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咏梅;钟惠玲
目的评价吹氧与碘伏联合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38例(55处)压疮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30处)和对照组18例(25处).经常规处理后,观察组局部吹纯氧加碘伏涂或敷患处;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液加甲硝唑粉外涂创面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6.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为40%,总有效率为8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提示吹氧与碘伏联合治疗压疮效果显著.
作者:陈海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回顾性总结2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及采取的有关预防和治疗措施,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早期的监护要点,防治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早期可出现较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尤以后颅窝血肿和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为危险,故术后早期应严密监测,特别强调对病人呼吸、血压和意识状况的观察,床旁应常规备有呼吸机和脑室穿刺包.
作者:曾艳;朱松辉;谭红莲;李化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肠道清洁的佳方法.方法将需作肠道清洁准备的156例病人随机分3组,A组:采用0.9%氯化钠清洁灌肠联合口服硫酸镁;B组:使用0.9%氯化钠清洁灌肠2次;C组:番泻叶焗服联合开塞露通便.比较肠道清晰率或者模糊率.结果番泻叶焗服联合开塞露组肠道清晰率高,其次为清洁灌肠联合服硫酸镁.番泻叶联合组与清洁灌肠联合服硫酸镁组肠道模糊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番泻叶联合组与生理盐水清洁灌肠2次的方法比较,肠道清洁率与模糊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番泻叶焗服加用开塞露通便效果好,是佳的肠道清洁方法.
作者:胡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和传统碘酊、酒精消毒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100例,采用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处理;B组100例,采用传统的碘酊、酒精消毒脐带法.对2种新生儿脐带消毒方法的皮肤灼伤率、脐带残端结痂时间,以及脐炎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应用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皮肤灼伤率为0,脐炎发生率低(1%),脐带残端干燥结痂脱落时间早,该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新生儿脐带碘酊、酒精消毒法,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法优于传统的碘酊、酒精消毒法.
作者:朱佩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评估调查对象的社区健康教育需求,以社区人群为对象,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引导健康生活模式的POP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对POP的病因、症状和预防知识水平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开展POP一级预防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慢性病预防的社区人群的健康促进活动中.
作者:黄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总结了123例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认为良好的术前宣教、风险评估,严谨细致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彭桂平;肖顺华;段义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胫前粘液性水肿,又称甲状腺毒性粘液蛋白沉积症,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一种皮肤损害,约占Graves病的5%[1],属于自身免疫病,是较少见的局限性皮肤病变.一般发生在胫骨前下1/3处,皮肤损害常呈对称性,早期皮肤呈广泛性红肿,之后出现皮肤的增厚、变粗,有广泛大小不等的棕褐色突起、不平的斑块或结节,边界清楚,后期可扩展到足背、踝关节等处,皮肤如橘皮样,皮损融合,毳毛增多、增长,毛干粗大,下肢粗大似橡皮腿,容易误诊,严重影响患者的自我形象和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
作者:龙菊华;蒋铁建;龙梅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逐渐倾向年轻化,且主要是2型糖尿病.在一些大中城市,发病率分别可达6.4%及3.9%,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1].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常累及神经、心脑血管、肾脏等系统.我们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浆的C-反应蛋白(CRP)及胆固醇的检测,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咸永松;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深入了解儿科病房护士工作体验,为管理者科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减轻儿科护士病房工作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方法运用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质性研究,对在儿科工作的26名注册护士进行深入的访谈.结果使用Colaizzico分析程序,分析和提炼儿科护士在照顾患儿的各种感受:心理疲惫;身体疲劳;社会交往及家庭生活的影响;投入与回报不相称.结论儿科护士本身要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医院管理层应对儿科护士给予广泛而持续的支持与关怀,科学合理地制定儿科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作者:张冬菊;彭葵花;陈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老年糖尿病压疮经济、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2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6例使用京万红联合局部氧疗,对照组26例采用白蛋白联合本院自制的烧伤粉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时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京万红联合局部氧疗治疗老年糖尿病压疮疗效显著.
作者:李淑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后下床负重步行锻炼的适宜时间段.方法将112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Ⅰ组采用毛宾尧等主张的22d~6周下床负重行走;对照Ⅱ组采用罗先正等建议的3~7d下床行走;观察组为10~14d下床负重行走.结果观察组、对照Ⅱ组平均住院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与对照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置换髋脱位率与2个对照组比较,可能因样本数量过小,统计无明显差异.但过早下床,由于疼痛、机体耐力等因素,举步维艰,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容易出现摔倒、晕倒.结论术后10~14d为全髋术后下床负重行走的佳时间段.
作者:石节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人们对川崎病(KD)的认识,以配合治疗、护理及随访,减少血管炎对心血管的损害及后遗症.方法对148例患儿患属采用个别针对性教育、集体教育和随机教育的方法,以交谈、墙报、宣传单和陪人会上的健康宣教等形式完成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使患儿患属对KD的特点、治疗、护理及其对心血管的损害和远期影响有充分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急性期的治疗和护理以及专科门诊的定期追踪复查,减少了血管炎对心血管的损害和后遗症的发生.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方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随诊的依从性,有利于KD的康复及远期追踪.
作者:黄慕怡;胡桂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总结了对669例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体会.分别从消除或减轻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心理、缓解焦虑心理、猜疑心理及孤独绝望心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叶灿漫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提高分诊正确率,减少因各种会诊、检查而耽误治疗时间,对急诊病人采用常规分诊和PDCA循环模式进行分诊比较,结果采用常规分诊正确率为90.2%,PDCA循环模式分诊正确率为94.8%,p<0.01.将PDCA循环用于急诊分诊工作中,提高了急诊分诊质量.
作者:刘艾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总结82例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手术护理经验,阐述术前准备、术中巡回洗手护士的主要配合步骤,说明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默契的术中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义娥;李思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报告1例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护理的重点包括:掌握药物过敏反应应急措施、提高输液安全意识、提供心理支持、人文关怀;针对本病做好健康教育;协助生活护理;落实可行出院指导等.
作者:王乔凤;李永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预防化脓性及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54例拟行阑尾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A、B 2组,A组依常规方式消毒铺单后进行手术操作,关腹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B组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单后粘贴医用粘贴手术巾,切开腹膜后,切口两边各置1块半湿盐水垫保护切口,关腹后,先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0.5%聚维酮碘溶液20~50ml冲洗伤口,并留置1~2min,再以干纱布拭净,严格止血后,常规缝合切口,观察2组病人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2种切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重在切口的保护和处理.
作者:张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阴茎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将30例阴茎癌住院手术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14例和心理护理组16例,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测评.结果2组患者术前SDS评分指数均高于正常人群,术后两组患者SDS指数较术前升高,但常规护理组SDS指数(0.72±0.05)较心理护理组SDS指数(0.64±0.04)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阴茎癌手术患者均存在抑郁症状,在围术期予以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抑郁情绪.
作者:吴萍辉;毛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疗效与并发症的影响,提高对实施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60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随机分为健教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与护理,健教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结果2组疗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教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及时正确地实施健康教育对疾病的转归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对患者至关重要.
作者:曾美枝;罗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有潜在氧饱和减少危险的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时,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方法将受检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为分步给药法,对照组为常规给药法,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异丙酚用量,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进镜时的镇静程度、咽部反射、术后患者的满意度,评价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异丙酚用量少(p<0.01),对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较常规给药法小(p<0.01).观察组的患者镇静深度较常规给药法的镇静深度浅(p<0.05),术后患者的满意度与常规给药法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有潜在氧饱和减少危险的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时,用分步给药法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
作者:孟慧;肖定华;沈守荣;姜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