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乔凤;李永平
分析护士职业压力表现、影响因素及危害性,提出防止的对策:要更新观念,宣传到位;合理安排,调节弛张;调整心态,情感支持;创新理论,科研前位.
作者:郭淑梅;沈树花;曲桂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分析了麻风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总结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心理特征为:抑郁、焦虑、怀疑和孤独感.主要护理措施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通过疏导、劝解、安慰、暗示等手段和方法,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教育、行为影响以及心理指导,建立信任与合作,改变其不良的心理障碍.
作者:任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将3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都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声雾化吸入,实验组用沐舒坦加生理盐水雾化,对照组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天2次.对患儿喘憋、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疗效及喘憋、咳嗽、肺部哕音消失情况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比用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6h)成功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是防止左心室重塑有效的方法之一.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A)早期再通,恢复TIMIⅢ级血流,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塞面积、阻抑梗塞扩展、防止左心室扩大和重塑,保护左室功能,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塞范围就越小、病死率也就越低,尤其在发病后1h内溶栓,可显著降低心肌梗塞病死率.但静脉溶栓治疗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
作者:金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低血钾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重度低血钾(血钾≤2.5mmol/L)患者共12例,现将此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游宝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回顾性总结2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及采取的有关预防和治疗措施,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早期的监护要点,防治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早期可出现较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尤以后颅窝血肿和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为危险,故术后早期应严密监测,特别强调对病人呼吸、血压和意识状况的观察,床旁应常规备有呼吸机和脑室穿刺包.
作者:曾艳;朱松辉;谭红莲;李化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预防化脓性及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54例拟行阑尾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A、B 2组,A组依常规方式消毒铺单后进行手术操作,关腹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B组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单后粘贴医用粘贴手术巾,切开腹膜后,切口两边各置1块半湿盐水垫保护切口,关腹后,先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0.5%聚维酮碘溶液20~50ml冲洗伤口,并留置1~2min,再以干纱布拭净,严格止血后,常规缝合切口,观察2组病人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2种切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重在切口的保护和处理.
作者:张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总结了30例经肛门改良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肠道准备、饮食管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该手术创伤小,康复快,加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住院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作者:杨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深入了解儿科病房护士工作体验,为管理者科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减轻儿科护士病房工作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方法运用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质性研究,对在儿科工作的26名注册护士进行深入的访谈.结果使用Colaizzico分析程序,分析和提炼儿科护士在照顾患儿的各种感受:心理疲惫;身体疲劳;社会交往及家庭生活的影响;投入与回报不相称.结论儿科护士本身要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医院管理层应对儿科护士给予广泛而持续的支持与关怀,科学合理地制定儿科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作者:张冬菊;彭葵花;陈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胫前粘液性水肿,又称甲状腺毒性粘液蛋白沉积症,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一种皮肤损害,约占Graves病的5%[1],属于自身免疫病,是较少见的局限性皮肤病变.一般发生在胫骨前下1/3处,皮肤损害常呈对称性,早期皮肤呈广泛性红肿,之后出现皮肤的增厚、变粗,有广泛大小不等的棕褐色突起、不平的斑块或结节,边界清楚,后期可扩展到足背、踝关节等处,皮肤如橘皮样,皮损融合,毳毛增多、增长,毛干粗大,下肢粗大似橡皮腿,容易误诊,严重影响患者的自我形象和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
作者:龙菊华;蒋铁建;龙梅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80例,对2组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采用汉密顿焦虑量度表,进行入出院前后焦虑情况及生活满意度评定.结果2组患者入出院前后焦虑程度经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助于降低焦虑程度,促进老年患者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回顾性总结6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直接动静脉穿刺2435例次,选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等直接穿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结果:行直接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7.5%,61例次通过再次穿刺获得成功,并发局部血肿5例次,血流量可达180~280ml/min,透析后肌肝、尿素氮清除率在65%左右,脱水量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温小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临床手术科室遇到手术后全麻未醒或因各种原因引起意识不清而不合作的病人通常采用约束带固定病人.但常常会挣脱,特别是当病人胸、腹部有各种引流管或尿管时,病人的手指会与各类引流管接触,轻者引起引流管的接头脱落,重者造成病人有意或无意拔除引流管.鉴此笔者自行设计制作简易的约束手套并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耘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报告1例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护理的重点包括:掌握药物过敏反应应急措施、提高输液安全意识、提供心理支持、人文关怀;针对本病做好健康教育;协助生活护理;落实可行出院指导等.
作者:王乔凤;李永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回顾性总结股静脉置管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46例穿刺均取得成功,有40例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占86.9%;术后导管移位1例,局部血肿1例,穿刺部位红肿1例,导管堵塞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留置时间为13~54d,平均35d.拔管后未出现感染及出血,穿刺点愈合好,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合理选择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对其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严献华;王耀辉;林德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带状疱疹是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沿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伴有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我科于2003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带状疱疹患者93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钰静;孔红娟;刘增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人们对川崎病(KD)的认识,以配合治疗、护理及随访,减少血管炎对心血管的损害及后遗症.方法对148例患儿患属采用个别针对性教育、集体教育和随机教育的方法,以交谈、墙报、宣传单和陪人会上的健康宣教等形式完成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使患儿患属对KD的特点、治疗、护理及其对心血管的损害和远期影响有充分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急性期的治疗和护理以及专科门诊的定期追踪复查,减少了血管炎对心血管的损害和后遗症的发生.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方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随诊的依从性,有利于KD的康复及远期追踪.
作者:黄慕怡;胡桂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在手术室工作期间,经常会遇到食道癌根治术.医生把食道病变切除后,用0#丝线将两残端吻合时,由于病变位置本身深,吻合有很大的难度,再加之0#丝线本身细,相对于1#、4#丝线韧性要差一些,打结时容易断.再则丝线本身有磨擦力,导致吻合口粘膜受损而易使吻合口对不齐而变形.
作者:许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总结1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方法.从对营养液的配方、配制及输入的速度、部位等进行观察与护理.110例病人全胃肠外营养时间6~18d,治愈出院102例,8例明显好转,没有1例因操作与护理不当而出现电解质紊乱、输液局部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李冬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总结了对669例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体会.分别从消除或减轻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心理、缓解焦虑心理、猜疑心理及孤独绝望心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叶灿漫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