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春地区儿童感染柯萨奇B组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陈显秋;张福明;刘民;张淑芹

关键词:儿童, 柯萨奇B组病毒, 病毒感染
摘要: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1995~2004年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状况.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临床拟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血清中的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IgM.结果: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柯萨奇B组病毒的感染率为67.3%,健康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3.6%;成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柯萨奇B组病毒的感染率为59.51%,健康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2.54%.结论: 不论是病毒性心肌炎组还是对照组,儿童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说明儿童较成人易于感染病毒.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86例正常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组妊高征、胎儿窘迫、剖宫产、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应该及时发现此病并控制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祁明珠;魏俊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智力低下儿童与染色体脆性部位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智力低下儿童与染色体脆性部位表达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低叶酸、低小牛血清、较高PH值和G显带技术方法,对20例智力低下儿童和20例正常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脆性部位表达率进行分析.结果: 智力低下儿童染色体畸变率为15.3%,对照组为3.7%;脆性部位发生率为26.95%,对照组为5.6%,两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部位表达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 智力低下儿童与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部位表达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曹岩;黄颖;林栋;卢晟晔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早期婴儿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应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技术研究早期婴儿骨状况,探讨早期婴儿骨发育中的一些现象.方法: 采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的omnisense定量超声仪,对551例0~3个月内婴儿进行胫骨声波速度(speed of sound,SOS)测量.结果: ①0~3个月婴儿男(328例)、女(223例)间SO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961,P=0.328).②早产儿在校正胎龄(corrcdted gestauonal age,CGA)达到39~42周时与相同胎龄足月儿相比,其SOS值显著低于足月儿.③婴儿SOS值与生后年龄呈负相关(早产儿:r=-0.346,n=145,P=0.001;足月儿:r=-0.275,n=406,P=0.001).④婴儿出生后SOS值有下降趋势,早产儿SOS值下降较足月儿明显.胎龄越小,SOS值下降越明显.结论: 早期婴儿有SOS值下降的现象,早产儿SOS值低于足月儿,应该加强对早产儿骨状况的关注和早期干预.

    作者:李红辉;林墨菊;黎宁真;冯秀英;刘荣柳;沈启兰;江乡;何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朝鲜族和汉族育龄妇女死因分析

    目的: 了解延吉市朝鲜族和汉族育龄妇女的主要死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177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育龄妇女死亡率为75.29/10万,朝鲜族育龄妇女死亡率略高于汉族育龄妇女.年龄大于35岁死亡的占死亡总数的77.96%,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居死亡原因的前3位.汉族育龄妇女首位死因为意外死亡,朝鲜族育龄妇女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肝癌在因恶性肿瘤死亡中居首位(朝鲜族肝癌死亡率高于汉族),交通事故在意外死亡中居首位(汉族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朝鲜族).结论: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普及防病知识,提高保健意识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范艳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导乐陪伴分娩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过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采用导乐陪伴分娩的105例初产妇(观察组)与同期进入活跃期后仅由家属陪伴的100例初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导乐陪伴分娩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及减少产后出血量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有利于母婴健康.结论: 因此,导乐陪伴分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时服务新模式.

    作者:王春玲;高宝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1 352例妊娠晚期联合应用NST试验与脐血流图测定对胎儿预后的比照分析

    目前胎心率监护作为产前诊断的方法在国内已普遍用于临床,NST(无激惹试验)已作为常规检查,用以判断胎儿宫内安危,但其假阳性率较高.近年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技术的应用,为预测早期胎儿宫内乏氧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就1 352例妊娠晚期妇女产前联合应用NST与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结果与临床对照分析,评价其在预测胎儿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张冬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胎盘早剥50例临床分析及围生儿结局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诊断及正确处理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市妇婴医院近4年发生胎盘早剥病例50例.结果: I度胎盘早剥与Ⅱ度胎盘早剥在新生儿窒息、死胎、围生儿死亡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度胎盘早剥与Ⅲ度胎盘早剥在胎儿生长受限、围生儿死亡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积极预防和治疗胎盘早剥的病因,注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伤、胎膜早破等病因,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改善围生期母婴结局.

    作者:郎秋英;康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探讨综合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2003~2005年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妇女病普查资料.结果: 3年共查出患有各种疾病者分别为2 787例、4 077例、4 900例,患病率分别为42.10%、48.20%、53.00%,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疾病的顺位来看,2005年乳腺疾病的患病率超过附件疾病,位居第4位.阴道疾病和附件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子宫疾病患病率无显著变化,宫颈疾病和乳腺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社区居民阴道炎和乳腺疾病的患病率(7.98%、3.62%)显著低于企事业职工(9.80%、4.50%),P<0.05,但其宫颈癌前病变的患病率(6.30%)明显高于企事业职工(5.20%),P<0.05.结论: 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有所控制,应继续实施.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宫颈癌前病变和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增加,政府应继续重视妇女病普查普治,加大投入,乳腺癌和宫颈癌的防治可作为今后的重点.

    作者:王倩;冯睿;游丽琴;周庆芝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睡眠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睡眠状况.方法: 以近4年来对前来就诊明确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237例患儿进行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睡眠障碍发生率达到91.56%,其中以睡眠潜伏期明显延长、易惊、频繁夜醒、遗尿、梦游为主要表现;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发病原因有关,与智力损害程度呈正比.结论: 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其睡眠障碍发生率远远大于正常儿童的睡眠障碍发生率,而且程度严重.

    作者:陈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中药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 探讨中药雾化吸入(包括黄芪、双花、知母、板蓝根等)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4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中药雾化吸入,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有效率、显效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别有显著性.复感患儿血CD3、CD4低于正常,CD8高于正常;体液免疫方面IgG、IgA均低于正常.结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有明显的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功能减低,中药雾化吸入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肯定疗效.

    作者:刘磊;宋晓东;王慧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威海市普通妇科门诊宫颈病变的筛查

    目的: 探讨普通妇科门诊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情况及其特点,为威海地区宫颈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普通妇科门诊就诊并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组织学检查的3022人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细胞学检查共2 921人,异常129人,细胞学异常率4.42%(129/2 921).直接活检101人.后病理诊断宫颈癌20人,检出率86.01/10万.宫颈癌前病变45人,检出率193.55/10万.CIN及原位癌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岁,≤35岁占50%,主要由细胞学筛查发现,与就诊原因相关性差.浸润癌年龄主要分布在41~55岁,≤35岁的宫颈癌占26.67%,主要由直接活检发现,与就诊原因相关性强.被诊断者基本为久居本地人群.结论: 威海地区的宫颈癌筛查工作应引起重视,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群众防癌知识的普及,26~55岁年龄段应是宫颈癌前病变防治的重点人群.细胞学筛查结合阴道镜检查加宫颈活检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引串;徐琳瑛;宫海霞;王振颖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及微创性.方法: 分析9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94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发现盆腔粘连范围、粘连程度均高于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剔除直径大于10 cm的肌瘤个数、子宫创面缝合例数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住院天数、恢复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使用止痛泵及发热情况腹腔镜组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病例110例,随访时间1~5年,肌瘤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及安全的优点,但此术式需要良好的手术技巧,并且选择手术适应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穆兰芳;芦莉;白文佩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两种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的比较

    目的: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评价对无症状妇女子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 对来就诊的无症状妇女2 441例随意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液基脱落细胞检查(TCT)、国产电子阴道镜检查,同时对两组筛查出的CIN患者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CIN筛查率,TCT组为20.80%;阴道镜组23.40%.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对比,相符率:TCT组71.03%;阴道镜组81.66%.结论: 两种方法筛查结果无显著差异.

    作者:吴海燕;闫素文;白雪;齐倩;王梦醒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天津市河东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河东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9月对9 284例妇女进行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为47.50%;生殖道感染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深刻影响妇女妊娠结局.结论: 要加强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付泽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长白山区2 800名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长白山区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状况,为改进儿童科学补碘干预措施、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第1手资料.方法: 在7个县(市、区)35所小学随机抽取2 800名8~10岁学龄儿童.采用简化分度方法检查甲状腺肿;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氧化还原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结果: 甲状腺肿大率6.86%;尿碘中位数245.2 μg/L,尿碘值在100 μg/L以下的尿样占13.00%;学生家庭食用盐碘含量合格率97.71%.结论: 长白山区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要求标准,但仍有少部分儿童尿碘水平低、碘摄入不足,影响智力发育,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作者:潘晓菲;卢晟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低出生体重儿血钙、锌和血铅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调研新生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血液中铅、锌、钙等元素的含量状况,为低出生体重儿补充锌、钙剂及驱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月~2006年3月刚入院的新生儿进行血铅、锌、钙元素检测,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和出生体重≥2.5 kg新生儿组(对照组)进行数据分析;并分析铅中毒组和低血铅两组新生儿血钙和血锌的含量情况.结果: 100例新生儿血铅增高30例(占30%),低血钙29例(占29%),血锌低27例(占27%),其中低出生体重儿铅中毒22例(占22%),低血钙19例(占19%)、低血锌20例(20%).铅中毒组新生儿血钙、锌的含量明显小于低血铅组的血钙、锌含量.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铅中毒率高于对照组,血钙、锌的含量低于对照组.钙、锌的缺乏,可致血铅增高.对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应注意进行这些有益营养元素的补充并进行驱铅干预.

    作者:程贤高;李晓春;程正平;汪燕;徐森懋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丹东市区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分析

    学龄前期儿童耳聋明显易为家长发现,但中等度听力损失却易被忽略,特别是当有一侧耳听力正常时可长期不能察觉,而于体检时才被发现,故在幼儿园内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听力筛查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1].为了解丹东市区学龄前儿童的听力状况,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及与听力有关的疾病,我们对丹东市区5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波;于丹阳;张晓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的关系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的关系,为HIE的诊断和分度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方法: 对56例HIE患儿按CT分度标准分为轻、中、重度3组,并分别进行脑组织CT值的测定及NBNA评分,对脑组织CT值和NBNA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IE 3组患儿脑组织CT值及NBN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发现,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其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结论: 测定脑组织CT值及NBNA评分对HIE的诊断和分度具有重要的价值,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对HIE的诊断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

    作者:王倩;王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人工喂养黄疸消退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人工喂养黄疸出现及消退的情况,为新生儿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03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生理性黄疸7天消退65例,占63.11%;8~10天内消退29例,占28.16%;11~15天内消退8例,占7.77%;长时间为18天消退1例,占0.97%.结论: 对于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进行人工喂养不影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消退.

    作者:李建菊;杨松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多巴胺D1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巴胺D1受体(DRD1)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FLP-PCR)检测102例患者及108例正常孕妇的DRD1-48A/G和AT1RA1166→C变异多态性,对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DRD1G的分布频率在HDCP组和正常孕妇组分别为27.9%、9.3%,两组间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CP组DRD1基因AG/GG型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AT1RC等位基因在HDCP组和正常孕妇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6.2%和5.6%,两组间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CP组AT1R基因AC/CC型较正常孕妇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多巴胺D1受体基因多态性-48A/G和AT1RA1166位点突变为C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相关.

    作者:廖予妹;乔福元;马少平;卢爱妮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