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患者区域性化疗2种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观察

周庆湘

关键词:肝肿瘤, 化学疗法, 注射,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佳的肝癌患者区域性化疗注射方法.方法选择100例肝癌术后区域性化疗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一组采用直接推注法,另一组采用持续滴注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轻重程度.结果同一种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推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高于持续滴注组.结论肝癌患者术后区域性化疗患用持续滴注法,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患者区域性化疗2种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观察

    目的探讨一种佳的肝癌患者区域性化疗注射方法.方法选择100例肝癌术后区域性化疗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一组采用直接推注法,另一组采用持续滴注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轻重程度.结果同一种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推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高于持续滴注组.结论肝癌患者术后区域性化疗患用持续滴注法,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

    作者:周庆湘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护士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

    分析护士职业压力表现、影响因素及危害性,提出防止的对策:要更新观念,宣传到位;合理安排,调节弛张;调整心态,情感支持;创新理论,科研前位.

    作者:郭淑梅;沈树花;曲桂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临床护士掌握心电图知识程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临床护士掌握心电图知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治疗、抢救配合的护理质量.方法对重庆市4所三甲医院44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科护士、高学历及高学历同时高职称护士掌握程度较好;非专科护士、低学历、低职称以及年资在25年以上的护士掌握程度较差.结论护士对心律失常的掌握程度较大地影响着病人病情变化的客观信息,而主观原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及强化重要性的认识是根本的方法.

    作者:江洁;何红贞;唐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复合麻醉用于胃镜检查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使患者舒适有效地完成胃镜检查.方法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214例患者胃镜检查,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及检查前后呼吸循环的变化.结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舒适感明显减轻,对手术过程无记忆,无疼痛感觉,均顺利地完成了胃镜检查.用药后及检查中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血氧饱和度虽有一过性下降,但可自行或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对检查过程无明显影响.结论麻醉胃镜已日趋普遍,为确保患者舒适、安全,除胃镜医生娴熟的技术外,进一步完善破麻醉胃镜检查术中的护理支持对于顺利完成本检查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殷晓敏;吴迪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护理干预初探

    目的探索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评估调查对象的社区健康教育需求,以社区人群为对象,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引导健康生活模式的POP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对POP的病因、症状和预防知识水平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开展POP一级预防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慢性病预防的社区人群的健康促进活动中.

    作者:黄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肠道清洁度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肠道清洁的佳方法.方法将需作肠道清洁准备的156例病人随机分3组,A组:采用0.9%氯化钠清洁灌肠联合口服硫酸镁;B组:使用0.9%氯化钠清洁灌肠2次;C组:番泻叶焗服联合开塞露通便.比较肠道清晰率或者模糊率.结果番泻叶焗服联合开塞露组肠道清晰率高,其次为清洁灌肠联合服硫酸镁.番泻叶联合组与清洁灌肠联合服硫酸镁组肠道模糊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番泻叶联合组与生理盐水清洁灌肠2次的方法比较,肠道清洁率与模糊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番泻叶焗服加用开塞露通便效果好,是佳的肠道清洁方法.

    作者:胡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子药物治疗、高频热疗及一般卫生宣教;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和高频热疗的同时,按照健康教育实施程序,通过口头教育、电教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对CP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分别在患者第一次治疗前、第一个疗程后进行问卷调查;半年后随访,评价CP患者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均在完成高频热疗第一个疗程后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神经精神症状、遵医行为等方面进行比较,p<0.01,半年后随访,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坚持配合综合治疗的基础,实施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建立社会家庭支持系统,有助于CP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并有效地预防CP患者的复发.

    作者:邢美娥;徐凤梅;苏红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回顾性总结分析2437例病人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观察内容有无憋气、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客观体征及腹胀、腹水、切口感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头后仰体位训练,术后鼓励病人主动排痰,指导合理进食等.

    作者:谢凌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住院在职干部心理特征及护理

    总结了住院在职干部的心理特征,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通过对高干病房162例在职干部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并对其进行观察和交谈,发现住院在职干部心理特征主要有:心理疲劳,对医护人员要求高,渴望交流,隐瞒心理,病人角色不适应等.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缓解其负性心理,提高其对治疗的顺应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唐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Leep电波刀治疗宫颈糜烂中的作用.对256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Leep电波刀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缩短了术后阴道排液、出血的时间,促进了伤口的愈合.

    作者:胡旭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123例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认为良好的术前宣教、风险评估,严谨细致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彭桂平;肖顺华;段义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介绍一种自制约束手套

    临床手术科室遇到手术后全麻未醒或因各种原因引起意识不清而不合作的病人通常采用约束带固定病人.但常常会挣脱,特别是当病人胸、腹部有各种引流管或尿管时,病人的手指会与各类引流管接触,轻者引起引流管的接头脱落,重者造成病人有意或无意拔除引流管.鉴此笔者自行设计制作简易的约束手套并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耘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

    带状疱疹是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沿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伴有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我科于2003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带状疱疹患者93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钰静;孔红娟;刘增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两种新生儿脐带消毒方法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和传统碘酊、酒精消毒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100例,采用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处理;B组100例,采用传统的碘酊、酒精消毒脐带法.对2种新生儿脐带消毒方法的皮肤灼伤率、脐带残端结痂时间,以及脐炎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应用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皮肤灼伤率为0,脐炎发生率低(1%),脐带残端干燥结痂脱落时间早,该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新生儿脐带碘酊、酒精消毒法,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安尔碘作新生儿脐带消毒法优于传统的碘酊、酒精消毒法.

    作者:朱佩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PDCA循环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为提高分诊正确率,减少因各种会诊、检查而耽误治疗时间,对急诊病人采用常规分诊和PDCA循环模式进行分诊比较,结果采用常规分诊正确率为90.2%,PDCA循环模式分诊正确率为94.8%,p<0.01.将PDCA循环用于急诊分诊工作中,提高了急诊分诊质量.

    作者:刘艾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心理干预在阴茎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阴茎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将30例阴茎癌住院手术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14例和心理护理组16例,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测评.结果2组患者术前SDS评分指数均高于正常人群,术后两组患者SDS指数较术前升高,但常规护理组SDS指数(0.72±0.05)较心理护理组SDS指数(0.64±0.04)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阴茎癌手术患者均存在抑郁症状,在围术期予以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抑郁情绪.

    作者:吴萍辉;毛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妊高征监测系统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妊高征监测系统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可靠性.方法将门诊产前检查孕妇53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妊娠20周开始进行妊高征监测系统检测,对检测结果提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高危者提早干预性治疗;对照组则按常规产前检查,不作检测.对照2组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监测系统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测系统,是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的有效检测方法之一.

    作者:陈美好;胡冰梅;徐广英;李浩尘;戴哲凡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15例一期双侧髋关节置换病人,给予以护士指导下的患者自身训练为主体的规范的康复护理和康复程序治疗.结果经过规范的康复护理和康复程序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2年,无1例深静脉血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术前Harris评分(39.5±14.5),术后Harris评分(89.5±18.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23.726,p<0.05.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有助于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恢复到正常功能.

    作者:李科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夜班护士压力源的调查与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时夜班工作的体验,了解其价值、感受和行为规范,设法减轻其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为护理管理制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探索护士对夜班工作的体验,通过对不同医院和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50名参与值夜班的护士进行电话访谈,并从中抽取10名有代表性的夜班护士进行第二次电话访谈,然后对访谈的资料采用阅读、分析、分类及反思,从中概括主题.结果护士夜班工作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心理负担过重、情感易受挫折、自我追求受限及身体健康的危害.结论夜班护士呈现出身体疲乏、情绪低落、工作较消极和个人无成就感等疲溃现象.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多关心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与其沟通,并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减轻她们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为她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从而减轻压力源.

    作者:邹素容;黎英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和胆固醇检测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逐渐倾向年轻化,且主要是2型糖尿病.在一些大中城市,发病率分别可达6.4%及3.9%,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1].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常累及神经、心脑血管、肾脏等系统.我们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浆的C-反应蛋白(CRP)及胆固醇的检测,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咸永松;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