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敏
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观察护理及气管牵拉训练的重要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将60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护理,试验组除行常规骨科护理外,重点加强了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气管食管牵拉训练,体位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呼吸、咽喉、伤口出血等情况,加强四肢功能训练及出院指导.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实施严密观察及优质护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杨惠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后遗症处于康复期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120例重度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中对60例实施专职心理护理,另60例不采取特殊心理护理,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及后遗症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说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配合康复训练,促进康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燕;黄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寻找更科学合理的检验报告发放模式,以改善服务质量.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00例门诊取检验报告的病人发放调查问卷,就病人取检验报告的方式和等候时间进行调查.结果领取检验报告时间的调查中普通门诊病人大部分(56%)要求当天取报告,而产检和体检病人则大部分(65%)希望在全部结果出来后才取报告:取检验报告方式的调查中,产检和体检病人希望在产科和体检科领取检验报告,而门诊病人除传统的在检验科取报告(38%)外,希望电话查询者高达35%,希望从网络上包括网上查询和E-mail方式获取检验报告的18%.结论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进行检验报告的发放,能够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
作者:李爱娣;曾兰英;周小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Reproductive Hematoma,RPHT)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RPHT与未出现术后血肿(Non-Postoperative Hematoma,NPOH),在两组病例、临床特征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2组病例比较显示,过早搬动患者、快速输液、呼吸道梗阻和便秘是引起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的诱发因素.结论对于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不宜过早搬动,应控制输液速度,预防呼吸道梗阻和便秘,减少RPHT发生.
作者:周三元;刘小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25例病人28处压疮采用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回顾对照组26例病人26处压疮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治疗,对2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疗效结果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治疗疗程短,治愈率高,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童先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总结对2003年~2004年25例共31次取石的患者的护理经验和并发症处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满意,术后并发症通过精心的综合治疗和护理,转归较好.结论对经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患者,应认真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术中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作者:李月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总结了5例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护理.认为注重家长和患儿的心理护理,加强皮肤、眼部、口腔、饮食、发热的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感染,有效地调动患儿和陪护人员配合护理的能动性,对患儿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麦先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骨肉瘤是好发于青少年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20世纪70年代新辅助化疗出现之前,该病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不足20%[1].新辅助化疗的开展,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60%~80%[2].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完成新辅助化疗86周期.现将其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日趋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逐渐上升.其中脑梗死约占整个脑卒中的80%[1],若急性脑梗死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动脉内溶栓治疗是指将微导丝、微导管经外周动脉插入动脉闭塞点或栓子内,注入溶栓剂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治疗痛苦小、疗效快、既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又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我科2004年2月~7月开展的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莉;赵晓英;吴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门诊进行宫腔镜检查与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术,简单、方便、安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为操作者观察病情提供了方便.同时,正确使用镇痛气体呼吸机可起到止痛(无痛)的作用.
作者:刘湘燕;伍曙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次胸腔穿刺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首次行胸腔穿刺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宣教.结果 2组在胸穿前进行SAS评分,干预组焦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心率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心理干预对减轻胸穿患者的心理、生理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胡阳元;周莲清;李平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饮食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体位、进食方法、食物选择及呛咳的处理等护理措施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结果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可采用坐位、仰卧位、健侧位等进食体位,采用鼻饲、用勺喂食等进食方法及合适的咀嚼、饮水方式,选择易于口腔内移送和吞咽的食物,及时处理呛咳.结论探讨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饮食护理措施,通过护理,大大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红玲;胡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总结了青霉素G皮试假阳性的鉴别方法,分析了假阳性形成的原因.认为应从时限要求上严格区分,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特征、病理状态及客观因素影响进行区分,并综合分析判断,能准确地排除其假阳性.
作者:万培英;贺翠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骨科病人长期卧床者多,易影响胃肠功能,使肠蠕动减少,病人常常因为排便困难需要使用开塞露通便,由于开塞露剪去封口后前端坚硬毛糙,往往会引起肛门出血,且开塞露前端管较短,影响通便效果,特别是大小便失禁病人不易注入.为了便于操作,我们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大大加强了通便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丽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鼻、咽、扁桃体、喉部以及气管、支气管、肺部的炎症[1].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亦可继发细菌感染.我国每年有35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肺炎,占全世界儿童肺炎死亡率的10%[2].冬春季是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小儿由于抵抗力弱、免疫力低下,常容易发展成气管炎、肺炎或中耳炎,少数孩子甚至并发心脏病.如果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将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为了提高小儿的免疫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复发率,我科于2004年6月1日起对门诊部分呼吸道感染患儿实行了皮内接种灭活卡介苗的运用实践.现将临床方法及接种护理介绍如下,供临床参考.
作者:汪长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4年3月320例冠脉介入术后6例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结果 320例患者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有6例,发生率为1.6%,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了健康.结论从护理角度提出了应对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保持高度警惕性,充分认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点,以便在护理上尽早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作者:林燕勤;钟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过程中胸膜反应的有效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64例胸腔穿刺患者分2组从心理护理、物品、环境准备、心电监测、吸氧、静脉通道的建立,必要时镇咳药物与镇静药物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以及15例胸膜反应发生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的观察.结果第1组168例,发生胸膜反应26例,发生率15.4%;第2组196例,经上述护理干预后,发生胸膜反应15例,发生率7.6%,较第2组降低7.8%.发生胸膜反应的患者,经认真的病情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在进行胸腔穿刺时,经上述护理措施,可降低胸膜反应发生率.
作者:易琦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血液透析时,血液在体外流经动脉血路、透析器及静脉血路回流到人体内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引起凝血系统不同程度的激活导致血液凝固,堵塞透析器及管道.为避免这一现象,血透时普通使用抗凝剂预防体外循环管路的凝血,一般都使用肝素.但是如有活动性出血或有高度出血危险的透析患者,禁忌使用肝素,我们就采用无肝素透析.我科自2001年9月开展血透以来,对有出血倾向及凝血试验异常的病人采用无肝素透析55人次,既能确保透析患者安全.又能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吴胜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对1例83岁高龄并心功能受损的患者,采用经汽化电切前列腺,并剖腹行肾盂及输尿管、膀胱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认为术中仪器的正确运作、医护的密切配合及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周晚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点已从遵医嘱治疗疾病转变到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上来,健康教育成了整体护理中的重要内容[1].在注重人性化服务的今天,儿科病房已逐渐向家庭化病房转化[2],而儿科病房的健康教育,除了针对小儿的特殊性,更应该注重家长的健康知识需求.为了能准确评估患儿家长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2004年8月,我们对我院小儿泌尿外科病房100例住院患儿家长进行了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甫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