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 主管单位:湖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湖南省护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6-6411
  • 国内刊号:43-1229/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2001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2-319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护理学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2006年07期文献
  • 经皮肾穿刺微通道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254例患者经皮肾穿刺微通道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各项实验室检查,处理好老年患者的原发病,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练习;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预防并发症,尤其做好肾造瘘管、造瘘周围皮肤和留置尿管的护理,给予饮食、活动指导,做好恰当的出院指导,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杨小秋;谢明社;张琼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创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车辆日益增多,交通事故和各种灾害性事件迅速增加,病情也多趋向于复杂化,危重程度显著增高,已成为住院、伤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的紧急抢救,及时的病情观察,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医生的快速诊断和治疗,使伤员转危为安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1月~6月收治的90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尹亚丽;宴丽;张君霞;张宝慧;陈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桥小脑角区肿瘤病人术后的早期监护

    回顾性总结2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及采取的有关预防和治疗措施,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早期的监护要点,防治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早期可出现较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尤以后颅窝血肿和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为危险,故术后早期应严密监测,特别强调对病人呼吸、血压和意识状况的观察,床旁应常规备有呼吸机和脑室穿刺包.

    作者:曾艳;朱松辉;谭红莲;李化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全髋置换术后下床步行锻炼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后下床负重步行锻炼的适宜时间段.方法将112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Ⅰ组采用毛宾尧等主张的22d~6周下床负重行走;对照Ⅱ组采用罗先正等建议的3~7d下床行走;观察组为10~14d下床负重行走.结果观察组、对照Ⅱ组平均住院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与对照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置换髋脱位率与2个对照组比较,可能因样本数量过小,统计无明显差异.但过早下床,由于疼痛、机体耐力等因素,举步维艰,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容易出现摔倒、晕倒.结论术后10~14d为全髋术后下床负重行走的佳时间段.

    作者:石节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例同种异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的护理

    介绍了1例小肠移植术的护理体会.从病室选择、医疗物品的准备、药品的准备、术后病室管理、术后监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严格护理管理,做好护理监护是保证小肠移植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焦改梅;李保秀;霍巧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

    总结167例锁骨骨折病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后的护理.认为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功能锻炼指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昌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预防化脓性及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54例拟行阑尾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A、B 2组,A组依常规方式消毒铺单后进行手术操作,关腹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B组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单后粘贴医用粘贴手术巾,切开腹膜后,切口两边各置1块半湿盐水垫保护切口,关腹后,先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0.5%聚维酮碘溶液20~50ml冲洗伤口,并留置1~2min,再以干纱布拭净,严格止血后,常规缝合切口,观察2组病人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2种切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重在切口的保护和处理.

    作者:张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应用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难愈性压疮的护理

    总结了用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难愈性压疮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加强创面换药和全身营养支持,彻底切除溃疡等坏死组织和病变组织,行臀大肌皮瓣修复,并在术后采取正确体位和保温措施,积极观察皮瓣的颜色及血运,正确处理大便和延长拆线时间,出院后进行健康指导等.

    作者:谭红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分析

    目的减轻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应激性反应.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手术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作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血压、心率相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前与术中血压、心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与术中血压、心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疼痛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减轻甲状腺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

    作者:邓秋儿;冯宝琴;温晓玲;梁群;谭惠芹;彭凤韵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血液病腹腔镜下脾切除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

    应用护理程序,结合血液病的特点,在术前准备、健康教育、观察病情变化等方面对16例血液病脾切除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认为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严密病情观察是提高血液病脾切除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健.

    作者:孙咏梅;钟惠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心理干预在阴茎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阴茎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将30例阴茎癌住院手术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14例和心理护理组16例,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测评.结果2组患者术前SDS评分指数均高于正常人群,术后两组患者SDS指数较术前升高,但常规护理组SDS指数(0.72±0.05)较心理护理组SDS指数(0.64±0.04)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阴茎癌手术患者均存在抑郁症状,在围术期予以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抑郁情绪.

    作者:吴萍辉;毛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15例一期双侧髋关节置换病人,给予以护士指导下的患者自身训练为主体的规范的康复护理和康复程序治疗.结果经过规范的康复护理和康复程序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2年,无1例深静脉血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术前Harris评分(39.5±14.5),术后Harris评分(89.5±18.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23.726,p<0.05.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有助于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恢复到正常功能.

    作者:李科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症脾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通过对61例门静脉高压症脾手术后患者的资料分析,分别从患者年龄、术前肝功能状况、呼吸道状况、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呼吸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认为年龄55岁以上、肝功能不良、有慢性呼吸道疾患史、全麻、复杂手术方式等是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易患因素.术前改善机体状况,加强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先兆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开始肺部理疗等是预防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费艳霞;周瑞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回顾性总结分析2437例病人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观察内容有无憋气、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客观体征及腹胀、腹水、切口感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头后仰体位训练,术后鼓励病人主动排痰,指导合理进食等.

    作者:谢凌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肛门改良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30例经肛门改良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肠道准备、饮食管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该手术创伤小,康复快,加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住院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作者:杨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PDCA循环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为提高分诊正确率,减少因各种会诊、检查而耽误治疗时间,对急诊病人采用常规分诊和PDCA循环模式进行分诊比较,结果采用常规分诊正确率为90.2%,PDCA循环模式分诊正确率为94.8%,p<0.01.将PDCA循环用于急诊分诊工作中,提高了急诊分诊质量.

    作者:刘艾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在基层医院开展风险管理的实践

    护士属于高风险职业,随着人民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和危机意识,尤其是基层医院,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预测和规避风险,使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等危机事件层出不穷,据文献报导[1],医疗纠纷自90年代以来正以每年10%的递增速度上升,尤其在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施行后,递增的速度加快,医患关系空前紧张[1].

    作者:刘赛平;钟美灵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临床护士掌握心电图知识程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临床护士掌握心电图知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治疗、抢救配合的护理质量.方法对重庆市4所三甲医院44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科护士、高学历及高学历同时高职称护士掌握程度较好;非专科护士、低学历、低职称以及年资在25年以上的护士掌握程度较差.结论护士对心律失常的掌握程度较大地影响着病人病情变化的客观信息,而主观原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及强化重要性的认识是根本的方法.

    作者:江洁;何红贞;唐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科病房护士工作体验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深入了解儿科病房护士工作体验,为管理者科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减轻儿科护士病房工作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方法运用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质性研究,对在儿科工作的26名注册护士进行深入的访谈.结果使用Colaizzico分析程序,分析和提炼儿科护士在照顾患儿的各种感受:心理疲惫;身体疲劳;社会交往及家庭生活的影响;投入与回报不相称.结论儿科护士本身要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医院管理层应对儿科护士给予广泛而持续的支持与关怀,科学合理地制定儿科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作者:张冬菊;彭葵花;陈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护士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

    分析护士职业压力表现、影响因素及危害性,提出防止的对策:要更新观念,宣传到位;合理安排,调节弛张;调整心态,情感支持;创新理论,科研前位.

    作者:郭淑梅;沈树花;曲桂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护理记录终末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3988份C、D型病历中护理记录进行终末质控,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旨在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何美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夜班护士压力源的调查与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时夜班工作的体验,了解其价值、感受和行为规范,设法减轻其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为护理管理制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探索护士对夜班工作的体验,通过对不同医院和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50名参与值夜班的护士进行电话访谈,并从中抽取10名有代表性的夜班护士进行第二次电话访谈,然后对访谈的资料采用阅读、分析、分类及反思,从中概括主题.结果护士夜班工作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心理负担过重、情感易受挫折、自我追求受限及身体健康的危害.结论夜班护士呈现出身体疲乏、情绪低落、工作较消极和个人无成就感等疲溃现象.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多关心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与其沟通,并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减轻她们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为她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从而减轻压力源.

    作者:邹素容;黎英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吹氧与碘伏联合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吹氧与碘伏联合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38例(55处)压疮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30处)和对照组18例(25处).经常规处理后,观察组局部吹纯氧加碘伏涂或敷患处;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液加甲硝唑粉外涂创面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6.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为40%,总有效率为8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提示吹氧与碘伏联合治疗压疮效果显著.

    作者:陈海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京万红联合局部氧疗治疗老年糖尿病(DM)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老年糖尿病压疮经济、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2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6例使用京万红联合局部氧疗,对照组26例采用白蛋白联合本院自制的烧伤粉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时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京万红联合局部氧疗治疗老年糖尿病压疮疗效显著.

    作者:李淑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直接动静脉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回顾性总结6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直接动静脉穿刺2435例次,选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等直接穿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结果:行直接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7.5%,61例次通过再次穿刺获得成功,并发局部血肿5例次,血流量可达180~280ml/min,透析后肌肝、尿素氮清除率在65%左右,脱水量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温小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插胃管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插胃管在危重患者中的置管方法及护理配合,以解决患者胃肠道营养及胃液引流问题.50例按常规护理操作方法反复多次插胃管不成功的患者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结合临床护理操作而留置胃管.其中90%一次插管取得成功;10%经2次插管取得成功.解决了胃液引流及胃肠道营养问题,保证了有效的胃肠减压.

    作者:王惠珍;钟秋生;王祥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肠道清洁度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肠道清洁的佳方法.方法将需作肠道清洁准备的156例病人随机分3组,A组:采用0.9%氯化钠清洁灌肠联合口服硫酸镁;B组:使用0.9%氯化钠清洁灌肠2次;C组:番泻叶焗服联合开塞露通便.比较肠道清晰率或者模糊率.结果番泻叶焗服联合开塞露组肠道清晰率高,其次为清洁灌肠联合服硫酸镁.番泻叶联合组与清洁灌肠联合服硫酸镁组肠道模糊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番泻叶联合组与生理盐水清洁灌肠2次的方法比较,肠道清洁率与模糊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番泻叶焗服加用开塞露通便效果好,是佳的肠道清洁方法.

    作者:胡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气道灌洗术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气道进行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与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气道灌洗术护理.结果A、B 2组患者气道痰痂或痰栓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组应用气道灌洗术能有效地抑制痰痂或痰栓的形成,优于常规气道护理,是保障气道通畅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劲松;安如俊;毛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总结1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方法.从对营养液的配方、配制及输入的速度、部位等进行观察与护理.110例病人全胃肠外营养时间6~18d,治愈出院102例,8例明显好转,没有1例因操作与护理不当而出现电解质紊乱、输液局部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李冬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与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与护理干预,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病人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含量,维持血糖正常水平,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8例,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与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的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血糖有了显著下降,p<0.05,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合理控制饮食,适当选择优质蛋白、充足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限制脂肪摄入,对维持其良好的营养状况和控制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美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42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透析器与灌流器(HA型)串联进行治疗,每周2次;对照组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均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ml/min.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流速为500ml/min.治疗前后检测中分子物质,血尿素氮、肌酐、血压及临床症状.结果实验组的皮肤瘙痒减轻情况、中分子物质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透析器与灌流器串联治疗尿毒症病人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症,提高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缺点.

    作者:刘育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多点扇形皮下注射治疗胫前粘液性水肿的观察与护理

    胫前粘液性水肿,又称甲状腺毒性粘液蛋白沉积症,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一种皮肤损害,约占Graves病的5%[1],属于自身免疫病,是较少见的局限性皮肤病变.一般发生在胫骨前下1/3处,皮肤损害常呈对称性,早期皮肤呈广泛性红肿,之后出现皮肤的增厚、变粗,有广泛大小不等的棕褐色突起、不平的斑块或结节,边界清楚,后期可扩展到足背、踝关节等处,皮肤如橘皮样,皮损融合,毳毛增多、增长,毛干粗大,下肢粗大似橡皮腿,容易误诊,严重影响患者的自我形象和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

    作者:龙菊华;蒋铁建;龙梅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ICU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回顾性总结分析28例ICU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细菌种类及分布情况.从防止交叉感染、清理呼吸道、减少口腔定植菌、胃肠营养等几方面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作者:黄桂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股静脉置管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护理

    回顾性总结股静脉置管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46例穿刺均取得成功,有40例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占86.9%;术后导管移位1例,局部血肿1例,穿刺部位红肿1例,导管堵塞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留置时间为13~54d,平均35d.拔管后未出现感染及出血,穿刺点愈合好,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合理选择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对其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严献华;王耀辉;林德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70%~80%患者出现偏瘫,早期即进行康复治疗可以让患者肢体随意性运动尽早出现,大限度地依靠并发挥自己能力在社会中生活.通过心理支持,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诊断、制定计划、进行康复锻练.本文报告了50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强调心理支持,指导进行系列康复训练,让患者残存功能尽早恢复,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功能,以佳状态重返家庭与社会.

    作者:张茂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基层高血压病人疾病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基层高血压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健康行为.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表,对120例高血压病人从危险因子、严重并发症、症状知识、预防保健知识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危险因子(情绪改变、家族史、饮酒过量、肥胖)、危害性(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保健知识(遵医嘱用药、定期测血压、戒烟酒、保持情绪稳定)的认知准确率相对较高,分别为84%、70%、84.4%.而对其他方面的知识认知程度较差.结论对基层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和形式多样化.

    作者:王兰;王运姣;陈宏兰;黎世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6h)成功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是防止左心室重塑有效的方法之一.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A)早期再通,恢复TIMIⅢ级血流,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塞面积、阻抑梗塞扩展、防止左心室扩大和重塑,保护左室功能,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塞范围就越小、病死率也就越低,尤其在发病后1h内溶栓,可显著降低心肌梗塞病死率.但静脉溶栓治疗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

    作者:金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腹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结了25例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腹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加强置管前的护理,注意置管中的护理配合,重视置管后的观察,避免了患者反复腹腔穿刺的痛苦,置管期间患者活动不受影响,提高了生活质量;置管引流过程中严密观察置管患者病情变化,确保导管通畅,预防导管感染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阳根云;黄素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和胆固醇检测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逐渐倾向年轻化,且主要是2型糖尿病.在一些大中城市,发病率分别可达6.4%及3.9%,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1].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常累及神经、心脑血管、肾脏等系统.我们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浆的C-反应蛋白(CRP)及胆固醇的检测,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咸永松;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将3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都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声雾化吸入,实验组用沐舒坦加生理盐水雾化,对照组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天2次.对患儿喘憋、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疗效及喘憋、咳嗽、肺部哕音消失情况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比用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例重症肌无力术后发生多次危象的抢救与护理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胸腺切除是治疗MG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2],但胸腺切除术后常发生MG危象导致死亡[3].我院胸外科2005年6月15日收治1例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增生病人,术后多次发生危象,5次呼吸骤停,气管插管抢救,并采用了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法冲击疗法,住院35d,监护室监护17d,病情好转出院.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谌科霞;方莉;吴吉明;陈德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1例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报告1例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护理的重点包括:掌握药物过敏反应应急措施、提高输液安全意识、提供心理支持、人文关怀;针对本病做好健康教育;协助生活护理;落实可行出院指导等.

    作者:王乔凤;李永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配合与护理

    总结小儿纤维支气管术检查的配合与护理经验.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耐心的术后护理可以达到患儿安全、无并发症发生、检查过程短的目的.小儿纤维支气管检查术的开展,为提高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创造了条件.

    作者:李顺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新生儿中药洗澡的临床效果与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药洗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一组用温水洗澡(温水组),另一组用中药煎液洗澡(中药组),观察2组新生儿洗澡后的睡眠效果及皮肤情况.结果中药组新生儿洗澡后的睡眠效果优于温水组(p<0.01),皮肤病的缓解时间短于温水组(p<0.05),发病率低于温水组.结论应用中药洗澡可改善新生儿的睡眠,缓解皮肤病的不适,降低皮肤病发病率.

    作者:李海志;邓艳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儿体温测试方法探讨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安全实用而又相对准确无创伤的小儿体温测量方法.方法对126例住院小儿同时测量腋温和肛温3d,取其平均值作为研究数据.结果测得小儿腋温范围36.2~37.6℃,测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样本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腋温与肛温的均数比较有差异,经相关与回归分析腋温与肛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有良好的直线相关关系,但测量的肛温值始终高于腋温值.结论腋温测量易操作,可用测量腋温的方法来监测体温变化,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筛选发热病人的方法.

    作者:吴拥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两种新生儿脐带消毒方法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和传统碘酊、酒精消毒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100例,采用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处理;B组100例,采用传统的碘酊、酒精消毒脐带法.对2种新生儿脐带消毒方法的皮肤灼伤率、脐带残端结痂时间,以及脐炎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应用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皮肤灼伤率为0,脐炎发生率低(1%),脐带残端干燥结痂脱落时间早,该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新生儿脐带碘酊、酒精消毒法,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法优于传统的碘酊、酒精消毒法.

    作者:朱佩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疗效与并发症的影响,提高对实施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60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随机分为健教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与护理,健教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结果2组疗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教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及时正确地实施健康教育对疾病的转归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对患者至关重要.

    作者:曾美枝;罗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子药物治疗、高频热疗及一般卫生宣教;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和高频热疗的同时,按照健康教育实施程序,通过口头教育、电教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对CP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分别在患者第一次治疗前、第一个疗程后进行问卷调查;半年后随访,评价CP患者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均在完成高频热疗第一个疗程后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神经精神症状、遵医行为等方面进行比较,p<0.01,半年后随访,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坚持配合综合治疗的基础,实施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建立社会家庭支持系统,有助于CP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并有效地预防CP患者的复发.

    作者:邢美娥;徐凤梅;苏红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调查骨折病人对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与管理对策

    目的了解骨折住院病人对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192例骨折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每月由护理部不定期到病房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科室.结果病人健康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较好,满意率为82.3%~96.9%,不满意率为2.1%~15.6%.结论骨折病人对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与护士的服务理念、掌握医学专科知识的程度及健康教育技巧、护士的年龄、学历等密切相关.

    作者:王思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川崎病患儿的健康教育及追踪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人们对川崎病(KD)的认识,以配合治疗、护理及随访,减少血管炎对心血管的损害及后遗症.方法对148例患儿患属采用个别针对性教育、集体教育和随机教育的方法,以交谈、墙报、宣传单和陪人会上的健康宣教等形式完成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使患儿患属对KD的特点、治疗、护理及其对心血管的损害和远期影响有充分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急性期的治疗和护理以及专科门诊的定期追踪复查,减少了血管炎对心血管的损害和后遗症的发生.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方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随诊的依从性,有利于KD的康复及远期追踪.

    作者:黄慕怡;胡桂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肝炎治疗康复的影响

    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慢性肝炎病人实施具体的健康教育,从根本上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将183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即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健康教育组由经治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分别于住院后对病人实施具体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由责任护士于住院后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2组比较,健康教育组各方面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病人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病人的自我疗养知识、用药知识、饮食、隔离知识等,对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桂娥;付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对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高压氧治疗,健康教育组加强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进行病情程度、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组坚持足疗程HBO治疗30例;对照组坚持足疗程HBO治疗22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BO治疗CO中毒同时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间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陈北方;鲁礼琼;苏双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注射盖诺时3种给药途径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方法注射盖诺后的效果比较,寻求降低使用该药病人药物外渗的佳方法,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77例乳腺癌和肺癌病人分为A、B、C 3组进行NP方案(盖诺+顺铂)化疗,分别采取留置针给药+当日拔除、留置针给药+常规保留、头皮针注射给药进行效果比较,观察药物外渗、注射局部红肿及疼痛情况.结果A组无1例药物外渗,注射局部红肿及疼痛发生率仅为13.73%和11.76%,该组给药方法明显优于其它2组给药方法(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使用盖诺时,可推广采用静脉留置针给药后,当日立即予以拔除的方法.

    作者:彭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肿瘤坏死因子联合鸦胆子乳治疗癌性胸腹水疗效观察和护理

    总结30例肿瘤坏死因子联合鸦胆子乳治疗癌性胸腹水的临床护理经验,通过心理指导、正确使用药物及毒副反应的护理,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晚期肿瘤患者均能耐受.

    作者:沈有林;薛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肝癌患者区域性化疗2种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观察

    目的探讨一种佳的肝癌患者区域性化疗注射方法.方法选择100例肝癌术后区域性化疗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一组采用直接推注法,另一组采用持续滴注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轻重程度.结果同一种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推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高于持续滴注组.结论肝癌患者术后区域性化疗患用持续滴注法,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

    作者:周庆湘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妊高征监测系统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妊高征监测系统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可靠性.方法将门诊产前检查孕妇53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妊娠20周开始进行妊高征监测系统检测,对检测结果提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高危者提早干预性治疗;对照组则按常规产前检查,不作检测.对照2组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监测系统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测系统,是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的有效检测方法之一.

    作者:陈美好;胡冰梅;徐广英;李浩尘;戴哲凡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Leep电波刀治疗宫颈糜烂中的作用.对256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Leep电波刀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缩短了术后阴道排液、出血的时间,促进了伤口的愈合.

    作者:胡旭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期护理

    总结4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围产期护理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提供合理饮食,加强孕期的监测和分娩期护理,合理使用胰岛素,积极预防产后感染,加强新生儿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周爱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外科患者出院指导单在家庭护理中的作用

    出院指导是指在患者出院前夕所给予的指导和训练,是住院护理计划的继续,有助于患者从医院环境过渡到家庭环境,使患者获得自理能力,巩固疗效,以达到促进康复和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自2004年7月,我科实行给术后出院患者发放书面《出院指导》,为术后出院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依据,对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无菌液体石蜡油在食道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在手术室工作期间,经常会遇到食道癌根治术.医生把食道病变切除后,用0#丝线将两残端吻合时,由于病变位置本身深,吻合有很大的难度,再加之0#丝线本身细,相对于1#、4#丝线韧性要差一些,打结时容易断.再则丝线本身有磨擦力,导致吻合口粘膜受损而易使吻合口对不齐而变形.

    作者:许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介绍一种自制约束手套

    临床手术科室遇到手术后全麻未醒或因各种原因引起意识不清而不合作的病人通常采用约束带固定病人.但常常会挣脱,特别是当病人胸、腹部有各种引流管或尿管时,病人的手指会与各类引流管接触,轻者引起引流管的接头脱落,重者造成病人有意或无意拔除引流管.鉴此笔者自行设计制作简易的约束手套并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耘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肿瘤化疗病人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

    总结了对669例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体会.分别从消除或减轻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心理、缓解焦虑心理、猜疑心理及孤独绝望心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叶灿漫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住院在职干部心理特征及护理

    总结了住院在职干部的心理特征,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通过对高干病房162例在职干部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并对其进行观察和交谈,发现住院在职干部心理特征主要有:心理疲劳,对医护人员要求高,渴望交流,隐瞒心理,病人角色不适应等.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缓解其负性心理,提高其对治疗的顺应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唐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的焦虑评估与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80例,对2组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采用汉密顿焦虑量度表,进行入出院前后焦虑情况及生活满意度评定.结果2组患者入出院前后焦虑程度经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助于降低焦虑程度,促进老年患者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麻风病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

    分析了麻风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总结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心理特征为:抑郁、焦虑、怀疑和孤独感.主要护理措施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通过疏导、劝解、安慰、暗示等手段和方法,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教育、行为影响以及心理指导,建立信任与合作,改变其不良的心理障碍.

    作者:任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评估和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结果干预组病人的心理状态明显得到缓解,24h后再出血率降低.

    作者:韩业琼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LASIK手术治疗近视眼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针对处于不同阶层、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的近视患者心理状态,在实施LASIK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等各个环节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恢复佳视力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何年珍;胡静一;袁金娥;蔡继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绿脓杆菌致角膜溃疡护理1例

    报告了1例经细菌培养证实的绿杆菌性角膜溃疡护理,强调消毒隔离在护理中的重要性,术前术后严密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保护健眼不被侵染.与此同时注重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使患者解除顾虑,康复出院.

    作者:赵寿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童外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护理

    总结了儿童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护理体会.分别从急诊处理、心理护理、用药观察、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伤后采取积极和精心护理是治疗儿童外伤性前房出血的关键,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关爱儿童群体,积极预防眼外伤.

    作者:王彩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手术配合

    总结82例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手术护理经验,阐述术前准备、术中巡回洗手护士的主要配合步骤,说明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默契的术中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义娥;李思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复合麻醉用于胃镜检查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使患者舒适有效地完成胃镜检查.方法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214例患者胃镜检查,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及检查前后呼吸循环的变化.结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舒适感明显减轻,对手术过程无记忆,无疼痛感觉,均顺利地完成了胃镜检查.用药后及检查中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血氧饱和度虽有一过性下降,但可自行或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对检查过程无明显影响.结论麻醉胃镜已日趋普遍,为确保患者舒适、安全,除胃镜医生娴熟的技术外,进一步完善破麻醉胃镜检查术中的护理支持对于顺利完成本检查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殷晓敏;吴迪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手术室围术期心理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围术期心理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分别观察术前1d、手术当天和术后3d患者血压、心率和焦虑状况.干预组术前和手术当日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2组患者焦虑水平在术前1d无显著差异(p>0.05),而手术当日、术后3d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手术当日血压、心率、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围术期心理护理可减轻老年手术患者焦虑心理,降低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幅度.

    作者:许佳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配合

    总结了糖尿病足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分别从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2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兰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例同种异体右肺移植术的配合体会

    总结2例右单肺移植手术过程中人员配备、物品准备、手术配合和术中护理.提出手术配合和护理重点:术前讨论、手术物品准备、加强无菌管理与供肺保护、患者输液速度调节、护士操作熟练等,有助于肺移植手术的成功.

    作者:徐亚玲;韩芳;李旭;刘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123例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认为良好的术前宣教、风险评估,严谨细致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彭桂平;肖顺华;段义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分步给药法在有潜在氧饱和减少危险患者无痛性消化道内镜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有潜在氧饱和减少危险的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时,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方法将受检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为分步给药法,对照组为常规给药法,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异丙酚用量,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进镜时的镇静程度、咽部反射、术后患者的满意度,评价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异丙酚用量少(p<0.01),对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较常规给药法小(p<0.01).观察组的患者镇静深度较常规给药法的镇静深度浅(p<0.05),术后患者的满意度与常规给药法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有潜在氧饱和减少危险的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时,用分步给药法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

    作者:孟慧;肖定华;沈守荣;姜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产程中特殊体位对枕后位分娩的影响

    目的研究产程中枕后位产妇采取特殊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取2年内产程发作时胎方位为枕后位的健康初产妇13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4例,采取特殊体位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体位.观察2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经阴道顺产率77.0%,对照组16.7%(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16.2%,对照组76.6%(p<0.01).而且观察组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产程中特殊体位护理有利于加快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该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仁兰;周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血液灌流治疗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BP-21血液灌流装置对34例毒鼠强中毒的患儿进行床旁血液灌流治疗,并与非血液灌流的30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血液灌流组与非血液灌流组比较,清醒时间及抽搐完全停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1),死亡率降低(p<0.01).结论及早施实血液灌流治疗,加强护理与监护,可提高毒鼠强中毒患儿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谌静;高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护理干预初探

    目的探索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评估调查对象的社区健康教育需求,以社区人群为对象,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引导健康生活模式的POP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对POP的病因、症状和预防知识水平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开展POP一级预防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慢性病预防的社区人群的健康促进活动中.

    作者:黄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气管插管后洗胃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气管插管后洗胃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重度AOPP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洗胃抢救,与28例没有采取气管插管后洗胃抢救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病例数分别是21例和14例,病死率分别是19.2%和50.0%(p<0.05);治愈病例治疗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阿托品化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阿托品化所用阿托品量比对照组大(p<0.05),2组ChE恢复至正常50%时间、阿托品总量和住院天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后进行洗胃抢救重度AOPP患者,成功率高于没有先行气管插管后洗胃抢救患者.

    作者:吴迎秋;张雪芳;林石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浓度静脉补钾抢救重度低钾血症12例护理体会

    低血钾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重度低血钾(血钾≤2.5mmol/L)患者共12例,现将此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游宝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

    带状疱疹是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沿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伴有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我科于2003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带状疱疹患者93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钰静;孔红娟;刘增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