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翔安区2004~2006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与健康状况分析

徐秀丽

关键词:儿童保健, 儿童健康状况, 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翔安区儿童保健与儿童健康状况.方法: 对2004~2006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状况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死亡率的高低随儿童保健率的高低而变化,儿童死亡率随儿童保健率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儿童保健率的高低与儿童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2004~2006年围产儿死亡回顾性分析

    我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产妇不仅来自本县,还要接受乡卫生院及周边地区的转诊.本文通过在我院2004~2006年分娩的91例围产儿死亡做一回顾性分析,对如何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一些可行性建议.

    作者:芮青美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珠海市香洲区6918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珠海市香洲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现状,为预防铅中毒提供科学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儿童静脉血血铅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6 918名儿童血铅水平范围10~590μg/L,平均血铅浓度(53.8±35.5)μg/L,其中6 427名儿童血铅浓度<100μg/L,占调查总数的92.9%;491名儿童血铅浓度≥100μg/L,占调查总数的7.1%,其中445例为轻度铅中毒,占铅中毒总数的90.6%.结论: 珠海市香洲区学龄前儿童平均血铅含量为53.8μg/L,铅中毒比例为7.1%,血铅平均浓度及铅中毒比例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作者:汪国庆;朱兰芳;周玉球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经阴道彩超及三维血管成像诊断盆腔瘀血综合征的探讨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瘀血而引起的一种妇科病变,泛指子宫、附件及盆腔软组织静脉瘀血,是引起育龄妇女下腹痛的常见原因.患者常以下腹及腰骶痛、性交痛、极度疲劳、白带及月经量多、痛经等症状就诊,但自觉症状与妇科检查常不相符,容易造成误诊,而仅靠主诉症状及腹部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低.

    作者:徐淑波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围产儿结局与产前保健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孕妇围产儿结局与产前保健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315例重度子痫前期罂子痫孕妇和315例正常孕妇的产前检查和围产儿情况.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孕妇组的IUGR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孕妇组产前检查次数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有62.8%未做产前检查,高于正常妊娠组的11.4%.结论: 重视和加强围产期保健,并普及到农村,可以减少和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改善围产儿预后,提高新生儿质量.

    作者:关怀;雷娟;李秀岩;李静;卢占凯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3034名单胎活产儿出生体重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山东省某县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医学出生证明>资料,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生体重的均数和标准差、低出生体重与巨大儿发生率描述出生体重分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估计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的调整优势比.结果: :3 034名单胎活产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 516±470)g,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1.38±0.21)%,巨大儿发生率为(17.90±0.70)%.男婴较女婴重117 g,足月儿较早产儿重700 g,母亲分娩年龄≥30岁组较<30岁组活产儿重136 g.早产是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调整OR为56.25(27.76,113.99);与巨大儿发生有关的因素为过期产、男婴和母亲年龄≥30岁,调整OR依次为1.72(1.16,2.54)、1.64(1.35,1.98)和1.78(1.47,2.15).结论: 研究地区出生体重分布表现为平均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高、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的两高一低的特点,为全国出生体重水平和巨大儿发生率高的地区之一.出生体重超重是研究地区活产儿出生体重的一个主要问题,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的研究,年龄≥30岁的产妇和经产妇为重点关注人群.对孕妇进行孕期合理营养指导是减少巨大儿发生的一个可行途径,避免早产是降低研究地区低出生体重的主要措施.

    作者:吕艳伟;王爱婷;王红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随着生殖健康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人工流产后再次分娩的影响越来越重视.为此,对本院的230例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并准备分娩的孕妇(人工流产组),与同期240例无人工流产的孕妇(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林海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高原地区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97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围产儿预后情况.方法: 分析比较轻、重型ICP患者的围产儿预后情况.结果: :重型组ICP患者的围产儿羊水污染率、早产率、胎儿窘近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高于轻型组.结论: ICP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及对重型ICP患者适时采取终止妊娠措施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陈玉芬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观察

    随着阴道B超、血β-HCG检测技术的提高,临床80%的输卵管妊娠在未破裂前被诊断,所以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倍受关注.药物保守治疗为那些多次妊娠,要求生育的并被早期发现的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希望.

    作者:刘玉秋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年龄、卵泡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比值对IVF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比值对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06年1月~2007年3月行IVF-ET治疗的患者779例,按年龄分A、B、C 3组,A组:年龄≤30岁;B组:30岁<年龄≤35岁;C组:年龄>35岁,各组中再根据FSH/LH≥2分为两组,A1组:年龄≤30岁,FSH/LH<2,A2组:年龄≤30岁,FSH/LHI>2;B1组:30岁<年龄≤35岁,FSH/LH<2,B2组:30岁<年龄≤35岁,FSH/LH≥2,C1组:年龄>35岁,FSH/LH<2,C2组:年龄>35岁,FSH/LH>12.比较3组间FSH/LH、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和临床妊娠率及各组内FSH/L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B、C 3组中周期取消率分别为2.74%、3.45%、5.88%,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8%、37.2%、28.6%,周期取消率和临床妊娠率A组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Gn用量、受精率A组与B、c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获卵数、优质胚胎数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FSH/LH值C组与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内FSH/LH≥2,获卵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B1组和B2组优质胚胎数及冷冻胚胎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1组和C2组周期取消率(2.98%vs5.77%)和临床妊娠率(37.3%vs17.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年龄≤35岁,FSH/LH≥2时卵巢的反应性减退不明显,年龄>35岁,FSH/LH≥2时卵巢的反应性明显减退.FSH/LH>12对行促超排卵治疗后卵巢反应性、周期取消可能性及IVF-ET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唐志霞;曹云霞;魏兆莲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输卵管性不孕与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女性宫颈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及其感染特点.方法: 对2005年10月~200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检查的68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不孕组)与45例门诊健康检查女性(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宫颈分泌物UU及CT检测.结果: :两组宫颈分泌物感染UU阳性率分别为26.47%和6.67%,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感染CT阳性率分别为30.88%和1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UU及CT症状隐匿,应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宫颈分泌物培养,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治疗.

    作者:周静;张文淼;郑飞云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短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方法: 将支原体(MP)肺炎患儿56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0.2~0.3)mg·kg-1·d1静滴,连用3~5天.结果: :根据发热、咳嗽及肺部体征评分,治疗组24 h、2天、3天、5天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MP肺炎,可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缩短发热和住院天数.

    作者:王颖;朱彦宣;张辛兰;赵维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地中海贫血的无创性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一组由于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点突变、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作者:龙凤;马燕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HIE新生儿的脑电图结果与6月龄时智能发育的关系

    目的: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进行随访观察,以评价其脑电图(EEG)在判断HIE后期的神经心理发育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0~4岁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诊断量表,根据HIE新生儿的脑电图结果: 将出生7天内首次脑电图描记正常、轻度异常、异常分为A、B、C组;出生7天后首次脑电图描记正常、轻度异常、异常分为D、E、F组,每组均为30例,比较各组患儿6月龄时智能发育的差异.结果: :出生7天内HIE患儿首次脑电图检测异常率高为70.3%.不同组别的患儿在6月龄时其总发育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出生7天后EEG异常(F组)与出生7天内EEG异常(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出生7天内首次脑电图(EEG)正常的患儿其6月龄时总发育商分值高,出生7天后EEG异常的总发育商分值低,出生7天内EEG异常患儿6月龄时总发育商在中下水平,出生7天后EEG正常(D组)与出生7天内EEG轻度异常(B组)、出生7天后EEG轻度异常(E组)的患儿6月龄时总发育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新生儿期脑电图检测结果: 结合首次检查时间可预测6月龄时智能发育水平,新生儿EEG可作为HIE早期判断后期神经心理发育的一种有效、方便的检查手段,可为临床判断提供依据,促进早期干预.

    作者:钱沁芳;欧萍;杨式薇;施秀平;黄艳;杨闽燕;黄艳春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上海市1997~2006年产后出血死亡分析

    目的: 分析上海市1997~2006年因产后出血死亡产妇的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市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对每例死亡孕产妇个案进行现场调查,并每季度召开1次孕产妇死亡专家评审会,对死亡病例进行归类.结果: :[1]上海市1997~2006年因产后出血死亡产妇80例,其中72例为外来产妇.8例为本市户籍产妇,外来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远远大于本地产妇.产后出血死亡居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2]外地产妇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为胎盘因素,占所有出血原因的29.6%,其次是子宫破裂;本市户籍产妇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是宫缩乏力.3死亡产妇中,外地产妇住院分娩率低,大部分在家分娩(74.6%),在途中和家中死亡的28例,占38.9%;本市产妇有1例在途中死亡.结论: 家中分娩和非法接生是造成外来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除了提高产后出血处理能力外,还要提高外来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

    作者:杜莉;秦敏;朱丽萍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在宫内胎盘残留清宫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在宫内胎盘残留清官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后诊断宫内胎盘残留的11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8例,使用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介导清官术,对照组58例应用传统清官术,比较两组清官术的1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1次成功率100%,对照组1次成功率87.93%,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手术时间(7.63±1.56)min,对照组(14.47±3.24)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中出血量(42.86±8.51)ml,少于对照组(80.35±10.47)ml(P<0.01).结论: 使用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介导宫内胎盘残留清官术有临床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素怡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4种镇痛方法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无痛人工流产术.方法: 随机选择400例早孕要求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分为A、B、C、D4组,A组[一氧化亚氮(笑气)组]、B组[笑气联合间苯三酚(斯帕丰)组]、C组(斯帕丰组)、D组(对照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组),比较4组人流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等.结果: :A、B、C 3组均有镇痛效果、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B、C组宫颈扩张较理想,D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高.结论: 笑气联合斯帕丰用于人流术,镇痛效果、宫颈扩张、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均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蕾;廖晓洁;罗辉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小儿肺炎270例痰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常见的致病菌,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临床肺炎患儿检查痰培养,分析比较所培养菌的阳性率及药敏结果: .结果: :小儿肺炎以条件致病菌感染为主,药敏结果: 以头孢三代及加酶抑制剂为主.结论: 增强患儿免疫力,临床合理规范用药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至关重要.

    作者:袁爱珉;尹芳革;姜庆欣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396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 规范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方法: 对2004~2006年396例剖宫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中平均剖宫产率为21.53%,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头盆不称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下降,而由于产妇心理障碍、对自然分娩的误解、医务人员回避医疗纠纷等诸多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腹产率逐年上升.结论: 规范剖宫产指征珍断,提倡人性化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及胎儿监护质量是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平安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婕;冷丽丽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核出术的比较

    子宫肌瘤是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肌瘤的瘤体大小不一,差异甚大,可从小的镜下肌瘤至超出足月妊娠大小;其症状也是变化多端,又因生育与否,瘤体生长部位不一,故治疗方法也多种,有期待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1.2].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梅;吕梅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某高校女教职工2002~2006年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女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发现女教职工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提高她们的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一般妇科疾病的普查方法,连续5年为全院女教职工进行普查.结果: 妇科疾病的总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宫颈糜烂及附件盆腔炎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子宫肌瘤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0岁以下生育期女性患妇科疾病率较高.结论: 加强妇女病普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各种妇科疾病,提高女教职工的健康水平.

    作者:刘海洁;刘海净 刊期: 2008年第3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