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花
健康教育是儿科病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医院由单纯的治疗功能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功能转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促进护士由病人的照顾者向病人的管理者转变.根据患儿从人院到出院,不同阶段制定患儿的入院教育,治疗前后的教育,出院指导的护理计划.对患儿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是实施整体护理后病人反应效果好满意的护理工作内容.
作者:翟继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每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甚至是事故的隐患,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病人带来意外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又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实行全面的科室管理及完善的工作制度,严防病人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就手术室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防范与对策讨论如下.
作者:唐绪容;吕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常发生在急性病毒感染之后.临床上以急性对称性、进行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多见于四肢,病情严重可出现延髓和呼吸肌麻痹[1],死亡率较高.2004年6月我科收治1例GBS伴呼吸肌麻痹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现患者已能脱机进行有效的自主呼吸并下地行走,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庹江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25例病人28处压疮采用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回顾对照组26例病人26处压疮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治疗,对2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疗效结果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治疗疗程短,治愈率高,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童先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人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由于穿刺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不需局部麻醉和缝针、不限制病人臂部活动、病人痛苦时间短等优点,临床应用日趋广泛[1].但是,在PICC导管植入过程中也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我们对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导管植入后护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作者:颜琬华;郑春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8例伴有高危出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给予无肝素血液透析.A组护理方法为:使用14G穿刺针,血流量200~230ml/min,透析前用含肝素3000U/ml的生理盐水预冲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透析中每间隔60min使用生理盐水200ml冲洗透析器.B组方法为:使用16G穿刺针,血流量250~300ml/min,透析前用含肝素3000U/ml的生理盐水预冲并保留15min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透析中每间隔30min使用生理盐水100ml冲洗透析器,比较两组每次透析后透析器的凝血状况和透析器容量.结果 B组透析器透析后凝血程度少于A组,透析后平均容量大于A组.结论使用较大号穿刺针、提高血流量、透析前使用肝素盐水浸泡透析器以及增加透析中生理盐水的冲洗次数可以改善透析器的凝血状况,提高透析器的使用率.
作者:黄英;伍强;陈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过程中胸膜反应的有效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64例胸腔穿刺患者分2组从心理护理、物品、环境准备、心电监测、吸氧、静脉通道的建立,必要时镇咳药物与镇静药物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以及15例胸膜反应发生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的观察.结果第1组168例,发生胸膜反应26例,发生率15.4%;第2组196例,经上述护理干预后,发生胸膜反应15例,发生率7.6%,较第2组降低7.8%.发生胸膜反应的患者,经认真的病情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在进行胸腔穿刺时,经上述护理措施,可降低胸膜反应发生率.
作者:易琦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弹性排班在护理人力资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医院临床科室中实行护理弹性排班前后的病人、护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共3组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对比.结果实施弹性排班前、后,病人、护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弹性排班能体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作者:何倩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总结了青霉素G皮试假阳性的鉴别方法,分析了假阳性形成的原因.认为应从时限要求上严格区分,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特征、病理状态及客观因素影响进行区分,并综合分析判断,能准确地排除其假阳性.
作者:万培英;贺翠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由于脑组织受损,使中枢神经损伤,病人表现为患侧不能运动,肌肉弛缓或肌张力低下,而出现瘫痪.
作者:招云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通过对246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出一套适合婴幼儿呼吸道管理的方法及要点,并强调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呼吸机的管理、气管插管的管理、保持气道通畅、呼吸道的湿化及温化、拔管后呼吸道的护理、控制呼吸道感染、以及保持出入平衡的重要性.
作者:龙素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骨肉瘤是好发于青少年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20世纪70年代新辅助化疗出现之前,该病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不足20%[1].新辅助化疗的开展,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60%~80%[2].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完成新辅助化疗86周期.现将其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参芎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其组合为盐酸川芎嗪、丹参素,其作用为活血化淤、通脉养心,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加速红细胞的流度,改善微循环并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
作者:张维慧;邓义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4~10岁的患儿105例对他们同时进行肛温和腋温测量.结果肛温比腋温至少高0.1℃,大高2.5℃,平均高0.89℃,与目前临床上通常认为的肛温比腋温高0.5℃的观点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临床上通常在腋温基础上简单加0.5℃代表肛温的做法不正确,对小儿进行体温测量时不宜采用腋温测量法.
作者:喻友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蓬勃开展的血运重建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病人的症状和预后.但是由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肌坏死,正常工作细胞的数量减少,心室重构,部分已实施血运重建患者的心功能仍然进行性地减退.
作者:王蓉;茅文辉;潘立群;张升霞;孙瑶;刘玲玲;阚静;常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肿瘤放化疗、免疫治疗、长期输液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经病人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传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免疫治疗.结果 34例病人全部置管成功,输注各种药物后无一例发生药物外渗及导管并发症,保证了各种治疗的顺利完成.结论肿瘤病人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而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作者:侯敏;付小爱;彭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软灵芝为商品名,通用名为硫酸软骨素注射液,它的药理毒理:(1)可以清除体内血液中的脂质和脂蛋白,清除心脏周围血管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2)它能有效防治冠心病.(3)可以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及发育,可降解络安酸,防止其对神经细胞的破坏作用.(4)参与软骨细胞、骨细胞与椎间盘的生长代谢,帮助受损的组织提前修复愈合.
作者:陈连珠;徐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介入诊治冠心病的护理进行比较.方法通过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患者卧床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的主诉及情绪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等来观察2种不同穿刺途径的不同护理要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主观疼痛及情绪变化以及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穿刺途径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或不适,增加舒适感,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蒋艳;于小亮;肖燕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观察护理及气管牵拉训练的重要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将60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护理,试验组除行常规骨科护理外,重点加强了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气管食管牵拉训练,体位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呼吸、咽喉、伤口出血等情况,加强四肢功能训练及出院指导.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实施严密观察及优质护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杨惠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社区健康教育对小儿肾病综合征院外治疗的作用.方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激素治疗的同时,给予社区健康教育.结果社区健康教育对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预防转化成慢性肾功能不全、提高治愈率具有明显效果.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易飞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