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放疗后康复锻炼指导

向亚华

关键词:鼻咽癌, 放疗, 康复指导
摘要:目的评估鼻咽癌放疗远期并发症的康复锻炼效果.方法按时间阶段将收治的患者分为2组,采用信件随访回顾性对照,调查实施整体护理前后鼻咽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康复锻炼行之有效.结论鼻咽癌放疗的远期并发症可通过康复锻炼减轻.因此,鼻咽癌放疗后的康复锻炼,指导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必需的.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差异的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4~10岁的患儿105例对他们同时进行肛温和腋温测量.结果肛温比腋温至少高0.1℃,大高2.5℃,平均高0.89℃,与目前临床上通常认为的肛温比腋温高0.5℃的观点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临床上通常在腋温基础上简单加0.5℃代表肛温的做法不正确,对小儿进行体温测量时不宜采用腋温测量法.

    作者:喻友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例高龄患者多器官手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对1例83岁高龄并心功能受损的患者,采用经汽化电切前列腺,并剖腹行肾盂及输尿管、膀胱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认为术中仪器的正确运作、医护的密切配合及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周晚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我国围产儿死亡及脑损害的主要原因.指胎儿缺氧或娩出过程中或出生后发生的呼吸循环障碍.积极有效的复苏是挽救新生儿生命及预防远期后遗症的关键.由于重度窒息或缺氧较久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尤以肾、脑、心、肺为多见[1].因此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积极治疗合并症,消除低氧血症及减轻组织缺血,维持正常脑代谢功能,对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预防或减轻后遗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近几年来对新生儿窒息的治疗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毓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55例无肝素血液透析的体会

    血液透析时,血液在体外流经动脉血路、透析器及静脉血路回流到人体内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引起凝血系统不同程度的激活导致血液凝固,堵塞透析器及管道.为避免这一现象,血透时普通使用抗凝剂预防体外循环管路的凝血,一般都使用肝素.但是如有活动性出血或有高度出血危险的透析患者,禁忌使用肝素,我们就采用无肝素透析.我科自2001年9月开展血透以来,对有出血倾向及凝血试验异常的病人采用无肝素透析55人次,既能确保透析患者安全.又能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吴胜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弹性排班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目的评价弹性排班在护理人力资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医院临床科室中实行护理弹性排班前后的病人、护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共3组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对比.结果实施弹性排班前、后,病人、护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弹性排班能体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作者:何倩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桥式游离背阔肌肌瓣应用于下肢软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总结11例桥式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检查供皮瓣区域的血管情况及保护健侧下肢血管,恰当的创面处理;术中医护密切配合,保护皮瓣血管,选择合适的手术缝线和器械,加强监护;术后加强对皮瓣部位血运情况的观察和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确保了背阔肌肌皮瓣的成活率.

    作者:周喜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与护理

    目的根据异位妊娠患者的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护理措施,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对用氨甲喋呤和中药治疗的168例异位妊娠作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异位包块≤3cm,β-HCG≤150IU/L采用中药治疗成功率为91.8%.异位包块≤3cm,β-HCG>150IU/L但≤2000IU/L采用中药+氨甲喋呤联合治疗成功率为97.1%.结论包块大小及β-HCG值的高低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严格掌握适应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华新军;龙跃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海扶刀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护理

    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Vuluady strophy)或外阴白斑等.该病为外阴皮肤及粘膜发生病变以及色素改变的慢性病变.其症状特征主要为外阴奇痒、剧痛、表皮粗糙、破溃及色素减退等皮肤变化.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手术等手段都未能有效根治这一顽症.我院于2003年10月引进海扶刀技术,对7例患者实施了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分娩期孕产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分娩期妇女的影响.方法对150位分娩期孕妇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干预后的孕妇总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降低.结论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孕产妇顺产,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李岳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护理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系获得性的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常在睡眠时加重,可伴有血红蛋白尿发作和全血细胞减少症.PNH虽少见,但近年有增多趋势.

    作者:饶秋凤;韦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院前急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责任纠纷

    院前急救由于工作程序及环境的特殊性,服务对象病情凶险及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发生的不可预测性,各个环节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都非常大.特别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法律责任纠纷,严重影响到急救护理工作的正常实施.为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本人就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谢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25例病人28处压疮采用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回顾对照组26例病人26处压疮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治疗,对2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疗效结果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治疗疗程短,治愈率高,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童先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2例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介入治疗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日趋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逐渐上升.其中脑梗死约占整个脑卒中的80%[1],若急性脑梗死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动脉内溶栓治疗是指将微导丝、微导管经外周动脉插入动脉闭塞点或栓子内,注入溶栓剂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治疗痛苦小、疗效快、既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又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我科2004年2月~7月开展的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莉;赵晓英;吴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成形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成形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PTCA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观察、护理和总结.结果 PTCA术后病人415例,出现6例PTCA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PTCA术后病人因抗凝等药物的治疗,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如果预防在先,就会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发生.

    作者:张静;赵自强;陈丽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Reproductive Hematoma,RPHT)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RPHT与未出现术后血肿(Non-Postoperative Hematoma,NPOH),在两组病例、临床特征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2组病例比较显示,过早搬动患者、快速输液、呼吸道梗阻和便秘是引起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的诱发因素.结论对于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不宜过早搬动,应控制输液速度,预防呼吸道梗阻和便秘,减少RPHT发生.

    作者:周三元;刘小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胸腔穿刺中胸膜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过程中胸膜反应的有效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64例胸腔穿刺患者分2组从心理护理、物品、环境准备、心电监测、吸氧、静脉通道的建立,必要时镇咳药物与镇静药物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以及15例胸膜反应发生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的观察.结果第1组168例,发生胸膜反应26例,发生率15.4%;第2组196例,经上述护理干预后,发生胸膜反应15例,发生率7.6%,较第2组降低7.8%.发生胸膜反应的患者,经认真的病情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在进行胸腔穿刺时,经上述护理措施,可降低胸膜反应发生率.

    作者:易琦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护理

    总结了5例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护理.认为注重家长和患儿的心理护理,加强皮肤、眼部、口腔、饮食、发热的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感染,有效地调动患儿和陪护人员配合护理的能动性,对患儿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麦先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病房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

    近二十年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逐渐增多,成为儿童医院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作者:汤清波;周月娥;李先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儿心脏手术前两种肠道清洁法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手术前肠道清洁的方法、效果.方法将302例心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开塞露塞肛清洁肠道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肠道方法.比较两种肠道清洁法的效果.结果 2组患儿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及便秘发生率无差异(X2检验,p>0.05),操作中和操作后的不良反应2组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5).结论小儿心脏手术前用开塞露塞肛法清洁肠道优于传统的清洁肠道的方法.

    作者:吴九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门诊检验报告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寻找更科学合理的检验报告发放模式,以改善服务质量.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00例门诊取检验报告的病人发放调查问卷,就病人取检验报告的方式和等候时间进行调查.结果领取检验报告时间的调查中普通门诊病人大部分(56%)要求当天取报告,而产检和体检病人则大部分(65%)希望在全部结果出来后才取报告:取检验报告方式的调查中,产检和体检病人希望在产科和体检科领取检验报告,而门诊病人除传统的在检验科取报告(38%)外,希望电话查询者高达35%,希望从网络上包括网上查询和E-mail方式获取检验报告的18%.结论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进行检验报告的发放,能够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

    作者:李爱娣;曾兰英;周小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