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市河东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付泽明

关键词:妇女, 生殖道感染, 现状,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河东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9月对9 284例妇女进行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为47.50%;生殖道感染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深刻影响妇女妊娠结局.结论: 要加强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母婴安全依恋关系与婴儿情绪情感

    目的: 探讨母婴安全依恋关系对婴儿情绪情感的影响.方法: 定期对观察组96例婴儿母亲进行早期教养知识的指导,并对观察组96例、对照组93例婴儿定期体检、周岁婴儿素质测评及家庭情况调查.结果: 两组母婴依恋类型及婴儿情绪情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儿睡眠习惯、饮食习惯、情绪情感三好婴儿中,母婴安全依恋关系的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家庭教养意见、母亲教养方式、亲子态度、对早期教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父亲对早期教养支持情况等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婴儿情绪与母亲文化程度、职业、孕期疾病、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对早期教养知识了解及早期教养活动的开展情况、父亲对妻子态度、在家时间、对早期教养支持情况等因素相关,影响有显著性.结论: 定期对婴儿母亲进行早期教养指导能有效地促进母婴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而母婴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婴儿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婴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基础.

    作者:赵茂矩;徐秀莲;李玉华;赵萍;李晓梅;景丽英;许旭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分析1997年1月~2002年12月128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并以同期未绝经的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其临床病理特点,用寿命表法计算两者的生存率.结果: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绝经组,而未绝经组中肥胖及不孕的发生率高于已绝经组.比较两组的高危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及5年存活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绝经后发生的子宫内膜癌预后差与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关.

    作者:任冉;姜继勇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妊娠期糖尿病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86例正常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组妊高征、胎儿窘迫、剖宫产、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应该及时发现此病并控制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祁明珠;魏俊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罗格列酮治疗42例超重/肥胖妇女月经紊乱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超重/肥胖妇女月经紊乱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42例已排外其他可引起月经紊乱的疾病且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的超重/肥胖伴月经紊乱妇女,给予罗格列酮4~8 mg/天治疗6个月.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血浆血糖(FPG、PPG);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稳态模型(HOMA-IR)评估胰岛素敏感程度.结果: 治疗后33例恢复正常月经,所有患者与治疗前相比,FPG水平无变化(5.1±0.5 vs 4.9±0.5,P>0.05),而PPG、FINS、LH、T、IGF-1水平明显下降(PPG:8.8±1.2 vs 7.6±0.9 mmol/L,P<0.05;FINS:25.36±7.66 vs 14.97±5.18 μIU/ml,P<0.05;LH:13.75±2.84 vs 10.38±2.26IU/L,P<0.05;T:3.37±1.09 vs 1.81±0.76 nmol/L,P<0.01;IGF-1:98.43±11.72 vs 52.69±9.57 ng/ml,P<0.01),HOMA-IR明显升高(5.93±1.02 vs 3.16±0.74,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通过改善超重/肥胖妇女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纠正性激素的异常反馈调节,从而恢复正常月经.

    作者:沈云峰;余戎;赖晓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中药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 探讨中药雾化吸入(包括黄芪、双花、知母、板蓝根等)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4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中药雾化吸入,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有效率、显效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别有显著性.复感患儿血CD3、CD4低于正常,CD8高于正常;体液免疫方面IgG、IgA均低于正常.结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有明显的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功能减低,中药雾化吸入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肯定疗效.

    作者:刘磊;宋晓东;王慧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宫内残留妊娠物42例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断和治疗宫腔内残留妊娠物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2年6月~2005年8月在该院经临床和/或B超怀疑宫内妊娠物残留患者,采用宫腔镜和B超联合检查并在其监视下取出残留妊娠物.结果: 42例患者在B超及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胎盘绒毛及其机化、坏死组织,其诊断符合率为100%,合并宫腔粘连6例.所有患者均在B超和宫腔镜监视下取出残留妊娠物.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异常阴道流血均停止,34例月经恢复正常,5例闭经,3例月经量稀少,术后1月查尿HCG阴性,血HCG正常.结论: 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能准确、直观地对宫内妊娠残留物进行定位、定性,并能准确、完整地取出,可作为宫内妊娠物残留的首选诊治方法.

    作者:沈雷;黄蓉;郭玉霞;徐洪斌;李华峰;徐丽梅;宋丽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宫腔填塞纱条用于防治产后出血7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填塞纱条在产后出血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76例产后出血病人应用宫腔填塞纱条的临床资料.结果: 宫腔填塞纱条76例,阴道产5例,全部失败,后行手术切除子宫,剖宫产71例,成功69例,失败2例.结论: 宫腔填塞纱条压迫止血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明显,成功率高,止血快,减少病人失血量并能保留子宫.在阴道产中应用操作不便,效果差.

    作者:马连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早期婴儿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应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技术研究早期婴儿骨状况,探讨早期婴儿骨发育中的一些现象.方法: 采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的omnisense定量超声仪,对551例0~3个月内婴儿进行胫骨声波速度(speed of sound,SOS)测量.结果: ①0~3个月婴儿男(328例)、女(223例)间SO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961,P=0.328).②早产儿在校正胎龄(corrcdted gestauonal age,CGA)达到39~42周时与相同胎龄足月儿相比,其SOS值显著低于足月儿.③婴儿SOS值与生后年龄呈负相关(早产儿:r=-0.346,n=145,P=0.001;足月儿:r=-0.275,n=406,P=0.001).④婴儿出生后SOS值有下降趋势,早产儿SOS值下降较足月儿明显.胎龄越小,SOS值下降越明显.结论: 早期婴儿有SOS值下降的现象,早产儿SOS值低于足月儿,应该加强对早产儿骨状况的关注和早期干预.

    作者:李红辉;林墨菊;黎宁真;冯秀英;刘荣柳;沈启兰;江乡;何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两种术式剖宫产术后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两种术式剖宫产(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后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以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择51例具有剖宫产史,现因某种产科指征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其中24例为传统式剖宫产,腹部纵切口为Ⅰ组;另27例为新式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为Ⅱ组.对于两组手术的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术中腹腔粘连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新式剖宫产术在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术中粘连情况方面均较Ⅰ组差异显著,分别为(12.45±3.65)min VS(7.34±2.49)min、(53.26±5.28)ml VS(35.40±4.72)ml、(335.3±120.35)ml VS(256.13±90.42)ml.结论: 剖宫产术对再次手术有一定负面影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有剖宫产指征患者应选择佳手术方式.

    作者:张春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长春地区儿童感染柯萨奇B组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1995~2004年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状况.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临床拟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血清中的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IgM.结果: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柯萨奇B组病毒的感染率为67.3%,健康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3.6%;成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柯萨奇B组病毒的感染率为59.51%,健康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2.54%.结论: 不论是病毒性心肌炎组还是对照组,儿童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说明儿童较成人易于感染病毒.

    作者:陈显秋;张福明;刘民;张淑芹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宫颈癌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2006年105例因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分为A组(不放置引流50例)和B组(盆腔双管引流5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发热天数;术后1个月盆腔彩超,比较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手术时间A组少于B组(P<0.001);A组淋巴潴留囊肿3例,B组有2例,无差异;A组术后体温、肠蠕动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较B组亦明显减少(P<0.05);B组还存在拔管时患者恐惧、大网膜被引流管带出体外等并发症.结论: 不置引流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伤口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玮;娄阁;王耀先;高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低出生体重儿血钙、锌和血铅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调研新生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血液中铅、锌、钙等元素的含量状况,为低出生体重儿补充锌、钙剂及驱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月~2006年3月刚入院的新生儿进行血铅、锌、钙元素检测,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和出生体重≥2.5 kg新生儿组(对照组)进行数据分析;并分析铅中毒组和低血铅两组新生儿血钙和血锌的含量情况.结果: 100例新生儿血铅增高30例(占30%),低血钙29例(占29%),血锌低27例(占27%),其中低出生体重儿铅中毒22例(占22%),低血钙19例(占19%)、低血锌20例(20%).铅中毒组新生儿血钙、锌的含量明显小于低血铅组的血钙、锌含量.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铅中毒率高于对照组,血钙、锌的含量低于对照组.钙、锌的缺乏,可致血铅增高.对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应注意进行这些有益营养元素的补充并进行驱铅干预.

    作者:程贤高;李晓春;程正平;汪燕;徐森懋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胎心监护在第二产程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目的: 观察与探讨胎心监护对第2产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第2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的998例正常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用多普勒听诊的992例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及分娩方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发现胎儿窘迫率24.9%,脐带绕颈率32.4%,新生儿窒息率2.8%、新生儿死亡率为0,会阴侧切率33.0%,胎吸术产钳术率16.8%,剖腹产率8.0%;对照组分别为18.7%、28.2%、5.8%、0.3%、16%、9.5%、7.4%.统计学处理除新生儿死亡、剖腹产率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第2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尽早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综合疗法治疗少年儿童近视眼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近视眼综合疗法通过改善眼部调节力以减缓少年儿童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对其治疗效果有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2004~2005年大连友谊医院眼科门诊5~18岁少年儿童近视眼患者¨0人(220眼).经综合疗法治疗近视眼来改善眼部睫状肌调节力提高视力,同时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可能影响青少年近视眼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所获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后近期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学习时间不同、治疗时年龄大小、近视眼发病时间长短、近视度数大小不同等因素对近视眼治疗效果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有无戴镜史、有无其他近视眼治疗的患者之间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学习时间长短、治疗时年龄大小、近视眼发病时间长短、治疗前有戴镜史与近视眼综合治疗效果有着显著性的联系(P<0.05).结论: 近视眼综合疗法对减缓少年儿童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作用.学习时间短、发病时间短、年龄小、近视眼度数小及治疗前无戴镜史、无其他近视眼治疗史者疗效较明显.

    作者:林楠;陈羽;刘丽;高晓虹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丹东市区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分析

    学龄前期儿童耳聋明显易为家长发现,但中等度听力损失却易被忽略,特别是当有一侧耳听力正常时可长期不能察觉,而于体检时才被发现,故在幼儿园内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听力筛查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1].为了解丹东市区学龄前儿童的听力状况,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及与听力有关的疾病,我们对丹东市区5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波;于丹阳;张晓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多巴胺D1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巴胺D1受体(DRD1)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FLP-PCR)检测102例患者及108例正常孕妇的DRD1-48A/G和AT1RA1166→C变异多态性,对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DRD1G的分布频率在HDCP组和正常孕妇组分别为27.9%、9.3%,两组间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CP组DRD1基因AG/GG型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AT1RC等位基因在HDCP组和正常孕妇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6.2%和5.6%,两组间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CP组AT1R基因AC/CC型较正常孕妇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多巴胺D1受体基因多态性-48A/G和AT1RA1166位点突变为C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相关.

    作者:廖予妹;乔福元;马少平;卢爱妮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测定儿童全血中铅

    目的: 建立采用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的技术测定人全血中微量铅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消解,直接用AFS-9130原子荧光仪分析,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在选定的佳条件下,测得血铅在0~5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58.526 8 X-17.140 8,相关系数r=0.999 2,检出限为0.071 7 μg/L,加标回收率为94.2%~109.9%,相对标准偏差为1.76%.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适合大批全血样品中铅的检测.

    作者:黄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4~1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就诊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1 000名4~1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阳性者父母问卷中大于或等于13分的男占17.4%(122人),女占10.6%(74人).结论: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不可忽视,医务人员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儿童及其家属有关心理行为健康指导.

    作者:张越;王淑清;刘淑贤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导乐陪伴分娩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过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采用导乐陪伴分娩的105例初产妇(观察组)与同期进入活跃期后仅由家属陪伴的100例初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导乐陪伴分娩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及减少产后出血量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有利于母婴健康.结论: 因此,导乐陪伴分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时服务新模式.

    作者:王春玲;高宝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的关系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的关系,为HIE的诊断和分度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方法: 对56例HIE患儿按CT分度标准分为轻、中、重度3组,并分别进行脑组织CT值的测定及NBNA评分,对脑组织CT值和NBNA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IE 3组患儿脑组织CT值及NBN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发现,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其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结论: 测定脑组织CT值及NBNA评分对HIE的诊断和分度具有重要的价值,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对HIE的诊断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

    作者:王倩;王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