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福华
CT增强扫描是在短时间内由高压注射器从静脉大剂量、快速度注射碘造影剂的一种检查方法.我科对CT曾强扫描的患者除采用其它护理措施外,特别加强了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志清;马利军;潘浩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粘膜环切术(PPH)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Ⅲ期内痔32例、Ⅳ期内痔12例、混合痔40例病人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结果84例PPH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佳的手术体位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节省手术时间,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因素.
作者:肖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儿随机分为雾化吸入组和静脉输注组2组.结果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优于静脉给药,经统计学处理(χ 2=11.76 p<0.01)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雾化吸入利巴韦、鱼腥草是目前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理想、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淼;陈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院是1999年11月11日开业的一家集科研与缶床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心脏病专科医院,引进国内外大量大型的先进医疗、检验、检查、护理仪器及设备.其中,由护理人员直接操作的仪器约占全部仪器的40%~50%,其使用为广泛、为频繁.因此其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具体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付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导管,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置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观察置管中出现的问题.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感染.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毒性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在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达1%~2%[1],其中又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高.为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我防护能力,保存青光眼患者的剩余视力,我科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美芳;高建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通过对12295例不同年龄层次的病人抽取血标本的护理,我们认为只要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不同年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采集血标本,既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又可以让病人忧心而来,满意而归.实践证明:0~3岁婴幼儿抽血部位首选为头皮静脉,3岁以上儿童及成年病人大部分选用肘静脉,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它静脉,尽量选择适当大小的头皮针抽血,这样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能保证血标本质量.
作者:姚爱棠;谢秀珍;陈小灵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机械通气用于危重患者呼吸支持有显著改善气体交换功能[1].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关键的环节,现对无创人工气道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罗琼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利意识逐步增强,对医疗水平、护理质量、就医环境以及服务态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多种原因引发的医疗纠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它不仅严重地影响着当事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仅就护理工作中的医疗纠纷做一简要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张世君;王宁;王海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病毒性肺炎是婴幼儿冬春季常见的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以起病急骤、喘促憋闷、发热、紫绀,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为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煎剂直肠滴注疗法取得较好疗效.现将2000年元月至2005年2月间106例患儿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杜翠玲;温丽娜;谷春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电话追踪在发热门诊中监控传染病疫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发热门诊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记录其相关资料于次日上午10时前用电话追踪病情.结果在1893例发热病人小,成功追踪1397例,占73.8%.结论电话追踪在发热门诊中对监控传染病疫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存在的问题可进一步完善.
作者:罗福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院是民政系统下属的精神病医疗机构,绝大部分病人长期住院,小部分病人甚至终身住院.目前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精神病人102例,由于这些病人存在一定的疼痛以及其他躯体护理上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生理和心理特征,针对性地护理措施.现就我院102例60岁以上的老年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许雪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使用无菌手套是确保手术无菌的关键,正确戴取无菌手套是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基本功,如何打开无菌手套包,取出无菌手套是医护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本文对3种一次性无菌手套开包方法进行对照比较,比较取出的无菌手套可能再污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再污染相关因素,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在新生儿群体中,用快速、简便、敏感的检验方法,对一些危及儿童生命,危害儿童生长发育,导致儿童智能障碍的一些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检,使患儿在临床上未出现疾病表现,而其体内生化、激素水平已有明显变化时,就作出早期诊断,结合有效治疗,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的损害,保障儿童正常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系统服务[1].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由血液标本采集、实验室筛查和诊断治疗3个环节组成,血标本采集质量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准确性,是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的关键因素.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液标本采集600例,无不合格标本,现将血标本采集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杨学芬;罗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全程护理干预住院病例和门诊手术病例各150例,观察术中和术后第1天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反应,以及术后1周视力.结果全程护理干预住院病例术中和术后第1天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反应均明显少于门诊病例(P<0.001),术后1周视力与门诊手术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白内障手术患者,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术后反应,提高术后视力仍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春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1].动脉瘤夹闭术是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瘤颈夹闭,即可以将动脉瘤排除于血液循环之外,以防止发生再次破裂;又可以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以保证其灌注区得到血液供应,防止发生脑缺血.近年来随着动脉瘤夹的改进和显微技术的发展,动脉瘤夹闭显微手术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2],它具有创伤少,暴露良好,对邻近组织损伤少等优点,大大降低了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15例单发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姜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在行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往往是不可避免的[1].其中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5%~17.0%[2].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的日益增多,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得到重视.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包括:(1)出血(皮下瘀血,血肿,腹膜后血肿);(2)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3)迟发型心脏压塞综合症;(4)假性动脉瘤(PSA);(5)血栓性并发症;(6)胸痛等.
作者:崔丽君;杨苓;魏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观察青薄退热汤擦浴与酒精擦浴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探讨中药治疗小儿高热的对策.方法将62例高热患儿随机分成青薄退热汤擦浴和酒精擦浴2组,每组各31例.2组病例均在擦浴30min后作疗效评定,记录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薄退热汤擦浴与酒精擦浴2组的退热降温疗效相近,p>0.05.但在退热降温维持时间,出现过敏性皮疹、肌颤、寒战等副反应方面,青薄退热汤擦浴优于酒精擦浴,p<0.05.结论青薄退热汤擦浴治疗小儿高热,具有对皮肤刺激性小、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患儿易于接受等优点.
作者:邓莲珍;杨英;黎治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脾脏是一个集造血、储血、滤血、毁血并参与人体免疫功能的质脆实质性器官.近年来,因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引起的外伤性脾破裂在临床上屡见不鲜.脾破裂易导致大出血引起休克,属急重症.为保存病人生命,常规行脾切除术.病人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病变,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造成角色转换障碍,影响康复.我院在2003年3月~2005年1月期间共救治了11例脾破裂病人.根据病人们个体差异,我们采取了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使其较快地适应角色转变,达到预期目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曹美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介绍了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1例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解决皮肤完整性受损、体液不足、体温过高、营养失衡、废用综合征等问题的实践过程.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结论.详细介绍了经过循证有计划补液(纠正休克)、使用大型烧伤治疗仪和翻身床(治疗和保护创面)、温水擦浴与瑞芝利口服相结合(降温)、有计划的饮食安排(纠正营养失衡)、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废用综合征等.认为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烧伤病人护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作者:李瑞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