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育龄妇女叶酸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魏斌;唐景霞;张丛笑;胡傲容;李新芝;郭淑霞;陈春燕

关键词:育龄妇女, 叶酸, 知晓率,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育龄妇女叶酸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四阶段、概率比例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共调查育龄妇女7 333人;对影响兵团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兵团育龄妇女的叶酸知晓率为31.37%;居住在师直、年龄25~34岁、汉族、受教育程度高、已婚、从事非农业、家庭年收入高、经常看书报杂志、近2年收到过生殖健康宣传材料的妇女叶酸知晓率高.结论:应积极采取叶酸增补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重点加强农村、未婚和少数民族妇女叶酸知识的普及,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是提高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的根本途径.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早衰免疫因素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卵巢早衰患者抗核抗体,HLA-DR+细胞水平及定位,分析免疫因素在致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学实验技术,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双荧光法检测100例卵巢早衰患者,60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60例自然绝经妇女,60例正常育龄妇女的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ENA多肽抗体系列、CD3+、HLA-DR+、CD3+ HLA-DR+细胞水平.结果:①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卵巢早衰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为26.53%(26/98),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卵巢早衰患者抗核抗体均为阴性.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卵巢早衰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低促性腺激素组、自然绝经组、育龄组(P<0.05),未发现有明显的特殊核抗原成分;13例ANA阳性POF患者经治疗后ANA转为阴性;②卵巢早衰患者外周血HLA-DR抗原表达增加,CD3+HLA-DR+(活化T细胞)增加,与自然绝经组和育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P=0.003);6例POF患者经激素替代后CD3+HLA-DR+水平未见明显降低.结论:部分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卵巢早衰患者机体存在免疫系统异常状态,免疫因素可能是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卵巢早衰患者的致病原因.

    作者:秦姗;沈鸿敏;徐素欣;宋月轻;常雅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胶东地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

    目的:比较胶东地区7~18岁城乡男女中小学生2005年与1995年两次体质调研的形态指标变化,探讨胶东地区学生生长发育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方法:运用体质测试法、数据分析法对胶东地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做出详细的分析.结果:城市学生总体发育水平2005年高于1995年,男生优于女生;农村学生发育水平则是2005年低于1995年,男生甚于女生;城市高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差,城乡学生发育水平差距增大,2005年胶东地区城市男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发育水平与1995年比较,有大幅度的提高,而农村男女生3项指标则是2005年较1995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持续到突增期年龄出现高峰,但2005年城市女生的身高、城市男女生的体重及胸围均优于农村学生;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城乡均值呈显著性差异,城市高于农村.结论:农村男、女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下降,男生身体发育快速增长期后移,城乡学生发育水平差距增大.城市高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差,城市学生青春期提前,农村学生青春期后移.

    作者:孙衡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不明位置妊娠Logistic回归超声诊断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TVS)检测不明位置妊娠(PUL)患者的子宫内膜,建立鉴别诊断的多变量回归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早期PUL患者的子宫内膜二维声像图特征,并对年龄、β-HCG、停经时间等进行分析,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法及ROC曲线筛选出有意义的诊断指标,建立PUL患者的多变量回归模型.结果:建立了三个预测PUL妊娠结局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宫内早孕(MIUP)、宫内早孕流产(MIUPM)和早期异位妊娠(MEP)进行评估,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1、0.886、0.891,预测模型循证试验的诊断指标均优于各自回归模型中任何单一变量.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多变量预测模型能更早期、更有效地预测PUL患者的妊娠状态,对早期PUL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智毅;梁伟翔;柳建华;梁琨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育龄妇女叶酸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育龄妇女叶酸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四阶段、概率比例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共调查育龄妇女7 333人;对影响兵团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兵团育龄妇女的叶酸知晓率为31.37%;居住在师直、年龄25~34岁、汉族、受教育程度高、已婚、从事非农业、家庭年收入高、经常看书报杂志、近2年收到过生殖健康宣传材料的妇女叶酸知晓率高.结论:应积极采取叶酸增补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重点加强农村、未婚和少数民族妇女叶酸知识的普及,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是提高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的根本途径.

    作者:魏斌;唐景霞;张丛笑;胡傲容;李新芝;郭淑霞;陈春燕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十二指肠喂养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体重儿(VLBWI)的营养替代方法.方法:对观察组18例极低体重儿(VLBWI)采用了十二指肠喂养,经鼻至十二指肠置管,采用经十二指肠微量泵持续微量输入法,管饲因各种原因不能进食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并与同期入选条件相似的14例采用鼻胃管喂养患儿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在早产低体重儿营养支持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喂养过程中2例因肺出血分别于生后21 h和32 h死亡,存活的16例患儿3~4天时体重降至低点,体重下降幅度占出生体重的3.6%~7.8%,7~9天恢复至出生体重,12天时体重平均增加104 g.对照组1例死于重度硬肿症,1例死于肺出血,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存活患儿体重降至低点时间及体重下降幅度均与观察组相似,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为9~11天,12天时,体重平均增加59 g.平均使用静脉营养液时间较观察组长2~3天.结论:十二指肠喂养能很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且操儋作简便,并发症少,具有一定实用性.

    作者:姚春花;杨素容;曾雪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ⅠB期及ⅡA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与术前放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ⅠB及ⅡA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或放疗联合根治手术的疗效,探讨该期官颈癌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1998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ⅠB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138例,所有患者肿瘤均2 cm.按FIGO分期,ⅠB1期24例,ⅠB 2期48,ⅡA期66例;按肿瘤大小分为非巨块型(肿瘤直径2~4 cm)53例,巨块型(肿瘤直径≥4 cm)85例;术前介入化疗74例(化疗组),术前腔内放疗64例(放疗组).对两组的近期疗效、术后病理组织学变化及中远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非巨块型病例化疗组有效率为89.3%,稍高于放疗组8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病例化疗组有效率为84.8%,高于放疗组71.8%(P<0.05).术后病理组织学比较,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21.6%,深肌层浸润率21.6%,均低于放疗组的32.8%和34.4%(均P<0.05).两组宫旁、阴道切缘浸润率及脉管癌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非巨块型病例化疗组2年复发率为8.8%,5年生存率为83.2%,分别与放疗组10.1%及7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病例化疗组2年复发率为22.5%,5年生存率为81.4%,分别与放疗组31.9%及68.6%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块型ⅠB和ⅡA期宫颈癌术前应用介入化疗较术前放疗为佳;非巨块型病例术前介入化疗与术前放疗疗效相似.

    作者:段萍;程静;吕杰强;朱春丹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其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90例不同病情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30例,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结果:急性期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D-二聚体含量在轻症组与重症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情越重D-D升高越明显,D-D升高与病情呈正相关(P<0.01).预后不良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期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刘亚秋;刘喜;张侃;刘纯义;罗勇;夏汉兵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剖宫产后产妇不同体位和不同喂养方法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产妇体位和采用不同喂养方法添加牛奶与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关系.方法:剖宫产产妇120例,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术后常规去枕卧位6 h后改为随意卧位,母乳不足时添加牛奶,用小勺喂哺;实验组产妇术后取垫枕卧位3 h后改为随意卧位,母乳不足时添加牛奶,用简易哺乳辅助装置喂哺.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有效吸吮次数比对照组多,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结论:剖宫产后产妇取垫枕卧位3 h后改为随意卧位,母乳不足时,用简易哺乳辅助装置补充牛奶,能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

    作者:许爱萍;林丽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足月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35例足月妊娠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36例足月妊娠的正常产妇为对照组,于剖宫产当天上午8:00~10:00及胎儿娩出后即刻分别采集母亲血及新生儿脐血,测血糖、胰岛素、皮质醇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新生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示,出生体重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空腹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下调、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上调(P<0.05);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母亲胰岛素敏感性与皮质醇的结果与新生儿组的结果一致.全部研究对象母亲空腹血清胰岛素与新生儿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母亲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母亲与新生儿胰岛素抵抗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母亲与新生儿胰岛素分泌指数无显著相关性.母血清皮质醇水平与新生儿血清皮质醇水平两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致新生儿发生低胰岛素敏感性或胰岛素抵抗.

    作者:童华;郭锡熔;张翔;邱玉芳;徐济达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绍兴地区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基层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方法:问卷调查,对象为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医护人员.结果:在绍兴地区基层医院,47.0%的人员未参加过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相关培训,75.9%的人员近3年内未参加培训,77.1%的人员临床参与过新生儿窒息复苏.结论:行政干预、技术培训双管齐下才是提高基层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者:蒋叶均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可行性.方法:利用LEEP刀治疗官颈上皮内瘤变136例,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均成功利用LEEP刀完成宫颈上皮内瘤变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切除物可送检等优点.结论:LEEP刀切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等特点,患者易接受,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成清奇;张幸春;张月敏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细胞DNA定量分析进行宫颈癌普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法与巴氏染色常规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2 000名普查的妇女行官颈刷片、液基薄层制片,分别行巴氏染色和DNA染色,前者做常规细胞学检查,后者行DNA定量分析全自动扫描诊断.对宫颈常规细胞学检查在LSIL及以上或DNA定量分析结果见DNA指数2.5细胞或异倍体细胞峰的病例进行定点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常规细胞学检查CINⅢ以上病变的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98.5%;DNA定量分析结果CINⅢ以上病变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1.6%.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可在降低CINⅢ以上的宫颈病变的特异性的情况下,明显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李灵洁;王开秀;杨芳;曹玉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河北省12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及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12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及高危因素调查分析,获得全省12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高铅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的高危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进行血铅水平测定,调查问卷了解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6 682例12岁以下儿童血铅值在31~139 μg/L之间,平均血铅水平为70.75μg/L,其中血铅100 μg/L的636例,高铅血症发生率为9.5%,城市、农村无显著性差异.高铅血症以幼儿期、学龄前期发生率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爆米花或膨化食品、咬铅笔或玩具、咬手指,家中父或母吸烟、住房距车流主要干道、儿童在马路边玩耍是导致儿童高血铅水平的高危因素.结论:河北省12岁以下儿童高铅血症发生率为9.5%.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环境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蒋燕清;李进华;崔炳元;闰承生;张英奎;马书军;陈卫宏;范松丽;袁文兴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PCOS患者30例,给予罗格列酮4mg,1次/日,治疗3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IR)以及雄激素等指标,观察月经变化和排卵情况.结果:患者在罗格列酮治疗后体重指数(BMI)、睾酮水平明显下降,胰岛素水平有下降趋势;治疗后规律月经者占60%,自然排卵率为56%,9.1%妊娠.结论:罗格列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PCOS的药物,可以改善IR,同时改善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无排卵,恢复规律月经、甚至自然妊娠.长期服用可降低将来发生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作者:孔芬英;段海风;王艳芬;潘丽霞;李晓丹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阴道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及保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高度可疑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进行跟踪观察.结果:6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临床及实验血β-HCG检查经治疗前后对照符合率100%.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诊断准确率高,检查操作简便,是一种无创性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较好的诊断方法.

    作者:高露露;白新华;贡雪灏;张家庭;赵卫华;周凤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1990~2005年沈阳市0~4岁儿童死亡地点分析

    目的:分析沉阳市1990~2005年0~4岁儿童死亡地点,了解0~4岁死亡儿童死前就医情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原则,在全市建立52家死亡监测点.结果:1990~2005年死于家中的儿童比例有升高趋势.结论:采取措施,改善儿童就医条件.

    作者:王玉瑛;宋亚非;刘璠;杨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2例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2例采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结果:研究组手术全部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有3例发生术后阴道出血,6例术后切口愈合差;研究组术后有1例发生盆腔包裹性积液,1例发生皮下气肿.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改进,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及改良,CISH手术将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作者:霍大志;贺建民;王斌堂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多脏器损害24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多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分为轻、中、重度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心电图、胃肠道功能异常,其异常发生率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应严密监测、积极治疗.

    作者:顾春健;富琴琴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儿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正常新生儿和母婴分室新生儿出院前其母亲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0例正常新生儿的母亲和103名母婴分室的新生儿母亲在出院前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正常新生儿母亲和母婴分室新生儿母亲在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上有一定的区别,正常新生儿母亲更关心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正常以及一些日常护理问题,分室新生儿母亲更关心出院后如何复查.正常新生儿母亲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阅读健康教育手册、材料,其次为护士个别指导;分室新生儿母亲则是护士个别指导和专家授课.设立热线电话是在新生儿出院后遇到问题时家属希望的咨询方式,但分室新生儿母亲更希望由医生来接听.结论:须发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满足不同新生儿母亲的需要.

    作者:张素珍;孟永勤;丁焱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6个月龄儿童眼屈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6个月龄儿童的眼屈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2 146名6个月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结果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月龄儿童左右眼球镜屈光度及散光检出率女童均高于男童;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先心儿的6个月龄眼球镜屈光度均高于正常儿童,但散光检出率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个月龄儿童眼球镜屈光度和散光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6个月龄儿童眼屈光状态以远视占优势,婴儿先天不良因素可能对6个月龄婴儿眼屈光状态产生影响.

    作者:严双琴;顾春丽;刘明芳;李晴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