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俐红
脾脏是一个集造血、储血、滤血、毁血并参与人体免疫功能的质脆实质性器官.近年来,因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引起的外伤性脾破裂在临床上屡见不鲜.脾破裂易导致大出血引起休克,属急重症.为保存病人生命,常规行脾切除术.病人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病变,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造成角色转换障碍,影响康复.我院在2003年3月~2005年1月期间共救治了11例脾破裂病人.根据病人们个体差异,我们采取了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使其较快地适应角色转变,达到预期目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曹美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常用的诊疗技术,是儿科护士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抢救病儿的一个重要手段.若操作不当,技术不熟练等均会发生一些意外,影响抢救成功率.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体会,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作粗浅探讨.
作者:李昌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详细介绍有关治疗知识,严密掌握给药途径与剂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是否发生休克、出血、胰漏等并发症.结果LMWII组31例中治愈28例(90.3%),3例因病程时间长,接受治疗时间迟发生成人呼吸窘迫征和肾衰而死亡.结论LMWII能改善胰腺微循环、减轻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用药期间有效的心理疏导,精心的护理对降低SAP并发症的发生率、中转手术率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汤建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经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伴有心理障碍的产妇220名,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110名和对照组110名.心理护理组产妇根据scl-90评分在产前、产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产妇的分娩结果(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心理护理组产妇自然分娩率(78.3%)高于对照组(62.7%),阴道手术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率(0.9%、16.3%、2.7%、1.81%)均低于对照组(2.7%、26.3%、12.7%、7.2%),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阴道手术产及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大出血和新生儿窒息.
作者:李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门诊疼痛病人就诊的佳管理方法.方法护士在接待病人,实施组织管理,认真做好分诊、检诊、力求分科维持好就诊秩序,尽量缩短病人候诊时间,对老、弱、急、重病人,根据病情需要可提前就诊.结果有助于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病人,并按质量要求完成了门诊的工作任务.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门诊疼痛病人管理水平,缩短疼痛病人就诊时间,提高诊病率,既能处理大量病人,又能按质量要求完成门诊的工作任务.
作者:杨庆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在行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往往是不可避免的[1].其中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5%~17.0%[2].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的日益增多,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得到重视.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包括:(1)出血(皮下瘀血,血肿,腹膜后血肿);(2)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3)迟发型心脏压塞综合症;(4)假性动脉瘤(PSA);(5)血栓性并发症;(6)胸痛等.
作者:崔丽君;杨苓;魏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半导体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半导体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出院后4个不同阶段实施系统化程序化全程康复护理,进行治疗疗效、住院日及心理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住院日明显短于时照组(t=4.920,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心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4.328,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程序化全程康复护理是提高PLDD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心理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对PLDD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小燕;向湘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腹内脏器通过脐环突出形成的疝称脐疝,为新生儿常见的一种预后良好的先天性发育缺陷[1].小儿脐疝的发病原因是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卜在腹内压增高,如经常啼哭、便秘、咳嗽时即可发生,少数新生儿因脐带脱落较迟,脐部有感染亦可发生[2].通过对82名小儿脐疝进行家庭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素琴;张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前,我们临床上使用的灌肠器由一直径约8~9mm,长约60cm橡胶管(即肛管)和1容量200ml的磁缸组成.而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到以下两种情形不适合使用此种灌肠器.(1)老年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加之肛管的刺激,灌肠后腹压增加等综合因素,使药液来不及发挥作用就从肛门溢出,效果较差.(2)婴幼儿肛门直径较小,以往我们用一次性导尿管连接20cc注射器来代替肛管灌肠,但由于两者相连处衔接不牢,导致药液由于压力的作用从衔接处溢出,极易污染患儿衣物,从而灌注量不准确,达不到合理治疗.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我们自制了一种简易灌肠器,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电话追踪在发热门诊中监控传染病疫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发热门诊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记录其相关资料于次日上午10时前用电话追踪病情.结果在1893例发热病人小,成功追踪1397例,占73.8%.结论电话追踪在发热门诊中对监控传染病疫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存在的问题可进一步完善.
作者:罗福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介绍了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1例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解决皮肤完整性受损、体液不足、体温过高、营养失衡、废用综合征等问题的实践过程.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结论.详细介绍了经过循证有计划补液(纠正休克)、使用大型烧伤治疗仪和翻身床(治疗和保护创面)、温水擦浴与瑞芝利口服相结合(降温)、有计划的饮食安排(纠正营养失衡)、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废用综合征等.认为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烧伤病人护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作者:李瑞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依赖于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尤其是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办法.本文探讨应用五常法来进行病房护理管理,以改善医院病房就医环境、提高护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医院成本消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从而使医院在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赵志丹;施华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导管,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置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观察置管中出现的问题.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感染.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毒性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静脉穿刺失败或输液过程中因液体外渗会导致病人的穿刺部位局部肿胀、活动受限,增加病人痛苦.传统的做法是采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自2002年我们借鉴使用马铃薯片局部湿敷,并与原方法对比观察,效果显著,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秋红;马彩红;曹燕懿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碎吸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将73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超早期(24h内)康复护理训练干预.康复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评分,并比较2组康复后3周内肺炎和褥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罗乔英;刘雅丽;刘小燕;陈继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献血不适反应与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献血量、采用频次、献血季节之间的关系,探讨发生反应的原因.方法采用获取资料的方法,将上述各项因素进行比较.结果献血反应与献血者进行比较:年龄χ2=102.67,p<0.005;职业χ2=205.4,p<0.005;季节χ2=38.23,p<0.005;频次χ2=18285,p<0.005;献血量χ2=6.21,p<0.250.结论献血不适反应与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季节、献血频次有关,与献血量的多少不成正比.
作者:刘玉章;李瑛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儿随机分为雾化吸入组和静脉输注组2组.结果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优于静脉给药,经统计学处理(χ 2=11.76 p<0.01)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雾化吸入利巴韦、鱼腥草是目前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理想、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淼;陈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的运动训练方法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采用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控制,头部控制能力、分离运动,平衡协调运动,肌力和肌张力改善及感觉统合等训练方法,结合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做好心理护理等护理工作.结果显效8例(26.7%),有效11例(36.7%),进步10例(33.3%),无效1例(3.3%).结论正确规范的早期治疗是脑瘫功能恢复的关键,合理的训练方法和精心护理是脑瘫功能恢复的保障.
作者:丁玉莲;苏珍辉;张惠佳;王益梅;李惠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头孢类抗菌素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由于其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现象,目前,没有官方规定在使用头孢类抗菌素之前必须做头孢菌素试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称对此无明确规定,具有法律效应的<中国药典>和药品说明书也没有写明.为了减少医疗纠纷,临床上大部分医院都坚持做了皮试,而皮试液的配制方法五花八门,皮试液的浓度也各不相同.自2003年来,我院采用新方法配制头孢类抗菌素的皮试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业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通过对12295例不同年龄层次的病人抽取血标本的护理,我们认为只要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不同年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采集血标本,既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又可以让病人忧心而来,满意而归.实践证明:0~3岁婴幼儿抽血部位首选为头皮静脉,3岁以上儿童及成年病人大部分选用肘静脉,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它静脉,尽量选择适当大小的头皮针抽血,这样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能保证血标本质量.
作者:姚爱棠;谢秀珍;陈小灵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