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疼痛病人的分诊和护理

杨庆华

关键词:门诊, 疼痛病人, 分诊,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疼痛病人就诊的佳管理方法.方法护士在接待病人,实施组织管理,认真做好分诊、检诊、力求分科维持好就诊秩序,尽量缩短病人候诊时间,对老、弱、急、重病人,根据病情需要可提前就诊.结果有助于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病人,并按质量要求完成了门诊的工作任务.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门诊疼痛病人管理水平,缩短疼痛病人就诊时间,提高诊病率,既能处理大量病人,又能按质量要求完成门诊的工作任务.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分娩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经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伴有心理障碍的产妇220名,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110名和对照组110名.心理护理组产妇根据scl-90评分在产前、产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产妇的分娩结果(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心理护理组产妇自然分娩率(78.3%)高于对照组(62.7%),阴道手术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率(0.9%、16.3%、2.7%、1.81%)均低于对照组(2.7%、26.3%、12.7%、7.2%),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阴道手术产及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大出血和新生儿窒息.

    作者:李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1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体会

    介绍了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1例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解决皮肤完整性受损、体液不足、体温过高、营养失衡、废用综合征等问题的实践过程.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结论.详细介绍了经过循证有计划补液(纠正休克)、使用大型烧伤治疗仪和翻身床(治疗和保护创面)、温水擦浴与瑞芝利口服相结合(降温)、有计划的饮食安排(纠正营养失衡)、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废用综合征等.认为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烧伤病人护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作者:李瑞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丹尼尔用于术前手消毒的效果观察

    目的寻求简单有效、皮肤刺激性小的术前洗手消毒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200人次分成2组,每组100人次,使用丹尼尔洗手消毒的为观察组,使用0.5%碘伏洗手消毒的为对照组,分别将2组人员手消毒后进行采样、培养观察,比较2种消毒液的消毒效果、耗时、皮肤刺激(皮肤干燥、脱屑、皮疹、瘙瘁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消毒后均能达到杀菌目的,其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碘伏消毒耗时长、皮肤刺激性大.结论丹尼尔皮肤消毒法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皮肤刺激性小、手感舒适等优点,特别是在进行消毒时非接触性操作,减少了污染机会,适合长期使用.

    作者:罗能秀;刘湘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用双止血带为老年消瘦病人静脉穿刺112例的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的寿命也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问题.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使老年性疾病相应增多,而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重病及难以治愈的疾病越来越多.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的功能不断的衰退,致使血管弹性减弱,血管壁逐渐硬化,血液循环减慢,给临床输液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过于消瘦的老年病人更为突出.笔者近5年来对临床112例老年消瘦病人,采用了双止血带静脉穿刺输液,方法简便、实用,有效的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现就此护理技术报道如下.

    作者:王丰娟;闫蓉霞;王晶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探讨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常用的诊疗技术,是儿科护士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抢救病儿的一个重要手段.若操作不当,技术不熟练等均会发生一些意外,影响抢救成功率.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体会,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作粗浅探讨.

    作者:李昌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详细介绍有关治疗知识,严密掌握给药途径与剂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是否发生休克、出血、胰漏等并发症.结果LMWII组31例中治愈28例(90.3%),3例因病程时间长,接受治疗时间迟发生成人呼吸窘迫征和肾衰而死亡.结论LMWII能改善胰腺微循环、减轻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用药期间有效的心理疏导,精心的护理对降低SAP并发症的发生率、中转手术率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汤建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在行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往往是不可避免的[1].其中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5%~17.0%[2].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的日益增多,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得到重视.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包括:(1)出血(皮下瘀血,血肿,腹膜后血肿);(2)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3)迟发型心脏压塞综合症;(4)假性动脉瘤(PSA);(5)血栓性并发症;(6)胸痛等.

    作者:崔丽君;杨苓;魏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颅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患者放疗的护理

    总结颅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患者放疗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为:对145例颅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患者,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放疗期间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正确指导病人配合放疗.145例均顺利完成术后放疗,且放疗过程中副反应较轻.

    作者:高静儒;李娜;孙会军;胡志霞;吕妍喆;蔡洁;刘玮;王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经皮半导体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半导体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半导体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出院后4个不同阶段实施系统化程序化全程康复护理,进行治疗疗效、住院日及心理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住院日明显短于时照组(t=4.920,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心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4.328,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程序化全程康复护理是提高PLDD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心理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对PLDD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小燕;向湘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脾破裂病人角色转化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

    脾脏是一个集造血、储血、滤血、毁血并参与人体免疫功能的质脆实质性器官.近年来,因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引起的外伤性脾破裂在临床上屡见不鲜.脾破裂易导致大出血引起休克,属急重症.为保存病人生命,常规行脾切除术.病人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病变,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造成角色转换障碍,影响康复.我院在2003年3月~2005年1月期间共救治了11例脾破裂病人.根据病人们个体差异,我们采取了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使其较快地适应角色转变,达到预期目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曹美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无偿献血发生不适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了解献血不适反应与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献血量、采用频次、献血季节之间的关系,探讨发生反应的原因.方法采用获取资料的方法,将上述各项因素进行比较.结果献血反应与献血者进行比较:年龄χ2=102.67,p<0.005;职业χ2=205.4,p<0.005;季节χ2=38.23,p<0.005;频次χ2=18285,p<0.005;献血量χ2=6.21,p<0.250.结论献血不适反应与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季节、献血频次有关,与献血量的多少不成正比.

    作者:刘玉章;李瑛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提高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成人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惠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寻找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对78例哮喘患者在施行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3个月、6个月不同阶段测定肺功能和进行生命质量评估.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后,哮喘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p<0.01),生命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治疗哮喘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吴桂香;邓翊敏;肖进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7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准备,积极改善一般状况及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同时准备好监护病房物品及做好护理人员准备.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和引流管的护理,注意感染的控制,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结果7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恢复顺利,1例术后服用FK506出现精神症状,减少药物剂量后症状消失.结论加强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防止移植术后感染,及时发现排斥反应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乃芬;宋玉芝;辛梅;温秀芹;王建芦;尹晓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药灌肠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10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病毒性肺炎是婴幼儿冬春季常见的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以起病急骤、喘促憋闷、发热、紫绀,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为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煎剂直肠滴注疗法取得较好疗效.现将2000年元月至2005年2月间106例患儿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杜翠玲;温丽娜;谷春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双套管在肝胆手术中的应用和护理

    肝胆手术后的病人都需要在手术野周围放置引流管,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取放置双套管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双套管的制作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任喜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1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体会

    目的总结1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方法(1)持续心电、血压、呼吸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补充血容量,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有效灌注,及早监测相关器官功能、防止病理连锁反应:(2)制定周密的24h护理工作量表;(3)早期合理营养支持;(4)心理护理;(5)防止导管感染.结果16例MOF患者死亡7例(43.7%).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MOF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文秀芳;赵焕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介绍1种简易灌肠器的制作和应用

    目前,我们临床上使用的灌肠器由一直径约8~9mm,长约60cm橡胶管(即肛管)和1容量200ml的磁缸组成.而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到以下两种情形不适合使用此种灌肠器.(1)老年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加之肛管的刺激,灌肠后腹压增加等综合因素,使药液来不及发挥作用就从肛门溢出,效果较差.(2)婴幼儿肛门直径较小,以往我们用一次性导尿管连接20cc注射器来代替肛管灌肠,但由于两者相连处衔接不牢,导致药液由于压力的作用从衔接处溢出,极易污染患儿衣物,从而灌注量不准确,达不到合理治疗.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我们自制了一种简易灌肠器,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1例肾结核行肾切除术后并发肠瘘的护理

    肾切除手术是外科治疗肾结核的重要手段.而肠瘘是肾切除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肾周组织感染引起广泛、紧密粘连的患者[1].我院于2004年1月15日收治1例因左肾结核行肾切除手术后,并发低位降结肠瘘的患者,经入院后精心的护理,有效的保守治疗,瘘口逐渐愈合,住院39天后,治愈出院.

    作者:刘雪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采用牙刷进行特殊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两种特殊口腔护理方法的清洁效果及口腔护理后患者的舒适程度.方法对200例有口腔护理适应症、意识清醒的患者单日用牙刷行口腔护理,双日用棉球擦拭行口腔护理.结果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牙刷对清醒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能增强清洁效果与舒适度.

    作者:颜克群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无创气道护理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用于危重患者呼吸支持有显著改善气体交换功能[1].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关键的环节,现对无创人工气道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罗琼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