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绍一种自制约束手套

周耘

关键词:制约, 引流管, 病人, 手术科室, 设计制作, 临床, 接头脱落, 约束带, 手术后, 应用, 意识, 手指, 手套, 简易, 管接, 腹部
摘要:临床手术科室遇到手术后全麻未醒或因各种原因引起意识不清而不合作的病人通常采用约束带固定病人.但常常会挣脱,特别是当病人胸、腹部有各种引流管或尿管时,病人的手指会与各类引流管接触,轻者引起引流管的接头脱落,重者造成病人有意或无意拔除引流管.鉴此笔者自行设计制作简易的约束手套并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减轻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分析

    目的减轻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应激性反应.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手术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作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血压、心率相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前与术中血压、心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与术中血压、心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疼痛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减轻甲状腺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

    作者:邓秋儿;冯宝琴;温晓玲;梁群;谭惠芹;彭凤韵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夜班护士压力源的调查与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时夜班工作的体验,了解其价值、感受和行为规范,设法减轻其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为护理管理制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探索护士对夜班工作的体验,通过对不同医院和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50名参与值夜班的护士进行电话访谈,并从中抽取10名有代表性的夜班护士进行第二次电话访谈,然后对访谈的资料采用阅读、分析、分类及反思,从中概括主题.结果护士夜班工作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心理负担过重、情感易受挫折、自我追求受限及身体健康的危害.结论夜班护士呈现出身体疲乏、情绪低落、工作较消极和个人无成就感等疲溃现象.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多关心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与其沟通,并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减轻她们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为她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从而减轻压力源.

    作者:邹素容;黎英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儿体温测试方法探讨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安全实用而又相对准确无创伤的小儿体温测量方法.方法对126例住院小儿同时测量腋温和肛温3d,取其平均值作为研究数据.结果测得小儿腋温范围36.2~37.6℃,测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样本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腋温与肛温的均数比较有差异,经相关与回归分析腋温与肛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有良好的直线相关关系,但测量的肛温值始终高于腋温值.结论腋温测量易操作,可用测量腋温的方法来监测体温变化,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筛选发热病人的方法.

    作者:吴拥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

    带状疱疹是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沿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伴有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我科于2003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带状疱疹患者93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钰静;孔红娟;刘增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护理干预初探

    目的探索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评估调查对象的社区健康教育需求,以社区人群为对象,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引导健康生活模式的POP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对POP的病因、症状和预防知识水平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开展POP一级预防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慢性病预防的社区人群的健康促进活动中.

    作者:黄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血液病腹腔镜下脾切除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

    应用护理程序,结合血液病的特点,在术前准备、健康教育、观察病情变化等方面对16例血液病脾切除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认为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严密病情观察是提高血液病脾切除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健.

    作者:孙咏梅;钟惠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症脾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通过对61例门静脉高压症脾手术后患者的资料分析,分别从患者年龄、术前肝功能状况、呼吸道状况、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呼吸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认为年龄55岁以上、肝功能不良、有慢性呼吸道疾患史、全麻、复杂手术方式等是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易患因素.术前改善机体状况,加强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先兆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开始肺部理疗等是预防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费艳霞;周瑞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1例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报告1例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护理的重点包括:掌握药物过敏反应应急措施、提高输液安全意识、提供心理支持、人文关怀;针对本病做好健康教育;协助生活护理;落实可行出院指导等.

    作者:王乔凤;李永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注射盖诺时3种给药途径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方法注射盖诺后的效果比较,寻求降低使用该药病人药物外渗的佳方法,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77例乳腺癌和肺癌病人分为A、B、C 3组进行NP方案(盖诺+顺铂)化疗,分别采取留置针给药+当日拔除、留置针给药+常规保留、头皮针注射给药进行效果比较,观察药物外渗、注射局部红肿及疼痛情况.结果A组无1例药物外渗,注射局部红肿及疼痛发生率仅为13.73%和11.76%,该组给药方法明显优于其它2组给药方法(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使用盖诺时,可推广采用静脉留置针给药后,当日立即予以拔除的方法.

    作者:彭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川崎病患儿的健康教育及追踪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人们对川崎病(KD)的认识,以配合治疗、护理及随访,减少血管炎对心血管的损害及后遗症.方法对148例患儿患属采用个别针对性教育、集体教育和随机教育的方法,以交谈、墙报、宣传单和陪人会上的健康宣教等形式完成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使患儿患属对KD的特点、治疗、护理及其对心血管的损害和远期影响有充分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急性期的治疗和护理以及专科门诊的定期追踪复查,减少了血管炎对心血管的损害和后遗症的发生.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方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随诊的依从性,有利于KD的康复及远期追踪.

    作者:黄慕怡;胡桂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总结1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方法.从对营养液的配方、配制及输入的速度、部位等进行观察与护理.110例病人全胃肠外营养时间6~18d,治愈出院102例,8例明显好转,没有1例因操作与护理不当而出现电解质紊乱、输液局部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李冬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外科患者出院指导单在家庭护理中的作用

    出院指导是指在患者出院前夕所给予的指导和训练,是住院护理计划的继续,有助于患者从医院环境过渡到家庭环境,使患者获得自理能力,巩固疗效,以达到促进康复和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自2004年7月,我科实行给术后出院患者发放书面《出院指导》,为术后出院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依据,对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护士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

    分析护士职业压力表现、影响因素及危害性,提出防止的对策:要更新观念,宣传到位;合理安排,调节弛张;调整心态,情感支持;创新理论,科研前位.

    作者:郭淑梅;沈树花;曲桂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分步给药法在有潜在氧饱和减少危险患者无痛性消化道内镜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有潜在氧饱和减少危险的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时,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方法将受检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为分步给药法,对照组为常规给药法,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异丙酚用量,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进镜时的镇静程度、咽部反射、术后患者的满意度,评价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异丙酚用量少(p<0.01),对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较常规给药法小(p<0.01).观察组的患者镇静深度较常规给药法的镇静深度浅(p<0.05),术后患者的满意度与常规给药法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有潜在氧饱和减少危险的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时,用分步给药法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

    作者:孟慧;肖定华;沈守荣;姜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

    总结167例锁骨骨折病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后的护理.认为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功能锻炼指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昌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例同种异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的护理

    介绍了1例小肠移植术的护理体会.从病室选择、医疗物品的准备、药品的准备、术后病室管理、术后监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严格护理管理,做好护理监护是保证小肠移植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焦改梅;李保秀;霍巧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腹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结了25例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腹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加强置管前的护理,注意置管中的护理配合,重视置管后的观察,避免了患者反复腹腔穿刺的痛苦,置管期间患者活动不受影响,提高了生活质量;置管引流过程中严密观察置管患者病情变化,确保导管通畅,预防导管感染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阳根云;黄素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子药物治疗、高频热疗及一般卫生宣教;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和高频热疗的同时,按照健康教育实施程序,通过口头教育、电教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对CP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分别在患者第一次治疗前、第一个疗程后进行问卷调查;半年后随访,评价CP患者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均在完成高频热疗第一个疗程后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神经精神症状、遵医行为等方面进行比较,p<0.01,半年后随访,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坚持配合综合治疗的基础,实施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建立社会家庭支持系统,有助于CP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并有效地预防CP患者的复发.

    作者:邢美娥;徐凤梅;苏红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肠道清洁度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肠道清洁的佳方法.方法将需作肠道清洁准备的156例病人随机分3组,A组:采用0.9%氯化钠清洁灌肠联合口服硫酸镁;B组:使用0.9%氯化钠清洁灌肠2次;C组:番泻叶焗服联合开塞露通便.比较肠道清晰率或者模糊率.结果番泻叶焗服联合开塞露组肠道清晰率高,其次为清洁灌肠联合服硫酸镁.番泻叶联合组与清洁灌肠联合服硫酸镁组肠道模糊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番泻叶联合组与生理盐水清洁灌肠2次的方法比较,肠道清洁率与模糊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番泻叶焗服加用开塞露通便效果好,是佳的肠道清洁方法.

    作者:胡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42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透析器与灌流器(HA型)串联进行治疗,每周2次;对照组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均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ml/min.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流速为500ml/min.治疗前后检测中分子物质,血尿素氮、肌酐、血压及临床症状.结果实验组的皮肤瘙痒减轻情况、中分子物质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透析器与灌流器串联治疗尿毒症病人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症,提高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缺点.

    作者:刘育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