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大批量健康快车白内障手术的护理经验;分别从术前护理、准备,术后护理、处置等环节中加强护理.患者消除了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手术,减少了并发症,并且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认为病房车护士的积极配合是施行白内障手术成功的前提.
作者:肖蓉蓉;谢凤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1].动脉瘤夹闭术是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瘤颈夹闭,即可以将动脉瘤排除于血液循环之外,以防止发生再次破裂;又可以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以保证其灌注区得到血液供应,防止发生脑缺血.近年来随着动脉瘤夹的改进和显微技术的发展,动脉瘤夹闭显微手术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2],它具有创伤少,暴露良好,对邻近组织损伤少等优点,大大降低了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15例单发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姜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医院高压灭菌物品的存放时间,有效期为7~14天,凡超过有效时限,虽未经使用必需重新灭菌,这与卫生部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1]的规定相一致.为使手术备用物品保持无菌状态,每1~2周要重复高压灭菌1次,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加速了物品损耗和浪费.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对于那些必备而又不常使用的手术备用物品,我们采用3M公司生产的纸塑包装袋,把待消毒物品放入纸塑包装袋内封口后采用环氧乙烷(EO)灭菌,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启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总结了46例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指出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储尿囊过度扩张,储尿囊出血、输出以及尿道感染,肾积水输尿管反流、代谢紊乱等.并针对这些病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认为术后良好的护理对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正确的护理指导与护理对策能降低可控膀胱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良坤;黄小萍;梁卫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肝胆手术后的病人都需要在手术野周围放置引流管,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取放置双套管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双套管的制作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任喜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应激性溃疡又称CuShing溃疡,指在各种应激状态下,胃或十二指肠、食管发生急性黏膜糜烂和溃疡,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1],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30%~50%[2].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78例,并发应激性溃疡54例,占30%.我们通过早期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应激性溃疡先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夏春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探讨胆囊腹腔镜手术手术室护士的术中配合要点: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连接各种腹腔镜器械,建立气腹,做好手术接台的管理,随时做好手术中转的准备等.认为要配合好腹腔镜手术,手术室护士必须针对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不同,加强腹腔镜相关知识的学习.
作者:漆俐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经直肠B超定位下前列腺支架植入术即术者在经直肠B超定位引导下利用娴熟的植入技术,将镍钛合金前列腺网状支架精确安放在病人前列腺部,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我院2004年1月至12月成功开展经直肠B超定位下前列腺支架植入术35例,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秦晓玲;刘肃;郑兵;冯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准备,积极改善一般状况及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同时准备好监护病房物品及做好护理人员准备.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和引流管的护理,注意感染的控制,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结果7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恢复顺利,1例术后服用FK506出现精神症状,减少药物剂量后症状消失.结论加强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防止移植术后感染,及时发现排斥反应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乃芬;宋玉芝;辛梅;温秀芹;王建芦;尹晓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总结了超声消融治疗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体会.认为在护理过程中,要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术后护理中应注重生命体征监测、留置导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抗凝药物使用等.
作者:陈英;谭懿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粘膜环切术(PPH)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Ⅲ期内痔32例、Ⅳ期内痔12例、混合痔40例病人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结果84例PPH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佳的手术体位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节省手术时间,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因素.
作者:肖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在行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往往是不可避免的[1].其中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5%~17.0%[2].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的日益增多,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得到重视.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包括:(1)出血(皮下瘀血,血肿,腹膜后血肿);(2)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3)迟发型心脏压塞综合症;(4)假性动脉瘤(PSA);(5)血栓性并发症;(6)胸痛等.
作者:崔丽君;杨苓;魏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脾脏是一个集造血、储血、滤血、毁血并参与人体免疫功能的质脆实质性器官.近年来,因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引起的外伤性脾破裂在临床上屡见不鲜.脾破裂易导致大出血引起休克,属急重症.为保存病人生命,常规行脾切除术.病人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病变,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造成角色转换障碍,影响康复.我院在2003年3月~2005年1月期间共救治了11例脾破裂病人.根据病人们个体差异,我们采取了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使其较快地适应角色转变,达到预期目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曹美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分析基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强调加强领导及每一个医护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全面培训与学习;加大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投入;对医疗废物管理人员明确分工与职责;对医疗废物管理质量控制环节进行细化并加大惩罚力度,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对保证医疗废物的管理质量,有效防止基层医院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造成对医护及相关人员、社会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侍萍;张青秀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依赖于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尤其是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办法.本文探讨应用五常法来进行病房护理管理,以改善医院病房就医环境、提高护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医院成本消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从而使医院在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赵志丹;施华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利意识逐步增强,对医疗水平、护理质量、就医环境以及服务态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多种原因引发的医疗纠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它不仅严重地影响着当事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仅就护理工作中的医疗纠纷做一简要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张世君;王宁;王海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有效的护理管理,是现代医院护理主管积极追求的目标.护理工作电脑化不仅能有效协助护理人员执行评价护理过程,检测服务品质,并能适时提供各种信息,帮助护理主管做决策、拟计划.同时临床完整丰富的资料档案建立,更能促进教学研究发展,改善服务品质.
作者:曹玉燕;林虹;陈丽兰;宋伟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院是1999年11月11日开业的一家集科研与缶床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心脏病专科医院,引进国内外大量大型的先进医疗、检验、检查、护理仪器及设备.其中,由护理人员直接操作的仪器约占全部仪器的40%~50%,其使用为广泛、为频繁.因此其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具体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付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静脉穿刺失败或输液过程中因液体外渗会导致病人的穿刺部位局部肿胀、活动受限,增加病人痛苦.传统的做法是采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自2002年我们借鉴使用马铃薯片局部湿敷,并与原方法对比观察,效果显著,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秋红;马彩红;曹燕懿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头孢类抗菌素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由于其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现象,目前,没有官方规定在使用头孢类抗菌素之前必须做头孢菌素试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称对此无明确规定,具有法律效应的<中国药典>和药品说明书也没有写明.为了减少医疗纠纷,临床上大部分医院都坚持做了皮试,而皮试液的配制方法五花八门,皮试液的浓度也各不相同.自2003年来,我院采用新方法配制头孢类抗菌素的皮试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业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的寿命也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问题.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使老年性疾病相应增多,而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重病及难以治愈的疾病越来越多.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的功能不断的衰退,致使血管弹性减弱,血管壁逐渐硬化,血液循环减慢,给临床输液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过于消瘦的老年病人更为突出.笔者近5年来对临床112例老年消瘦病人,采用了双止血带静脉穿刺输液,方法简便、实用,有效的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现就此护理技术报道如下.
作者:王丰娟;闫蓉霞;王晶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药物渗漏是静脉化疗的严重并发症,抗癌药的细胞毒性和刺激性,能引起正常组织局部的严重损伤,甚至功能障碍;也可能由此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药物渗漏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我们在2004年中,对102例静脉化疗患者的全过程进行了全程系统的管理,有效地避免了药物渗漏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门诊疼痛病人就诊的佳管理方法.方法护士在接待病人,实施组织管理,认真做好分诊、检诊、力求分科维持好就诊秩序,尽量缩短病人候诊时间,对老、弱、急、重病人,根据病情需要可提前就诊.结果有助于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病人,并按质量要求完成了门诊的工作任务.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门诊疼痛病人管理水平,缩短疼痛病人就诊时间,提高诊病率,既能处理大量病人,又能按质量要求完成门诊的工作任务.
作者:杨庆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通过对12295例不同年龄层次的病人抽取血标本的护理,我们认为只要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不同年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采集血标本,既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又可以让病人忧心而来,满意而归.实践证明:0~3岁婴幼儿抽血部位首选为头皮静脉,3岁以上儿童及成年病人大部分选用肘静脉,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它静脉,尽量选择适当大小的头皮针抽血,这样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能保证血标本质量.
作者:姚爱棠;谢秀珍;陈小灵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两种特殊口腔护理方法的清洁效果及口腔护理后患者的舒适程度.方法对200例有口腔护理适应症、意识清醒的患者单日用牙刷行口腔护理,双日用棉球擦拭行口腔护理.结果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牙刷对清醒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能增强清洁效果与舒适度.
作者:颜克群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详细介绍有关治疗知识,严密掌握给药途径与剂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是否发生休克、出血、胰漏等并发症.结果LMWII组31例中治愈28例(90.3%),3例因病程时间长,接受治疗时间迟发生成人呼吸窘迫征和肾衰而死亡.结论LMWII能改善胰腺微循环、减轻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用药期间有效的心理疏导,精心的护理对降低SAP并发症的发生率、中转手术率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汤建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儿随机分为雾化吸入组和静脉输注组2组.结果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优于静脉给药,经统计学处理(χ 2=11.76 p<0.01)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雾化吸入利巴韦、鱼腥草是目前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理想、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淼;陈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1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方法(1)持续心电、血压、呼吸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补充血容量,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有效灌注,及早监测相关器官功能、防止病理连锁反应:(2)制定周密的24h护理工作量表;(3)早期合理营养支持;(4)心理护理;(5)防止导管感染.结果16例MOF患者死亡7例(43.7%).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MOF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文秀芳;赵焕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介绍了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1例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解决皮肤完整性受损、体液不足、体温过高、营养失衡、废用综合征等问题的实践过程.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结论.详细介绍了经过循证有计划补液(纠正休克)、使用大型烧伤治疗仪和翻身床(治疗和保护创面)、温水擦浴与瑞芝利口服相结合(降温)、有计划的饮食安排(纠正营养失衡)、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废用综合征等.认为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烧伤病人护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作者:李瑞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脊髓脊膜膨出症和脊髓栓系综合征均系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该类疾病较少见,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管和神经萌芽未能完全闭合所致.本病多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临床证明,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但是该类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护理要求高[1].
作者:戴冬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肾切除手术是外科治疗肾结核的重要手段.而肠瘘是肾切除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肾周组织感染引起广泛、紧密粘连的患者[1].我院于2004年1月15日收治1例因左肾结核行肾切除手术后,并发低位降结肠瘘的患者,经入院后精心的护理,有效的保守治疗,瘘口逐渐愈合,住院39天后,治愈出院.
作者:刘雪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总结了1例误服雷公藤中毒的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体会.认为严密的观察病情、氧气吸入、血液透析、能量合剂保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制酸护胃保护胃粘膜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监测及用药后反应,并予以适当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指导,是使病人转危为安和康复的必要措施.
作者:鲁红英;梁瓞绵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新生儿低血糖分为症状性低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2种,多发生于早产儿、巨大儿、小样儿以及母亲有糖尿病史的新生儿.该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若未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则有可能导致脑损伤及智力低下[2].2003年12月我科收治了1例早产儿低血糖的患儿,因治疗及时,患儿得以好转,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腹内脏器通过脐环突出形成的疝称脐疝,为新生儿常见的一种预后良好的先天性发育缺陷[1].小儿脐疝的发病原因是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卜在腹内压增高,如经常啼哭、便秘、咳嗽时即可发生,少数新生儿因脐带脱落较迟,脐部有感染亦可发生[2].通过对82名小儿脐疝进行家庭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素琴;张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常用的诊疗技术,是儿科护士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抢救病儿的一个重要手段.若操作不当,技术不熟练等均会发生一些意外,影响抢救成功率.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体会,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作粗浅探讨.
作者:李昌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病毒性肺炎是婴幼儿冬春季常见的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以起病急骤、喘促憋闷、发热、紫绀,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为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煎剂直肠滴注疗法取得较好疗效.现将2000年元月至2005年2月间106例患儿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杜翠玲;温丽娜;谷春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探讨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护理,通过82例患儿的护理,认为正确处理创面及时抗休克治疗,积级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降温预防高热,可有效防治小儿烧伤惊厥.
作者:彭丽;李志湘;李红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的运动训练方法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采用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控制,头部控制能力、分离运动,平衡协调运动,肌力和肌张力改善及感觉统合等训练方法,结合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做好心理护理等护理工作.结果显效8例(26.7%),有效11例(36.7%),进步10例(33.3%),无效1例(3.3%).结论正确规范的早期治疗是脑瘫功能恢复的关键,合理的训练方法和精心护理是脑瘫功能恢复的保障.
作者:丁玉莲;苏珍辉;张惠佳;王益梅;李惠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在新生儿群体中,用快速、简便、敏感的检验方法,对一些危及儿童生命,危害儿童生长发育,导致儿童智能障碍的一些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检,使患儿在临床上未出现疾病表现,而其体内生化、激素水平已有明显变化时,就作出早期诊断,结合有效治疗,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的损害,保障儿童正常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系统服务[1].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由血液标本采集、实验室筛查和诊断治疗3个环节组成,血标本采集质量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准确性,是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的关键因素.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液标本采集600例,无不合格标本,现将血标本采集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杨学芬;罗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成人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惠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寻找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对78例哮喘患者在施行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3个月、6个月不同阶段测定肺功能和进行生命质量评估.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后,哮喘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p<0.01),生命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治疗哮喘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吴桂香;邓翊敏;肖进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微电极导向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干预作用.方法综合运用口头宣教、集体授课、书面、通讯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基本上都能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并掌握了疾病、手术治疗、康复保健的相关知识.结论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莊美;肖明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在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达1%~2%[1],其中又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高.为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我防护能力,保存青光眼患者的剩余视力,我科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美芳;高建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分析系统科学方法中系统论、信息论的主要基本原则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指导作用.揭示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只有自觉、主动地运用整体、联系、发展的系统论观点,才能准确地制定出健康教育的策略.并在实施策略的过程中,遵循信息传播的规律,保证优化地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
作者:何丽芳;廖淑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导管,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置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观察置管中出现的问题.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感染.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毒性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总结颅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患者放疗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为:对145例颅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患者,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放疗期间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正确指导病人配合放疗.145例均顺利完成术后放疗,且放疗过程中副反应较轻.
作者:高静儒;李娜;孙会军;胡志霞;吕妍喆;蔡洁;刘玮;王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专病教育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以便指导医院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在整体模试病房设置专病护士,对2002年480例病人专病教育效果进行了评价并与2001年480例病人常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分析.结果专病护士业务素质不同其专病教育的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直接影响专病教育的效果的因素有:病人的年龄(p<0.01)、文化程度(p<0.01)和性格类型(p<0.05),专病教育较常规教育的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专病教育应从提高护士素质着手,完善护理分工方式,因人施教,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陈洁;吴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前,我们临床上使用的灌肠器由一直径约8~9mm,长约60cm橡胶管(即肛管)和1容量200ml的磁缸组成.而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到以下两种情形不适合使用此种灌肠器.(1)老年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加之肛管的刺激,灌肠后腹压增加等综合因素,使药液来不及发挥作用就从肛门溢出,效果较差.(2)婴幼儿肛门直径较小,以往我们用一次性导尿管连接20cc注射器来代替肛管灌肠,但由于两者相连处衔接不牢,导致药液由于压力的作用从衔接处溢出,极易污染患儿衣物,从而灌注量不准确,达不到合理治疗.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我们自制了一种简易灌肠器,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机械通气用于危重患者呼吸支持有显著改善气体交换功能[1].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关键的环节,现对无创人工气道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罗琼 刊期: 2005年第11期
CT增强扫描是在短时间内由高压注射器从静脉大剂量、快速度注射碘造影剂的一种检查方法.我科对CT曾强扫描的患者除采用其它护理措施外,特别加强了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志清;马利军;潘浩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经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伴有心理障碍的产妇220名,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110名和对照组110名.心理护理组产妇根据scl-90评分在产前、产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产妇的分娩结果(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心理护理组产妇自然分娩率(78.3%)高于对照组(62.7%),阴道手术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率(0.9%、16.3%、2.7%、1.81%)均低于对照组(2.7%、26.3%、12.7%、7.2%),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阴道手术产及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大出血和新生儿窒息.
作者:李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全程护理干预住院病例和门诊手术病例各150例,观察术中和术后第1天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反应,以及术后1周视力.结果全程护理干预住院病例术中和术后第1天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反应均明显少于门诊病例(P<0.001),术后1周视力与门诊手术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白内障手术患者,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术后反应,提高术后视力仍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春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观察青薄退热汤擦浴与酒精擦浴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探讨中药治疗小儿高热的对策.方法将62例高热患儿随机分成青薄退热汤擦浴和酒精擦浴2组,每组各31例.2组病例均在擦浴30min后作疗效评定,记录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薄退热汤擦浴与酒精擦浴2组的退热降温疗效相近,p>0.05.但在退热降温维持时间,出现过敏性皮疹、肌颤、寒战等副反应方面,青薄退热汤擦浴优于酒精擦浴,p<0.05.结论青薄退热汤擦浴治疗小儿高热,具有对皮肤刺激性小、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患儿易于接受等优点.
作者:邓莲珍;杨英;黎治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寻求简单有效、皮肤刺激性小的术前洗手消毒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200人次分成2组,每组100人次,使用丹尼尔洗手消毒的为观察组,使用0.5%碘伏洗手消毒的为对照组,分别将2组人员手消毒后进行采样、培养观察,比较2种消毒液的消毒效果、耗时、皮肤刺激(皮肤干燥、脱屑、皮疹、瘙瘁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消毒后均能达到杀菌目的,其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碘伏消毒耗时长、皮肤刺激性大.结论丹尼尔皮肤消毒法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皮肤刺激性小、手感舒适等优点,特别是在进行消毒时非接触性操作,减少了污染机会,适合长期使用.
作者:罗能秀;刘湘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使用无菌手套是确保手术无菌的关键,正确戴取无菌手套是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基本功,如何打开无菌手套包,取出无菌手套是医护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本文对3种一次性无菌手套开包方法进行对照比较,比较取出的无菌手套可能再污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再污染相关因素,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电话追踪在发热门诊中监控传染病疫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发热门诊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记录其相关资料于次日上午10时前用电话追踪病情.结果在1893例发热病人小,成功追踪1397例,占73.8%.结论电话追踪在发热门诊中对监控传染病疫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存在的问题可进一步完善.
作者:罗福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喹诺酮类注射液之间的配伍情况.方法第l组将250ml瓶装丹参滴注射涂用一次性5ml注射器分别抽取5ml与喹诺酮类注射液5ml混合均匀;第2组将10ml1支装的丹参注射液20ml+5%GS250ml内充分混匀,用一次性注射器分别抽取5ml加入喹诺酮类注射液5ml混合均匀,观察药物配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第1组中原来澄清液变为乳白色浑浊液且有微小颗粒,而第2组则无变化.结论250ml丹参滴注液与喹诺酮类注射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张文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院是民政系统下属的精神病医疗机构,绝大部分病人长期住院,小部分病人甚至终身住院.目前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精神病人102例,由于这些病人存在一定的疼痛以及其他躯体护理上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生理和心理特征,针对性地护理措施.现就我院102例60岁以上的老年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许雪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半导体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半导体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出院后4个不同阶段实施系统化程序化全程康复护理,进行治疗疗效、住院日及心理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住院日明显短于时照组(t=4.920,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心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4.328,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程序化全程康复护理是提高PLDD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心理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对PLDD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小燕;向湘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碎吸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将73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超早期(24h内)康复护理训练干预.康复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评分,并比较2组康复后3周内肺炎和褥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罗乔英;刘雅丽;刘小燕;陈继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献血不适反应与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献血量、采用频次、献血季节之间的关系,探讨发生反应的原因.方法采用获取资料的方法,将上述各项因素进行比较.结果献血反应与献血者进行比较:年龄χ2=102.67,p<0.005;职业χ2=205.4,p<0.005;季节χ2=38.23,p<0.005;频次χ2=18285,p<0.005;献血量χ2=6.21,p<0.250.结论献血不适反应与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季节、献血频次有关,与献血量的多少不成正比.
作者:刘玉章;李瑛瑛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