兴趣,国内尚未见有关妊娠期间应用格列卫的病例报道,本文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此方面研究的进展及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邹威;袁长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5例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凯妮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为82.5%,对照组总治愈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秋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86例异位妊娠患者服用米非司酮50 mg,2次/日,5天为1个疗程.同时定期监测血β-HCG和B超检查.结果:86例异位妊娠中,68例成功治愈,有效率为79.06%.血β-HCG<300 mIU/mL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血β-HCG>300 mIU/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盆腔包块<3 cm的治愈率高于B超盆块>3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简便、安全、经济、有效,无不良反应,疗效与治疗前血β-HCG水平、包块大小密切相关.

    作者:胡碧洪;田乔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664例3岁以下儿童佝偻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佝偻病的发病情况,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根据症状、体征及碱性磷酸酶的测定,结合体检情况,按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修正稿制定的各项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汇总分析.结果:散居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集体儿童;年龄小发病率高,尤其9月龄内发病率较高,1岁以上明显减低;早产、双胎、户外活动、光照时间、母乳时间、母乳喂养等因素与佝偻病有密切关系.结论:提高儿保管理覆盖率、加强健康教育、早期预防用药,鼓励母乳喂养、合理喂养是降低早期佝偻病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黄轩富;华玉清;王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饮用水中化学元素异常特征分析

    目的:寻找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饮用水中含量异常的化学元素,为出生缺陷的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出生缺陷高、低发区分别采集当地居民的生活饮用水,采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16种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与对照区水样相比,出生缺陷高发区水样中As、Mo、Sr、Pb、V、Na含量显著偏低,Sn、Se、Zn、Ni、Ca、Cu、K含量显著偏高;以病情为因变量、16种元素含量为自变量经逐步回归分析,Mo、Mg、Sr、Ca、As、Sn、V等进入方程.结论:Mo、Sr、As、V在水体中的含量异常可能是出生缺陷发生的重要因素,Pb、Na等偏低与Sc、Zn、Ni、Fe、Cu、Al、K等偏高可能与Mo、Sr、As、V、Ca、Sn等元素共同起到协同致病的作用.

    作者:何艳微;张科利;王劲峰;郑晓瑛;张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巧特欣与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巧特欣(卡贝缩官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剖宫产的患者,其中100例在术中单次静脉使用巧特欣100μg,40例单次使用欣母沛250μg,宫体注射.观察术后2 h内出血量、子宫底的高度、子宫的张力、产后2 h内需要额外干预的情况、效价比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巧特欣组比欣母沛组的术后2 h内出血量少、子宫底的高度低、产后2 h内需要额外干预的情况少、效价比高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少.结论:巧特欣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2 h内的效果较优.

    作者:黄燕萍;刘正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65例胎儿发育畸形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胎儿发育畸形的相关因素,以期做好预防筛查工作,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2003~2005年间我院收治的165例因胎儿发育畸形而要求引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5例胎儿畸形引产病例中,89%有致病原因.结论: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是胎儿致畸的诱发因素,其中环境因素的位置日趋上升,加强孕期保健、做好产前诊断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必要措施.

    作者:王雪梅;戚桂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阻断儿童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阻断儿童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方法:对12个月内患支原体感染(临床有呼吸道症状、血Mp-IgM滴度在1:40以上)3次以上,或6个月内感染2次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后者Mp-IgM滴度在1:40以上)前瞻性给予阻断治疗:即对治疗组患儿及密切接触者同时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对照组仅对患儿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治疗.结果:7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经过2年随访观察发现: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患儿复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复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密切接触者也实施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支原体复感率.

    作者:王福文;陈乐明;叶茂松;李里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