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家属需求调查与干预

雷雯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 家属, 需求, 调查, 干预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需求调查,制订满足其主要需求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调查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家属的主要需求,通过面对面访谈完成;第二步,针对性干预措施实施后,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与实施前对比.结果措施实施前后共收回满意度调查表107份,实施前64份,其中满意50份,基本满意11份,不满意3份;实施后43份,其中满意41份,基本满意2份.经统计学处理,p<0.05,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围绕患者家属主要需求制订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鼻咽喉镜检查时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纤维鼻咽喉镜是诊治鼻咽喉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一般用传统的喷雾吸入麻醉法,对麻醉不充分者,可导致检查失败,病人出现不良反应.我院于2000年2月~2004年8月采用地卡因和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法麻醉,就3种麻醉方法进行分组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婵英;邢晓玲;葛球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25例病人28处压疮采用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回顾对照组26例病人26处压疮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治疗,对2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疗效结果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治疗疗程短,治愈率高,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童先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人体需要体温恒定,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产热及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中心体温在37℃±0.4℃[1].低体温是麻醉与手术导致的常见的体温失调.病人进入手术室时体温正常,但在经过麻醉和手术后可能使体温降低.虽然有许多因素导致手术病人体温过低(即中心体温低于36℃),但手术病人主要是由于暴露、等待铺巾、冰冷潮湿的消毒液、麻醉药的使用和环境温度低引起的.体温过低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心功能的改变、知觉水平降低、药物半衰期延长、寒战、伤口感染率增高等.因此手术室护士不可忽略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应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邓金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门诊行宫腔镜检查与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术965例护理的体会

    门诊进行宫腔镜检查与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术,简单、方便、安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为操作者观察病情提供了方便.同时,正确使用镇痛气体呼吸机可起到止痛(无痛)的作用.

    作者:刘湘燕;伍曙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青霉素G皮试假阳性鉴别方法初探

    总结了青霉素G皮试假阳性的鉴别方法,分析了假阳性形成的原因.认为应从时限要求上严格区分,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特征、病理状态及客观因素影响进行区分,并综合分析判断,能准确地排除其假阳性.

    作者:万培英;贺翠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社区健康教育在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社区健康教育对小儿肾病综合征院外治疗的作用.方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激素治疗的同时,给予社区健康教育.结果社区健康教育对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预防转化成慢性肾功能不全、提高治愈率具有明显效果.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易飞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儿童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儿童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儿中,成功18例,2例失败.术中、术后无心脏穿孔及血管栓塞并发症发生,经随访18例成功者无一复发,平均住院6.4天.结论根据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使患儿以良好的心态接受、配合手术,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病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葛建云;闫清华;张青艳;王风云;殷彩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简便实用的输液卡

    在临床输液治疗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挂错液体和用药错误,采取的措施多为:1.在输液瓶上写明患者姓名、药名,或打印后裁剪成小条贴于瓶上.2.分别抄写患者输液单悬挂于床头.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有效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但存在的不足是:输液瓶上写字、贴条既不方便也不美观,如需停用或改换液体和用药时,在输液瓶上涂抹更改很不规范,处理不当还会引起纠纷或造成浪费,而且现用现写既影响两人查对又花费较多的时间.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精心制做了简便实用的输液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乔见萌;岳春生;陈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胸腔穿刺中胸膜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过程中胸膜反应的有效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64例胸腔穿刺患者分2组从心理护理、物品、环境准备、心电监测、吸氧、静脉通道的建立,必要时镇咳药物与镇静药物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以及15例胸膜反应发生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的观察.结果第1组168例,发生胸膜反应26例,发生率15.4%;第2组196例,经上述护理干预后,发生胸膜反应15例,发生率7.6%,较第2组降低7.8%.发生胸膜反应的患者,经认真的病情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在进行胸腔穿刺时,经上述护理措施,可降低胸膜反应发生率.

    作者:易琦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弹性排班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目的评价弹性排班在护理人力资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医院临床科室中实行护理弹性排班前后的病人、护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共3组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对比.结果实施弹性排班前、后,病人、护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弹性排班能体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作者:何倩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病房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

    近二十年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逐渐增多,成为儿童医院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作者:汤清波;周月娥;李先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护理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4年3月320例冠脉介入术后6例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结果 320例患者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有6例,发生率为1.6%,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了健康.结论从护理角度提出了应对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保持高度警惕性,充分认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点,以便在护理上尽早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作者:林燕勤;钟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差异的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4~10岁的患儿105例对他们同时进行肛温和腋温测量.结果肛温比腋温至少高0.1℃,大高2.5℃,平均高0.89℃,与目前临床上通常认为的肛温比腋温高0.5℃的观点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临床上通常在腋温基础上简单加0.5℃代表肛温的做法不正确,对小儿进行体温测量时不宜采用腋温测量法.

    作者:喻友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在胸腔穿刺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次胸腔穿刺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首次行胸腔穿刺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宣教.结果 2组在胸穿前进行SAS评分,干预组焦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心率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心理干预对减轻胸穿患者的心理、生理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胡阳元;周莲清;李平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ICC导管在肿瘤科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为肿瘤放化疗、免疫治疗、长期输液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经病人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传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免疫治疗.结果 34例病人全部置管成功,输注各种药物后无一例发生药物外渗及导管并发症,保证了各种治疗的顺利完成.结论肿瘤病人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而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作者:侯敏;付小爱;彭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度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后遗症处于康复期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120例重度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中对60例实施专职心理护理,另60例不采取特殊心理护理,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及后遗症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说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配合康复训练,促进康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燕;黄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剖宫产广泛运用于临床,成为解决难产和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的有效手段.但是经阴道分娩更符合生理要求,宜为产妇分娩的主要途径.

    作者:肖英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消除不必要的肌肉运动对偏瘫康复的影响

    由于脑组织受损,使中枢神经损伤,病人表现为患侧不能运动,肌肉弛缓或肌张力低下,而出现瘫痪.

    作者:招云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护理方案用于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比较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8例伴有高危出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给予无肝素血液透析.A组护理方法为:使用14G穿刺针,血流量200~230ml/min,透析前用含肝素3000U/ml的生理盐水预冲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透析中每间隔60min使用生理盐水200ml冲洗透析器.B组方法为:使用16G穿刺针,血流量250~300ml/min,透析前用含肝素3000U/ml的生理盐水预冲并保留15min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透析中每间隔30min使用生理盐水100ml冲洗透析器,比较两组每次透析后透析器的凝血状况和透析器容量.结果 B组透析器透析后凝血程度少于A组,透析后平均容量大于A组.结论使用较大号穿刺针、提高血流量、透析前使用肝素盐水浸泡透析器以及增加透析中生理盐水的冲洗次数可以改善透析器的凝血状况,提高透析器的使用率.

    作者:黄英;伍强;陈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介入诊治冠心病的护理比较

    目的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介入诊治冠心病的护理进行比较.方法通过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患者卧床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的主诉及情绪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等来观察2种不同穿刺途径的不同护理要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主观疼痛及情绪变化以及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穿刺途径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或不适,增加舒适感,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蒋艳;于小亮;肖燕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