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甄学慧;杨东梅;徐鑫;郑桂英;范艳艳;王婵丽;李万斌
目的:探讨新生儿锁骨骨折与钙、磷、镁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640生化分析仪和AVL9180电解质分析仪检测30例新生儿锁骨骨折者游离钙、血清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并将20例因单纯羊水吸入综合征需摄胸片而排除锁骨骨折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①锁骨骨折组患儿的游离钙、血清钙、血镁、碱性磷酸酶浓度[分别为(1.33±0.097)mmol/L、(2.35±0.25)mmol/L、(0.84±0.099)mmol/L、(182.48±62.59)U/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磷浓度[(1.628±0.3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对照组和锁骨骨折组患儿母血清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浓度相近,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锁骨骨折组患儿的血钙偏高,可导致血磷吸收减少,骨密度可能降低,从而增加了肩娩出时锁骨发生骨折的风险.
作者:陈朝红;卢光进;叶贞志;周北燕;马春英;张跃先;邹建话;韩玉昆 刊期: 2007年第26期
实施胎儿监测,是降低孕妇与胎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1].随着电子胎心监护的普及,无负荷试验(NST)仍是产科临床普遍应用的判断胎儿宫内安危的重要方法.
作者:左书娥;张清涛;张清秀;韩风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的病因及早期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2例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的婴幼儿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并切除部分狭窄腱鞘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62例患儿术后患指的屈伸度、力量和大小形态均恢复正常.结论: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是婴幼儿特有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早期切开并切除部分狭窄的腱鞘是治疗婴幼儿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确保患儿拇指正常发育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庆霖;李惠斌;刘俊志;张巨 刊期: 2007年第26期
通过对358例正常临产孕妇及26例妊高征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低产物(FDP)、D-二聚体6项指标的检测发现,这些指标对临产孕妇及妊高征患者的临床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伟明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组织物残留的刮宫指征,以期更好地掌握刮宫适应症,降低药物流产并发症.方法:对800例药物流产病人进行追踪随访、B超影像学检查、测定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诊刮后病理学检查,并将资料作前瞻性分析.结果:800例中因药物流产出血行刮宫者共75例(占9.37%),病理报告为幼胎盘组织共63例(占64.00%),实际药流不全率为7.87%.保守治疗者经雌、孕激素药物性刮宫治疗后,待月经复潮后B超检查恢复正常者可达85%以上.结论:药物流产后出血观察时限以21天为宜,根据相关指征进行相应的保守处理或刮宫处理,可明显降低药流不全率及刮宫率.
作者:陈建平;梁(王争);孙惠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尿酸预测妊高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13例孕妇在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时的肾功能,测定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妊高征组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05).妊高征组FGR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轻、中、重度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尿酸含量比较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血尿酸升高与妊高征病情及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尿酸变化,对妊高征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杨峰;林静吟;廖瑞平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降低妇科病患病率.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1~2006年某高校妇科病普查普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每年妇科病普查率均在95%以上,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48.2%降至26.5%),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下降幅度较大,其次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附件囊肿.普查6年发现乳腺癌1例,子宫体癌1例.结论:妇科病普查普治可使各类妇科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其患病率.
作者:黄锦荣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为对集体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儿童入托后健康成长.方法:对2006年6~8月在我院入托体检的877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2%和3.5%;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1%;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3.1%;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岁左右龋病率上升较快.结论:我们应重视儿童的健康问题,加强儿童保健指导,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对于儿童存在的健康问题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陈丽雯;刘延伟;张秀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监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脑血流的临床意义.方法:67例先心患儿分为三组:青紫组(12例),活动后青紫组(38例),无青紫组(17例);正常对照组1组(20例).应用TCD仪,常规探查颅内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和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共11条动脉;探测参数有:脑动脉平均峰流速(Vm)、左右大脑半球血流速度对称性、频谱形态、血流声频、血管波动指数(PI);对异常的其中28例做动态TCD观察.结果:TCD异常表现为Vm增高或下降、左右半球血流速度不对称、涡流频谱、粗糙血流声频、PI下降等.青紫组12例均异常;活动后青紫组异常34例,正常4例;无青紫组异常2例,正常15例;正常对照组异常0例,正常20例.青紫组、活动后青紫组TCD异常率高于无青紫组和正常对照组(x2=30.13,P<0.01),而前两者间及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x2检验显示青紫组和活动后青紫组PI下降,Vm增高或下降、双半球血流速度差、涡流频谱、粗糙血流声频异常率均比活动后无青紫组和正常对照组高,P均<0.01;青紫组和活动后青紫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CD简便、无创,有助于长期随访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情及监测及其脑血管早期功能性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为小儿先心外科择期手术创造佳时机.
作者:布月青;董胜英;周阔;高宏伟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并探讨与其个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运用IPIP-NEO简约版修改形成的成人个性量表,对1 398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入户面访.结果: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44.99%.知识综合得分与外向性、协作性、谨慎性和开放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与神经质性得分呈负相关,各分类知识得分与个性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方向基本与总体保持一致.高年龄组的知识得分与个性各维度得分大多呈显著相关,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知识得分与个性的相关关系不大.结论:个性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有重要影响,提示今后的防保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应将个性因素考虑在内.
作者:王德斌;管建粉;洪倩;程静;王飞;丁瑞;潘淑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随着围产保健医学的发展,围产期健康教育覆盖率成为衡量妊娠、分娩安全的过程指标[1].在帮助孕产妇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保障产妇、婴儿在分娩全过程的安全和身心健康方面,多元化教育方式的发展为健康教育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
作者:赵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0~5岁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睡眠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2个城区1 276例儿童,对其家长或看护人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0~5岁儿童白天睡眠时间和总的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性别间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别;影响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年龄、喂养方式、入睡方式以及母亲年龄和睡眠总时间等.结论:目前成都市小年龄阶段儿童睡眠时间较少,需引起重视;对儿童睡眠时间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从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良好的睡眠环境是保证儿童充足睡眠的重要前提.
作者:王红;冉域辰;李薇;曹丽;张亚果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阐明瘦素(1eptin)、皮质醇(cortisol)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相关性,以及瘦素和皮质醇对胎儿生长发育的调节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3例FGR组及25例适于胎龄儿组(AGA组)产妇血清及脐血中瘦素及皮质醇的水平,分析它们与新生儿出生体重(BW)、胎盘重量的关系以及这两者间的关系.结果:两组产妇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脐血瘦素水平,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盘重量无相关性;两组间脐血瘦素水平比较,FGR组明显低于AGA组,差异有极显著性,并与BW和胎盘重量间均呈正相关.母血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脐血皮质醇的水平,差异显著,与BW、胎盘重量呈负相关;FGR组脐血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AGA组,两组脐血皮质醇水平与BW和胎盘重量均呈负相关.脐血瘦素、皮质醇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脐血瘦素和皮质醇与胎儿的生长发育紧密相关,可预测胎儿体重,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的临床指标;脐血瘦素和皮质醇在调节胎儿的宫内生长发育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可能存在内在联系.
作者:王义;甄学慧;杨东梅;徐鑫;郑桂英;范艳艳;王婵丽;李万斌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了解乳腺增生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对乳腺增生患者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94名乳腺增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增生患者缺乏自我保健知识,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有关.结论:健康教育应以预防保健等相关知识为重点,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
作者:王桂杰;王桂贤;杨秀娟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影响供精人工授精(AID)成功率的各种临床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121对夫妇行336个AID周期,其中6例行AID联合促排卵治疗3个周期以上未孕,遂改为供精IVF.结果:336个AID周期中共34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0.1%.自然周期192例,周期妊娠率为7.2%.自然周期行宫颈管内人工授精(ICI)102周期,周期妊娠率为6.8%(7/102);宫腔内人工授精(IUI)82周期,周期妊娠率为7.3%(6/82);输卵管内精液灌注(FSP)8例,周期妊娠率为12.5%(1/8).促排卵周期中,CC周期76例,HMG周期68例,妊娠率分别为7.8%和20.5%,两组相比较,HMG周期的妊娠率显著高于CC周期(P<0.05);CC周期和自然周期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CC和HMG促排卵周期中,均以FSP的妊娠率(16.6%和33.3%)高(P<0.005),而ICl的周期妊娠率(3.1%和12.5%)显著低于IUI(10.5%和20.5%)和FSP(P<0.01).6对夫妇行8个周期的供精IVF,周期妊娠率为50%(4/8).结论:手术方式和促排卵方案的选择与AID的成功率密切相关,改变手术方式和促排卵方案可提高AID的成功率.
作者:钟兴明;许玉芳;邓英杰;陈爱萍;姜彦嘉;黄彩虹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2例重症黄疸患儿采用末梢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形成换入换出同步回路及另一肝素生理盐水液旁路,分别由三输液泵(A、B、C)控制速度(均在封闭监护状态下自动进行).结果:换血过程顺利,平均换血时间2 h 40 min,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6.0%;换血过程中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无明显波动.结论: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实用易行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黄辉文;宋超帮;邓玉英;王道红;黄荣旦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了解新法复苏推广后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影响.方法:调查2005年该院产科活产新生儿中MAS的发病率,分析2001~2005年住入新生儿病房MAS病儿的临床特点.结果:2005年该院高危新生儿中MAS发病率为0.87%,MAS的病情较轻,治愈率82.3%,合并症减少.结论:新法复苏推广后降低了MAS的发病率,由于病情减轻,提高了MAS的治愈率.
作者:张胜;杨冰岩;陈宇明;韩玉昆 刊期: 2007年第26期
47,XXX综合征(也称为Jacobs综合征或超X综合征),1959年由Jacobs等首先报道1例继发性闭经伴性幼稚的妇女,其核型为47,XXX,又名超雌(super female),第二年又报道1例,47,XXX/45,X嵌合体.
作者:王军荣;刘志婷;续薇;关宝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调查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接受避孕方法咨询服务及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知晓率,分析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服务的前景及必要性.方法:对湖北省潜江市1 479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接受过避孕方法咨询服务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咨询服务的比例很低,并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多数调查对象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服务持肯定态度,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育龄妇女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知晓程度与妇女接受避孕咨询的状况、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所持的态度及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直接相关.结论:避孕节育咨询服务在农村有很大的空间,对提高农村育龄妇女自愿、自主选择合理有效的避孕方法及积极配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苏萍;任宁;陈莉;周洁玲;沈继云;熊承良 刊期: 2007年第26期
我们对近1年来我所测定的900例小儿血清微量元素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晓春 刊期: 200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