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1-4411
  • 国内刊号:22-112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9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吉林省一级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 妇产科学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7年26期文献
  • 急性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重度产后出血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用于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seldinger技术对16例重度产后出血患者,行经皮双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术,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明确出血部位,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结果:1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产后出血患者,经TAE治疗后一次性止血成功.全部病例均在1 h内完成栓塞治疗,术后24 h内全部患者血压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结论:TAE技术治疗重度产后出血具有止血迅速、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晓菊;彭伟;杨宗利;徐金娥;闫晓青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对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下定位活组织检查(活检)对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10月应用LEICA阴道镜检查慢性宫颈炎患者210例,并对有异型上皮及血管的病例90例在阴道镜下做定位活检,并进行病理学检查.设同期常规四点活检病例78例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下定位活检与常规四点活检相比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对早期宫颈癌筛查、诊断、预防及追踪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丽;张永善;葛彦欣;尹德娥;刘辉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正常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研究它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单纯子宫内膜增殖、13例复杂子宫内膜增殖、20例不典型增生和7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抑癌基因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子宫内膜增殖、复杂子宫内膜增殖、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单纯子宫内膜增生组(P<0.01).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的缺失与组织学分级与临床手术分期及生存率有关(P<0.05),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表达减少与子宫内膜病变的过程密切相关,PTE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有关,对判断子宫内膜腺癌预后有意义.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是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杨雪;李凤山;韩素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102例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将10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为规范治疗组79例(组1)及不规范治疗组23例(组2),并以10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组3),对比分析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组1的GDM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与正常妊娠无差异,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于组3;组2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新生儿体重均明显高于组3.结论:通过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GDM,可以很好地控制母婴并发症的出现,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蔡庆华;赖华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异常妊娠游离β-HCG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异位妊娠患者血清中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β-HCG)、β-HCG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61例,正常妊娠20例,异位妊娠18例的血清Fβ-HCG、β-HCG水平.结果: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Fβ-HCG、β-HCG及Fβ-HCG/β-HC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及异位妊娠组(P<0.01);Fβ-HCG、β-HCG在滋养细胞肿瘤中两两比较均为P<0.05;正常妊娠与异位妊娠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β-HCG可作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另一种敏感而特异的指标,为判断葡萄胎恶变提供依据.

    作者:庞义存;刘晓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口服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20例分为口服奥硝唑片组和口服替硝唑组,对照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等.结果:口服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显著优于口服替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显著低于替硝唑组,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口服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确切,且显著优于替硝唑片.

    作者:余晓;俎德学;叶玲荣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瘦素、皮质醇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阐明瘦素(1eptin)、皮质醇(cortisol)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相关性,以及瘦素和皮质醇对胎儿生长发育的调节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3例FGR组及25例适于胎龄儿组(AGA组)产妇血清及脐血中瘦素及皮质醇的水平,分析它们与新生儿出生体重(BW)、胎盘重量的关系以及这两者间的关系.结果:两组产妇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脐血瘦素水平,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盘重量无相关性;两组间脐血瘦素水平比较,FGR组明显低于AGA组,差异有极显著性,并与BW和胎盘重量间均呈正相关.母血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脐血皮质醇的水平,差异显著,与BW、胎盘重量呈负相关;FGR组脐血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AGA组,两组脐血皮质醇水平与BW和胎盘重量均呈负相关.脐血瘦素、皮质醇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脐血瘦素和皮质醇与胎儿的生长发育紧密相关,可预测胎儿体重,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的临床指标;脐血瘦素和皮质醇在调节胎儿的宫内生长发育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可能存在内在联系.

    作者:王义;甄学慧;杨东梅;徐鑫;郑桂英;范艳艳;王婵丽;李万斌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胎儿脐带绕颈阴道试产100例临床分析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产科的广泛应用,脐带绕颈的检出率相应增高,孕妇因胎儿脐带绕颈要求剖宫产已成为剖宫产率日益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张俊峰;李颖;吴桂梅;徐晓义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新生儿锁骨骨折与钙磷镁代谢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新生儿锁骨骨折与钙、磷、镁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640生化分析仪和AVL9180电解质分析仪检测30例新生儿锁骨骨折者游离钙、血清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并将20例因单纯羊水吸入综合征需摄胸片而排除锁骨骨折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①锁骨骨折组患儿的游离钙、血清钙、血镁、碱性磷酸酶浓度[分别为(1.33±0.097)mmol/L、(2.35±0.25)mmol/L、(0.84±0.099)mmol/L、(182.48±62.59)U/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磷浓度[(1.628±0.3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对照组和锁骨骨折组患儿母血清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浓度相近,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锁骨骨折组患儿的血钙偏高,可导致血磷吸收减少,骨密度可能降低,从而增加了肩娩出时锁骨发生骨折的风险.

    作者:陈朝红;卢光进;叶贞志;周北燕;马春英;张跃先;邹建话;韩玉昆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新法复苏推广后对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病率及发病情况的影响

    目的:了解新法复苏推广后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影响.方法:调查2005年该院产科活产新生儿中MAS的发病率,分析2001~2005年住入新生儿病房MAS病儿的临床特点.结果:2005年该院高危新生儿中MAS发病率为0.87%,MAS的病情较轻,治愈率82.3%,合并症减少.结论:新法复苏推广后降低了MAS的发病率,由于病情减轻,提高了MAS的治愈率.

    作者:张胜;杨冰岩;陈宇明;韩玉昆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49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9年间围产儿死亡率及相关因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该院1997~2005年围产儿死亡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9.74‰,死胎占63.26%,死产占8.16%,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8.57%.结论:加强产前监护,早期干预孕期并发症,预防早产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马春秀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877例入托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为对集体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儿童入托后健康成长.方法:对2006年6~8月在我院入托体检的877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2%和3.5%;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1%;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3.1%;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岁左右龋病率上升较快.结论:我们应重视儿童的健康问题,加强儿童保健指导,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对于儿童存在的健康问题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陈丽雯;刘延伟;张秀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婴幼儿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的早期治疗

    目的:探讨婴幼儿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的病因及早期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2例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的婴幼儿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并切除部分狭窄腱鞘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62例患儿术后患指的屈伸度、力量和大小形态均恢复正常.结论: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是婴幼儿特有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早期切开并切除部分狭窄的腱鞘是治疗婴幼儿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确保患儿拇指正常发育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庆霖;李惠斌;刘俊志;张巨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在诊断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价值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及其分布,探讨Serodia-MycoⅡ(简称MycoⅡ)试剂盒检测MP-IgM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MycoⅡ做微粒凝集试验,对疑诊MP感染的患儿尤其呼吸道MP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353例MP-IgM阳性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诉的334例(94.62%),占同期住院呼吸道感染的20.07%.10例于起病早期MP-IgM阴性,1周后动态检测转阳性.呼吸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和构成比依次为急性支气管炎58.98%、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30.84%、支气管肺炎6.59%、支气管哮喘3.59%,上述病种占同期住院患儿同病种的比例分别为29.62%、14.39%、15.07%、8.76%.结论:小儿呼吸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发生率较高,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多见;MycoⅡ试剂盒检测血清MP-IgM简便快捷,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对于高度疑诊MP感染的患儿可动态检测MP-IgM,抽血检测时间好在起病1周后,必要时可提前至起病4~6天,以提高阳性率.

    作者:何克茜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药物流产残留的刮宫指征探讨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组织物残留的刮宫指征,以期更好地掌握刮宫适应症,降低药物流产并发症.方法:对800例药物流产病人进行追踪随访、B超影像学检查、测定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诊刮后病理学检查,并将资料作前瞻性分析.结果:800例中因药物流产出血行刮宫者共75例(占9.37%),病理报告为幼胎盘组织共63例(占64.00%),实际药流不全率为7.87%.保守治疗者经雌、孕激素药物性刮宫治疗后,待月经复潮后B超检查恢复正常者可达85%以上.结论:药物流产后出血观察时限以21天为宜,根据相关指征进行相应的保守处理或刮宫处理,可明显降低药流不全率及刮宫率.

    作者:陈建平;梁(王争);孙惠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型术的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4月共行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型术8例,观察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阴道情况、性生活满意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0~180 min,术中出血50~120 ml,术后2天肛门排气,人工阴道深度10~12 cm.随访时间平均3个月,人工阴道粘膜红润、光滑、弹性好,功能和形态达到生理要求,已婚者述性生活满意.结论: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破坏机体完整性,符合生理状态,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秀英;金海红;魏菊屏;李晓静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改良剖宫产Joel-Cohen的开腹方式探讨(附20例再次手术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引起各组织层次的愈合及粘连情况,以求改良术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间采用新式剖宫产及改良式剖宫产后第2次行腹部手术的20例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手术效果.结果:脂肪层组织不予缝合愈合良好,筋膜、腹肌及腹膜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腹腔粘连程度较轻,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子宫切口采用华利康可吸收线愈合良好,腹直肌解剖结构恢复良好,不缝合脏层壁层腹膜的改良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素丽;侯立文;麻长虹;陈树新;邓金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2例重症黄疸患儿采用末梢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形成换入换出同步回路及另一肝素生理盐水液旁路,分别由三输液泵(A、B、C)控制速度(均在封闭监护状态下自动进行).结果:换血过程顺利,平均换血时间2 h 40 min,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6.0%;换血过程中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无明显波动.结论: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实用易行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黄辉文;宋超帮;邓玉英;王道红;黄荣旦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峡部妊娠治疗中的应用(附20例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子宫峡部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子宫峡部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子宫峡部妊娠患者行UAE均获成功,取得良好效果.2例大出血行UAE,另18例刮宫/再次刮宫前预防性栓塞,20例患者均未行子宫切除术,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UAE治疗子宫峡部妊娠具有疗效确切、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对子宫峡部妊娠可作为首选治疗.

    作者:钱志大;翁玥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高频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HFV)治疗重症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l)的疗效.方法:对30例ALI患儿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者进行常频道气(CMV)治疗,其中10例患儿在吸氧浓度Fi02≥0.8,动脉血氧饱和度在4 h内<0.9者改为HFV治疗,比较HFV组与CMV组在疗效、上机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0例患儿用HFV治疗后2 h内动脉血氧饱和度均≥0.9,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较用CMV组显著改善,氧合指数(0I)较用CMV组明显下降,至8 h后效果更加明显.发生BPD、PDA、IVH、气胸等并发症更少,上机时间更短.结论:对重症ALI用CMV治疗效果差者可尝试改用HFV治疗.

    作者:李伟强;董少智;孙红芹;乔忠祥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妇康片、云南白药联合治疗LEEP术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妇康片、云南白药联合治疗环行电刀切除术(LEEP)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诊断为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经LEEP治疗术后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妇康片、云南白药及两者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妇康片、云南白药联合治疗组对治疗LEEP术后出血的治愈率达87.5%,总有效率为100%,各组间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性.3组术后3个月宫颈创面光滑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妇康片、云南白药联合治疗LEEP术后出血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林;高洁;刘久英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经颅多谱勒超声监测小儿先心病脑血流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监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脑血流的临床意义.方法:67例先心患儿分为三组:青紫组(12例),活动后青紫组(38例),无青紫组(17例);正常对照组1组(20例).应用TCD仪,常规探查颅内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和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共11条动脉;探测参数有:脑动脉平均峰流速(Vm)、左右大脑半球血流速度对称性、频谱形态、血流声频、血管波动指数(PI);对异常的其中28例做动态TCD观察.结果:TCD异常表现为Vm增高或下降、左右半球血流速度不对称、涡流频谱、粗糙血流声频、PI下降等.青紫组12例均异常;活动后青紫组异常34例,正常4例;无青紫组异常2例,正常15例;正常对照组异常0例,正常20例.青紫组、活动后青紫组TCD异常率高于无青紫组和正常对照组(x2=30.13,P<0.01),而前两者间及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x2检验显示青紫组和活动后青紫组PI下降,Vm增高或下降、双半球血流速度差、涡流频谱、粗糙血流声频异常率均比活动后无青紫组和正常对照组高,P均<0.01;青紫组和活动后青紫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CD简便、无创,有助于长期随访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情及监测及其脑血管早期功能性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为小儿先心外科择期手术创造佳时机.

    作者:布月青;董胜英;周阔;高宏伟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耳针子宫穴协助无负荷试验的探讨

    实施胎儿监测,是降低孕妇与胎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1].随着电子胎心监护的普及,无负荷试验(NST)仍是产科临床普遍应用的判断胎儿宫内安危的重要方法.

    作者:左书娥;张清涛;张清秀;韩风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月3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的手术方法及其止血效果.结果:3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均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止血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子宫复旧良好,月经按期复潮,不影响再次妊娠及分娩.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止血,操作简便、止血有效、迅速,无并发症,是一种积极有效控制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措施.

    作者:李侠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深圳市1997~2006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趋势和死因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与特点.方法:收集1997年~2006年深圳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资料,采用SAS 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意外死亡是1~4岁儿童的第1位死因.婴儿期主要意外死亡原因为意外窒息,1~4岁儿童主要意外死亡原因为溺水.结论:意外死亡是儿童期可避免的死亡指标,重视儿童意外死亡,加强对意外死亡的管理,大限度地降低儿童因意外造成的死亡,提高儿童的生存水平.

    作者:林艳;刘筱娴;王虹;赵光临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调查

    目的:调查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接受避孕方法咨询服务及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知晓率,分析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服务的前景及必要性.方法:对湖北省潜江市1 479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接受过避孕方法咨询服务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咨询服务的比例很低,并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多数调查对象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服务持肯定态度,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育龄妇女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知晓程度与妇女接受避孕咨询的状况、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所持的态度及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直接相关.结论:避孕节育咨询服务在农村有很大的空间,对提高农村育龄妇女自愿、自主选择合理有效的避孕方法及积极配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苏萍;任宁;陈莉;周洁玲;沈继云;熊承良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0~5岁儿童睡眠时间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成都市0~5岁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睡眠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2个城区1 276例儿童,对其家长或看护人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0~5岁儿童白天睡眠时间和总的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性别间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别;影响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年龄、喂养方式、入睡方式以及母亲年龄和睡眠总时间等.结论:目前成都市小年龄阶段儿童睡眠时间较少,需引起重视;对儿童睡眠时间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从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良好的睡眠环境是保证儿童充足睡眠的重要前提.

    作者:王红;冉域辰;李薇;曹丽;张亚果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独生子女孕妇孕期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健康指导

    目的:了解分析日渐庞大的独生子女孕妇孕期心理状态,并以此为依据拟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62例独生女孕妇、120例非独生女孕妇就其心理状态采用一般情况调查、SAS、SDS自评量表值.结果:调查显示,她们在年龄、职业、妊娠月份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独生女孕妇与非独生女孕妇相比,文化程度要高一些.非独生女孕妇SAS、SDS值高于独生女孕妇.而孕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结论:面对独生女孕妇这一日益扩大的群体,医务工作者应有得放失地进行产前宣教、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李霞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因素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9月门诊产前检查诊断的糖代谢异常孕妇593例[其中GDM 260例(汉族172例,维吾尔族88例)、GIGT 333例(汉族265例,维吾尔族68例)],(OGTT+组)和糖代谢正常孕妇1 425例(汉族1 135例,维吾尔族29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各因素对维吾尔族和汉族GDM和GIGT发病的影响.结果:①糖筛异常发生率,汉族(37.10%)低于维吾尔族(44.34%)(P<0.005).糖耐量阳性率,维吾尔族(15.58%)高于汉族(10.30%)(P<0.005).维吾尔族GDM发生率(8.73%)明显高于汉族(4.06%)(P<0.005),而GIGT发生率(6.75%)和汉族(6.26%)相当(P>0.05).②维吾尔族孕妇年龄≥35岁、孕妇孕期增重>18 kg发生率,汉族VVC、糖尿病家族史发生率,均为GDM组高于GIGT组(P<0.05);而孕妇BMI≥25、不良孕产史发生率,在维吾尔族和汉族中均为GDM组高于GIGT组(P<0.05).在GDM组中,孕妇BMI≥25、VVC发生率为维吾尔族高于汉族(P<0.05),孕妇孕期增重>18 kg发生率为汉族高于维吾尔族(P<0.05);在GIGT组中,VVC、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生率,维吾尔族高于汉族(P<0.005),而孕妇年龄≥35岁发生率为汉族高于维吾尔族(P<0.05).结论:①维吾尔族糖筛查异常、糖耐量试验异常以及GDM发生率均高于汉族.②≥35岁和增重>18 kg的维吾尔族孕妇、VVC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汉族更易发展为GDM,而肥胖、不良孕产史是两民族共同的GDM高危因素.维吾尔族肥胖、VVC,汉族增重>18 kg,更易使GIGT向GDM转化,特别是维吾尔族VVC更应引起重视.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对维吾尔族、孕妇年龄≥35岁对汉族GDM发病亦有一定影响.

    作者:刘宁;牟跃峰;奥英;郭卫红;路静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城区托幼机构儿童体格发育及卫生保健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玉溪市城区公办及个体办托幼机构集体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及落实《云南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情况.方法:对托幼机构儿童按体检常规准确测量身高、体重,采用WHO推荐的《0~7岁儿童年龄别体重、身高评价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血红蛋白测定采用铁氰方法;龋齿按全国牙防组制定的龋齿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卫生保健现状调查为自行设计方案和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公办托幼机构儿童的体格发育较个体办托幼机构儿童好,男女童的身长、体重中除男童身长差异无显著性外,男童体重、女童身长及体重均有显著性差异;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4.36%、8.97%,差异有显著性(P<0.000 1);龋齿患病率分别为65.34%、51.70%,差异有显著性(P<0.000 1);趋于肥胖率分别为2.14%、1.02%,差异有显著性(P<0.008).公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与儿童比1=275,个体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与儿童比例1=1 691.5.结论:有计划的体格锻炼、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均对小儿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托幼机构保障集体儿童的合理膳食才能保证幼儿获得充足营养,确保儿童的生长发育;今后要重点抓好个体办托幼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加强个体办托幼机构科学喂养指导,规范卫生保健制度,使儿童身体素质逐步提高.

    作者:赵玉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高校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效果分析

    目的: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降低妇科病患病率.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1~2006年某高校妇科病普查普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每年妇科病普查率均在95%以上,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48.2%降至26.5%),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下降幅度较大,其次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附件囊肿.普查6年发现乳腺癌1例,子宫体癌1例.结论:妇科病普查普治可使各类妇科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其患病率.

    作者:黄锦荣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状况、死因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1996~2004年全区71例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资料从死亡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和产前检查情况、分娩地点和死亡地点、分娩时接生者和分娩方式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妊高征、妊娠合并内科病.90.14%的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结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占94.37%,自我保健意识差,没有正规产前检查占88.74%,孕产妇死亡以经产妇、院外分娩、计划外生育者为多.提高经济、文化水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产前检查,降低超生率,坚决取缔非法接生,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流动人口孕妇住院分娩率,消灭院外分娩是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作者:于寿伦;刘晓吉;刘贵敏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降调节后激素预测体外受精周期中卵巢反应性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周期中进行垂体降调节后的血清激素水平,预测不孕症患者卵巢的反应性,为选择佳的超促排卵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9例不孕症患者接受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进行垂体降调节前后月经第3天的血清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水平,按卵巢反应性指标-获卵数及刺激程度,分为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及过度刺激组,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降调后月经第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与获卵数呈显著负相关(r=-0.436,P=0.001).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与获卵数呈显著负相关(r=-0.334,P=0.005).3组比较,年龄无差异性,获卵数、受精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促性腺激素总用量,低反应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正常反应组与过度刺激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降调后3组的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结论:降调后月经第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能较敏感地预测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反应性,优于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小芳;杨彦;刘云;赵捷;沈亚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精索静脉曲张对精子形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对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分析71例已有生育男性和417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样本,其中不育患者分为精索静脉曲张组Ⅰ.(130例)、Ⅱ.(64例)、Ⅲ.(88例)和无精索静脉曲张组(135例)4组.采用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进行精子形态分析.结果:精索静脉曲张Ⅱ.和Ⅲ.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显著低于生育组(P<0.05,P<0.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精索静脉曲张Ⅰ.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与生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显著低于生育组和无精索静脉曲张组(P<0.005,P<0.05),梨形头精子、尾部/中部缺陷精子百分率显著高于生育组(P<0.05,P<0.005),大头精子、颈部/中段缺陷精子和尾部缺陷精子百分率显著高于无精索静脉曲张组(P<0.05),而其它畸形精子百分率显著低于无精索静脉曲张组(P<0.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能够影响精子形态,Ⅱ.和Ⅲ.能导致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下降.

    作者:李付彪;许宗革;齐威;吴玉春;张红国;刘睿智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影响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率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供精人工授精(AID)成功率的各种临床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121对夫妇行336个AID周期,其中6例行AID联合促排卵治疗3个周期以上未孕,遂改为供精IVF.结果:336个AID周期中共34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0.1%.自然周期192例,周期妊娠率为7.2%.自然周期行宫颈管内人工授精(ICI)102周期,周期妊娠率为6.8%(7/102);宫腔内人工授精(IUI)82周期,周期妊娠率为7.3%(6/82);输卵管内精液灌注(FSP)8例,周期妊娠率为12.5%(1/8).促排卵周期中,CC周期76例,HMG周期68例,妊娠率分别为7.8%和20.5%,两组相比较,HMG周期的妊娠率显著高于CC周期(P<0.05);CC周期和自然周期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CC和HMG促排卵周期中,均以FSP的妊娠率(16.6%和33.3%)高(P<0.005),而ICl的周期妊娠率(3.1%和12.5%)显著低于IUI(10.5%和20.5%)和FSP(P<0.01).6对夫妇行8个周期的供精IVF,周期妊娠率为50%(4/8).结论:手术方式和促排卵方案的选择与AID的成功率密切相关,改变手术方式和促排卵方案可提高AID的成功率.

    作者:钟兴明;许玉芳;邓英杰;陈爱萍;姜彦嘉;黄彩虹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女性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妇女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现状,掌握女性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就诊的妇科病人阴道分泌物异常者分泌物涂片、染色,在油镜下观察结果;结果:就诊的1 569例妇科病人阴道炎60.4%系单一病因所致;39.6%系混合感染所致;异常分泌物患者59.0%分别在滴虫、霉菌感染时,伴有条件致病菌造成的细菌感染,霉菌感染伴有细菌感染的病例占32.5%,滴虫感染者伴有细菌感染的占26.3%;37.2%的分泌物涂片中检出由条件致病菌所致的线索细胞.结论:在妇科诊断和治疗女性阴道炎时,病源学检测很重要.白带涂片染色技术快捷、方便、易操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生殖道感染的病征处理,对临床医师分析病因、明确诊断和治疗疾病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以减轻混合感染反复取材的痛苦.

    作者:李晶;苗志峰;王东芳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复方醋酸环丙孕酮12周后不同促排卵方案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复方醋酸环丙孕酮12周后的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效果.方法:测定48例PCOS患者基础内分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等指标,经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复方醋酸环丙孕酮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后,应用不同促排卵方案诱发排卵,共76个周期,分为3组:克罗米芬(CC)24个周期,尿促性激素组(HMG)20个周期;克罗米芬联合尿促性腺组(CC+HMG)32个周期.观察排卵率、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情况.结果:48例PCOS患者经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后,血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LH/FSH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促卵泡生成素(FSH)、胰岛素抵抗(IR)及空腹胰岛素(FI)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及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促排卵结果:CC组排卵率为75.0%(18/24),妊娠率为12.5%(3/24),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LUFS)发生率为8.3%(2/24);HMG组排卵率为80.0%(16/20),妊娠率为20.0%(4/20),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发生率为5.0%(1/20),卵巢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为5.0%(1/20);CC+HMG组排卵率为81.2%(26/32),妊娠率为28.1/%(9/32),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发生率为6.3%(2/32).结论:CC+HMG联合应用对PCOS患者诱发排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武传叶;张丽君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Jacobs综合征导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的分析

    47,XXX综合征(也称为Jacobs综合征或超X综合征),1959年由Jacobs等首先报道1例继发性闭经伴性幼稚的妇女,其核型为47,XXX,又名超雌(super female),第二年又报道1例,47,XXX/45,X嵌合体.

    作者:王军荣;刘志婷;续薇;关宝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反复流产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妊娠妇女反复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对反复流产的妇女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宫剑;王秀娣;李勇;杨少燕;陈小芳;曹淑燕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监测血清尿酸预测妊高征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尿酸预测妊高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13例孕妇在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时的肾功能,测定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妊高征组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05).妊高征组FGR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轻、中、重度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尿酸含量比较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血尿酸升高与妊高征病情及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尿酸变化,对妊高征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杨峰;林静吟;廖瑞平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雌激素替代治疗及预防绝经期妇女冠心病的探讨

    激素替代治疗(HRT)初是用于改善绝经期后妇女的身体发生症状而进行的疗法,因而广泛地用于手术后绝经或者自然绝经后的妇女.

    作者:陈景文;陈晓丽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氟哌利多联合安定静脉麻醉镇痛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1UD)具有安全、长效、可逆、简便和不影响性生活等优点,一直是广大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

    作者:刘晓鹏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硫酸舒喘灵配伍杜仲颗粒用于转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硫酸舒喘灵配伍杜仲颗粒对臀位转胎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产前检查28~31周臀位的孕妇50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硫酸舒瑞灵及杜仲颗粒后胸膝卧位转胎,对照组单纯胸膝卧位转胎,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转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硫酸舒喘灵配伍杜仲颗粒用于臀位转胎,效果可靠,方法简单易行,对母婴无影响,可普及推广.

    作者:陈青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超显检查对2 362例女性分泌物的检测结果分析

    利用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高分辨率的特点,检测女性外阴、阴道及宫颈分泌物中真菌、加德纳菌(GV)、滴虫、纤毛菌等病原体,为临床实验室快速诊断女性外生殖道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孙春霞;任原珍;林桂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正常临产孕妇与妊高征患者6项凝血及纤溶指标测定结果分析

    通过对358例正常临产孕妇及26例妊高征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低产物(FDP)、D-二聚体6项指标的检测发现,这些指标对临产孕妇及妊高征患者的临床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伟明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2 342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为了做好妇女保健工作,保障人口素质,我们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工作,以便早发现和早治疗.

    作者:丛丽娟;周丽华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900例小儿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分析

    我们对近1年来我所测定的900例小儿血清微量元素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晓春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乳腺增生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分析

    目的:了解乳腺增生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对乳腺增生患者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94名乳腺增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增生患者缺乏自我保健知识,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有关.结论:健康教育应以预防保健等相关知识为重点,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

    作者:王桂杰;王桂贤;杨秀娟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与其个性的关系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并探讨与其个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运用IPIP-NEO简约版修改形成的成人个性量表,对1 398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入户面访.结果: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44.99%.知识综合得分与外向性、协作性、谨慎性和开放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与神经质性得分呈负相关,各分类知识得分与个性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方向基本与总体保持一致.高年龄组的知识得分与个性各维度得分大多呈显著相关,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知识得分与个性的相关关系不大.结论:个性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有重要影响,提示今后的防保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应将个性因素考虑在内.

    作者:王德斌;管建粉;洪倩;程静;王飞;丁瑞;潘淑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系统化健康教育在住院孕产妇中的实施效果

    随着围产保健医学的发展,围产期健康教育覆盖率成为衡量妊娠、分娩安全的过程指标[1].在帮助孕产妇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保健知识,保障产妇、婴儿在分娩全过程的安全和身心健康方面,多元化教育方式的发展为健康教育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

    作者:赵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对产后母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携带乙肝病毒(HBV)在产后母乳、新生儿血内HBV的携带情况.方法:符合研究标准的61例HBV携带的孕妇,分为两组.在妊娠28周、32周、36周各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C)200个国际单位,孕期接受治疗的31例产妇为研究组.未接受治疗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套式PCR方法.监测产后72 h内母乳、新生儿血内HBV携带情况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携带HBV61例中,研究组31例注射HBIC检测母乳HBV-DNA阳性的14例占45.16%(14/31),检测新生儿血HBV-DNA阴性,产生抗-HBsAg 16例占51.61%(16/31);对照组30例未注射HBlC检测母乳HBVDNA阳性的24例占(24/30),检测新生儿血HBV-DNA阴性,产生抗-HBsAg7例占23.33%(7/30);另有携带HBsAg2例占3.28%(2/30).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HBV携带与母乳HBV携带关系密切.证明在孕期注射HBIC可以增加新生儿对HBV的免疫力,同时降低母乳、新生儿血中HBV含量.孕期没有进行HBIC治疗的新生儿对HBV免疫力较差.在孕期进行HBIC治疗是预防HBV母儿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韩丽华;牟莹莹;李忠祥;高鹏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及术后疼痛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05年1~9月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产妇124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剖宫手术后即拔管的产妇124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初次泌乳时间观察组明显提前,两组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4 h哺乳次数观察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术后应用镇痛泵疼痛减轻,全身情况明显改善,纯母乳喂养率增加.

    作者:王玉萍 刊期: 2007年第26期