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1-4411
  • 国内刊号:22-112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9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吉林省一级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 妇产科学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7年13期文献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及微创性.方法: 分析9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94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发现盆腔粘连范围、粘连程度均高于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剔除直径大于10 cm的肌瘤个数、子宫创面缝合例数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住院天数、恢复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使用止痛泵及发热情况腹腔镜组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病例110例,随访时间1~5年,肌瘤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及安全的优点,但此术式需要良好的手术技巧,并且选择手术适应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穆兰芳;芦莉;白文佩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导乐陪伴分娩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过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采用导乐陪伴分娩的105例初产妇(观察组)与同期进入活跃期后仅由家属陪伴的100例初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导乐陪伴分娩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及减少产后出血量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有利于母婴健康.结论: 因此,导乐陪伴分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时服务新模式.

    作者:王春玲;高宝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1188例产前检查的遗传性血液病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柳州市妊娠妇女中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情况.方法: 对1 188例产前检查的地中海贫血(地贫)、G-6-PD缺乏症、及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β地贫67例(5.64%),α地贫1例(0.08%),HbE 1例(0.08%),其他异常血红蛋白6例(0.50%),G-6-PD缺乏症158例(13.30%).结论: 柳州市妊娠妇女中显性的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高达19.53%(232/1 188),以地贫和G-6-PD缺乏症为主,产前检查成为防止遗传性疾病的唯一防线.

    作者:赵应斌;黎华莲;刘钢毅;丁燕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两种术式剖宫产术后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两种术式剖宫产(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后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以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择51例具有剖宫产史,现因某种产科指征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其中24例为传统式剖宫产,腹部纵切口为Ⅰ组;另27例为新式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为Ⅱ组.对于两组手术的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术中腹腔粘连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新式剖宫产术在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术中粘连情况方面均较Ⅰ组差异显著,分别为(12.45±3.65)min VS(7.34±2.49)min、(53.26±5.28)ml VS(35.40±4.72)ml、(335.3±120.35)ml VS(256.13±90.42)ml.结论: 剖宫产术对再次手术有一定负面影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有剖宫产指征患者应选择佳手术方式.

    作者:张春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朝鲜族和汉族育龄妇女死因分析

    目的: 了解延吉市朝鲜族和汉族育龄妇女的主要死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177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育龄妇女死亡率为75.29/10万,朝鲜族育龄妇女死亡率略高于汉族育龄妇女.年龄大于35岁死亡的占死亡总数的77.96%,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居死亡原因的前3位.汉族育龄妇女首位死因为意外死亡,朝鲜族育龄妇女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肝癌在因恶性肿瘤死亡中居首位(朝鲜族肝癌死亡率高于汉族),交通事故在意外死亡中居首位(汉族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朝鲜族).结论: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普及防病知识,提高保健意识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范艳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124例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选择孕中期孕妇肝功能异常病例124例,予以临床治疗并观察疗效,分析其致病原因.结果: 经休息及药物治疗一周内恢复正常89例,占全部病例的71.8%,两周内恢复正常者25例,占全部病例的20.2%.其余病例除1例因持续GPT升高转往综合性医院外,均于3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妊娠期妇女肝功能异常与其妊期生理因素的存在及各种外在因素如过分高蛋白高脂饮食,服用保健品,疲劳等致肝脏负担加重有关.

    作者:刘正云;吕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妊娠期糖尿病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86例正常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组妊高征、胎儿窘迫、剖宫产、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应该及时发现此病并控制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祁明珠;魏俊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威海市普通妇科门诊宫颈病变的筛查

    目的: 探讨普通妇科门诊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情况及其特点,为威海地区宫颈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普通妇科门诊就诊并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组织学检查的3022人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细胞学检查共2 921人,异常129人,细胞学异常率4.42%(129/2 921).直接活检101人.后病理诊断宫颈癌20人,检出率86.01/10万.宫颈癌前病变45人,检出率193.55/10万.CIN及原位癌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岁,≤35岁占50%,主要由细胞学筛查发现,与就诊原因相关性差.浸润癌年龄主要分布在41~55岁,≤35岁的宫颈癌占26.67%,主要由直接活检发现,与就诊原因相关性强.被诊断者基本为久居本地人群.结论: 威海地区的宫颈癌筛查工作应引起重视,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群众防癌知识的普及,26~55岁年龄段应是宫颈癌前病变防治的重点人群.细胞学筛查结合阴道镜检查加宫颈活检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引串;徐琳瑛;宫海霞;王振颖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胎盘早剥50例临床分析及围生儿结局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诊断及正确处理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市妇婴医院近4年发生胎盘早剥病例50例.结果: I度胎盘早剥与Ⅱ度胎盘早剥在新生儿窒息、死胎、围生儿死亡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度胎盘早剥与Ⅲ度胎盘早剥在胎儿生长受限、围生儿死亡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积极预防和治疗胎盘早剥的病因,注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伤、胎膜早破等病因,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改善围生期母婴结局.

    作者:郎秋英;康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罗格列酮治疗42例超重/肥胖妇女月经紊乱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超重/肥胖妇女月经紊乱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42例已排外其他可引起月经紊乱的疾病且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的超重/肥胖伴月经紊乱妇女,给予罗格列酮4~8 mg/天治疗6个月.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血浆血糖(FPG、PPG);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稳态模型(HOMA-IR)评估胰岛素敏感程度.结果: 治疗后33例恢复正常月经,所有患者与治疗前相比,FPG水平无变化(5.1±0.5 vs 4.9±0.5,P>0.05),而PPG、FINS、LH、T、IGF-1水平明显下降(PPG:8.8±1.2 vs 7.6±0.9 mmol/L,P<0.05;FINS:25.36±7.66 vs 14.97±5.18 μIU/ml,P<0.05;LH:13.75±2.84 vs 10.38±2.26IU/L,P<0.05;T:3.37±1.09 vs 1.81±0.76 nmol/L,P<0.01;IGF-1:98.43±11.72 vs 52.69±9.57 ng/ml,P<0.01),HOMA-IR明显升高(5.93±1.02 vs 3.16±0.74,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通过改善超重/肥胖妇女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纠正性激素的异常反馈调节,从而恢复正常月经.

    作者:沈云峰;余戎;赖晓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HBV感染单个核细胞对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新生儿单个核细胞(PBMC)的情况及其对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阻断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感染孕妇257例,检测新生儿脐血血清和脐血单个核细胞(UBMC)中的HBV-DNA;所有新生儿出生24 h内和生后2周分别注射HBIG200IU,1月时按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并在1岁时检测血清HBsAb和HBV-DNA.结果: 血清HBV-DNA阳性产妇的新生儿UBMC中24.18%HBV-DNA阳性,低于该组新生儿血清HBV-DNA阳性率(35.29%,P<0.05).正规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新生儿脐血清和UBMC中HBV-DNA同时阳性组婴儿1岁时HBsAb阳转率明显低于血清HBV-DNA阳性、UBMC阴性组(50.00%vs.77.78%,P<0.05),二者都低于HBV-DNA阴性婴儿组(96.67%,P<0.05).单独血清HBV-DNA阳性和UBMC同时阳性组1岁时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15.79%.结论: HBV能够感染新生儿PBMC,降低HBIG联和乙肝疫苗阻断垂直传播的效果.并因新生儿期的免疫耐受而造成HBV感染的持续与慢性化.

    作者:侯春生;张盛茹;闫香芹;满昌军;司端勤;刘东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母婴安全依恋关系与婴儿情绪情感

    目的: 探讨母婴安全依恋关系对婴儿情绪情感的影响.方法: 定期对观察组96例婴儿母亲进行早期教养知识的指导,并对观察组96例、对照组93例婴儿定期体检、周岁婴儿素质测评及家庭情况调查.结果: 两组母婴依恋类型及婴儿情绪情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儿睡眠习惯、饮食习惯、情绪情感三好婴儿中,母婴安全依恋关系的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家庭教养意见、母亲教养方式、亲子态度、对早期教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父亲对早期教养支持情况等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婴儿情绪与母亲文化程度、职业、孕期疾病、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对早期教养知识了解及早期教养活动的开展情况、父亲对妻子态度、在家时间、对早期教养支持情况等因素相关,影响有显著性.结论: 定期对婴儿母亲进行早期教养指导能有效地促进母婴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而母婴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婴儿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婴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基础.

    作者:赵茂矩;徐秀莲;李玉华;赵萍;李晓梅;景丽英;许旭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中药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 探讨中药雾化吸入(包括黄芪、双花、知母、板蓝根等)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4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中药雾化吸入,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有效率、显效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别有显著性.复感患儿血CD3、CD4低于正常,CD8高于正常;体液免疫方面IgG、IgA均低于正常.结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有明显的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功能减低,中药雾化吸入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肯定疗效.

    作者:刘磊;宋晓东;王慧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丹东市区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分析

    学龄前期儿童耳聋明显易为家长发现,但中等度听力损失却易被忽略,特别是当有一侧耳听力正常时可长期不能察觉,而于体检时才被发现,故在幼儿园内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听力筛查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1].为了解丹东市区学龄前儿童的听力状况,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及与听力有关的疾病,我们对丹东市区5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波;于丹阳;张晓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1 352例妊娠晚期联合应用NST试验与脐血流图测定对胎儿预后的比照分析

    目前胎心率监护作为产前诊断的方法在国内已普遍用于临床,NST(无激惹试验)已作为常规检查,用以判断胎儿宫内安危,但其假阳性率较高.近年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技术的应用,为预测早期胎儿宫内乏氧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就1 352例妊娠晚期妇女产前联合应用NST与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结果与临床对照分析,评价其在预测胎儿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张冬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低出生体重儿血钙、锌和血铅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调研新生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血液中铅、锌、钙等元素的含量状况,为低出生体重儿补充锌、钙剂及驱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月~2006年3月刚入院的新生儿进行血铅、锌、钙元素检测,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和出生体重≥2.5 kg新生儿组(对照组)进行数据分析;并分析铅中毒组和低血铅两组新生儿血钙和血锌的含量情况.结果: 100例新生儿血铅增高30例(占30%),低血钙29例(占29%),血锌低27例(占27%),其中低出生体重儿铅中毒22例(占22%),低血钙19例(占19%)、低血锌20例(20%).铅中毒组新生儿血钙、锌的含量明显小于低血铅组的血钙、锌含量.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铅中毒率高于对照组,血钙、锌的含量低于对照组.钙、锌的缺乏,可致血铅增高.对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应注意进行这些有益营养元素的补充并进行驱铅干预.

    作者:程贤高;李晓春;程正平;汪燕;徐森懋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的关系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的关系,为HIE的诊断和分度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方法: 对56例HIE患儿按CT分度标准分为轻、中、重度3组,并分别进行脑组织CT值的测定及NBNA评分,对脑组织CT值和NBNA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IE 3组患儿脑组织CT值及NBN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发现,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其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结论: 测定脑组织CT值及NBNA评分对HIE的诊断和分度具有重要的价值,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对HIE的诊断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

    作者:王倩;王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学龄期智能落后与儿童早期发育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寻找一些可能与学龄期智能发育落后有关的早期儿童发育相关因素,从而可以早期发现并治疗,以预防学龄期智能落后.方法: 对794例6~15岁儿童应用韦氏智力测查方法进行测查,同时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期智商落后的儿童18个月内语言、运动发育迟缓和新生儿重症黄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结论: 一些早期儿童发育相关因素与学龄期智能落后相关,可协助早期发现智能发育偏离.

    作者:徐洁;裘蕾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早期婴儿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应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技术研究早期婴儿骨状况,探讨早期婴儿骨发育中的一些现象.方法: 采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的omnisense定量超声仪,对551例0~3个月内婴儿进行胫骨声波速度(speed of sound,SOS)测量.结果: ①0~3个月婴儿男(328例)、女(223例)间SO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961,P=0.328).②早产儿在校正胎龄(corrcdted gestauonal age,CGA)达到39~42周时与相同胎龄足月儿相比,其SOS值显著低于足月儿.③婴儿SOS值与生后年龄呈负相关(早产儿:r=-0.346,n=145,P=0.001;足月儿:r=-0.275,n=406,P=0.001).④婴儿出生后SOS值有下降趋势,早产儿SOS值下降较足月儿明显.胎龄越小,SOS值下降越明显.结论: 早期婴儿有SOS值下降的现象,早产儿SOS值低于足月儿,应该加强对早产儿骨状况的关注和早期干预.

    作者:李红辉;林墨菊;黎宁真;冯秀英;刘荣柳;沈启兰;江乡;何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12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宫颈上皮内瘤变等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结果: 128例手术,成功123例,由于粘连严重中转开腹5例,手术成功率96.09%,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平均术中出血170 ml,术后出现皮下气肿1例,术后住院4~7天.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

    作者:王豫红;刘红敏;朱晓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宫颈癌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2006年105例因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分为A组(不放置引流50例)和B组(盆腔双管引流5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发热天数;术后1个月盆腔彩超,比较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手术时间A组少于B组(P<0.001);A组淋巴潴留囊肿3例,B组有2例,无差异;A组术后体温、肠蠕动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较B组亦明显减少(P<0.05);B组还存在拔管时患者恐惧、大网膜被引流管带出体外等并发症.结论: 不置引流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伤口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玮;娄阁;王耀先;高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两种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的比较

    目的: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评价对无症状妇女子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 对来就诊的无症状妇女2 441例随意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液基脱落细胞检查(TCT)、国产电子阴道镜检查,同时对两组筛查出的CIN患者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CIN筛查率,TCT组为20.80%;阴道镜组23.40%.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对比,相符率:TCT组71.03%;阴道镜组81.66%.结论: 两种方法筛查结果无显著差异.

    作者:吴海燕;闫素文;白雪;齐倩;王梦醒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阴道镜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3年12月~2005年6月在该院2 11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阴道镜检查2¨2例宫颈病变中活检320例,经病理诊断CIN 68例(CIN Ⅰ-CINⅡ),宫颈浸润癌26例,原位癌9例,慢性宫颈炎195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22例.结论: 阴道镜图象对阴道镜拟诊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对早期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有无合并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

    作者:莫琇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胎心监护在第二产程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目的: 观察与探讨胎心监护对第2产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第2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的998例正常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用多普勒听诊的992例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及分娩方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发现胎儿窘迫率24.9%,脐带绕颈率32.4%,新生儿窒息率2.8%、新生儿死亡率为0,会阴侧切率33.0%,胎吸术产钳术率16.8%,剖腹产率8.0%;对照组分别为18.7%、28.2%、5.8%、0.3%、16%、9.5%、7.4%.统计学处理除新生儿死亡、剖腹产率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第2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尽早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宫内残留妊娠物42例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断和治疗宫腔内残留妊娠物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2年6月~2005年8月在该院经临床和/或B超怀疑宫内妊娠物残留患者,采用宫腔镜和B超联合检查并在其监视下取出残留妊娠物.结果: 42例患者在B超及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胎盘绒毛及其机化、坏死组织,其诊断符合率为100%,合并宫腔粘连6例.所有患者均在B超和宫腔镜监视下取出残留妊娠物.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异常阴道流血均停止,34例月经恢复正常,5例闭经,3例月经量稀少,术后1月查尿HCG阴性,血HCG正常.结论: 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能准确、直观地对宫内妊娠残留物进行定位、定性,并能准确、完整地取出,可作为宫内妊娠物残留的首选诊治方法.

    作者:沈雷;黄蓉;郭玉霞;徐洪斌;李华峰;徐丽梅;宋丽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4~1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就诊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1 000名4~1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阳性者父母问卷中大于或等于13分的男占17.4%(122人),女占10.6%(74人).结论: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不可忽视,医务人员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儿童及其家属有关心理行为健康指导.

    作者:张越;王淑清;刘淑贤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2 778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我县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及妇女病患病情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2 778例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傅荷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综合疗法治疗少年儿童近视眼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近视眼综合疗法通过改善眼部调节力以减缓少年儿童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对其治疗效果有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2004~2005年大连友谊医院眼科门诊5~18岁少年儿童近视眼患者¨0人(220眼).经综合疗法治疗近视眼来改善眼部睫状肌调节力提高视力,同时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可能影响青少年近视眼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所获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后近期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学习时间不同、治疗时年龄大小、近视眼发病时间长短、近视度数大小不同等因素对近视眼治疗效果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有无戴镜史、有无其他近视眼治疗的患者之间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学习时间长短、治疗时年龄大小、近视眼发病时间长短、治疗前有戴镜史与近视眼综合治疗效果有着显著性的联系(P<0.05).结论: 近视眼综合疗法对减缓少年儿童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作用.学习时间短、发病时间短、年龄小、近视眼度数小及治疗前无戴镜史、无其他近视眼治疗史者疗效较明显.

    作者:林楠;陈羽;刘丽;高晓虹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长春地区儿童感染柯萨奇B组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1995~2004年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状况.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临床拟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血清中的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IgM.结果: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柯萨奇B组病毒的感染率为67.3%,健康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3.6%;成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柯萨奇B组病毒的感染率为59.51%,健康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2.54%.结论: 不论是病毒性心肌炎组还是对照组,儿童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说明儿童较成人易于感染病毒.

    作者:陈显秋;张福明;刘民;张淑芹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睡眠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睡眠状况.方法: 以近4年来对前来就诊明确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237例患儿进行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睡眠障碍发生率达到91.56%,其中以睡眠潜伏期明显延长、易惊、频繁夜醒、遗尿、梦游为主要表现;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发病原因有关,与智力损害程度呈正比.结论: 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其睡眠障碍发生率远远大于正常儿童的睡眠障碍发生率,而且程度严重.

    作者:陈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不孕症142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诊断、治疗不孕症的价值.方法: 对2000年3月~2006年5月我院的142例不孕症患者住院进行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诊断,并视术中的不同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 142例中发现输卵管病变95例、盆腔粘连6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多囊卵巢24例、子宫肌瘤5例、卵巢肿瘤6例.共实施了332项操作:双侧输卯管插管通液术142例,输卵管成形术及造口术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减灭术33例,多囊卵巢打孔术24例.统计比较原发性不孕者卵巢囊肿发生率(9.30%)高于继发不孕者(2.0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壶腹部、伞部阻塞术后再通率(84.71%)明显高于间质部和峡部阻塞者(7.14%、15.0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1).术后随访到的65例患者妊娠率为27.69%,没有输卵管阻塞者的妊娠率(45.0%)明显高于输卵管阻塞者(20.0%),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能集二者之长处,同时进行宫腔、盆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尤其适用于输卵管远端阻塞和盆腔粘连者,是不孕症重要的检查及治疗手段.

    作者:李健;柴冬宁;郑天昕;谢红斌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6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甲氨蝶呤单项注射组(对照组),甲氨蝶呤注射配合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组(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率为高,两组比较,观察组β-HCG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程短、疗效高、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李诗光;鞠宏艳;刘延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探讨综合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2003~2005年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妇女病普查资料.结果: 3年共查出患有各种疾病者分别为2 787例、4 077例、4 900例,患病率分别为42.10%、48.20%、53.00%,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疾病的顺位来看,2005年乳腺疾病的患病率超过附件疾病,位居第4位.阴道疾病和附件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子宫疾病患病率无显著变化,宫颈疾病和乳腺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社区居民阴道炎和乳腺疾病的患病率(7.98%、3.62%)显著低于企事业职工(9.80%、4.50%),P<0.05,但其宫颈癌前病变的患病率(6.30%)明显高于企事业职工(5.20%),P<0.05.结论: 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有所控制,应继续实施.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宫颈癌前病变和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增加,政府应继续重视妇女病普查普治,加大投入,乳腺癌和宫颈癌的防治可作为今后的重点.

    作者:王倩;冯睿;游丽琴;周庆芝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天津市河东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河东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9月对9 284例妇女进行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为47.50%;生殖道感染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深刻影响妇女妊娠结局.结论: 要加强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付泽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智力低下儿童与染色体脆性部位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智力低下儿童与染色体脆性部位表达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低叶酸、低小牛血清、较高PH值和G显带技术方法,对20例智力低下儿童和20例正常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脆性部位表达率进行分析.结果: 智力低下儿童染色体畸变率为15.3%,对照组为3.7%;脆性部位发生率为26.95%,对照组为5.6%,两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部位表达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 智力低下儿童与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部位表达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曹岩;黄颖;林栋;卢晟晔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多巴胺D1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巴胺D1受体(DRD1)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FLP-PCR)检测102例患者及108例正常孕妇的DRD1-48A/G和AT1RA1166→C变异多态性,对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DRD1G的分布频率在HDCP组和正常孕妇组分别为27.9%、9.3%,两组间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CP组DRD1基因AG/GG型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AT1RC等位基因在HDCP组和正常孕妇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6.2%和5.6%,两组间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CP组AT1R基因AC/CC型较正常孕妇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多巴胺D1受体基因多态性-48A/G和AT1RA1166位点突变为C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相关.

    作者:廖予妹;乔福元;马少平;卢爱妮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宫腔填塞纱条用于防治产后出血7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填塞纱条在产后出血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76例产后出血病人应用宫腔填塞纱条的临床资料.结果: 宫腔填塞纱条76例,阴道产5例,全部失败,后行手术切除子宫,剖宫产71例,成功69例,失败2例.结论: 宫腔填塞纱条压迫止血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明显,成功率高,止血快,减少病人失血量并能保留子宫.在阴道产中应用操作不便,效果差.

    作者:马连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测定儿童全血中铅

    目的: 建立采用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的技术测定人全血中微量铅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消解,直接用AFS-9130原子荧光仪分析,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在选定的佳条件下,测得血铅在0~5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58.526 8 X-17.140 8,相关系数r=0.999 2,检出限为0.071 7 μg/L,加标回收率为94.2%~109.9%,相对标准偏差为1.76%.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适合大批全血样品中铅的检测.

    作者:黄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长白山区2 800名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长白山区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状况,为改进儿童科学补碘干预措施、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第1手资料.方法: 在7个县(市、区)35所小学随机抽取2 800名8~10岁学龄儿童.采用简化分度方法检查甲状腺肿;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氧化还原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结果: 甲状腺肿大率6.86%;尿碘中位数245.2 μg/L,尿碘值在100 μg/L以下的尿样占13.00%;学生家庭食用盐碘含量合格率97.71%.结论: 长白山区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要求标准,但仍有少部分儿童尿碘水平低、碘摄入不足,影响智力发育,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作者:潘晓菲;卢晟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42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14例,占33.3%,上皮性肿瘤29例,占69%,上皮性恶性肿瘤11例,占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78.6%.阴道超声提示囊实性肿瘤者与囊性比较,恶性率明显升高,P<0.01.上皮性恶性肿瘤CA125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A125检测敏感性上皮性恶性肿瘤为81.8%.结合患者的年龄,肿瘤性质及有无严重内科合并症,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绝经后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生率高,尤其是囊实性或实性肿瘤合并CA125升高者;对绝经后卵巢肿瘤应及早诊断、及早手术治疗.

    作者:任春花;周勤芬;栾加敏;陆建英;贾翠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普罗雌烯治疗绝经后妇女萎缩性阴道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评估

    目的: 评价普罗雌烯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同一患者用药前后进行自身对照,对象58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每天睡觉前阴道放置普罗雌烯软胶囊1粒,10 mg/粒,2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 用药后生殖道健康评分、表层细胞百分比均较用药前显著提高(P<0.05),但血清中E2、FSH、LH均无变化(P>0.05),无乳房疼痛、子宫出血等全身雌激素效应.结论: 普罗雌烯是一种效果、耐受性及安全性均良好的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药物,具有严格的局部雌激素作用,没有全身效应.

    作者:王丽鸽;崔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分析1997年1月~2002年12月128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并以同期未绝经的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其临床病理特点,用寿命表法计算两者的生存率.结果: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绝经组,而未绝经组中肥胖及不孕的发生率高于已绝经组.比较两组的高危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及5年存活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绝经后发生的子宫内膜癌预后差与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关.

    作者:任冉;姜继勇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母乳喂养在免疫阻断后HBV携带者中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后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对在该院孕早期检查出的180例HBV携带者于孕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其所生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将产妇及其新生儿随机分成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随访婴儿血乙肝三系及HBV-DNA,对比分析两组婴儿、新生儿的HBV感染情况.结果: 母乳喂养组无婴儿及新生儿新增感染病例;人工喂养组有1例婴儿新增乙肝病毒感染.两组新生儿、婴儿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联合免疫后的HBV携带母亲是可以安全哺乳的.

    作者:左书娥;马玉兰;张清涛;王丽君;强桂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人工喂养黄疸消退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人工喂养黄疸出现及消退的情况,为新生儿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03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生理性黄疸7天消退65例,占63.11%;8~10天内消退29例,占28.16%;11~15天内消退8例,占7.77%;长时间为18天消退1例,占0.97%.结论: 对于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进行人工喂养不影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消退.

    作者:李建菊;杨松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